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再造市民社会
《再造市民社会:重新发现没有政治介入的福利》内容简介:人们何以会选择工业化,何以会选择官僚化,聪明人为什么并不一定会选择聪明的政策,科学技术何以成为生产力,本套丛书试图找到答案,而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知识分子利用自己的思想有事,干预权利与金钱博弈的契机。 大卫•G•格林所著的《再造市民社会:重新发现没有政治介入的福利》是一本探讨市民社会的著作。一般而言,市民社会是“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本稿作者以英国互助会为案例,重新评价自愿性社会组织的价值,探讨自由社会道德之维度。 -
權力地景
本書共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包含三章,從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構變遷經驗著手——內在地景和都市地景,說明兩者同時再現並抗拒新市場經濟的抽象化、國際化和消費偏向。 第二部分「五個二十世紀地景」,再以一系列個案研究探索去工業化與後工業或服務業經濟之間的變化光譜。案例一是西維吉尼亞州威爾頓的歷史,這同時顯示地方自主性的力道和弱點。若未能連結全球市場,沒有任何傳統產業公司可以存活;加上沒有明顯的政府干預,這些連結就必須透過能汲取新投資泉源的銀行家。別具意義的是,滋養威爾頓的地方支持來自居住或消費社區,而非僅奠基於工作的社區。這點強調我們必須認識到超越工業生產的新動員形式。再者,若沒有連結在地與全球資本,「拯救」一個地方社區是行不通的。 案例二是麥克路斯鋼鐵在工業撤資的情況下,生產性勞動的弔詭力量。麥克路斯鋼鐵遭其主要顧客汽車工業拋棄,顯示城市或公司都無法在缺乏生產工作下存活。債權人的「政治決策」,而非資金成本或比較利益這類「經濟因素」,使麥克路斯鋼鐵缺乏金融機構的投資,生存兩度受到威脅,這種情況唯有透過其他政治壓力才能對抗,而本案的壓力來則自工會和州政府。麥克路斯鋼鐵擔保債權人之間的合作也提醒我們,一切投資都發生於社會脈絡中,對於接管交易或投資債券、房地產和高階消費的偏好,顯示特定的欲望社會化。再者,以正面方式介入麥克路斯鋼鐵的是地方政治、金融和工會菁英的成員,他們無法將投資導引到其他可能關閉的工廠,決定投資方向的是生產的意願。 案例三是威切斯特郡顯示地方菁英可以補充國際經濟菁英的決策。企業總部的遷址令當地維持高房地產價值的欲望獲得新的力量,而這得壓抑工業生產。支持這項目標的菁英凝聚力,排除這些工業城鎮裡的非白人、非工會勞工,以及當地民選官員。和麥克路斯及威爾頓相反,引導威切斯特變遷的社會均質抽象意象,排除了既有人口中經濟最弱勢的一群。 最後兩個案例是縉紳化和迪士尼世界,顯示從消費角度重組空間的其他情景,它們仰賴文化與經濟之間,以及中產階級消費者和全球企業之間的明顯連結。但這些地方地景也遇到投資、菁英支持和現有人口抵抗所引起的限制。縉紳化和迪士尼世界在任何情況下是否為經濟成長的可行情景,還需要進一步檢視。它們意味金融投資和文化生產的持續互動,而這可能導致兩種方向:服務業更深刻的社會根源與企業對視覺想像的更廣泛控制。 最後的「結論」的部分除了總結全書,更提出未來議程的主要焦點應該是公共價值的觀念。在地景的自然與社會力量之間,應該有無可化約的最低均衡。藉由限制開發來保有公共價值也是民主行徑,因為這容許成長由地方控制來節制。因此,公共價值並非無法與自我利益共存。它與私人價值不同,不僅回應市場力量,也反映地方的文化。公共價值保留生產和消費間的均衡,並且發現工作地景是道德秩序的最佳基礎。 然而地景具有歷史和文化上的局限,它們總是顯示權力的不對稱。在大部分地區裡,菁英與富人合力排除那些無法跟上市場力量帶來的改良的人。公共價值藉由排除來保障安全,以致地方文化屈服於市場價值。比起在工業地景裡,這在消費地景中顯然是更加危險。公共價值往往受困於私人價值。儘管如此,批評者無法再呼籲勞工階級拯救社會,他們已過度分化並過度捲入消費,無法回應舊有的工業改革願景。也不能指望藝術家和建築師對抗經濟力量,他們也深深捲入市場生產而無法描繪另類出路。籲求地方社區產生變革也是浪漫的想法,地方行動者一點也無法自主(即使曾經自主),雖然意圖保留風土形式,最終卻常令自己緊緊依附權力地景。 從公共價值角度形成議程的問題是它很模糊,無法解決全國層次的議題,也不能處理權力的不平等。然而,公共價值讓我們注意到菁英如何脫離某種資本投資形式而轉移到其他形式的關鍵問題。再者,對於以公民資格而非所有權為基礎的發展目標,公共價值能促進其討論。過去100年來,市場文化強調消費甚於公民資格。但美國與生俱來的民粹主義樂於接受強調地方社區的政治,強調投資要有給公民的社會回饋,而非給持股人的財務報酬,而企業也要有扎根的義務。人們依然希望生活於特定地方。或許,這可以成為開啟另類市場文化的標誌。 -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
《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2010》是本论文集第八卷。 今年三系共完成硕士论文124篇。入选本集八篇。其中北大四篇,清华两篇,人大两篇。 选编这部文集的时候,心中很是感慨。一晃八年过去,我们送走了多少同学啊。今年为同学送行的晚宴上,好几位同学醉了。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且醉一回吧。有个老师提议,我们先撤,该做的我们都做了,一会儿他们会哭的,我们在这里他们拘束。 是的,今晚乃至三四年来,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常常和同学们说:文科教育三件事——读书、思考、写作。社会学要特别加上一件:社会调查。四大件中,写作和其他三者很不同,就是写作最为综合。它既提升又反映着四大素质。离开了读书、思考、社调,怎么可能写好论文呢?所以说,论文是关键,是能力的最大锻炼,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
