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菊与刀
《菊与刀(英文版)》讲述了:二战后期,鲁思•本尼迪克特等一批人类学家受政府指派,着手研究日本问题。本尼迪克特继承老师波厄斯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从日本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等级制度入手,深入探讨了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育儿与道德实践等与西方文明迥然不同的理念与价值体系,从而为战后接收日本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菊与刀》是20世纪对日本国民性分析得最为精辟、最受国际学术界和一般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而日本人则将本尼迪克特尊奉为战后重建日本文化之母,一次次掀起阅读《菊与刀》的热潮,至1995年已印刷101次。 -
身体·性·性感
《身体•性•性感》主要内容:“身体是什么?身体的定义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我们可能找到一个单一的定义,而是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单一的定义,在整个世界文化中有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对身体的定义。” “如果你要是早一年半以前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比较关注自己身体是否丰满、曲线是否优美、对异性的吸引指数有多高,但是从去年到现在,我更加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包括身体的脏器和性器官、生殖生理器官,是否健康、是否卫生可能是我更加关注的。” “如果是情人,就有那种(性的)感觉。但是要说夫妻,因为夫妻之间做爱就是一种常态,跟吃饭一样。说到夫妻生活不会给人性感的感觉……” “对我自己来说,不可能让自己达到最有吸引力的时候,总有一种观念上的东西让自己不能那么做。但是我觉得最有性吸引力的是胸部要露出一点……但有一次看一个电影,那个人穿着镂空的黑色丝袜和黑色的高跟鞋,当时觉得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腿很有性吸引力。以前不会觉得腿会很性感。但就看那人把腿搞成那样吧,真的还挺有意思。” “女性,如果关系特别好,我会觉得是开玩笑;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比如说你吧,咱俩今天第一次见面,你说我性感,我会觉得你对我是一种奉承。男性的话,如果和我关系特别熟,我会觉得是在夸我:如果关系不是特别熟,我会觉得是他对我的一种言语上的非礼。在中国,我觉得如果一个男人想和你交往,他应该不会夸你性感,如果说他对你有点企图,倒是可能。” -
爱,上了瘾
《爱,上了瘾•抚平因爱受伤的心灵》内容简介:当爱情将你的身心折磨得苦不堪言,你却还身陷其中不可自拔时,这种名叫爱情的“毒品”,拥有远胜于其他药物的力量。通过13位男男女女的真实爱情故事,《爱,上了瘾•抚平因爱受伤的心灵》将让你了解“爱情上瘾症”的各种表现。爱情依存关系是困扰身陷爱情泥淖中男男女女的最切身问题。可是面对这么棘手的问题,我们好像束手无策。为此,《爱,上了瘾•抚平因爱受伤的心灵》给予了读者很务实的指导。不管你想从知性的角度或是感性的角度来看待朋友的或是自己的这个问题,这《爱,上了瘾•抚平因爱受伤的心灵》都是一道方便门和解脱道。 -
性義工
「上帝真會捉弄人,像這樣的人,居然還有性慾!」 第一本關心身心障礙者性需求的報導文學 性,是生活的根本 性,是確認自己出生意義的一項功課 身心障礙者的性需求該如何處理? 「《性義工》裡的人,許多並不是「性輔導師」,然而不論是完全做義工的家庭主婦,或專門為身障者所服務的性工作者,都是在為肢體上Disabled的人,提供一種社會的基礎建設,讓他們的生活儘量免於Handicapped……」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 「人間真實有兩種,一種是美好得讓人掉淚;一種是冷酷得讓人掉淚。本書屬於後者。那是正常人所不願面對卻真實存在的難堪。別過頭去,無助於事。坦然面對,翻讀思索,或許,你會從中看到美好得讓人掉淚的人間。」 ──文字工作者/傅月庵 「面對性的慾望,那裡一直有一道封印──「不要去揭開它!」大家拼命喊、拼命阻止,以為只要牢牢守住,不要碰觸,就可以化解掉身心障礙者的七情六慾,假裝它們不存在。《性義工》安安靜靜揭開了它。」 ──中廣「心靈的春天」節目主持人/丁美倫 「不論這對他們有多困難,窮其一生,他們都未曾放棄,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一刻。」 ──樹德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所長/林燕卿 「不再逃避而選擇了面對,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台北縣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涂心寧 -
武士道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 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
