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管理

  • 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作者:曾仕强

    在《在中国如何当领导》中,有“中国式管理之父”美誉的曾仕强教授,结合其30余年对中国文化和本土管理实践的研究心得,详细剖析以人为本的领导法则,揭示中国领导者沟通难、授权难、管人难等问题的根源,分别探讨了“领导力”、“分层负责”、“人员发展”等领导艺术的实务课题,就如何当好领导提炼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信通过对《在中国如何当领导》的学习,您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式领导以人为本的精髓,感悟在中国当一个好领导的奥妙所在,而且可以学到如何领导、有效沟通、适时授权、正确激励等非常实用的领导方法。 《在中国如何当领导》根据《中国式领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精心修订而成,内容更趋精炼适用。
  •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

    作者:钟文庆 编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作者将自己十几年的跨国财务经历,用风趣、幽默,富含哲理的实例、事例、故事,精彩呈现。书中描述了财务基本知识、财务实务操作、财务战略、财务智慧、财务数据的弹性,以及弹性背后的财务思想实质。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是一本不是故事胜似故事的财务入门书。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互相关联,但又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你可以从任一章节拿起,也可以在任一章节放下。 财务报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依照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一系列合理假设,对财务数据进行适当调整而形成。财务严格说来是“做账”,具有一定的弹性,是真实的谎言。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财务里的门道和热闹,上可让企业扭亏为盈、利润倍增,下可让企业倾覆倒闭,投资者血本无归。 财务总以保密的姿态示人,除了防止竞争对手,总还有一些天地知、你我却不知的缘由。其实财务数字的真真假假,看似自相矛盾的很多关系,都有合理的解释。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作者钟文庆,历任多家著名跨国公司财务总监和首席财务官,以其亲身经历和感悟,真实讲述“财务背后的那些事儿”。无论你是想洞悉基本财务知识的投资者、企业家、创业者、经理人、学生、普通社会大众,还是想拜师学艺、更上层楼的财务专业人员,阅读《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都能深受启迪,感悟智慧。
  • 从核心创新

    作者:

    《从核心创新》是作者与著名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共同创建的策士咨询公司三年多来对数十家著名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不但以确凿的案例论证了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的模式和框架、创新必然带来的回报、创新必须规避的风险、创新实现持续化的条件以及如何测度创新绩效等整体框架性概念,而且尤其强调创新要像穿衣吃饭一样成为公司每个成员的日常必须,创新意识必须植入公司发展的DNA之中。在作者看来,创新并非外部添加的新东西,创新的冲动和意念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关键是公司和企业领导如何激发,如何让创新呈现。在创新之途上,只要公司每个成员都对自己再狠一点,创新就会源源不断。其间,特别强调了公司领导的作用,公司领导遍撒培养基,创新之花才会光荣绽放。 企业竞争环境不断创新,创新管理方式却日益折旧;创新话题虽然层出不穷,但多数概念已让企业感到厌烦。只有“创新管理”自身不断创新,才能为那些既需要创新框架和原则,也需要创新模式和方法的企业提供真正全面而确实的创新咨询。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Innovation to the Core: A Blueprint for Transforming the Way Your Company Innovates
  • 听故事学会计

    作者:朱迪丝·奥洛夫,达雷尔·穆利斯

    会计难吗?不,一点儿也不!只要你看过这《听故事学会计:看1遍就懂会计入门》。创业者、投资者、企业家、老板、有抱负的经理人、会计的好奇者……速速看过来!《听故事学会计:看1遍就懂会计入门》以一个小男孩开设柠檬汁摊为背景,阐述了最基本的会计原理和方法。读者可由小男孩制作广告招牌、向妈妈借钱、从杂货店买糖和柠檬、卖柠檬汁给邻居和同学们的过程中,一步步了解资产、负债、盈余、存货、应付账款等专业名词。此外,《听故事学会计:看1遍就懂会计入门》能使你:,分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别,了解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了解存货盘点方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了解现金的流动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会计原理这种创新的诠释方法,易学、易懂,一经理解,就会永远铭记在心!
  • 非经典管理

