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

    作者:(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本书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现代世界体系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现代世界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不断发展,逐渐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纳入其中,直至覆盖全球。作者认为,21世界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将让位于后继的体系(一个或多个)。我们不能预测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但能通过我们目前政治的和道德的活动来影响其结果。本书享誉西方学术界,是西方大学生必读的参考书。它不是一般的世界近现代史著作,而是一部整体地阐述近5个半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综合性宏观论著。
  •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作者:阎步克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 洗腦的歷史

    作者:傅志彬

    本書以時間順序揭示了極端思潮給人類世界帶來災難的背景、線索以及原因。本書分別介紹了基督教原教旨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以及紅色思潮對世界,尤其是對中國的危害。 本書同時以符合邏輯與常識的角度解釋了1921-1980發生在神州的各項事件。
  •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

    作者:(美)傅高义

    《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研究当代中国的第一部专著。他以广东为着眼点,考察和叙述了从1949年到1968年的2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激烈的政治运动。持论公允,叙述可观。一方面,他充分肯定,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国带来了秩序、朝气和希望,以及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给人民带来了一些实际的好处,过去的黑市、通胀结束了,赌博、卖淫、鸦片消失了;官员有一种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经济领域统一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在经济事务之外,集体合作组织在消灭文富、推广公共卫生等活动中也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党通过政治组织已经实现了相当大的经济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共产党建立了强大的政治体系控制社会、改造社会,重要的经济、文化、教育、农村的活动都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决定取代了市场机制,政治指挥经济,也造成了很消极的后果:社会进步缓慢,人民生活也没有明显提高。拿广东来说,经历这么多年之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农业;合作化运动所追求的改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迅速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跃进”的失败,“文化大革命”以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摧垮务实政策和主张务实的领导人,竭力维护意识形态的纯洁性,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 风物的历史

    作者:唐建光 主编

    借由散文式的行文笔法,还原那些岁月长河中影响我们至深的风物的历史。这其中,有千古留芳的香水,有打开潘多拉之盒的烟草,有征服世界的咖啡、巧克力,有滋润发香的兰膏、玫瑰油墨,有传奇的香料,有令人陶醉的苦艾酒、葡萄酒,当然,还有最值得自豪的往西征服世界的茶叶,以及风靡全球十年的伟哥…… 内文试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4339b80100rivt.html
  • 可卡因传奇

    作者:(英)斯特里特费尔德

    无畏记者孤身犯险,深入南美丛林,近距离接触毒枭、特工与反政府游击队提供第一手材料,还原历史真相,披露最真实的可卡因世界。 500年前一次征服世界的旅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令西方社会胆战心惊的力量。为了传说中黄金国度的宝藏,西方探险者们跟随哥伦布的足迹,打着教化的旗号,在攫取南美大陆的黄金、白银和文化的同时,也把印加人心中的圣物带到了欧洲。古柯,印加文化5000年的传承者,却成为了欧洲人眼中的梦魇。历史的玩笑冷酷无情。欧洲征服和美洲,古柯征服了欧洲。从弗洛伊德到福尔摩斯,现实的的人物和虚构的英雄一根未能幸免。 古柯以可卡因的行头杀回美洲后,所到之处无不人仰马翻。政变、腐败、谋杀,美洲后院浓烟滚滚,山姆大叔自顾不暇。毒品向国家、社会和文明宣战。穷与富、白与黑、灵与肉,可卡因教唆着阶级的对峙,刺激着失落和渴望,将理性变回了兽性,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血泪史。
  • 大裂变

    作者:阿夫纳·格雷夫

    在中世纪前期各方面都明显发达予欧洲的穆斯林世界,为什么后来却走向了与欧洲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甚至到现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仍然落后于欧洲?无数的社会科学家试图对这个历史之谜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各学科的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和历史分析,对中世纪后期东谣方的大分叉给出了制度上的解释。本书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堪称经典。
  • 小历史与大历史