烦恼力
现代人的幸福和快乐感似乎并没有随着21世纪的到来而增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都被迫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变化的结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自杀率也越来越高,没有人敢肯定自己,没有人能乐观得起来,好像已经失去了所有可能的避难所。现代人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书的作者把目光投向体验过类似的痛苦、生活在100年前的烦恼者——夏目漱石和马克斯·韦伯。在人人都要经历的各个人生阶段,面对类似的烦恼,两位大师是如何应对的呢?作者把他们面对人生烦恼时的思考和举止展示给读者,他们的经验和反思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珍贵的启示。最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但他们都勇敢地坚持着,并通过烦恼的力量获得了坚强的性格。本书透射出身为现代政治学家的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并引导我们反思:我们每个人平凡的心灵里沉睡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本书通过文豪夏目漱石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人生经历,提示出一个新概念:“烦恼的力量”。烦恼本身告诉我们,在我们心中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只是没有苏醒。这就是生存的力量和创造的源泉。 人的一生,工作、恋爱、家庭和金钱,没有一件事不让人烦恼,总是会有消极的声音在你耳边响起。然而姜尚中却让我们转换观念:“烦恼即是喜悦的一种。”他到底在说什么呢?让我们好好读读吧。 ——日经在线 现在社会上把自己封锁起来的人、自我中心的人和表面看着很风光、内心烦恼重重的人很多,所以催生了这本书吧。这本书告诉我们,有烦恼没关系,大家都是如此,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包括作者自己都在积极接受烦恼的洗礼。所以这本书给了我勇气。 ——读者 全球经济一体化现在其实变成了一种强迫和威胁,好像在说“你不跟我走就等死吧!” 如果我的书在五六年前出版,大概会无人问津,而现在大家都感受到了痛苦,想要寻找出路。 所以全世界不约而同地转向宗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投身宗教的怀抱,所以我的书就是给那些不知该怎么办的人看的,希望能把烦恼定义到积极的方向上去。我们的社会,最终出路不是不断发展,越大越好,而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够存续下去的方式。 ——作者 -
穷忙族
一本震撼日本社会的书,出版以来再刷不断,亚马逊书店读者评价五颗星强力推荐! 美国,3700万人是穷忙族 日本,550万人、将近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穷忙族 你,会是穷忙族的一员吗? 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会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正值事业颠峰的中年上班族是穷忙族的危险人群? 什么是“心理层面的穷忙族”? 穷忙族有摆脱贫穷的机会吗? 在这个物价上涨、薪水不涨、文凭贬值、工作随时不保的时代, 你还自认为跟“穷忙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愈来愈大,日本社会有一群被称为“穷忙族”(Working Poor)的新阶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努力工作,收入却达不到最低生活费用的标准;这些人当中,有初入社会的新鲜人,有为贴补家计而工作的就业妇女,甚至有应该处于事业颠峰的中年上班族。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沦为“穷忙族”?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他们摆脱穷忙的悲惨命运? 本书作者门仓贵史为日本知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经济话题相关的畅通书作家,他透过丰富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以及与穷忙族访谈的搜集资料,针对穷忙族的现象做了最深入、客观的分析与探讨。本书在日本一出版立即引起读者的广泛讨论,有人甚至开始审思自己的状况是否符合“穷忙族”的要素,这本书也被誉为探讨“穷忙族”现象最精辟、完整的专书。 本书从家庭、企业、社会、经济等各个层面来分析穷忙族现象的影响,穷忙族的产生绝不是个人的事,它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更是波及到子女教育、金融体系、社会问题等。