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管理

  • 罗伯特议事规则

    作者:亨利·罗伯特

    美国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说到开会的规矩,世界上恐怕没有人比得上美国人的规矩大了。他们有一本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RobertsRulesofOrder)。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部由亨利·马丁·罗伯特撰写的《议事规则袖珍手册》(Pocket Manual of Rules of Order)于1876年出版,几经修改后于2000年出了第十版。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内容非常详细,包罗万象,有专门讲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当然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还有非常重要的、不同情况下的表决规则。 有一些细节规则后面的逻辑原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有关动议、附议、反对和表决的一些规则是为了避免争执。原则上,现在在美国的国会、法院和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在规范的制约下,是不允许争执的。如果一个人对某动议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呢?他首先必须想到的是,按照规则是不是还有他的发言时间以及是什么时候。其次,当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要向会议主持者说话,而不能向意见不同的对手说话。在不同意见的对手之间的你来我往的对话,是规则所禁止的。 在国会辩论的时候就是这样。说是辩论,不同意见的议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名义上是在向主持的议长或委员会主席说话,而不能向自己的对手"叫板"。自己发言的时候拖堂延时,或者强行要求发言,或者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插嘴打断,都是不允许的。 在美国的法庭上也是这样,当事双方的律师是不能直接对话的,因为一对话必吵无疑,法庭就会变成吵架的场所。规则规定,律师只能和法官对话,向陪审团呈示证据;而陪审团按照规则自始至终是"哑巴"。不同观点和不同利益之间的针锋相对,就是这样在规则的约束下,间接地实现的。 像议事规则这样的技术细节,对于美国这样的多元化而又强调个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否则的话,如果发生分歧就互不相让,各持己见,争吵得不亦乐乎,很可能永远达不成统一的决议,什么事也办不成。即使能够得出可行的结果,效率也将十分低下。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像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一样,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用规则来压制各自内心私利的膨胀冲动,求同存异,然后按照规则表决。这种规则及所设计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在洞彻人性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琢磨而设计的。正是这种对细节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规则,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 所以,任何一个真正成熟的管理,无论是社会管理,还是经济管理,必然是靠在对细节精确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来运行的。管理离开不开规则和标准,而规则和标准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现。 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呢? 我们说有规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规则是什么并不重要。我们不能规定什么样的规则是最好的,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一定知道我们想追求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精神,这些原则和精神正是议事规则的精华和意义所在。 这些原则包括: 根本原则: 平衡:保护各种人和人群的权利,包括意见占多数的人,也包括意见占少数的人,甚至是每一个人,即使那些没有出席会议的人,从而最终做到保护所有这些人组成的整体的权利。正是几百年来,人们对这种平衡的不懈追求,才换来了议事规则今天的发展。 对领袖权力的制约:集体的全体成员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领袖,并将一部分权力交给领袖,但是同时,集体必须保留一部分权力,使自己仍旧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事务,避免领袖的权力过大,避免领袖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集体的头上。 多数原则:多数人的意志将成为总体的意志。 辩论原则: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了充分而且自由的辩论协商之后才能做出。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辩论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甚至一直到这个意志变成总体的意志。 集体的意志自由:在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自身,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平衡集体成员的权利,然后,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事。 具体原则: 168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一本手册叫做《议会》(Lex Parliamentaria),罗列了三十五部当时的议学著,已经开始呈现我们今天的很多原则和规则的端倪。比如: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 反对人身攻击:必须制止脱离议题本身的人身攻击。禁止辱骂或讥讽的语言。 辩论必须围绕当前待决议题:如果发言人的言论显得与议题无关,而且其他与会成员已表现出了对此的反感(如嘘声),发言人的发言应该得到制止。 拆分议题:如果一个待决议题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议题,而且与会成员倾向于就其中小的问题分别讨论,可以提议将议题拆分。例如,将一个选举两个骑士的议题拆分成两个议题分别表决。 改变一个既成决议比通过一个新决议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类似出席人数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所可能导致的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在一届会议期间,一旦会议对某一议题做出了决定,同一个议题,或者本质上的同一个议题,不能再次讨论,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 如果对某个议题做了暂时性的处理(disposed of),并没有形成最终决定,那么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过就会干扰到会议再对原议题讨论时的立场的提议,无论新提议对原提议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 销售圣经

