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中国人的身体与疾病

    作者:费振钟

    本书以中国传统医学为叙述对像,通过医学史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展开并讨论包含在中国医学文化中的身体与疾病观念。涉及到医学政治、医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及医学制度与修辞等,是为跨边缘的中国医学人文研究,写法上则是随笔,追求历史理性与人文情意的融合。 序 一、以黄帝为修辞的医学 二、以文学为语境的医学 三、以儒学为知识的医学 四、以女性为对象的医学 五、以江南为背景的医学 六、以“人民”为经验的医学
  • 东方智慧

    作者:辜鸿铭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的辜鸿铭先生的散文作品集,书中包括了:《中国人的精神——在北京东方学会上所宣讲的论文》、《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中国文明》、《为吾国吾民争辩——现代传教士与最近骚乱(教案)关系论》、《文明与无政府状态或远东问题的道德难题》、《良民宗教》、《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等文章。
  • 颓废与沉默

    作者:徐贲

    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面对中国现阶段知识分子的犬儒心态、社会的犬儒主义状态,作者透视犬儒文化,对犬儒主义进行分析辩解,针对中国的信仰危机、社会颓废、人类价值、教育分歧、公共说理等,针砭时弊,鼓励人们思考和反思,共同寻求解救之道。
  • 论扯淡

    作者:[美] 哈里·G·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在《论扯淡》里,劈头就是一句结论: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虽说扯淡无处不在,却没有一种学说,一个理论来剖析他,他的主旨不在于提供一个理论模型来解析扯淡,而是探讨现今社会何以充斥着言不由衷的扯淡。文中,作者以哲学的辨证方式,开宗明义地区别了“扯淡”与“说谎”。扯淡不是说谎,却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因为说谎的人知道何者为真,却讲的是假话。而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就是扯淡的本质。法兰克福在书中将矛头直指当今社会,他指出,扯淡之所以充斥我们的社会,与当代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里的种种扭曲不无干系,它助长了扯淡的膨胀,特别是在政治、道德和宗教等分配权益的关键领域,在那里既难以有真伪的辨别,而追求真伪辨别又有风险和麻烦。靠扯淡来搪塞、敷衍、扭曲、误导遂成为权宜之计,更有蔚为主流的趋势。
  •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权威版本翻译的全译本,台湾著名学者、《国富论》译者谢宗林的权威译本。
  • 翻译的传说

    作者:胡缨

    《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从整体上也构成了一个展示中、西文化对撞、磨合与再生,凸显想象他者与自我(再)想象之复杂关系的精彩“传说”。晚清民初,以一种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现代性焦虑为背景,中国“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种话语与实践的纠缠混合下,逐渐浮现。而作为对话的桥梁,翻译无疑为探究这一生成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作者通过考察各种文体、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并置、比较形象类型,对“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及“罗兰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产、流传以至移植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追踪。这些经典“传说”都将成为建构中国“新女性”的重要资源;而通过对它们的生动剖析。
  • 美国

    作者:[法] 让·波德里亚

    《美国》作者让·波德里亚被广泛誉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具有煽动性的作家。他被认为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领军人物",西方后马克思主义左翼孤独的神枪突击手,他也被称为是关于诱惑或关于大众文化的代表性哲学家。《美国》是继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之后,让·波德里亚再一次对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做出的深刻分析与解读。全书虽然分六章,但并非整体式的写作,而是采用作者在学术思想后期所深爱的片断式写作法。主要内容包括:没影点;纽约;星形的美国;实现了的乌托邦;权力的终结;永远的沙漠等。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