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成为“穷忙族”,就会像掉进蚁蛳陷阱的蚂蚁一样,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再爬出来。 身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当中,“穷忙族”是你无法置之度外的社会现象。本书内容绝对值得让你做为警惕,早一步洞悉穷忙族现象的真相,当个拒绝穷忙的人! 本书依据大量的调查报告及数据资料,彻底分析穷忙族的形成原因和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以社会、家庭、企业制度、就业环境等各个层面来讨论穷忙族的现象,全面性的分析使内容十分具有可读性,更有利于人们对读者自身处境的反思。 目录: 前言 第1章 日本劳工每4人就有1人过着符合社会救助标准的生活 悲惨的现况:日本劳工中每4人就有1人是「穷忙族」 为什么「穷忙族」持续增加? 接受社会救助的家庭越来越多 预期将会持续扩大的日本所得差距 美国持续增加的「穷忙族」 由「穷忙族」沦为游民 穷忙族实例 1 穷忙族实例 2 第2章 正值壮年的中年家庭沦为「穷忙族」的恐怖 如果「美国心玫瑰情」的男主角没死…… 超过40万人的中高年男性「穷忙族」 因公司倒闭或裁员而成为「穷忙族」的中高年男性 无法压低的各项生活开销 为「穷忙族」所苦而自杀的中高年龄层 中高年龄层「穷忙族」的增加也影响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绩 将中高年上班族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教育费 穷忙族实例 3 穷忙族实例 4 第3章 日渐瓦解的日本雇用体制 一路走来相辅相成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薪资制 为什么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薪资制会瓦解? 何谓派遣员工? 1990年代后人数骤增的派遣员工 派遣劳工处于弱势的代表性事件 过劳的正式员工是心理层面的「穷忙族」 穷忙族实例 5 穷忙族实例 6 第4章 非正式员工的年轻族群 日益恶化的青年雇用问题 无法成为正式员工的年轻人沦为「穷忙族」的危机 成为「单身寄生族」的年轻非正式员工 人数日增的飞特族和尼特族 尼特族和非尼特族的所得差异扩大 年轻人成为尼特族的主要原因在于雇用环境的恶化 可望改善的雇用大环境 年轻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劳雇供需失衡问题 穷忙族实例 7 穷忙族实例 8 第5章 「结构改革」后自由主义经济和民营化的结果 结构改革的得与失 必须大量释出非正式员工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 工作分摊制度能解决「穷忙族」问题吗? 提高消费税使「穷忙族」的负担越来越重 提高最低薪资以作为安全防护网 外籍劳工的加入将使非正式员工的生活更为辛苦 穷忙族实例 9 穷忙族实例 10 后记 序言 “穷忙族”的问题 曾经有个青年诗人名叫石川啄木,在他的诗歌集《一捧沙》中,有这样的句子“工作啊工作,生活依据无乐,两手常见空空”。这首诗发表于1910年,明治时代行将终结。 当时23岁的啄木已经成家,在东京朝日新闻社担任校对,每天从早到晚辛苦工作,但每月到手的工资马上就花光了,因此总是陷于手头拮据的尴尬境地。 他当时还撰写一些小说和评论,收入却依然无法补足亏空,债台累累,朋友也因此离他而去。在贫病交加之中,啄木26岁就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据说他临死前最大的愿望竟然只是希望吃到一颗草莓。 明治时代的日本,已经废除了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在理论上百姓已经得到了平等,但是国民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很多人因为贫穷而过早地死去。关于当时贫富差距的数字,已经找不到正确的统计数字,但从各种其他的渠道,我们依然可以推测出当时贫苦阶层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更,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1950年代-1970年代),人们的收入所得急速上升,贫富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低收入人群的整体力量在大幅攀升,成为具有购买能力的中产阶级。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诞生出“一亿总中流”这样的词语。石川啄木吟诵的那首诗也变作古老时代的记号,逐渐在富裕人们的记忆中远去了。 但是,到了21世纪的现在,石川啄木的这首诗,又成为反映现实的镜子重新受到了社会的关注。随着贫富差距一点一点拉开,在低收入人群中形成了叫做“穷忙族”的崭新社会阶层。 现在,我想给读者朋友出几道关于“穷忙族”的小问题。 这几道问题中出现的数字,都是反映了“穷忙族”生存实态的重要数据,请大家都来做一做,看看你对“穷忙族”了解多少。 第一问:在世界上最富足的美国,被称作“穷忙族”的人究竟有多少. ① 约570万人 ② 约1700万人 ③ 约2700万人 ④ 约3700万人 答案是④约3700万人。