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社会福利国家面临的挑战
NO -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通过透视全球化的种种迹象,讨论了在全球化争论中的全球化论者和反全球化论者的主要立场的竞争性判断和反驳相关的治理问题、文化问题、经济模式和全球伦理。作者考察了全球化大争论中提出的政治生活的中心问题,即由谁来统治,根据谁的利益来统治,为了什么目的统治,用什么手段统治?他们的结论为21世纪提出了一个新的政治议程——世界主义社会民主的全球盟约。 -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02-2003)
这部文集包含的是从北大、清华、人大三校社会学系2002和2003年的大约100篇硕士论文中挑选出来的8篇论文。 我们为什么要选编这样一部文集? 为了给社会学系的学生们和姊妹学科中关注社会学的同学们留下一份记录,提供一点参照,树立一支标杆,注入一种激励,举起一面可供讨论和批判的靶子。 前不久与北京大学地理学家唐先生交谈,说起中外社会中敬业精神上的巨大差距。唐先生说:在美国读博士就是下地狱,必须一本一本地、扎扎实实地阅读大批的书籍,容不得半点含糊;经历此番炼狱的人大多终生保持着认真严谨的作风。我以为此言是点睛之笔。一个社会中众生们不求实、不敬业,必然是它的精英率先告别了求实和敬业。只要一个社会中精英们的精神还在,不信东风唤不回。换言之,要改造一个社会的作风,首先要从它的精英开始。不然就是伪善,就是奴隶主的哲学,就是注定不会得逞的痴人说梦。现代社会是分工的社会,其精英也在分流。政治精英和企业精英属于其他范畴,而学术领域则是我们的份内之事,未来的学术精英是从我们这里产生的,我们对那一群体的优劣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此,未来其他领域中的多数精英都将拥有较高的学位,我们应该在大学的炼狱中为他们打上一记难以磨灭的烙萤 认真,学好手艺,做出好活,就是我们在自己的领地中企图推动的事情。 挑选论文是个老大难。尤其是在中国社会中。择优通常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制度与人格。我们避重就轻,甚至可说逆潮流而动,选择了后者。我们以自己的人格作了抵押,准备挨骂,准备接受公共舆论火焰的烧烤。筛选的大概程序是:我们四位(孙立平、林彬、刘世定和笔者)从各自的学校中挑选出一些论文作候选,共17篇,共同讨论后确定了8篇。 我们希望这是开始,不是终结。希望明年这个时候,能够拿出更好的一册三校硕士论文集。希望这个工作能一年一册地持续下去。开端的这一册选用了二年中的论文,是为了质量更好一点,以壮声威,振奋师生。当然,事实上也可能是暴露得更充分,最终更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郑也夫) -
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该书通过对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国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农民和贵族问题的整体考察,揭示法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对法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刻影响。全书从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土地贵族和农民三个层面上展开,包括“传统的延续——19世纪前期的法国农业”、“现代的变革——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法国农业”、“解体与改造——法国农村社会与农民”、“抗拒与变迁——法国社会中的贵族”、“分化与整合——社会结构的现代化”五章,不仅描述了法国农村适合中市场结构、市场形态及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确立的演进过程,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思想、品格、观念和素质的变化,即从传统农民变成现代人的历程,详细分析了农民的变化与法国社会转型、特别是法国政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ISBN:9787300044682,作者:(美)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Denhardt)著;扶松茂,丁力译 -
伪黎明
本书内容包括大转变到全球自由市场、策划自由市场第三章全球化不为何物、全球自由市场经济怎样助长最恶劣资本主义制度:一种新的格雷欣法则?、美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乌托邦、后共产主义俄罗斯的无政府资本主义、西方的暮年与亚洲资本主义的崛起、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等内容。 -
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
本书由海外中华妇女学会编辑,旨在引进90年代海外学者对妇女与发展,社会性别与发展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共收入论文,译文12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结合实例提出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进程中贫困妇女 比例上升问题,发展中国家政策调整对妇女的影响问题,扶贫实践中困难,和对各国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强调妇女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社会学研究,特别是妇女,扶贫课题的研究实践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 -
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
本书在试图弄清楚这些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前,简要说明一下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和各自具有的不同类型的思想背景。在提到他们各自的思想内容时,往往在不同学派之间作些比较,借以了解每一个学派的特点,也间或提出一些批评性意见。但主要的目的不是批评它们而是希望读者能懂得它们。这些社会学家的思想是从他们各自的国家,也从其他西方国家,甚至人类(如孔德、斯宾塞)和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状况出发,研究实际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成果。他们的思想都曾不同程度地起到过、或者还将起到维护、调节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作用。此外,他们对于他们的历史的、时代的、社会的其他重大事象的研究,也能够使人们深化对历史、时代、社会的认识。懂得它们,或许有助于更好地懂得西方的制度、社会,有助于开阔视野和思路,推动我们的社会学研究。 -
非营利组织评估
《非营利组织评估》,作者:邓国胜。全书共10章,正文约25万字,是一部关于非营利组织评估机制方面的专著。 第一章是研究的绪论,主要是为整个研究提供背景和导向,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与评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标、计划和方法。第二章,阐述本书的基本概念与构建评估体系的基本原理。第三章,构建中国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理论框架。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评估,等等,这里不一一列述。 作者使用了归纳、演绎和"以用户为中心"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本书首先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构建了一系统的评估框架:非营利性评估、使命与战略规划评估、项目评估和组织能力评估。随后,在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理论、具体经验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作者提出了建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评估制度、使命与战略规划评估制度、项目评估制度和组织能力评估制度的具体建议,并针对不同的评估模块构建了不同的评估指标。 书稿文字简练,语句通顺,理论上有一定深度,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为非营利组织自我评估提供理论根据,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提供框架与指标体系,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读者对象:非营利组织研究和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公共管理方面的师生和热爱非营利组织事业的广大读者。 -
