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作者:朱力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系统地阐述了社会问题学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和过程、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与类型,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书中将社会问题置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重点放在异常群体的社会问题、越轨群体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边缘群体的社会问题四大“社会病”方面,侧重从社会工作的对象这一角度论述相关的社会问题,形成研究社会问题的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色。
  • 中国经济再崛起

    作者:丁学良

    本书目录: 序 言 一 中国经济历史性的再崛起及其薄弱部位 二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三 对印度尼西亚经济危机(1997—1998)的政治社会学观察 四 印度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五 中国内地迄今为什么没能出现大企业家? 六 为什么我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五个”? 七 中国的“三无”问题与防范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化” 八 施行“良治”的三个关键政策 九 全球化时代的行政透明与公众参与 十 快速发展的大国如何建立应对突发事态的机制? 十一 当中国学生遇上西方概念:误解的三个根源 直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一直大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号经济大国;而对于中国经济最近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和国内都称之为“中国经济再崛起”。 近年来, “中国经济再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书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原因、动力,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并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和预测,分析和评论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本书视野广阔,占有材料丰富,说理透彻,文笔生动流畅,可读性极强,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作者:[法] 涂尔干

    本书是涂尔干晚期代表作,内容涉及社会学、法学和政治学,对现代政制的建构颇多启发。作者系统考察了职业伦理的社会起源从而揭示了职业伦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同时,还从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政治形式与公共道德的特殊关系。最后,追溯了财产权和契约权的历史演变,进而批驳了天赋人权的观点。作者主张以社会事实作为社会研究的对象,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纯粹伦理理论的探讨,而是结合法学、政治学、人类学实践,从而反映了其深厚的历史社会学视角。
  • 隐形生产线

    作者:[英] 白晓红

    就职于英国《卫报》的华裔记者白晓红,以极大的个人勇气深入英国各个地下产业,暗访不为人知的隐形生产线。《隐形生产线》即是她暗访英国非法劳工生存状况的纪实文学,呈现了在英无证劳工的艰苦经历与种种遭遇。书中以李然、小玲、老张等几位劳工的打工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当下英国“血汗工厂”的真貌。从电子代工厂的装配流水线到农场蔬菜采集,从屠宰生肉到海边拾贝工作,以至按摩院内隐形的性产业,作者以文学的形式描绘了英国社会不为人知的地下产业现状,隐形产业的利益链条及其对无证劳工的种种盘剥。书中人物经历,均是作者暗访所得,故事感人至深。作者以跨越国界的视角客观叙述,真实纪录个人境遇与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同时反思资本世界中利益锁链对人性的扭曲与伤害。
  • 寻找住处

    作者:陈映芳,卫伟

  • 進擊的社會學家

    作者:凱薩琳.科根(Kathleen Odel

    運用社會學之眼,發揮社會學的想像, 成為民主社會中有效能且積極參與的公民! 「社會學之眼」讓我們以獨特的視角觀看社會,察覺常遭忽略的現象,辨識出日常事件中各種運作模式的關聯。而當我們把個人煩惱與公共議題連結起來,讓個人生活銜接上周遭社會發生之事,便是在使用「社會學的想像」。 社會學的兩個核心承諾貫穿了全書的寫作:了解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運用這知識使社會變得更好。本書特別著重實作訓練,即將課堂上習得的社會學知識(族群、階級、性別、文化、制度等),與實際的公民參與行動接合起來,以期真正發揮「公共社會學」的理念與精神。 本書特色 ★有趣的實作練習題:如調查系服與血汗工廠的關聯、分析中學歷史教科書裡隱藏的價值觀、探討公平貿易產品是否值得較高的價格、觀察玩具店針對不同性別孩童的行銷手法等。 ★行動中的社會學家:如致力教導女性受刑人社會學和女性研究的Johanna Foster、帶領修課同學投身解決貧窮問題的Scott Myers-Lipton、運用社會學專業向勞動政策發聲的Mary Gatta、推動「房客也是人」住屋運動的社會系學生Anthony Moran和Mike Richter等。 ★腦力激盪問題討論:「假設餘生都從事低薪的時薪工作,生活將是何種樣貌?」、「若告訴父母自己將與異族結婚,他們會說些什麼?」、「男性總統或女性總統讓你感到比較安心?為什麼?」、「如果沒有家庭這種基本制度,社會將有何不同?」等。 ★嘗試特定行動建議:訪談校內五位國際學生,瞭解他們入學的經歷步驟是否有差異;尋找自己關注的社會議題,加入為此議題努力的學生組織或社會團體;寫信給地方民代及國會議員,表達自己對公共政策的看法;研究正在倡議某項公共主張的宗教組織,分析他們行動的動機與方法等。
  • 父酬者

