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布尔乔亚
布尔乔亚(Burgensis)是一个音译名,它的意思是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 无论从思想的解放,还是经济的繁荣来说,19世纪都可说是欧洲的黄金时期。在这辉煌百年中,它创造出人类社会文明不曾有过的布尔乔亚阶级,并把人类的未来命运交付在这群庞大的消费群手中。当我们从21世纪回顾,会发现,原来我们今天视为进步象征的许多消费形式、物质科技的使用、甚至思想观念的启迪,早在朴素的19世纪,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我们今日的生活比19世纪更具多样性,但事实上我们仍然活在从19世纪开创出来的布尔乔亚世界之中。本书图文并茂,是介绍19世纪欧洲布尔乔亚历史的最佳读物。 -
香烟
香烟展示着丰富与生动的世界。它成为许多现代重要的哲学、诗歌、小说与戏剧中的情节、主题、素材,甚至角色。香烟是我们现代世界中的一个重大主题,具有深刻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本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一种大众文化的分析,在理论上定位在介于文学批评与政治论述之间。作者围绕着介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香烟,从香烟的观点谈及其他事物。 -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本书除了对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阴谋”这三次金融投机狂潮的故事作出了生动翔实的记述外,还收集了大量从圣物崇拜、先知预言、炼金术、占卜术、催眠术士、“巫女”迫害、凶宅传言,直到十字军东征这类群众性癫狂从幻想走向幻灭的历史故事。 收入本书的这些历史故事,既可以当作稗官野史、奇闻轶事来读,或聊充茶余饭后谈笑之资,它们的作者却也富有深意,这就是希望大众从中取得教训,不要耽于金钱的、天国的或别的什么幻想,由于这种幻觉必不可免的溃决而使自己落入悲惨的下场。总之,这本书既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又给人以教益。对于我们处在社会大变局中的中国人来说,为了保持对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群众性癫狂的清醒头脑,也是十分有益的。它告诉我们,源于对大富大贵、对成仙得道或对长生不老等的妄诞想望,“炒股热潮”、“地下藏室”、“特异功能”、“神人崇拜(或称“邪教”)”之类的群众性癫狂举动是从来就有的。人们用科学教化、透明信息和实行法治等方法来抑制它的流行和减少它的危害,也颇有成效。 -
健全的社会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弗洛姆(1900―1980),当代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新精神分析的社会学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本书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书中,作者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前人关于改造社会的种种设想、努力作了深入的阐述,比较了东西 方不同的社会模式,进而提出了健全社会的构想。作者认为,本书更为系统地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的基本观点:人的基本感情并非植根于本能需要,而是产生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条件。 -
科学的反革命
德文版(1959年)前言 收在这本书里的文章,本来是为一本篇幅更大的著作所写,若是我能够完成,它讨论的将是近代以来理性的滥用和衰落的历史。前两篇文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伦敦较为悠闲的时光中写成。我无力对抗落下的炸弹不时打断的环境,便把精力都用在了这个远离现实的题目上。这两篇文章曾发表在1941到1944年的《经济学》杂志(Economica)上。第三篇是后来据同一时期的一次演说笔记写成,1951年6月刊发于《标尺》(Measure)。承蒙这些杂志的出版人及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哥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基本未做改动重印这些文章,在此向他们致以谢忱。 在这同一个领域的另一些并非随后立刻着手的研究,打断了我按原来的计划从事工作。那时我有一种迫切的愿望,要给自己的分析——它们是我对理性衰落的一项更大的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的主要论证——做一总结。但是我日益清楚地意识到,把原来的计划完成得让人满意,需要以广泛的哲学研究为前提,于是在中断的那几年里,我便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种研究上。我愿意接受美国的出版社重印这些文章的友好建议,既是因为公众对它们有兴趣,也是因为我希望出版整部著作的时间已不那么紧迫。 当然,这些零散的思想训练是由其背景决定的。因此读者也许乐于让我简单介绍一下那项更大任务的目标。在写这些文章之前,我研究过十八世纪的个人主义学说。这项研究的若干初步成果,当时发表在我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8)的第一章。目前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所讨论的,便是对这种个人主义的敌视态度的思想来源。这些我认为反映着滥用理性的观点的历史发展,会在将来分为四部分的研究中加以讨论。本书阐述的这一发展之早期法国阶段的第二部分,本来打算作为这四部分研究中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本应作为讨论这场源于法国的运动在德国的继续的第二部分的开场白。