    作者:杰弗里·吉特默

    《销售圣经》新版包括杰弗里关于销售成功的10.5条戒律。杰弗里·吉特默是销售和客服领域的全球权威专家,他的著作行销世界各地,而现在,被誉为行业经典著作的《销售圣经》,十多年来一直稳居畅销榜前列。《销售圣经》立足现实,通过案例分析,从实证的角度为销售员提供了即学即用、即学即通的营销信息和成交方案。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The Sales Bible: The Ultimate Sales Resource, New Edition
  • 三井帝国启示录

    作者:白益民

    一位深入日本经济心脏12年,高喊“向日本学习”而“让日本畏悸”的中国人,率先倡导“东方经济学”理念,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www.superist.com);他揭示出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并且宣称:“日本从此不再有秘密”。在众多网友的强烈要求下,他完成了这部书稿写作,将知识奉献给更多的中国读者。 不同读者群注意: 阅读前,请关注以下重要提示。 爱国奋青: “超越日本”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呐喊。那么,日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在普通消费者看来,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耳熟能详的产品及其企业才是日本竞争力的象征。其实不然,真正主导日本经济的力量来自于综合商社为核心的财团机制,丰田公司和东芝公司就归属于六大财团之一的三井财团。隐藏和融化在微观经济世界中的日本综合商社和财团体系虽然近在咫尺,几乎无所不在,却不被中国人关注和发现,更不用担心被中国这样一个竞争对手识破和模仿。不要让仇恨蒙住双眼,向对手学习是超越他和战胜他的最好方式。 企业领袖: 当企业家们顶礼膜拜丰田汽车的经营方式时,他们是否知道其真正的奥秘却集中于丰田集团的综合商社,即:丰田通商株式会社(隐藏的三井物产)。要知道,没有日本人愿意提醒中国人去注意到他们的综合商社,因为它是日本大企业乃至日本社会的重要核心。不幸的是,韩国人早已发现了这个秘密,并加以认真学习和仿效。以日本三井物产为标杆,韩国建立了诸如三星物产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商社。拥有三星物产的韩国三星财团,以其三星电子公司超越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电气公司的实例,讲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生动故事。 求知学生: 日本三井财团的丰田汽车公司生产世界第一流的汽车。韩国三星集团所属三星电子公司在世界100强IT(信息通信)企业中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美国经济学教科书中,连提都不提只在日本和韩国存在的被称为“综合商社”的财团核心企业。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强国富民。但是,西方教科书中有关企业或国家经济如何提高国家竞争力并实现其发展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说明。数学与经济计量模型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济学系的学生们,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训练解题技巧和建模技术。 改革精英: 中国企业对“三井物产”这样的日本综合商社的了解比较肤浅,普遍的概念是“综合商社是一个经营几乎所有商品的贸易公司”,简单地认为“综合商社”的意思就是“各种商品集合经营的贸易公司”,这完全忽视了综合商社的金融、投资和产业组织功能。所谓“综合能力”,不是指“多种商品贸易”的能力,而是强调贸易、金融、投资、物流、信息和人才的综合运营和协调的能力。而综合商社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其代位政府,以金融控股的组织方式和股份化民间商会的行为方式,行使着国家微观经济管理的职能。 金融主管: 日本的综合商社素有“第二银行”之称,有的书刊则称之为“影子银行”或“幕后银行”。综合商社的“商社金融”是指商社所发挥的金融功能,主要有融资、投资、租赁、国际性大宗借款的安排等。但这种商社金融又不是商业银行,它的资金来源不是直接吸收存款,而主要是借自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综合商社之所以能从银行借入大量资金,主要原因是商社的大股东是这些金融企业,同时商社拥有一流的情报信息网,在日常业务交往中比银行更加接近告贷的客户,更加了解它们的经营状况和资信能力。 政府领导: 六大财团在日本经济和社会中以“经团联”为主体,担当了“准政府”的角色。“经团联”会长通常被称为“财界总理”,由财团大企业的退休社长担任。日本政府的重大国策更加咨询于财团企业,而非院校学者,财团领袖成为内阁高级顾问是常事。战后初期,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团的家庭成员和大管家都曾担任过首相、大臣。战后初期的首相币原喜重郎是岩崎家族(三菱)的女婿,第四届吉田内阁的大藏大臣向井忠晴是三井家族的大管家。三井历史上被称为“政商三井”。90年代以来,大财团的一些重要人物也参加了历届内阁。 外交人士: 日本大财团有自己的政策咨询机构,如日本自民党的“日本安全保障恳谈会”、决定政府经济政策最高方针的“经济审议会”等等。日本大财团要么提供资金援助、要么直接提供研究报告,进行政策咨询,影响政府决策。综合商社是日本社会实质上的总参谋部,“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三菱综合研究所”等完全体现了这种社会功能。从综合商社的战略转型可以体会到日本近年来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上的政策变化。中俄石油管道走向、东海争端、台湾问题、修改历史教科书、以及美日加强同盟关系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日本财团的身影。 军队干部: 虽然二战已成为历史,重新组建的当今日本财团还是沿袭了战时经济体制的很多重要内容,当前的财团大企业通常是寓军于民的两用型企业。日本的实际军事力量并不是用军费开支来衡量的,而是看其财团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以及企业之间的综合配套能力。