在很多人的心中,美国是一个“成功的国家、富足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却有37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其实“穷忙族”这个词语也是1900年最先出现在美国的。 第二问:在日本,年收入多少的人会被归入“穷忙族”? ① ~年收入500万日元 ② ~年收入300万日元 ③ ~年收入250万日元 ④ ~年收入200万日元 答案是④~年收入200万日元。在东京,一个三口之家(丈夫33岁、妻子29岁、孩子4岁)得以过活的家庭年收入是200万日元。如果妻子是家庭主妇、丈夫是上班族的话,年收入即使达到300万日元,生活也会非常艰难。就可以想象年收未满200万日元是多么的艰苦。但是根据最近的统计,年收入还不到100万日元的人正在逐年增加。 第三问:现在的日本“穷忙族”究竟有多少? ① 约150万人 ② 约250万人 ③ 约350万人 ④ 约550万人 答案是:④约550万人。即使在富裕的日本现在,依然有这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而且,“穷忙族”的数字还有逐年增加的倾向。 第四问:日本的最低时薪是多少? ① 时薪610日元 ② 时薪710日元 ③ 时薪810日元 ④ 时薪910日元 答案是①时薪610日元。最低时薪根据都道府县的不同每年都有一定的变更。2006年最低时薪出现在青森县、岩手县、秋田县和冲绳县,时薪都是610日元。有一个团体,以“最低时薪标准生活一个月”为主题搞了一个试验,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根本不可能过下去……”。 第六问:15岁到34岁的非正式职员有多少? ① 约200万人 ② 约400万人 ③ 约600万人 ④ 约800万人 答案是③约600万人。随着非正式职员的数字不断增加,过去的4年中已经增加了约100万人。 最后第7问:在日本,有多少派遣职员? ① 约80万人 ② 约130万人 ③ 约170万人 ④ 约230万人 答案是④约230万人。派遣职员中的大多数都对不稳定的职业状态和较低的收入心存不满。另外还有不少派遣职员被违法企业二次派遣、榨取劳动和尊严。 问题全部结束,您答对了几道呢? 7道全部答对的读者,可以说是对“穷忙族”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思考的,读这本书就会很顺利。 另外,一道也没有答对的读者,可能是完全不了解“穷忙族”的世界,生活优裕的人士吧。不管怎样,都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读者对“穷忙族”生存状态的认识、加深对“穷忙族”问题的理解。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加入“穷忙族”的行列…… 我先简单概述以下本书的内容。 第一章, 解释“穷忙族”的词义,再对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穷忙族”、“穷忙族”的增长速度、日本“穷忙族”最新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此外还将对为何“穷忙族”会增加,以及它的社会背景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 详细介绍45岁到59岁中老年“穷忙族”的生活实态。在“穷忙族”中,最辛苦的莫过于中老年人群。他们可能之前还是光鲜的上班族,由于公司调整或是其他原因一夜之间变身“穷忙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第三章, 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度,被称作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日本特有的雇佣体系。现在这个体系已经土崩瓦解,第三章中将对背景进行详细阐述。 还将介绍随着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瓦解所产生的非正式职员,他们的生存实态和劳动环境。另外,保留在公司中的正式职员也不能就此高枕无忧,他们日夜处于繁重的劳动环境中,他们属于“心灵上的穷忙族”。 第四章, 阐述15岁到34岁的“穷忙族”问题。由于严苛的雇佣条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入社会之时,是以非正式职员作为起点的。这样就注定了他们与正式职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将对近年逐渐增加的“FREE族”和“NEET族”问题进行分析。“FREE族”和“NEET族”的出现也证明了救治环境的严苛。 第五章, 最后一章,将就日益严重的“穷忙族”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比如降低正式员工的入门条件,改进社会分工政策、税制等,从具体的政策入手,进行分析阐述。 本书将用各种统计数字,为读者呈现出“穷忙族”的浮生绘,还将刊载对处于“穷忙”境地、生活困苦人们的采访实况。 衷心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透过统计数字,了解“穷忙族”的生活状态、直面“穷忙族”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穷忙族”的理解。 -
菊与刀