家庭微观社会学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家庭微观社会学/我知道什么》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
国家的事
在2003年,中国成了一口热油锅。 经过革命铁与血的洗礼,又走过“文革”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再顿然进入时下红尘万丈的商业化社会,我们还有多少传统文化的传承? 2003年里祖国在理性的天空下挪动了身子,从而她有了深邃的目光,较为舒展的格局。 它们百般逢迎的,归纳起来大概是三种人:一是富绅豪门,明星大腕。二是新兴的白领阶层,三是所谓的“小资”,或日新时代的“才子佳人”。 中部地区真不容易呀,不仅仅要背自己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负责全国其他地他方的米袋子,菜篮子。 中国正处于由一个内陆国家向海洋国家的深刻嬗变之中,昭示着中国将要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海洋国家的雄心与信心。 -
应用数理人口学
本书是凯菲茨教授在总结、规范前人及其本人几十年创造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人口各种因素(死亡、生育、婚姻、迁移)的内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生命表分析方法、稳定人口与非稳定人口、多状态人口模型、人口预测方法、家庭与亲属关系模型、微观与宏观人口研究、人口分析的差异性与选择性等多种数理人口学模型与分析方法。 -
湿漉漉的玫瑰
他们意气风发、青春飞扬,集中到两个词汇――“积极”和“健康”。然而阳光所能照射到的只能是一个侧面。大学生也是众人的一族,他们在读书学习之余,不可避免具有普通人的欲求。对于这样一个青春的年龄,“性”的渴望又是何其的醒目!他们的身体已经成熟,机能健全;他们的意识早已萌动,一触即发。以他们的年龄在社会上以属成年人,本可自作主张;以他们的身份是受教育的学生,需要监控和保护…… -
都市里的村民
本书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城里的农村外来人口的状况特征是否可以通过社会失范的理论来解释;第二部分是描述所研究的样本城市的地方政府处理和对待外来人口问题的措施和政策,研究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得失;第三部分是从农村外来人口自身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城里的社会 -
学校生活社会学
《学校生活社会学》内容简介:我们怀着兴奋、不安与期盼的心情,把这套《教育社会学》丛书奉献给新世纪的读者。 我们确实很兴奋! 我们的兴奋不为别的,就为我们自己多少也为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一点努力。如同我国许多社会科学学科一样,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教育社会学起步并不算太晚。早在1922年,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先生就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与社会之关系的著作《社会与教育》;在其后至1949年的27年间,诸多学者或翻译、或著述、或开课,都为创建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战火频仍、国破民乱的社会状况虽可催发出一些揭露与呐喊的优秀文学作品,也能刺激某些人文学科的发展,却难以在总体上为社会学科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这一时期的我国教育社会学既未能像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初创时期那样,完成在制度上确立独立学科地位的全部过程,也未能对教育社会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与我国教育中的诸多社会学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至于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不仅未能得到发展,甚至连生存权利也被彻底剥夺,教学与研究完全中断——整整30年呵。要知道,这30年可是西方教育社会学群雄四起、迅速发展的30年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们便不得不进行教育社会学发展史上迄今闻所未闻的所谓“学科重建”。由于专业人员的匮乏、研究经费的短缺以及学术精神的萎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常常感到这一学科重建工作的举步维艰…… 中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尽管这一重建工作存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我们的研究队伍、尤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中青年研究队伍毕竟在逐渐壮大,我们的研究领域毕竟在逐渐扩展,我们的研究水平也毕竟在逐渐提高。中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终于从初始时的以学科概论性研究为主、分支领域性研究为辅的状况,逐步转变为后来的以学科概论性研究与分支领域性研究并重的局面;直到发展为现今的以分支领域性研究为主、学科概论性研究为辅的格局。中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学者中终于有一批人能对教育社会学的特定分支领域进行专门的、较为深入的系列化研究,并撰写出专著。 -
生命的历程
本书是一本研究“第三部门”的专著之一,主要研究生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本书介绍了生命历程的研究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全书社会背景。以教育对于人的生命历程的影响为主题,集中研究了与教育有关的重大事件对人们的影响。本书是“生命历程研究课题组”集体劳动的成果,全书资料丰富、观点独到。视角广阔,是一本丰富的知识宝库。 -
社会学家的沉思
《社会学家的沉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容简介:我们策划和组织这套丛书的目的,是要邀请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利用访谈录这种灵活多、涵盖面广的方式,围绕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社会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从历史、现实到未来,从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学作一次回顾与前瞻,同时,希望借此机会,实现中国社会学家的文化聚会,以使社会学对中国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当我们和出版社签订了合同,着手组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两个拷问,一个拷问来自“社会学家”这四个字,另一个是关于“访谈”对于社会学的意义的拷问。对于“社会学家”这四个,不少人都表示不敢妄称;有人断言,中国真正能称得上“社会学家”的只有寥寥数人;有的人怕沾“社会学家”这四个字的光,建议干脆把“社会学家访谈录”改为“社会学人访谈录”。这些都是善意的劝告。但我们用“社会学家”四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把它和某种盛名联系起来,在我们看来,社会学家只不过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人罢了,就像工人和农民一样,所以,我们还是坚持使用了“社会学家”四个字。在组稿时,我们邀请了三代社会学人,他们中有的已功成名就,有的还默默无闻。这两种人,“有名”和“无名”对于解读中国的社会学,并通过这种解读去解读中国社会,都同样重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