在综合商社的日本职员之间,严格的上下级制度如同军队体制一样,保证了公司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推进整体市场战略。综合商社如此严密的组织结构就是一个准军事组织,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变成一个为部队提供全面后勤保障的、协同而有效的军事实体。 情报专家: 日本商社历来有为国家提供情报服务的传统,将之视为“爱国的一种义务”。外务省国际情报局还与日本的商社驻外办事处经常互通情报,并为商社的情报活动提供指导与帮助。日本民间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搜集、研究国外经济、政治等情报。综合商社搜集情报的能力强、效率高,甚至被认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之上。三井物产公司的“三井环球通讯网”,是日本几大综合商社海外信息网中最有代表性的,共有5个电脑控制的通讯中心,与世界上79个国家的133个分支驻在机构,进行24小时昼夜不停的联络。 财经记者: 《日本经济新闻》原本是三井物产公司提供商业行情的《中外物价新闻》周刊(1876年12月2日创刊于东京),其创始人是日本海外贸易的先驱者、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负责人益田孝。该报70%左右的版面为经济报道,内容包括从市场行情等宏观经济到产业、企业、证券、商品信息、家庭和个人经济等,为任何人广泛地提供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日本经济新闻社由东京电视、市场信息中心、大阪电视等20多个公司组成日经集团。日本经济新闻社的综合经济数据系统是日本最大的经济数据库,覆盖着经济、产业、地区、市场、海外等广泛领域。 经济学家: 南方种田,北方放牧;东方人吃粮,西方人食肉。日本根基南方农耕文化,提炼出东方经营哲学,形成“综合商社”。美国人沿承北方游牧习俗,开创出西方经济理论,产生“对冲基金”。中国这块土地更适合种地,还是放牧?中国人更适合吃粮,还是食肉?难道我们要用牧人教我们放马的本事去种田,或者干脆拔掉秧苗,把农田变为草场?经济体制不是通过理论推导和建立数学模型所能解决的问题,而应采用历史观和战略观进行组织和文化的选择与配对。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将取决于中国国民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程度。 西方信徒: 学习美国通用电气的热潮汹涌澎湃,企业家们蜂拥地拜到在杰克?韦尔奇的脚下,只因为杰克?韦尔奇所管理的通用公司连续两年位居世界500强第一。有谁知道美国通用汽车与日本丰田汽车(三井财团成员)的密切关系,美国通用电气与日本东芝电气(三井财团成员)的历史联系?这两家以“通用”命名的美国企业过去30年来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东方文化与理念,其背后却隐藏着三井商人的身影。考察三井商人的故乡——近江国(现日本滋贺县),我们发现它与温州为代表的中国浙江天台山地区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 历史学者: 浙江余姚(天台山地区)的朱舜水作为反清复明志士流亡日本,坚守并传播经世致用的“实学”,埋下日本明治维新种子。同时,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的“心学”在日本的发展,成为明治维新的温床。三井商人透过琉球贸易接近萨摩藩,又暗中支持长州藩倒幕,成为明治维新(1868)的幕后力量。维新志士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等,同出于长州藩,日后被指代表三井利益。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十天后,三井物产借给南京临时政府500万日元,给予辛亥革命以重要的财力支持。 人文博士: 日本著名的大商社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等都是近江商人出身。近江是日本的古国名(今滋贺县),从17世纪起到明治维新前后是商人辈出的地方,近江国人被认为是中国东汉最后的皇帝孝献帝(180-234)的子孙。三井财团的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诞生地是日本远江国(今静冈县),靠近爱知县的三河地方,这里的住民是中国秦朝时期(公元前221-206)江苏人徐福带领“童男女三千,百工技艺之人”的后裔。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前社长土光敏夫从小就信奉日莲宗,日莲宗与宋代中国浙江的白莲教和白云教有着几乎相同的教义与渊源。 考古学家: 令人惊异的历史巧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以“三井物产”为学习标杆的“浙江物产集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三井物产”则发源于“日本近江国”(今滋贺县);而杭州市江干区居然有一个称为“近江村”的地方;而且,当地有一个从事综合性经营,并向流通产业发展的“近江集团”。难道浙江省杭州市的这个“近江村”与日本的“近江国”存在必然的历史联系?也许“三井物产”、“浙江物产”、“近江集团”、“杭州近江村”和“日本近江国”之间的故事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发现和启示,这有待考古学家们进一步的关注与探索。 浙江商人: 中国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属于北方文化,长江以南的属于南方文化。民族的性格特质和自然体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土壤食物等的影响。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桔化为枳”的古谚告诉我们:桔原生淮南,果实甘美,移植到淮河以北,则变成了枳,枝叶如旧但果味酸苦,不能再作食用。温州是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最早的萌芽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经济视野的儒学分支——永嘉学派的发祥地,选择符合自己文化的经济模式尤为重要。
  • 冰山在融化