肥尾理论
"近年来,投资者已经了解到这样一种硬道理:在国际经济领域中,政治学发挥着至少与经济学同等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太多公司尚不清楚如何读懂政治信号,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风险发生的比想象的要频繁得多,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瘦”,而是个 “肥尾”,它们容易给企业和投资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近年来,投资者已经了解到这样一种硬道理:在国际经济领域中,政治学发挥着至少与经济学同等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太多公司尚不清楚如何读懂政治信号,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风险发生的比想象的要频繁得多,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瘦”,而是个 “肥尾”,它们容易给企业和投资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这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在帮助企业识别世界性的政治风险并指导投资者如何有效利用这些风险上都属首次,作者提供了许多独特的工具帮助公司和投资者理解风险,并且指明何时政治风险的分析有效,何时无效。" -
“身份之争”
本书用卡尔·博兰尼(Karl Polanyi)的社会转型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力商品化理论及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实践场域概念,来透视中国的社区生活,重构了生计研究框架的社区背景。本书显现出北京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的生计转变历程和当前北京社区生活模式。 -
中国城市欲望调查
《中国城市欲望调查:来自零点的报告》献给当今中国城市化的滚滚洪流,献给与美丽城市共生的你我,献给几百万苦苦寻觅市场灵感的众商家,也献给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因为你们的职位意味着责任;但愿我们的城市在经过大时代的洗礼,留下的不仅仅是黑色的尾气、喧闹的建筑和随风飘散的声声叹息。微妙的视角,权威的指数,精彩的解读,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你未曾留意的精彩旋律和别样的躁动,形形色色的市场信息和各式表情,就在身边匆匆流逝。城市的光鲜色彩和深厚的时代命题,《中国城市欲望调查:来自零点的报告》用零点调查的特殊笔触为您一一记录在册。比周立波更理性,比新闻联播更感性,比韩寒的博更具现代性:用专业细腻的调查取代公民的意见和牢骚。 -
性社会学
《性社会学》主要内容简介:性和生育的分离、发展中国家:20世纪加速进行人口过渡、当代夫妻主体中的性、快感的理性化、可以选择的性:可见性,共同表达,私人经历、性经历的个人化和绝对标准的没落、我们可以谈论性革命吗?等。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反映了韦伯思想的一个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它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在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停滞之势《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的归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而且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线研究途径。 -
宗族政治
《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共包括十五章,三部分。第一章讲了研究设计,第二章讲了研究述评,第一部分讲了宏观场景,第三章讲了历史的遗产: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第四章讲了当代的复兴:重建的宗族及其活动,第五章讲了现实的框架:村民自治运行的宏观情境,第二部分讲了治理过程,第七章讲了宗族与村民,第八章讲了宗族场景中的村干部,第九章讲了比较视野下的村干部,第十章讲了宗族场景中的乡镇政府,第十一章讲了宗族与地方干部,第三部分讲了村民选举,第十二章讲了宗族背景下的选举过程:影响的方式,第十三章讲了宗族背景下的选举:影响的动力,第十四章讲了宗族背景下的选举:影响的评价。 -
文化复合性
西南民族志论文集 仪式、人物类型、交换与物质文化 对分类论和关系论的反思性继承 呈现的西南人文世界之面貌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文化复合性”的概念作为西南地区研究论文的连结,力图呈现西南地区的人文世界之面貌,从更长时段、以更广泛的 视角对西南地区进行重新审视。 ...................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一部人类学专题研究论文集,由13篇西南民族志论文构成。内容涉及“仪式”、“人物类型”、“交换与物质文化”的研究,在基于对前人的分类论和关系论的反思性继承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复合性”概念,用来概括这组研究所呈现的西南人文世界之面貌。 -