《菊与刀》是本公认的非常出色的著作,尽管是本小册子。对它的评价,我是没什么资格讲的。我们可以把它带进我们的生活。自己感觉80后莫名其妙的从某日开始贴在我们脸上,我们没有经历抗战但从小的爱国教育——印象极其深刻的是寒暑假必写的“观后感”,我们都有对日本的初步认识,尽管是初步认识,但我们却是用很深的颜色在画布上打了底。 -
日本与日本人
这是一部讲述日本人内心而非外表的生活。作者对日本与日本人的评价总体上是客观的,公正的,而文字优美犹其馀事。在本书中,近代著名的日本通小泉八云对远东和日本的将来抱十分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对日本与日本人不乏溢美之词,而这也未始不可以给我们一个激刺:为什么欧洲人,只赞美他们而不赞美我们呢? 《日本与日本人》是落合贞三郎从近世有名的日本通小泉八云评论日本与日本人的著作中选编辑录而成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从表面上介绍日本,而是从心理上、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出日本的国民特性。 -
日本论
“日本人研究中国精细深刻,不遗余力,‘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知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而中国人研究日本却粗疏空泛,对日本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踏实的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可以说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工夫。 -
菊花与刀
《菊花与刀》作者应美国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撰写了一份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为美国成功制定战后治理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6年,作者将报告整理出版。该书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直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读本。如何理解日本这一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却又迥异于中华文明,并给中华文明带来过深重灾难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冲动的情绪远远多于理性的认知。偏见是浅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静才能给人以力量。本尼迪克特的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观、理性地观察日本的杰作。 -
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
荷兰学者伊恩·布鲁玛在《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中惊叹:在人类历史上,妓女从未像江户时代的艺伎那样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起过如此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在日本的国产宗教神道教中,原始的性祟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日本的思想启蒙者、后来成了日元万元钞票头像的福泽谕吉曾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日本对付亚洲有两种武器,一是枪,二是娘子军。一下子将当时妓女的作用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 ——摘自网文《经济学家与妓女的贡献与作用比较》 -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ISBN:9787214076823,作者:苏言,唐静松 编著 -
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本书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细心地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用语,分析日语词汇,列举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的为人处世,对一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话语、动作,乃至心理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总结出日本人的依赖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一特征创立针对日本人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法与理论。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现代社会各种各样令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