    作者:(美)约翰·科特、霍尔格·拉斯格博/国别

    2006年最抢手的国际版权,中国全球首发。《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联合推荐。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高度评价本书:无论你是在企业工作,或是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从CEO到高中生,每一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有所获益。   “冰山在融化”是寓言故事,但对企业的运营却很有启迪。因为全球化竞争已使企业的脚下成为了随时会融化和崩塌的冰山。要化解危机求生存,唯有持续不断地找到新冰山,但其问又充满了变数。对此,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变中求胜的思路。   《冰山在融化》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但对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我们,它却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故事发生在南极洲的一个企鹅王国。一群美丽的帝企鹅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一天,一只充满好奇心的企鹅发现,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正威胁着他们的家园——可几乎没人理会他。   故事中的角色,弗雷德、爱丽思、路易斯、巴迪、教授和非也,就像我们身边认识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这个故事讲述了面对问题时的因循守旧与锐意革新、手足无措与冷静分析,以及似乎无法逾越的障碍与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策略。今天,书中的故事以各种形式发生在我们身边——不过企鹅们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可能比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做得更好。   这本浅显易懂的书中蕴涵的道理将使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基于先前所撰写的关于如何推动有益变革的开创性著作,约翰·科特在本书中为你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不论你处于一个机构的顶层还是底层。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我们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将变得更为重要。 ">冰山在融化 英文版>>
  •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作者:郭士纳

    IBM公司,长期以来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甚至《经济学人》杂志指出,“IBM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在郭士纳为IBM掌舵的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一、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二、让IBM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郭士纳在书中将自己使IBM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只有CEO才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各种会议卷宗、事态行将有变的种种蛛丝马迹、重压之下背水一战的各项决策,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层建瓴、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 郭士纳是技术的外行,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企业重振雄风。在这部惊涛骇浪的管理传奇中,郭士纳将他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所有商务人士备加关注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做了最完美和精彩的诠释。
  • 君王论

    作者:马基雅维利

    《君王论》是《西风译丛》系列之一,自问世以来,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然而毁多于誉。对这部书及作者的攻击几乎一直没有间断。只是到20世纪后期,人们才逐渐地能够以平静的心情和科学的态度来予以研究。
  • 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美] 克雷顿·克里斯滕森

    此书讲解的主要内容是公司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上变化时,无法保持它们在各自行业中的领先地位的原因,这里讲的并不是任何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
  • 梁山政治