    作者:梁煦

    《非经典管理:成功发展的29个心得》围绕“非经典”这一新颖词汇,分别从战略、企业运营、人力资源、营销、企业文化五大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密切结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极具可操作性的理论和实例。《非经典管理:成功发展的29个心得》适合中小企业老板、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有志于创业的人员进行阅读。
  • 顾客体验管理

    作者:贝恩特·施密特

    从零售业到电话购物、从市场沟通到网上购物,在与顾客接触的每一点上公司都有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体验,并建立一种永不打破的关系——顾客体验管理(CEM)。在这本具有革命意义的著作中,作者介绍了CEM的5个步骤: 获得客户内心深处的想法; 发展体验战略的平台; 创造独特生动的品牌体验; 如何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 不断创新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本书的积极论述给一直不断出现的市场和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想法,也对其他以顾客为基础的市场学模式提出了清晰而又有说服力的批评。本书解释了为什么CEM框架是至今惟一能使公司和品牌与顾客生活相联系的方法。
  • 无形的大陆

    作者:(日)大前研一

    《无形的大陆(新经济的四种战略法则)》论述了对新经济的看法,内容分探索的时代、黄金平台、套利交易和新经济、漫长的隧道、新的冷战等。
  • 80/20法则

    作者:(英)理查得.科克

  • 企业生命周期

    作者:爱迪思

    这是爱迪思的最佳奉献。在他的细节中有一位“守护神”,而在实践中他掌握了整体主义,他的追寻轨迹证明了这一点。那些渴望做到、渴望和谐以及渴望保持“一流”的领导者们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即爱迪思揭示了如何安排结构、制度和人员,以便让组织保持新鲜,竞争和活力。爱迪思博士在目标方面通常都是正确的。大多数CEO会看到他们自己、他们的管理人民和他们的企业在这本书中是如何被生动地刻画和描述的。对这一切进行深入研究会让你避免许多类似这样的失误。
  • Groundswell

    作者:Charlene Li,Josh Ber

    Corporate executives are struggling with a new trend: people using online social technologies (blog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YouTube, podcasts) to discuss products and companies, write their own news, and find their own deals. This groundswell is global, it s unstoppable, it affects every industry and it s utterly foreign to the powerful companies running things now. When consumers you ve never met are rating your company s products in public forums with which you have no experience or influence, your company is vulnerable. In Groundswell, Charlene Li and Josh Bernoff of Forrester, Inc. explain how to turn this threat into an opportunity. Using tools and data straight from Forrester, you ll learn how to: -Evaluate new social technologies as they emerge -Determine how different groups of consumers are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technology arenas -Apply a four-step process for formulating your future strategy -Build social technologies into your business including monitoring your brand value, talking with the groundswell through marketing and PR campaigns, and energizing your best customers to recruit their peers Timely and insightful, this book is required reading for executives seeking to protect and strengthen their company s public image.
  • 公司

    作者:乔尔·巴肯

    其实,我们早应反思“公司”制度在特定社会经济中的适用性。因为任何制度都是演变的,同时任何社会也是演变的,但没有什么理论可以保证一项本来是卓越的制度安排可以同时适应这两方面的演变。 现在的这一中译本,代表了这样的反思——历史的回顾以及更重要的,一批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这一制度的批评。例如,“世界三大顶尖商业思想家——哈佛的罗伯特西蒙斯、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牛津的库纳尔巴苏——共同签署了一个关于公司的声明。他们警告说,‘资本主义正面临危机。’关于华尔街的丑闻‘只是黑色冰山的一角’,在这背后隐藏着‘一种日益被自私界定的文化形式’,对商业,‘我们最珍视的一切’,构成毁灭性的威胁”(中译本第150页)。这一段文字,相信已经足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 中国模式

    作者:郭凡生

    《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主要内容:中国9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先天难题。家族企业极难做大,即便做大也难以做强、做久。如何让家族企业健康发展,走出做不强、做不大的怪圈? 慧聪国际(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将自己十八年来掌控家族企业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与思想:他用自己做学者时尊崇的管理模式将慧聪从一家街边店做成了海外上市公司;他又用企业家的眼光审视和批判自己的成就,总结出让员工出工又出力,像为自己家干活一样为企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中国模式:家族企业成长纲要》着力阐述的家族企业的激励制度与管理制度,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让家族企业的领袖们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 管理的未来