    作者:Gregory Clark 葛瑞里.克拉

    一日靠爸,大富三代! ————社會未曾流動,階級宛若遺傳———— 如何消弭世襲階級導致的教育、所得、財富、健康、壽命不平等? 如何翻轉父酬者主導的贏者全拿社會? 經濟史學界重量級學者葛瑞里.克拉克 繼《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 再次推出前所未有、顛覆現有社會流動理論的爭議鉅作! ▍面對長逾五百年階級地位持續不墜的證據如此確鑿,迫使我放棄原本對資本主義的驕傲之一——對普遍和快速社會流動的樂觀。過去多年屢次嘲諷我的社會學同僚偏執於階級等虛幻概念,現在我已有證據相信,個人的人生機運不僅可從父母的地位預測,而且從太祖父母輩(祖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就能預測。▍ ————葛瑞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副所長|劉士永 ▍專業導讀 ▍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姚人多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大偉 導演|楊雅喆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蘇國賢 ▍好評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克拉克的《父酬者》可以是一本挑戰既有經濟發展與社會流動性解釋的重要著作。作為一個具有歷史深度的經濟現象分析者,克拉克在選材與分析方法上都有相當的可信度,這是無庸置疑的。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研究員/副所長|劉士永 在新自由主義完全失去信用的今天,「你我都可以自由創業」、「大家都可以自由追求成功」這類謊言還是讓魯蛇大眾覺得好溫馨。人人大可以拒絕肉麻話術,要求既得利益者講清楚、說明白。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紀大偉 小孩班上有仗勢欺人的胖虎,大人們會盡力解決; 社會上有太子黨炒股炒地,我們告訴自己做人要知足常樂。 ————導演|楊雅喆 克拉克的書不僅充滿學術上的睿智,更極具挑戰性⋯⋯它引發我們對自身、和對整個社會根深柢固觀念的質疑。讓我們希望他是錯的吧。 ————哈佛大學威廉・约瑟夫・梅耶(William Joseph Maier)政治經濟學教授|班傑明・弗利曼Benjamin M. Friedman 《父酬者》既是克拉克的新作,也是一個大事件。沒錯,你應該買下這本書。 ————《大停滯》、《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 一本重要的書。任何想探究不平等和社會真實情況的人,都應該閱讀。 ————經濟學家、英國財政部顧問|黛安‧柯爾Diane Coyle 這是多年來對社會流動性的「美國夢」最令人振奮的研究!本書不僅深刻探究子女能否超越父母的社經階層,更廣泛地揭露家族對創造財富出人意表的重要性。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威廉・伊斯特利William Easterly 本書主張快速的社會流動性向來就是例外、而非常態。克拉克檢驗過去七百年來的許多社會,發現各個國家經濟菁英的組成出乎意料的維持極為穩定。 ————《紐約客》(New Yorker)|詹姆斯・蘇洛韋基James Surowiecki 一本集合龐大資料分析和協力合作的偉大著作……克拉克徹底顛覆了當今對社會流動與人口流動社會的自滿想法。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崔佛・巴特渥斯Trevor Butterworth 令人驚訝……克拉克提議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測量各個國家的長期流動性,追蹤罕見姓氏在不同時期的社經地位。他蒐集的資訊本身就十分引人入勝,其重要性更不在話下。 ————《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克利夫・克魯克Clive Crook 克拉克偏好研究有趣的議題,也喜歡文學雙關語⋯⋯正當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引發人們質疑資本主義在創造財富上的角色,克拉克也引發了資本主義影響社會流動性的疑問。 ————策略與商務網站(Strategy+Business.com)|西奧多・基尼Theodore Kinni 《父酬者》以創新的方法,利用姓氏來測量社會流動性。本書的真知灼見來自精心設計的研究,我們強烈推薦所有關心建立民主體制的讀者都該閱讀,因為高社會流動性是活躍的民主制度之核心。決策者將從本書根據多世代研究得出的反直覺結論受益;關心社會正義和提高社會流動性的學界人士,也能由本書得到許多省思。 ————《商業世界》(BusinessWorld) 本書是對主流社會流動性觀點的精闢挑戰。利用高度原創的方法並從廣泛的世界歷史取材,克拉克證明政治措施對社會流動性的影響,比大多數人所知的小——成功唯一的途徑,是生對人家。每個對公共政策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為什麼西方暫時統治世界》(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作者|以安・莫里斯Ian Morris 一本原創的研究社會流動性的重要文獻,充滿挑撥性和爭議性,精彩絕倫。棒! ————《飢饉簡史》(Famine: A Short History)作者|歐葛拉達Cormac O Grada 清晰、深思熟慮、寫作嚴謹,提供一個全新的觀點來看待亙古不變的問題——社會流動性的高低。這本極有刺激性的書,將吸引很多目光。 ————西北大學經濟學家|約瑟夫・斐利Joseph P. Ferrie 克拉克檢驗並比較極其多樣的姓氏,涵蓋現代瑞典、14世紀英國和中國清朝。他證明命運如何取決於祖先,而且幾乎所有社會——不管是多麼不同的現代美國、共產中國和現代日本——都有類似的低社會流動率。這些數字對體制十分重要,且祖先喪失優勢和擺脫劣勢得花上數百年的時間。基於這些理由,克拉克主張應採取措施,以限制高、低階級間的所得差距。 ————「普林斯頓西方世界經濟史」(The Princeto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系列編輯|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 本書的論點基本上是蘋果不會從樹上掉下來。克拉克和他的團隊以聰明的方式,透過檢視超過20個社會的姓氏,來探究社經地位的持續性。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提姆・蘇利文Tim Sullivan 克拉克撒出更大的網,探究不只一、兩代的流動性,而是許多個世代。他透過專注於姓氏的分析來證明,在菁英階層有過度代表性的家庭將長期保持如此,雖然其地位會逐漸下降,但不只需要幾代的時間,而是幾個世紀。 ————《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麥可・巴洛尼Michael Barone 如果你想在人生賽局中脫穎而出,你應該和誰結婚?克拉克在他精彩的新書《父酬者》中提供了一些答案。 ————《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艾瑞克・考夫曼Eric Kaufmann 這本令人好奇的書,以新奇的方式測量社會流動性,藉由追蹤九個不同國家、跨越數個世代的罕見姓氏,探討教育、財富以及職業所代表之社會地位的代際變遷。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無疑的,本書將引發許多爭議。因為書中的主題會刺激人們的思維。 ————《圖書館期刊》(Literary Review) 克拉克對代際流動性的分析,象徵經濟學家對社會流動性思考方式的重大改變。 ————《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安德魯・李伊Andrew Leigh
  • 童年社会学