    作者:赵世瑜

    这里的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性的、地方性的历史;也是那些“常态的”历史,日常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喜怒哀乐的历史。社会惯制的历史。这里的所谓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比如改朝换代的历史,治乱兴衰的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历史等等…… 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对大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本书是历史田野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社会发展史研究的理论专著。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对大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本书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 兴盛与危机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興盛與危機》的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餘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係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並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由於本書觀點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海內外學術界也普遍受到關注,一般認為是中國十年改革時期重新詮釋中國歷史的最重要理論著作之一。
  •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作者:卡尔.波普

    本书的基本论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的进程。本书这个论点可以追溯到1919-1920年冬天。它的基本大纲完成于1935年前后;1936年 1月或2月,它作为一篇题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论文在布鲁塞尔我的朋友阿尔弗雷德·勃朗塔尔家中举行的一次私人会议上第一次宣读过。在这次会议上,我以前的一位学生对那次讨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叫卡尔·希尔弗丁,不久他就成为盖世太保和第三帝国历史决定论迷信的牺牲品。出席者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其后不久,我在伦敦经济学院F.A.冯·哈耶克教授的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类似的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耽误了好些年,因为我投稿的那家哲学期刊拒绝接受我的稿子。第一次分三部分发表于《经济学》N·S.1944年第11卷,第42、43期,1945年第12卷,第46期,自从那时以来,意大利文译本(米兰,1954年)和法文译本(巴黎,1956年)相继以书籍形式问世。本版的正文已作了修改,并有若干补充。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作者:恩格斯

    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问世以来,广大读者迫切要求出版马列著作的单行本。这反映了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强烈愿望和对马列著作的不同需要。为此,我们决定编辑出版一套马列著作的系列书,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库》。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正文之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我们期望这套文库的出版能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美)贾雷德・戴蒙德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 崩溃

    作者:[美] 贾雷德·戴蒙德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 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书中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当今的人类社会提供一条生存与发展之道。
  •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作者:杰弗里·M·霍奇逊

    本书围绕经济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展开论述,讨论了德国历史学派是如何研究历史特性问题的,描述了历史特性的本质和作用,同时也指出其他经济学派对历史特性问题的态度。在此过程中,作者强调了历史特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作者针对如何把历史特性问题重新提上经济学的研究日程,提出了有益的可行的建议。 本书为创立一个新的、建设性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扫平了道路,这种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这是一部卓越的思想史著作。霍奇逊将新的气息带入到过去的思想和与它们有关的问题之中。这些复活的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学家——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主义纳入学术背景之中的著作。它的主要贡献是证明了奥地利学派在方法论之争中的胜利只是表面现象,并且说明了历史特性问题是如何继续困扰经济学研究的。 ——保罗· 戴尔·布什(Paul Dale Bush)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杰弗里·M·霍奇逊凭借本书向着弥补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鸿沟迈进了一大步,这个鸿沟是指:如何解释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历史特定的方面。许多学者已经批评了一般理论构建的缺陷,渴望一个更具历史特性的经济学。霍奇逊提供了自己的思维周全的方案——明智地借助演化理论和复杂性理论中的普遍性概念。霍奇逊将自己的框架建立在对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的审慎考虑之上,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这对于将经济学塑造成真正的社会科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约翰·B·戴维斯(John B. Davis) 美国马克特大学 在这部卓越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意思明了的著作中,杰弗里·M·霍奇逊探讨了经济理论和历史之间的重要关系,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普遍主义教条提出了挑战。他令人印象深刻地建立了一个理论平台,将从特定的空间-时间背景中得到的特殊的历史特性与一般原则融为一体。这部著作对准备以新的方式重新思考理论构建的经济学家来说,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库尔特·多普菲(Kurt Dopfer) 瑞士圣加仑大学 经济学具有两种思维和分析模式。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的、非制度的、先验的体系研究经济学;另一种是以具有历史的制度来研究经济学。杰弗里·M·霍奇逊在他的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后一种模式的历史、内容和概念问题。这是一部卓越的著作,分析独到并具有启发意义。 ——沃伦·塞缪尔(Warren Samu els)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 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法)托克维尔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技术与文明