    作者:加里.哈默尔

    《管理的未来》内容简介:21世纪,当颠覆性技术、可畏的竞争、分散的市场、全能的顾客、挑剔的股东都对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之时,你的企业是否还在践行所谓的“现代管理”?是否以为只要坚守20世纪甚至19世纪发明的这些管理理念就高枕无忧?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大错特错了。“核心竞争力”概念首创者、曾一度改写现代商业进程的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又一次站到商业世界的前沿,向我们道出振聋发聩的事实:传统的管理已经过时了!正是作者对商业世界如此真实的警醒,《管理的未来》刚一出版便荣获亚马逊“年度经管类第一畅销书”,哈默在《华尔街日报》评选的“2008年度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大师”排行榜中高踞首位! 点击链接进入旧版: 管理大未来
  • 企业的未来

    作者:默罕默德·尤努斯

    在本书中,尤努斯展示了社会企业是如何被包括巴斯夫、英特尔、达能、威立雅以及阿迪达斯在内的龙头企业和那些遍布亚洲、南美、欧洲和美国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所采纳,进而把一个理论发展为鼓舞人心的实践。他说明了社会企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为那些想要创办自己的社会企业的人提供了实践引导;解释了公众和公司政策应该如何适应形势给社会企业模式留出发展空间;他还展示为什么社会企业具有潜力能兑现自由市场企业没有兑现的承诺。
  • The Puritan Gift