    作者:[美] 威廉·曼彻斯特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甚至连农民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时的胡佛政府甚至都不承认大萧条的来临,虽然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政府却仍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涵着新生,美国社会到了痛定思痛,面临抉择的时刻。罗斯福,这一注定要载入美国辉煌史册的人物走到了前台。当时,美国社会形势之混乱,超出想象,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成灾,更有成千上万失去生活保障的下层民众在街头聚集,整个美国命悬一线,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仅仅需要一个火星,美国社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力挽狂澜,赌博似的出台了…·系列法案,开始了他的百日新政。百日新政,万般激荡,但罗斯福政府终于顶住压力,稳定了大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国内矛盾缓和下来,也由此把美国带入了战时经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促使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更让美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 暴力十二章

    作者:渥夫剛.索夫斯基 Sofsky, Wol

    德國title雜誌好評推薦! 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4顆星推薦! 自德國引爆,持續發燒於歐洲,帶動法國、希臘、義大利、韓國、波蘭、西班牙等國熱烈討論暴力話題!你厭倦了媒體煽情而無止盡的報導嗎?妳憎惡政客粗魯而無內容的語言嗎?本書告訴你一個事實:暴力不會消失,它只是改變面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暴力的世界裡,即便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暴力加諸在身體的痛苦,於是制定了各式各樣的制度與文化,企圖遏阻暴力的發生與蔓延。然而,這些制度與文化卻又變身成為另外的一種暴力形式──或許是肢體對峙的衝突暴力;或許是警察與軍隊的合法暴力;也或許是語言與媒體的隱形暴力。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暴力形式當中,不管我們願意與否,都在自覺與不自覺的狀況下參與其中,成為暴力的合夥人。到底什麼是暴力?暴力的的樣貌又是如何呈現?本書詳述了暴力發生的各種元素與條件,並為我們揭開它不為人知的黑色帷幕。 詳細分析暴力的起源徹底解構與暴力相關的各種元素深度探討文化、道德與暴力三者間的關係
  • 伏尔泰的椰子

    作者:[英]伊恩·布鲁玛

    伏尔泰、歌德、马志尼、赫尔岑、马克思、顾拜旦、德工威廉二世,哈耶克、以赛亚·伯林……这些欧陆不同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因为一个共同的特征而被伊恩·布鲁玛组织到一起;他们或是深切的“崇英者”,或是“仇英的崇英者”。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有着令人歆羡的自由贸易、远征探险、自由和理性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还有教育“特产”公学及其培养的“英国绅士”。三百多年来,崇英风尚吸引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个国的自由主义者,“英国性”成了一个说不尽的话题。然而作者也指出,英国迷心目中的英国往往只是想象的产物,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尤其是那些充满幻想的,最终都会发现自己的梦想因幻灭而暗淡了光彩。
  • 民以何食为天

    作者:周勍

    《民以何食为天》在中国大陆的权威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2004 年9月刊头条刊出后,即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书刊摘报”选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入选2004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鉴。2006年入围两年一度的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7人小名单。 整部作品读来仍触引京心。被中国老百姓列为“开门七件事”中的首要生活必需品食盐,却成为频繁引发中毒事件的毒物:四川人引以为傲的四川泡菜,有的却是用“敌敌畏”泡制的。泡菜厂的老板说“我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不久前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0万人,“约三分之一人的癌症是吃出来的”。由于食品添加剂(激素)的作用,性早熟急剧逼近中国孩子,7岁女孩来月经,6岁男孩长胡须,屡见不鲜;男性精子浓度从过去至少五千万下降到三千万…… 本书为读者揭示了制作假冒伪劣食品的详尽过程,警示人们关注在食品安全中出现的伤天害理行径。该书的语言风格,把中国一般“报告文学”问题中常见的渲染鼓吹降低到了最小,而基本上以冷静客观叙述为主,常常面对越令人恐怖的事件,作者的叙述语调越平静,甚至只引用数字,因而把事实本身的冲击力凸现到了极限。可以说,在本书中,文学意识很成功地服务于报道,并加强了报道的深度和力量。
  • 单向度的人

    作者:(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989-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The Story of Mankind