另一个地球
互联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将如何重塑社会?本书通过汇集有关互联网文化、经济、政治角色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提供了特定社会制度背景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关于互联网的研究是蓬勃发展的崭新领域,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II)作为创新型的跨学科学院,自成立起就专注于互联网研究。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关于互联网+社会的系列讲座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互联网+社会。本书内容基于不同学科,但都聚焦于互联网+政治、社会、文化、经济转型的关联。对有兴趣了解互联网+社会,以及影响互联网因素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入门书。 本书开篇论述了互联网和网络的发展简史,提供了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1.互联网+日常生活; 2.线上信息和文化; 3.网络化的政治和政府; 4.网络化的商业、产业和经济; 5.技术和监管的历史与未来。 -
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
《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从开端到1760年的权力史》是关于人类社会权力性质系列研究的第一卷。 《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从开端到1760年的权力史》作者定义了社会权力的四种来源,即经济、意识形态、军事和政治。通过从新石器时代,到地中海的古典时代、中世纪欧洲乃至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的权力叙述,探讨了这四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舍弃了陈旧的“社会”概念,取而代之以一个重叠交叉的社会权力网络的模型。运用这个模型,作者在本卷中对国家的出现、社会分层、城市政治、军事帝国、宗教、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动态变化提供了自己的解释。 -
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全书体系科学规范,内容取舍得当,语言简明流畅,适合高等学校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教学的需要,也适合实际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自学及参考。 -
设计的语言
知名的英国设计评论家迪耶•萨迪奇透过被设计包围的生活,向我们呈现设计多彩的世界。作者援引设计史上的经典个案,包括万向灯、尼康相机、Lucky Strike烟盒、雪铁龙汽车、转盘式电话等,解说设计的本质,传达设计的意义,也通过对设计和时尚、奢侈、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来探明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多样角色,带我们看清设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受审判的监狱
《受审判的监狱》是批判现代监禁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作“每个人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的书。通过对不同时期世界大部分地区监狱人口增长的解析,本书提炼出针对有期徒刑的正方和反方意见。托马斯?马蒂森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权威的数据分析,回答了现代社会监禁人口越来越多的缘由。 第三版新增了作者后记。除此之外,托马斯?马蒂森教授结合当下时事,增加了对监狱控制的细节性描写:911恐怖袭击和伦敦地铁爆炸案等跨国恐怖事件,如何给监狱系统带来了巨大改变;发生在当下的各类恐怖袭击,又是如何改变了犯罪和惩罚的边界及增加了对自由和法律的危害。 -
中国人可以多生
本书是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本书结合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对照世界发达国家及人口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历史,特别从高科技发展的视角,检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作为一家之言,作者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意见,有助于进一步科学制定中国的人口发展规划与具体政策,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
包罗万象的社会学(第3版)