    作者:Ken Hopper,Will Hopp

    如果没有80岁之后的事情发生,这样一辈子下来已经很不错了。能用这两句话总结人的一生,不是多少人都有的。 可是如今,他们还在忙碌地工作着。 他们时常更新自己的博客,时常接受邀请做演讲和访谈,时常对他们的工作感兴趣的人写回信。 这一切都因为他们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书,他们迄今为止写的唯一一本书。这本书出版之后就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2007年十佳商业书籍之一。 如果仅仅是《金融时报》推荐的好书,还不能让他们真正忙碌起来。是因为那一年开始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才让世界看到这两位年届八旬的兄弟所做的事情是跟世界的脉搏跳动紧密相关的。 因为这样的危机,霍博兄弟的那本书得到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内的西方舆论界进一步的关注,并且在2009年再版。 著名的英国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在美国《战略+商业》(strategy+business)杂志上撰文,将其推荐为2009年最佳领导力书籍。汉迪说,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2个月当中无疑是一个亟需领导力的时刻,而霍博兄弟的书是帮助人们重新认清商业世界真正方向的最好提醒。 到了2010年1月,《哈佛商业评论》资深编辑撒拉·科里夫(Sarah Cliffe)在她所在的杂志上指出,“这本关于美国管理文化的书读来让人吃惊……我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讲商业的书像这本一样容纳了那么多信息、历史和洞见”。 到了2010年2、3月间,80岁的弟弟威廉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博客。其中一个他分析的事件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丰田章南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承认丰田“在迅速成长中失去了方向”。威廉说,这样的道歉是预料之中的事。 丰田危机是意料之中 在三年前出版的那本书中,威廉和他的哥哥肯尼斯就专门表达过对丰田的忧虑。他们认为,跟诸如索尼、日立、三菱、松下这些曾经以质量著称的日本品牌一样,丰田在失去对质量的重视。威廉指出,这样的变化也并非是到了2006年他们完成那本书的写作时才出现的。 以研究丰田“精益生产方式”闻名的詹姆斯·沃马克(James P. Womack)将2002年确定为直接导致丰田生产大量问题汽车的开始。因为在那一年,丰田设立具体的扩张计划,要把丰田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11%增长到15%。 沃马克认为,这个计划“就是受自我膨胀的驱使”,15%这个目标“对任何消费者都毫无意义”。 相比之下,威廉·霍博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说,事实上早在1993年,美国汽车分析家马利安·凯勒(Maryann Keller)就曾经在一本书中提醒丰田要注意自己的问题。 她把病因归结于丰田取消了一贯重要的“中间经理”这个阶层,而同时丰田总部加强了对整个公司组织的直接控制。一个自下而上的众人参与式的管理被自上而下的精英式管理取代,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上去了,对细节和质量的注意下来了。 如果评论到此为止,霍博兄弟所体现的洞见跟他们一生在商业管理界的经验很相符合,他们对诸如丰田召回问题汽车的预见无疑值得商业世界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学习尊重。 但评论并没有到此为止。丰田只是霍博兄弟用来表达一些更为深入根本观念的一个事例。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预见,不仅仅是基于他们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他们的目光所及要深远得多。 他们合作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清教徒的恩赐:美国梦的得胜、坍塌和复兴》(The Puritan Gift: Triumph,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n American Dream)以及2009年再版时的《清教徒的恩赐:在全球财经大混乱中重回美国梦》(The Puritan Gift: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 Amidst Global Financial Chaos)。 表面看,《清教徒的恩赐》这样的书名似乎很难跟丰田汽车危机、美国梦的实现和破碎、商业管理文化的好坏、全球经济危机这些全都联系起来。 然而,如果有机会停下来仔细看看书中都说了些什么,或者进一步跟作者进行交流,就可能体会到这本书不仅跟以上这些现象有关,还跟我们所在的这个全球化世界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当然也许更重要的是,跟我们自己的生活有关。 在众多信息、历史和观念当中,霍博兄弟探讨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有利于持续健康生长的工作环境? 带着这个普遍而恒久的问题,作者进行了一番跨越几百年世界历史和地理的探索,看看他们所在的工作环境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得出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中,那些最有利于工作环境持续健康生长的因素来自于一种与众不同的信仰及其生活方式在全世界的扩散。使得这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开始大规模扩散的一群人是400多年前从欧洲特别是英国迁居北美的移民。 历史上,这群人通常被称为“清教徒”,意思是清除一切人为的观念,成为纯粹信靠他们所信仰的上帝旨意的人,他们相信唯独全然公义的上帝掌管一切,而《圣经》是上帝启示给人的话语,是生活中一切原则的准绳。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因为不同意当时英国以及整个欧洲的信仰状况,这群人开始大规模地移民到大西洋对面的北美,希望在那里建立符合上帝心意的家园。 霍博兄弟认为,他们在北美的创业经历基本确立了现代自由商业社会的根基。从他们那里传承下来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跟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团体的都很不相同。 他们虽然人数并不众多,但结出的果实却是泽被深远。比如,在教育上,全球知名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样的大学品牌都是他们刚到北美不久就创立的学校,为的是自己的后代也能传递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而在跟教育同样重要的组织管理模式上,如今广为人知的三权分立实际来自清教徒特有的组织方式。在他们的信仰团体中,牧师、长老、会众构成了组织的三个基本治理要素。牧师和长老都经由会众印证和选举产生。而与负责信仰事务的牧师不同,负责行政和财政事务的长老不领受组织内部的任何薪水。 从这个角度,霍博兄弟所关注的已经很像历史学家甚至神学家研究的范围了,这很可能是让一般商业图书的读者感到惊讶或是不适应的地方。然而,霍博兄弟呈现给读者的却不只是这些。 为什么要工作? 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作为商业管理从业者的角度将历史和信仰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融汇起来。