然后是相似的一部分,它将讨论十九世纪末发生在英国的自由主义的退却——这首先要归咎于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打算谈谈美国的类似发展。 在对理性受到的日甚一日的滥用的全面考察之后,是对极权主义统治下理性衰落的讨论。这第二项重要工作的基本思想,最初以通俗的形式出现在我的《通往奴役之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44)一书中。 在重印这些摘编而成的文章时,也许我不该保留原有的顺序。这本小书有可能给后面较易于理解的领域设下不必要的障碍,有关“唯科学主义和社会研究”的一篇详细的理论导读,或许能够提供比它更出色的系统分析。因此,对抽象讨论不感兴趣的读者,完全可以先阅读讨论“科学的反革命”的第二部分。然后他会觉得更容易理解第一部分对同一个问题的较为抽象的讨论。 我还想补充说,以本书作为其中一部分的那本著作,不会以原先设想的方式继续撰写了。我现在打算在另一本书中阐述这个思想体系,它减少了历史色彩,但更为系统了。 F. A. 哈耶克 美国版(1952年)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最初虽然发表于不同的年份,却是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这次再版,对阐述的内容做了稍许改动,弥补了几处缺陷,不过主要的论证未变。文章的顺序现在更有条理了,与论证的展开相一致,而不再像它们初次发表时那样随意。因此,本书先是对一般问题做了理论探讨,然后考察了相关观念的历史作用。这不是为了卖弄学问,也不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因为在我看来,这对于证明那种特殊发展的真正意义至关重要。不过我也十分清楚,这样做的结果是,本书的前几章较之其他内容更难理解;把较为具体的讨论放在前面也许更恰当一些。然而我依然认为,关心这个题目的大多数读者,会觉得现在这种顺序更为恰当。至于那些对抽象讨论无多大兴趣的读者,可以先读冠以本书标题的第二部分。我希望他然后会发现,第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一般性讨论更有意义。 本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最初部分地分别发表在1942—1944年和1941年的《经济学》杂志上。第三篇研究是后来写的一篇演说稿,最初发表于1951年6月号的《标尺》,同时也是从给前两篇论文所准备的笔记中整理而成。这些杂志以及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的编辑,还有它们可敬的出版商、芝加哥的亨利·瑞格纳里公司,允许我重印当初在其赞助下发表的文章,在此必须向他致谢。 F. A. 哈耶克 -
后现代性及其缺憾
《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阐述了陌生者的产生与演变;消费者时代的陌生者:从福利国家到监狱;新贵与贱民:现代性的英雄与牺牲品;论性在后现代的重新部署;后现代宗教等问题。 -
人类动物园
《人类动物园》是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从动物学观点出发,对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人的行为作了考察。他认为,当今人类像监禁于动物园中的动物一样,被监禁于现代都市这个“动物园”里,由此产生了凶杀、自杀、吸毒、同性恋和滥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的通病。 -
美国的智慧
这是一本通俗哲学著作,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中文版首次面世。由国学大师林语堂脚踏东西文化,挥毫泼墨而成,“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全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本杰明·富兰克林、戴维·格雷森、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托马斯·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第10版)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这的基本内容,从经济、政冶、社会、宗教、艺术以及心理、语言等方同,探讨了人为文化活动或日常社会生活的基本状貌。 强力推荐: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 Human Challenge 英文原版火热发售 -
费孝通九十新语
“九十新语”,是费孝通先生90岁以后给自己定下的。努力攀登一个新高度写出有新意的、在学术上有分量和总结性的东西是先生的意愿。 本书汇集了费孝通先生90岁至逝世前这5年里所写的重要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的所思所想。在《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等多篇文章中,都记录了先生对中华民族应该如何同世界接触和交流不可避免的今天,人类该怎样取得持续发展的机会等问题,先生都有自己不凡的独见。《补课札记》、《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等多篇文章,则是先生在学术上的总结,从中可以感受到先生愈到晚年思想愈显示出的睿智与深刻。 -
Watching the English