    作者:赵玉平

    本书以《水浒传》为大背景,独辟蹊径,以小说家的笔法、谋略家的眼光、领导者的思路来阐释现代管理的奥秘。全书以《水浒传》中着墨不多的朱武、樊瑞、萧让等人物为主角,精心设计了40多个小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凝练的语言和精辟的分析,为读者展示了组织管理中的48个典型问题的内在要领和解决方法。书中整合了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谋略著作中的智慧典故,这些著作包括《史记》、《孙子兵法》、《战国策》、《鬼谷子》、《韩非子》、《三国演义》、《智囊》、《长短经》、《韩诗外传》等。全书面向实践,生动活泼,一扫理论读物惯有的艰深和沉闷,精选典型问题,发微探幽,逐一进行分析阐述,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简明的行为指导,既可以做案头消遣,又可以做实践指南。
  • 記得你是誰

    作者:戴西.魏德蔓

    聽一個故事,改變你的視野、抉擇與人生哈佛大學是許多學子夢寐以求的聖殿,哈佛商學院更是才與財的晉身階,每年秋天,精英中的精英擠進哈佛園;每年夏天,戴上方帽的畢業生邁向真實的人生路。除了學問和光環,這段與名師和精英共處的歲月,有什麼收穫? 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傳統,教授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做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或許是趣聞軼事,或許是感人故事;或許是某段精采的人生歷練,或許是回顧挑戰、成就與過失;或許是輕鬆自在地侃侃而談,或許是捏著小抄詞不達意。總不脫一貫的主題,身為領導人應當如何創造更美好的優質生活。 聽一個故事,改變你的視野、抉擇與人生。書中15位教授都是管理專家,作育成千上萬名青年學子和企業主管,他們針對各種領導狀況提出正確觀念和具體忠告。無論你初入職場或位居要津,無論你面臨工作壓力或成就競賽,有些更重要、更基本的問題,還是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答案。這本啟迪人心的小書共分開拓視野、管理自我、領導他人、建立原則四部,帶給每個人指引、鼓勵和方向,從中思考領導的真諦、成功的價值與人生的真義。
  • 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

    作者:麥可.路易士

    這是一個以小擊大、麻雀變鳳凰的真實故事。美國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是大聯盟中預算最少、菜鳥最多的隊伍之一,但是,這支窮酸球隊卻在外界一片不看好中,不斷贏得比賽,最後成為大聯盟中最有價值的球隊,寫下棒球史上的傳奇。 他們是如何辦到的?為什麼那些財大氣粗、擁有無數高薪聘來明星球員的球隊,無法擊敗這支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團隊?本書作者、也是美國金融界最受矚目的財經作家路易士,透過深入的研究與訪問,完成這部受到高度肯定的書。 路易士在書中告訴我們:關鍵不在於擁有多少錢,而在於是否懂得把錢花在刀口上。聰明地分配資源,是小團隊突圍制勝最重要的成功關鍵。 本書出版以來,就受到高度矚目,長期高居紐約時報等暢銷書排行榜,獲得眾多書評佳全面肯定,不僅棒球迷幾乎人手一冊,更被許多企業主管推崇為重要的策略啟發。(摘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 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作者:(美)杰克・坎菲尔

    如果你学习并且不断实施我们的战略,你不仅能实现工作、生活双丰收,还将得到远远超出你曾有过的回报。每个人都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赚更多的钱,生活得更舒适,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保持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做到这些并不难,只要你学会了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意味着本书所讲的10个聚焦战略。对那些意欲改变自己现状的人来说,本书是一个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行动指南;对那些在商界刚刚起步的人,或已经事业有成,但仍想获得更大发展的人来说,本书则是管理者必备的“圣经”。...
  • 为将之道

    作者:(美)小埃德加·普里尔

    为将之道:成为领导者的9种性格,ISBN:9787801501691,作者:(美)小埃德加·普里尔(Edgar F.Puryear Jr.)著;吕德海,龙峻等译
  • 致加西亚的信(中英对照)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王会勇

    100年来,《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了畅销的书籍之一。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书中告诉人们,一个人真正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 细节