不是因为他们对历史和信仰的爱好把这些写出来,而是他们在几十年广泛的人生经历中感受到那些有利于工作环境持续健康成长的营养来自于历史和信仰的传承。 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可能是这本书最好看的地方。比如,哥哥肯尼斯在前言中回忆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肯尼斯和威廉的父亲是个化学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父亲的一位同事认为在英国管理最好的制造业公司是宝洁的一家分支机构。他建议学习工程的肯尼斯去那里工作。当肯尼斯去了宝洁之后,他被那里的文化所吸引,跟他之前实习过的两家英国公司很不一样,公司结构复杂、细致却很有效率。 肯尼斯在80岁完成的《清教徒的恩赐》从那时就开始酝酿了。他想搞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之后,肯尼斯在工作上的经历算得上一场绵延几十年的世界职场之旅。他后来去了爱尔兰工作,见证了爱尔兰如何从欧洲穷国开始的经济起飞。 他又去了欧洲大陆工作,看到了欧洲是如何在二战后重建的。他去了美国工作,正值美国公司的黄金时期。他也去了日本工作,目睹了日本怎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漫长的工作中,肯尼斯将自己的体会一点点写出来,有时发在报纸上,有时在学术刊物上。后来,他打算把这些整理起来做集中的反思。但因为身体健康问题,他无法完成这样的系统工程。 幸运的是,弟弟威廉的加入使得这一切得以进行下来。而且威廉在欧洲和美国的投资银行以及当选欧洲议员的背景拓宽了肯尼斯的视野。 不仅如此,威廉还为肯尼斯介绍了一位对他们的研究至关重要的朋友: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也译杜拉克),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 早在1983年10月3号的一封信中,德鲁克对肯尼斯还在初步撰写的书稿表示了很大的期待,嘱咐书出后一定让出版社给他寄去订书单。肯尼斯至今还保留着这封信。 《清教徒的恩赐》直到德鲁克在2005年去世后才全部完成。肯尼斯很遗憾这位对社会的健康成长关注一生的朋友没有看到书的完整版本。 然而,德鲁克不仅是肯尼斯和威廉的朋友,他实际通过对肯尼斯的帮助间接参与了书的写作。他给霍博兄弟介绍认识了三位对二战之后日本的重建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国工程师,使得他们有机会专门研究日本的变化以及对美国的反思。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是另外一位帮助过霍博兄弟完成《清教徒的恩赐》的重要朋友。这位美国管理学家同样对日本战后的重建作出过贡献。日本商业管理界至今仍然在记念这位美国人如何帮助日本公司重视质量管理。 肯尼斯和威廉从他们对这些当事人的交流及日本本土的考察中,发现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战后几十年来塑造起一系列让人信赖的品牌,实际得益于对来自美国的清教徒生活方式的学习。他们进一步指出,后来以“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为代表的社会变革实际是这个学习在亚洲的扩散。 威廉指出,他在近来的博客中对丰田危机的评论是在重申书中的观点。丰田危机是一个更为深刻危机的反映。前面提到的“中层经理”阶层的式微仍然是危机的一个表现。 他和肯尼斯认为,日本早在1990年代以前就开始对他们从美国人那里学习的清教徒生活方式失去了重视。许多青年人热衷于去美国取得商学院的学位。(代表丰田新一代的丰田章南本人就是其中之一,1982年,26岁的他获得马萨诸塞州一家商学院的MBA。)跟他们的前辈们相比,他们对所在的工作领域很缺乏亲身实践的了解。 在霍博兄弟看来,1970年代以来美国商学院的教育问题不仅对日本公司的危机负有责任,也在更大程度上导致了美国及欧洲的次贷危机。 他们进一步解释说,这一切都跟商业教育背离了当初的清教徒精神有关。比如,对一个典型的清教徒来说,工作不是一份仅仅为了糊口或发财或展示自己才能的方式,而是“天职”或“呼召”(calling)。 天职的特点在于,人不是为人自己工作,也不是不得已去工作,而是受到创造人和万物的创造主的呼唤和指引,完成领受的使命,对自己、他人都带来益处。至于人们所需的一切,创造主早已许下诺言一定给一切遵循使命的人。 就像清教徒们在历史上的各行各业结出的丰硕果实,这样的回报和幸福因为来自于最富创造力的主宰而大大超越了人自己所能想像的。 不要偶像崇拜 肯尼斯和威廉认为,以美国商学院为代表的商业教育在近几十年已很少强调这样的价值观。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多的来自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再关心更加根本的问题。老师和学生看起来好像更加实际了,但由于缺乏更为根本的内在动力反而脱离实际的工作需要,因为没有来自内心深处的根本动力,工作的创造力显然很难发挥出来。 他们给这种对商学院学历的过度重视及其产生的风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对(所谓)专家的偶像崇拜” [The Cult of the (so-called)Expert]。 在历史上,任何意义的偶像崇拜在各个领域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政治领域中的会危害众人的智慧,经济领域中的也不例外。400多年前那些宁愿背井离乡从欧洲去北美的清教徒们所最为反对的社会现象之一正是这样的偶像崇拜。 当然,霍博兄弟也承认,商学院本身并不是造成这样偶像崇拜风气的原因。作为教育机构,商学院以及整个大学体制仍然是培养年轻一代人才的重要阵地。 问题是,人们不能寄托通过取得著名学校的学位就可以升入所在领域的高层。每个工作岗位都是学习深造的好机会。 霍博兄弟告诉读者,自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安然公司丑闻、还有当下经历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商业世界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在当今银行界也许最有品牌价值的高盛(Goldman Sachs)从2000年开始将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员工的比例从75%减少到25%。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也已经在减少招聘 MBA的比例。 除了从公司本身改变态度,肯尼斯和威廉认为,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公司上来,在丰田危机和金融危机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并不都是人们上了班之后才产生的。 比如,导致丰田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在一个以追求业绩快速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时代,公司内部在有人早就知道公司业务出现严重问题后并没有及时向管理层反映(以及即使反映了也不能引起管理层的切实重视),因为员工向上级直言坏消息常常需要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而这样的品质跟人对待工作的根本态度有关,而这又跟社会普遍风气的好坏有关。 霍博兄弟认同德鲁克在晚年时总结的观点,公司领域的改进需要整个社会的信仰复兴。 就像当初美国的建立花费了差不多两百年的时间,复兴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霍博兄弟光是写这本书就经历了一辈子的光阴。 但是,他们的故事可能正说明了某种希望。他们在晚年时仍然能够对社会做出非同一般的贡献。关于社会从兴起到发展到发达之后又该如何走下一步的道路,这两位80后无疑做出了让人尊敬的努力。
  • 组织学习