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有什么用?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学? 美国社会学家乔恩•威特教所著的《包罗万象的社会学》(第3版),使用了现实世界的大量例子和数码资源,从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的视角解读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教育、阶级、家庭、种族和民族、全球化及不平等、健康与环境、社会变迁等社会现象,使我们在领略到严谨的学术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 本书采用了大16开四色印刷的杂志书形式,图文并茂的内容、风格多样的行文和活泼不拘的排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加上“流行文化中的社会学”、“关于社会学的五部电影”、“社会学思考”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栏目,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妙趣横生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帮助我们更轻松地拨开社会迷雾、看透世界真相,并以社会学家的方式观察社会,最终通过改变自己的选择来改变世界。 《包罗万象的社会学》》(第3版),是我们学习社会学、了解当今世界的最佳入门读物,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在校大学生、社区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干部阅读。 -
散沙: 中國農民工的故事
我們是如何看待/對待所謂「移工」?不論是臺灣境內單純的離鄉工作者,或是來自東南亞各國外籍勞工。 當我們聽到富士康工人罷工事件、越南排華爭議,甚或服貿議題,該用什麼樣的思維脈絡,來理解工人們的背景和處境? 「散沙」,是中國人對農民工的稱呼;而農民工們通常也以此形容自己。他們常常說自己就像一盤散沙,哪裡有工,就往哪裡流;沒有組織,也因此少有力量。 每一年,來自中國龐大內陸農村地區的工人,為了尋求工作機會,在不同的城市和省分之間移動。根據《中國勞工通訊》估計,有兩億的中國農民離家工作,而其中有一億三千萬人,離開自己成長的省分,可說是歷史上最大的人口遷徙。這群來自內陸農村的勞工大軍主要從事建築業、服務業和製造業,他們是中國都會的重要工作力,貢獻了中國一半的國民生產毛額。一般人習慣稱呼他們為「農民工」,但這個不準確的稱呼其實反映了中國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他們依然具有「農民」的身分,由於未被納入工人階級,所以他們沒有工會組織,飽嚐體制上的歧視與社會上的孤立。他們的存在令人無法忽視,但社會結構使得這群人無法、也不可能與國家、私人企業相抗衡;在組織巨獸面前,他們潰不成軍,可以說是中國最邊緣和最貧窮的一群勞動工作者。 「他們建造著這城市的光采,卻過著一點也不光彩的生活。他們是現代中國最大的勞力軍,卻是一群沒有權利、沒有聲音的二等公民──確確實實是『大中國』的隱形人口。」 英國衛報記者白曉紅從2004年開始調查英國非法中國工人的生活境況。期間,這些移民的來處引起了她的好奇:是怎樣的動力驅使他們漂流遷徙?為什麼明知會遭到剝削,還是要離鄉工作?丈夫死於異鄉的中國寡婦,為何還要借貸兩萬英鎊,只為將她年輕的女兒送往英國?《散沙》是白曉紅繼《中國耳語》(Chinese Whispers),第二本描寫中國農民工作品。她花費兩年時間穿越整個中國,從北京奧運的建築工地、黃河流域的煤礦坑和磚窯廠,到珠三角的工廠,她追溯移工的路線,訪問在這些地方工作的移工,也探訪留在家鄉的移工家屬;她從彝族移工的不公待遇、2009年新疆暴動討論少數民族的困境;也藉著陪同母親一趟「歸鄉」之旅,親觸階級問題對農工境況造成的影響。她更記錄在全球不景氣造成的失業和欠薪風潮下,移工如何為爭取權益而抗爭。 白曉紅匯集大量的新聞報導、官方/非官方數據,以及最重要的,她寫下了每一個移工最真實的故事;對於那些在中國劇烈的社會經濟進程中被遠遠拋在後頭的一群人,精細地描繪出他們的身影;對於在全球化經濟脈絡下、背景更廣泛的「移工」,白曉紅也更具體化了他們最真切的樣貌。 「白曉紅的大膽報導寫作是當代中國最發人深省的指南。」──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從帝國廢墟中崛起》(From the Ruins of Empire)作者。 《散沙》捕捉了百萬名中國境內和遠走他鄉的中國移工的悲傷、韌性和憤怒。在這本發人深省的書中,歷史、政治和經濟的背景敘述帶出了移工的故事和抉擇,作者從容地將甚少為英語讀者聽見的個人聲音交織其中。—— 布莉姬‧安德森(Bridget Anderson),《Doing the Dirty Work: The Global Politics of Domestic Labour》作者。 《跨國灰姑娘》作者、台大社會系教授 藍佩嘉 《我的涼山兄弟》作者、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劉紹華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發起人 顧玉玲 一致推薦 -
阿拉伯社会分层研究:以埃及为例
本书考察埃及200多年以来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变化、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各阶级的变化轨迹,以及这一变化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从而诠释了2011年埃及剧变的原因。同时对埃及与中国分层发展轨迹进行了比较,认为过度私有化造成埃及社会的两极化,从而引发崩溃,而经济建设推动中产阶级崛起带来了中国社会的稳定。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