    作者:(美)库塞 (美)波克纳 钟良森

    管理没有什么奥秘之处,它不过由一个个细节构成。但细节不是琐屑小事,而是那些人为人所注意却攸关成败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通过不断累积经验并练就敏税的洞察力,一丝不苟地寻找那些忽视的细节,去发现导致灾难的魔鬼和意外收获的良机。 管理是细致入微的艺术,细节是深入浅出的学问。细节管理包含在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要从个人管理做起。要知道发现细节关不代表能处理好细节。管理者更需要探究细节背后的玄机。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作者:郑梭南

    《哈佛商业评论》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创刊于1922年。作为管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权威期刊之一,《哈佛商业评论》始终致力于发掘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前沿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用助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代共进。   《哈佛商业评论》被读者普遍认为是国际管理领域中“最权威,最有思想性、最有价值和最为独特”的期刊之一。   职业经理人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心和执行中心。他们的想法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媒体侧重于谈论他们的能力、风格、面临的挑战。传统的商学院教育注重的也是培养管理者的分析能力、领导能力、规划能力、执行能力……   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经理人也有着无奈、悲伤、恐惧、绝望、无助、遗憾和愤怒,以及无法摆脱的空虚感和罪恶感。很少有课程安排培训他们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世界好像忽视了管理者作为人而存在的事实。要知道,人是十分情绪化的动物,天生具有喜怒哀乐,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也影响着管理者,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工作的质量。更何况,一个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管理者,怎样懂得理解和管理他人的情绪?作为领导者,管理者的情绪化也会传染给其下属的整个团队,影响团队的士气和执行效率。   很多职业经理人也许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对事业的投入或牺牲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生活。对他们而言,这种在生活与事业之间的权衡与取舍也许是无奈的,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事业与生活是一种零和游戏,只能选一头,无法两全。   当一名经理人对自己事业上的成就充满自豪的时候,另一方面,他也许会对妻子、丈夫、孩子感到亏欠,对朋友感到愧疚,对丢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感到遗憾;与此同时,他还可能备感压力,情绪失控,甚至心力交瘁。从事业角度讲,他们是成功的;但从生活角度来看,他们却是残缺的,有些遗憾也许今生无法弥补,一旦他们中断职业、事业停滞不前、退休或离开岗位,那种没有生活的空虚感就会阵阵袭来。付出虽然使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但是代价也可能使他们无法继续在事业上更进一步。对企业来讲,他们失去这些经理人的机会成本更是巨大的。   难道对管理者来说,工作与生活真的就不能两全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本由《哈佛商业评论》经典文章汇编而成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前瞻性的眼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深刻的洞察力在20多年前就预见到了在管理界,尤其是管理层实施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必要性,是针对管理者的“文艺复兴”。当技术、组织架构、流程、战略、兼并、重组和其他相关的管理理念无法解决管理者内心的问题时,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只有从重视管理者作为人的价值开始,重新审视并承认他们作为人的价值。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商业的全球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管理人才日益激烈的争夺,管理层中的性别比例、人员背景也都出现了变化。大量女性、少数族裔进入管理层,对以男性为主导的公司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男性在事业和生活中的定位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夺得先机。同时,对中国企业来说,西方管理界发生的事情,也许就是我们未来要尝试的,因为中国加入WTO不仅仅意味着更多外资走进来,更意味着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必须要考虑文化的差异,适应西方多元文化和注重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文化。本书的翻译出版,就算是我们透视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窗口吧。
  • 关键对话

    作者:科里帕特森,艾尔斯维斯勒,约瑟夫・格雷尼

    最关键的时候,最佳的沟通方式 你一定遇到过下列情况: ·向上司提出人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要求下属加班,下属以沉默相对抗 ·和家人谈“开源节流”的问题,他却只当是耳边风 ·要邻居遵守公德,对方依然我行我素 ·要你的另一半浪漫些,对方却还是像根木头一样 ·请朋友还钱,朋友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推托 当你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沉默以对,还是尖刻地批评,抑或拍案而起?别觉得灰心丧气,因为大部分人都和你一样,在面对难以解决却又会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时刻”,不是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应对,就是以强硬的方法解决,却在对方心里留下不愉快的阴影。 现在你不必烦恼了,《关键对话》将帮助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利用各种沟通技巧,解决生活中难以应对的各种问题,成就无往不利的事业并拥有更快乐的人生。 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辅以丰富的对话情境和累松幽默的小故事,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这些技巧。 说的切中要点,让对方清楚知道你的看法,是一种能力,说的圆满得体,让对方自动反省,是一种智慧。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不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的效率轻松面对。
  • 22条商规