    作者:[美]威廉·A.科萨罗(William

    本书为国际儿童与童年社会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读本之一,科萨罗教授突破传统的理论视角,运用阐释性再构和“童年是一种社会结构要素”的理论,以儿童的声音为数据,深入考察了儿童,特别是学前期儿童和青春前期儿童的同辈文化和日常生活,分析了儿童同辈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儿童的行动,与同伴、成年家长、老师的关系及面临的问题,为我们展示了认识和理解儿童与童年的另一种路径,这对于儿童权利保护、儿童早期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等实际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理解韦伯

    作者:[英] 山姆·威姆斯特

    《理解韦伯》为韦伯著作的中心议题,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而又综合全面的解释。利用最新的学术成就以及最新版本的韦伯作品,山姆·威姆斯特在全范围、深度及进展上,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与文化科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它确定了韦伯著作中的核心议题,并且把它们与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与文化科学的黄金时代联系起来; (2)它认为在当今韦伯对古典传统的主要阐释者仍然保持着重大的影响; (3)它对集历史学家、社会经济学家、方法论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于一身的韦伯的职业生涯动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
  • 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郑永年

    改革的成败,不止取决于改革的决心,更在于改革如何跨越障碍,如何落实具体决议和措施。 既得利益群体对新一轮改革的阻碍如何克服,什么样的利益逻辑才会生效?改革的新一轮动力应从何处寻找?制度创新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红利,为什么又困难重重?面对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威胁,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又该如何决策?……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教授,以其一贯客观立场、犀利观点、尖锐表述,针对中国改革中存在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给出了细致详尽的客观分析和各种可行的解决之道。 他认为,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改革的铺垫,我们现在真正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应该注意改革因动力不足而陷入僵局的潜在问题。在改革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作者主张通过开放新的空间来改革旧的体制,通过培植新的利益来克服既得利益,通过释放社会和地方的潜力来化解官僚体制的惰性,通过保护社会来促进社会转型。他一面热情洋溢地用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一面用中文尖锐地指出问题,坦陈建议。
  • 我们身处的世界