In WATCHING THE ENGLISH anthropologist Kate Fox takes a revealing look at the quirks, habits and foibles of the English people. She puts the English national character under her anthropological microscope, and finds a strange and fascinating culture, governed by complex sets of unspoken rules and byzantine codes of behaviour. The rules of weather-speak. The ironic-gnome rule. The reflex apology rule. The paranoid-pantomime rule. Class indicators and class anxiety tests. The money-talk taboo and many more ...Through a mixture of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and her own unorthodox experiments (using herself as a reluctant guinea-pig), Kate Fox discovers what these unwritten behaviour codes tell us about Englishness. -
出三峡记
《出三峡记》从2000年8月13日开始,到2004年8月28日结束,为了三峡工程能够顺利实施,中国政府自重庆、湖北三峡库区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迁出移民近16.6万人。5年间,《出三峡记》作者16次深入三峡腹地,以文字、图像并行的方式,努力探究、接近这一特殊移民事件的真相,力图把这批“非志愿移民”大迁徙过程的状态呈现出来。 -
现代性的五个悖论
本书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集中探讨了现代性的五个悖论:对新的迷信、对未来的笃信、对理论的癖好、对大众文化的呼唤和对否定的激情。作者认为,现代传统由一个死胡同走向另一个死胡同,不民背叛自身,背叛真正的现代性,因为现代性是这一现代传统所拒斥的东西。凭借这些所谓的转折点或这一标志性人物的长廊,可以理出一段现代传统的悖论史。作者对正统的历史叙述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试图揭示现代性被遮蔽的面孔。 -
Six Degrees
In this remarkable book, Duncan Watts, one of the principal architects of network theory, sets out to explain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that he and other scientists are spearheading to create a blueprint of our connected planet. Whether they bind computers, economies, or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networks are everywhere in the real world, yet only recently have scientists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ir mysterious workings. From epidemics of disease to outbreaks of market madness, from people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to firms surviving crisis and change, from the structur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 the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oices of entire societies, Watts weaves together a network of discoveries across an array of disciplines to tell the story of an explosive new field of knowledge, the people who are building it, and his own peculiar path in forging this new science. -
韦伯作品集(Ⅷ):宗教社会学
宗教展现了人性的一个基本的和永久的面向,而宗教社会学则试图解释人们身边这一现实存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地位举世公认! “如果要简洁地以一名话描述出所谓世界诸宗教的主要担纲者,那么,可以这么说:儒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官僚:印度教,维持现世秩序的巫师;佛教,浪迹世界的托钵僧;伊斯兰教。征服世界的武士;犹太教,流浪的商人;基督教,流浪的职工。”韦伯这句话画龙点睛地描绘出世界各大宗教的特色,也是他从事宗教社会学研究多年的心血结晶。相对于韦伯其他针对世界各大宗教的具体研究,本书偏重理论的构架,带有提纲挈领的性质。换言之,本书可谓韦伯整体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凝缩本。 -
大学的使命
本书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书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以其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欧洲大学的弊端,进而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改革思路。 -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1987年,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布鲁姆(Allan D. Bloom)出版了揭露和猛烈抨击美国大学学术放水种种问题的《美国心灵的封闭》(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该书在《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上占位一年余,至今已销出一百二十万册。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