    作者:阿尔・里斯,杰克・特劳特

    《22条商规》力求消除市场营销过程的神秘和误区,并总结市场基本原理和问题归纳为影响与决定市场营销成功和失败的22条法则,全方位致力于市场营销过程的真正目标。
  • 呆伯特法则

    作者:史考特・亚当斯

    当今美国最畅销的企管书,一本会让你笑出声来的职业生涯法典:你是个兢兢业业的上班族吗?在办公室忙碌一天却记不起今天做过什么,必须参加旷日费时的会议讨论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得跟同事借笔填一堆表格才能申请到一支笔——不要忧伤,呆伯特来了!他不止是说出你的心声,呆伯特所到之处,办公室文化积弊尽除,不适任主管人头落地,从此天下太平!上班族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解忧法宝。 作者简介: 史考特·亚当斯Scott Adams   纽约哈威学院经济学学士,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企管硕士。当了十七年的上班族,曾服务于科技和金融行业。他做过的银行出纳员(曾被人用枪指着头抢劫两次)、财务分析师、产品部经理及商业贷款负责人,薪水不高,经常受气。后来在太平洋贝尔公司,编号4S700R的小隔间度过九个年头。在离职前六年,他开始创作呆伯特漫画系列,他承认当时灵感主要得自于此高科技公司。   亚当斯是在网际网路发表漫画创作的第一人;每天会收到数百封郁卒上班族的来信,这些人提供亲身经历的办公室蠢事,成了他日后不虞匮乏的创作题材。亚当斯打破了企管书籍的沉闷味道,十七年上班生涯的体验是创造呆伯特的原动力,因此能深刻地反映现代职场的荒诞面,广受全球上班族的喜爱。   美国《新闻周刊》称亚当斯是网际网路上最有趣、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管理大师麦可·韩墨称亚当斯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商业思想家和观察家”,并认为“一幅呆伯特漫画所包含的真理,比商学院里一整书架的个案分析还要多。”   美国《时代》杂志曾把亚当斯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以及国际金融炒作高手乔治·索罗斯等人并列为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   亚当斯是美国目前最红的漫画家兼作家,他所创作的呆伯特漫画,出现在全球近四十个国家、一千五百家报纸上,每日有一亿五千万读者争相阅读。呆伯特系列企管书和上班族漫画书,均高居畅销书排行榜之首。
  • 击掌为盟

    作者:[美]肯.布兰佳

    本书用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阐述了团队精神的至关重要性,并演示了如何打造出一支成功团队的过程。 本书讲述了伦艾·福斯特——一个在工作上独步天下的人所经历的起起落落,通过他的亲身经历揭示了成功团队必备的四个要素。艾伦?福斯特是一个个人业绩突出的产品销售人员,但是由于缺乏团队精神被解雇了。他的老板解释说:“我的确需要优秀的产品销售人员,但是我要求这些优秀的销售人员同时也要具备团队精神”。无奈,艾伦只好吞下这难咽的苦果。 失魂落魄的艾伦带着儿子去参加冰球比赛,发现儿子所在的河曲勇士队同样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冰球队两名不堪重负的教练得知了艾伦的处境,盛情邀请艾伦加入了教练组,。艾伦发现自己的作务竟然是教这些孩子们-同时也是教自己-如何做好团队配合。艾伦找到一位朋友-前女子篮球队的教练,她也是“迄今为止赢得州冠军次数最多的一个教练”。在她的帮助下,艾伦和他的河曲勇士队开始了神奇的团队合作,并且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比不上一群人的智慧。” 《击掌为盟》一书的风格简练、通俗易懂。对那些掌握团队合作理念、发挥团队合作力量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 没有任何借口

    作者:费拉尔・凯普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这一理念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最重要的准则。秉承这一理念,众多著名企业建立了自己杰出的团队。本书是对上述理念最完美的诠释,被誉为最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是每一位员工的必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