厌女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
菊与刀
《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金克木先生特别推荐此书,肯定了这位女学者的研究成果。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奉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时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弱,保守而尚新,如此这般…… 日本人恒久不变的目标是名誉。这是博得他人尊敬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实现这个目的使用的手段,则依情况的不同而取舍。事态发生了变化,日本人就会改变态度走上新的道路。这也是日本对于美国占领军夹道欢迎、未曾发生过一次复仇行为的原因所在。 日本人在属于妻子的领域和性享乐的区域间设置了一道藩篱,明确地区分开来。两个领域同样获得了公众的认可。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方乃属人的主要义务世界,另一方则属改换心情的消闲世界,如此划定了各自领域的“恰当位置”。这种习惯,可将两个领域看做各不相关的世界——家庭中的模范父亲或市井中的花柳之徒。 -
偽東京
特別企劃 新井一二三 × 酪梨壽司 東京對談 絕對精彩!!! 過去一段時間專門跟家人分享的自家時評,這回有機會跟廣泛的台灣讀者分享了。當結集成書之際,從頭到尾再看了一次,我感到很滿意,因為這本書著實為二十一世紀初,正處於轉變期的日本社會之相當準確的寫照。──新井一二三 本書由六個面鉅細靡遺真實呈現報導2007年的日本,絕對是日本迷不容錯過的一本社會觀察絕佳指引書。 第一面向【社會失格】,提到東京的電車,難道已經成了弱肉強食的野生動物園?而網咖難民、黑暗網站、失業博士滿街跑的現象,怪物父母、失落的世代,日本社會的失格局面,篇篇都有驚人的發現。 第二面向【美味背後】,提供關於偽造食品在日本所產生的衝擊如假造碎肉事件,還有面對中國強大的市場壓制,日本人將面臨吃不到魚的時代? 第三面向【話題人物】,是熟悉日本作家的讀者不容錯過的內容,解讀角田光代,解讀恩田陸,解讀每次作品改編電視劇都有亮眼成績的山崎豐子,作品背後的作者其實有著更精采的人生。 第四面向【東京女人】,精采刻劃出日本女人在這個時代扮演的角色,不但要成為丈夫醜聞收拾殘局的人,還要成為各大百貨公司的「福袋」高手,少子化的現今,很多綜合醫院紛紛取消了婦產科,所以要生小孩的女人,恐怕要面臨頂著肚子找醫院的窘境了,說男人真命苦,其實在日本的女人也越來越不輕鬆。 第五面向【現象之間】日本人怎麼過酷熱的夏天?答案是搞笑。日本人對待寵物的態度已經到達患上「喪失寵物症候群」的病;說是減碳但日本人已經被「空氣」支配了;日本傳統的相撲已經有日落黃昏的跡象? 第六面向【暴走速度】民生物資漲漲漲,年輕人海外經驗越來越少、收入落差越來越懸殊,日本「偽」的一年,衝擊著日本自己,也給台灣一個不同面向的思考。 -
“下流”的日本
对于近邻日本,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吉田茂怎样引领日本“和平崛起”?田中角荣为何下台?小泉纯一郎跟“下流社会”有何干系?洛克希德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美日安保何去何从?“环保天堂”是如何炼成的?何谓“萝莉控”?“历女”为什么这样红?…… 著名“知日派”学者刘柠以布衣之身讲解“日本株式会社”“下流化”的历程,扫描日本政坛大腕,透析政治态势,聚焦社会热点,漫谈文化风情,理趣浑然,事情昭然,物态宛然。 -
低智商社会
大前研一的最新著作。 时代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相应提高日本人的智商,反而使得他们的智商在逐渐衰退,你看:在日本,时下的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米以内的事情;虽然人们在网上跟人无话不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懂与人面对面敞开心心扉;没有成功欲望、学习能力低下但丝毫不以为然;看到电视中的广告就会马上冲动购买;总有毫不脸红的读错字的官员出现;遇到困难,懒于思考就立即放弃;人云亦云,做什么事总愿意随大流…… 在更加发达的今天,日本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集体智商衰退的现象?日本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按照大前研一的说法,就是现在日本已经进入到了“低智商社会”。本书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网络社会、教育等各个范畴去分析,点出了各种现实存在的低智商现象,给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日本人最后的当头棒喝,也给其他国家的人们一个强烈的警示,从而使我们反思面对的问题,并按大前所提供的诸多建议,梳理思路,开阔视野,思考未来,利用“三种神器”——英语、金融、IT——走出“低智商”的怪圈。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