    作者:Loon, Hendrik Willem

    First published in 1921, The Story of Mankind has charmed generations of readers of all ages with its warmth, simplicity, and wisdom. Beginning with the origins of human life and sweeping forward to illuminate all of history, Hendrik van Loon's incomparable prose enlivens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of every age. His unique ability to convey history as a fascinating tale of adventure has endeared the book to countless readers and has accorded it a unique place in publishing history. This new version, which retains van Loon's original illustrations, has been brought up to date by John Merriman,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Yale University. It incorporates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the last two decades-including space explora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ld War, the Internet, and the astounding advances we have witnessed in medicine and science - and looks forward into the prospect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作者: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当前的世界人,我们到处可以看见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出孩子来,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这一套活动我将称之为生育制度。生育制度是个新名词,因之我得先说明一下这名词的意思。
  • 知识分子论

    作者:萨义德

    本书为萨义德总结近年文学、文化、政治批评的经验,对“知识分子”这一重要议题所作的系列反思。他尖锐地指出,在当今媒体发达、政治与学术利益交融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一种特殊专业,集编辑、记者、政客及学术中间人于一身。他(她)们身不由己,往往成为备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得见知识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 爱欲与文明

    作者:[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爱欲与文明》由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著。 《爱欲与文明》讲述了: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共同的底线

    作者:秦晖

    《共同的底线》的宗旨是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 大路

    作者:张赞波

    一条中国式道路的诞生记;一部发展时代的观照记与沉思录。 大湘西,千年驿道旁的一个古老村庄,林则徐和沈从文足迹洒落之地,一条新规划的高速公路正待破土动工,引来大拨以修路为业的外地人和钢铁机械。在危机四伏的的寒来暑往里,在矛盾丛生的现实境遇中,他们为这条昂贵的通衢大道付出劳力与心智,甚至献上尊严与生命。随着修路者的到来,平静的家园也风起云涌,古老村庄难逃发展浪潮的裹挟:田地征收,房屋拆迁,古树凋零,庙宇重建,山河巨变……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经受微妙而持久的冲击。修路者和当地人——两个不同群体的生活和命运因这条大路紧紧相连,彼此交织和冲撞,或喜或悲或苦或乐。 作者张赞波既是纪录电影导演又是作家,他耗时三年多“潜伏”在故乡的筑路工地上,近距离接触路桥公司职工、修路民工、包工头、工程监理、当地村民与基层官员,用摄像机和笔同时记录下一条高速公路的从无到有,生动讲述了一群公路建设者的人生故事,细致描绘了一个基层村庄被时代改变的境遇,客观呈现了一个行业内部的真相与秘密,深刻展现了国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光荣与代价。 本书繁体版一经亮相便成为台湾年度热门非虚构作品,获得2015年台北书展大奖“年度之书”、2014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奖之“十大中文创作”、2014年台湾《放映周报》“年度十大电影专书”、2014年度出版人“两岸议题选书”……马英九亲自向作者颁奖;蔡英文成为本书读者,将其列入私人书单公布;朱立伦邀请作者参加新北纪录片论坛。今在繁体字版基础上,《大路》简体字版增补数万字文字,首次披露数十幅纪实图片,构筑出一部更精彩的“纸上纪录片”。
  • 罪孽的报应

    作者:[荷] 伊恩·布鲁玛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 女太监

    作者:杰梅茵·格里尔

    《女太监》至今己再版18次,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量超过百万册,是杰梅茵•格里尔的惊世之作。《女太监》以深刻见地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被人视为“现代经典”,与其多年后巨著《完整的女人》是珠联璧合之作。作者分别以肉体、灵魂、爱情、憎恨和革命为切入点,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女性是如何被时刻囚禁于传统思想的“牢笼”之中,被按照固定的模式培养,并在消费市场和浪漫爱情的双重推力之下成为一名“被阉割的人”。深入探讨了爱情和家庭的本质,对传统社会为女性设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女性了解自身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其摆脱成为“女太监”的命运,提供了具有实践性的行动指南,为女性长期被压抑的情感提供了出口,同时也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性的另类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