    作者:(美) 波普诺

    我们这个时代很多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一位社会学家,他们了解社会关系,懂得社会规律,熟悉社会运作。该书堪称有关社会的百科全书,社会学大师波普诺带你推开社会之门,洞悉社会的文化、不平等、性别、宗教、权力、经济、人口、城市等诸多方面的本质和关联。看得懂社会,才能玩得转生活。跟随大师的脚步,做一名洞悉社会的达人吧。
  • 疾病与医学社会学

    作者:菲利普·亚当,克洛迪娜·赫尔兹里奇

    今天医学知识和实践让每个人都会碰到疾病问题:对找医生看病,身体检查和疾病治疗等具体事情我们都已习以为常,诊断结果成为患者自我调整与适应疾病造成的破坏的主要依据,作为生物体的人也因为受到的照顾而改变了社会意义。 《疾病与医学社会学》尝试从宏观上勾勒了促成现代医学以及今天患者地位形成的社会变革,展示了社会对个体健康状况极具社会诠释与实践的影响。书中的重点不是健康问题,而是疾病问题,更确切地说是身体疾病,即影响人体的疾病。现行健康体制下流行病往往卷土重来,公共场所疾病也不时出现。《疾病与医学社会学》可以使我们了解该体制下的一些关键问题,因而颇具现实意义。 另外从理论意义上,两位作者通过多学科的尝试,为研究与疾病有关的社会进程确立了理论,并促进了疾病社会学与医学社会学的完善,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了一个更为基础的了解与思考。
  • 费孝通译文集

    作者:费孝通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五部译着,这五部书均为西方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的经典着作,曾在西方学术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费孝通的译本亦曾影响了一代致力於社会学、人类学的中国学子。其中《社会变迁》曾作为“汉译世界名着”於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文化论》则被列为“外国民间文学理论着作翻译丛书”之一於1987年出版;《人文类型》於1991年出版修订本;《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曾作为“内部读物”於1964年少量印行过;《非洲的种族》亦於1979年由译者重译後出版。我们现将译着按翻译时间的先後分做上下两册汇编在一起,作为《费孝通文集》的续篇予以出版。 由於这五种书翻译的年代不一,时间跨度将近半个世纪,因而在人名、地名等的译法上与标准的译名有较大出入;还由於时代的关系,书中所用计量单位均为英制单位,这也是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此外,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将译着中原有的索引和与正文关系不大的对照表、换算表等进行了调整和部分删削,为了尽量保持译着的原貌,除了重新校勘外都不作改动。
  • 下流社会

    作者:三浦展

    「下流社会」とは具体的にどんな社会で、若い世代の価値観、生活、消費は今どう変わりつつあるのか。マーケティング・アナリストである著者が豊富なデータを元に書き上げた、階層問題における初の消費社会論。
  • 费孝通晚年思想录

    作者:方李莉

    《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文化的传统与创造》内容简介:费孝通,1910年出生,1933年获燕山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一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的变化,费孝通提出了研究小城镇的课题,并亲自带队伍进行专题调查,写出《小城镇,大问题》等系列文章;80年代后期费老的调查又对我国的区域经济进行调查并提出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费老在继续实地调查的同时,开始了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在已经发表的一系列学术反思的长篇文章中,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本书为其晚年思想集中记录,主要表现了其走访西部,对我国西部开放思考和思路。
  • 消费的欲望

    作者:王宁

    《消费的欲望: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回答这些问题。一场消费的革命,已经在中国城市发生。它波澜壮阔,影响深远,把成千上万的民众卷入其中,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模式、生活质量和社会境遇。这是怎么一回事?它造成什么社会和文化后果?它给中国城市居民的观念、行为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 Urban Spa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Deborah S. Davis,Ric

    Exploring how the character of city life changed after political-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tensified in 1984, this study reveals how the change affected the creation of new phys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space in urban China. It draws on personal insights as well as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 上海酒吧

    作者:包亚明

    上海酒吧所代表的空间,不是单纯、被动的地理环境,而是消费主义全方位地进驻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一个绝妙注脚。它一方面向全球化的文化想像敞开了意义的通道,另一方面也为地方性知识的重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 劳动的空间分工

    作者:多琳·马西

    《劳动的空间分工:社会结构与生产地理学》内容简介:社会科学研究中之所以存在这种严重的理论和方法论缺失,有理论本身和社会现实两方面的原因。从理论的角度看,这可以说是牛顿经典时空观和康德虚空的时空范畴在社会思想中的后遗症,但是,与此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中普遍主义理论模式和实证主义方法论固有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