    作者:[美] 刘易斯·芒福德

    《技术与文明》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讲述了机器的历史,并对机器对于文明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他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机器的起源并追踪其社会影响,涉及艺术、自然科学、哲学、习俗和礼貌各个层面。本书既讲历史又做评论,还带有很多插图,是英语文献中部一部涉猎广泛、描绘近千年来机器发展史的巨著。
  • 传统的发明

    作者:E. 霍布斯鲍姆,T. 兰格

    简介: 本书由六个个案研究构成,分别研究威尔士的民族服装、苏格兰的典籍再造、英国皇家仪式变迁、英国统治下印度庆典礼仪的变化、非洲民族对英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模仿,以及1870—1914年英、法、德三国民族节日和大众文化方面的变化。作者用翔实的材料与生动的叙述向我们揭示,传统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变的陈迹,而是当代人活生生的创造;那些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表面上久远的传统,其实只有很短暂的历史;我们一直处于而且不得不处于发明传统的状态中,只不过在现代,这种发明变得更加快速而已。 导读: 这是本年度我们看到的最有激发力的史学著作。 ——《今日史学》 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目前欧洲人所热衷的那些传统,至多只能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像苏格兰的格子呢、英国王室的浮夸等等,这些现象远没有传说的那么古老,它们只能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更有趣的是,许多备受赞美的传统竟然是舶来品。 就算如此,这样一种对“传说”真理的发现又有什么意义?它会使我们不再珍视我们的传统吗?不会。传统当然不全是真理。许多传统的确含有谎言的成分,但是不断和重复会使它们变得珍贵与崇高。关键不在于它们曾经是谎言,而在于它们从谎言变为传说的过程。 ———亚马逊评论
  • 古希腊风化史

    作者:利奇德

    本书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性"来解读古希腊的风俗文化,通过挖掘性爱在爱情生活、宗教、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公众生活、娱乐消遣、节目舞台表演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而解读整个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的各个方面。文字耐读、资料详实,并附有大量图片,是研究古希腊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

    作者:[匈]米克洛斯·尼斯利

    奥斯维辛犹太法医冷峻而客观的回忆 有关纳粹大屠杀历史的最具争议性的纪实作品之一 【相关评论】 人们,不要忘记,要大声说出来,把一切都记录下来! ——西蒙·杜布诺夫 著名犹太裔历史学家,这是1941年他在临刑前留给世人最后的话 这是一 个作恶而不自知 的人 ?还是一个怯懦而不抵抗的人?……抑或是一个勇敢留下见证以警示后人的人?请读者诸君根据回忆内容自行判断。 ——理查德·J·伊文思 世界著名德国史学者,曾任剑桥大学历史学钦定讲座教授 不可否认,在集中营内外,都存在一些灰色的、立场模糊的人,准备出卖人格和道德。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囚犯们的错误和缺点不足以让我们把他们等同于加害者。在骤然坠入地狱般的环境后,我们也没有道理要求他们达到圣徒或哲人的行为标准。除了刚开始时他们的健康条件可能都很好,试图在他们的命运中寻找一些共同点的做法并没有什么意义。 ——普里莫·莱维 意大利犹太人,奥斯维辛幸存者,著名作家和诗人 这是已知的对奥斯维辛经历最好的简短纪述。 ——《纽约书评》 【编辑推荐】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米克洛斯·尼斯利和特遣队员关押在一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事实上 是有关“特遣队员”存在与劳动内容的唯一 记录,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二战之后,尼斯利曾前往纽伦堡法院出庭作证。尼斯利的证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这些证据涉及用毒气屠杀囚犯,虐待体弱多病的囚犯,以及门格勒的人体实验等。《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正是脱胎于这些证词。奥斯维辛的惨痛教训不仅是欧洲犹太人应铭记的历史遗产,也是全人类应共同守护的价值底线。 【内容简介】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 暧昧的历程

    作者:张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