    作者:克里斯·阿吉里斯

    《组织学习(第2版)》由美国当代管理理论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所著。书中集中讨论了当今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组织学习,并反映了组织学习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因此,《组织学习(第2版)》是人们了解组织如何运作、今后和学习的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组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组织学习是组织适应环境、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组织学习(第2版)》聚焦于学习和组织政策,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组织学习和组织房屋;组织学习的障碍和有效性;组织开发和人力资源行为;行动的知识及受到的阻碍。
  • 如何移动富士山

    作者:威廉·庞德斯通

    如何移动富士山? 全美国有多少加油站? 全世界有多少钢琴调音师? …… 经由此类试题选拔出来的人才,成就了微软霸业,也创造出硅谷奇迹。 如今,使用此类测试的企业已经不限于高科技领域,从广告圈到金融业,很多应聘者必须解答这类“刁钻”的考题,才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人才。 本书坡露了微软和其他大公司面试中所使用的难题,同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书中分别针对求职者和招聘者给出的应对难题面试的实用建议,让难题面试不再那么深不可测! 渴望求得好职位的人一定要读读本书,它将助你掌握解答面试难题的诀窍,找到一份一生倾心的工作。渴望贤才的公司经理也要读读本书,从中可以获取组织有效难题面试的策略。想要通过解答这些难题,与商业世界中最聪明的头脑一比高下的人,通过阅读本书,也会找到无穷乐趣!
  • 组织学习、绩效与变革

    作者:杰里·W·吉雷等

    《组织学习、绩效与变革: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导论》作者对战略HRD领域作了综合性的介绍——从理论和实践的三个主要学派:学习、绩效和变革出发将基本原则与独特见解加以整合。两位作者在吸收最新的和经典文献的同时结合他们自己在该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分别对每种方法的优劣作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谨的三合一研究框架,借以提升人力资源和组织绩效。这个新模型将HRD的各个方面置于严谨的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之中,着重考察了设计学习环境、融合新的人力绩效技术、开发内部咨询顾问和教练、发起变革倡议以及实施评估等内容。从“行动学习”到“变革过程模型”的每个概念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 谈判的艺术

    作者:杰勒德•尼伦伯格,亨利•卡莱罗

    史上最畅销的谈判书 现实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谈判场,无论愿意与否,你都是一个参加者。从搞定客户签成单子,到说服老板成功加薪;从砍掉商贩的价格水分,到劝说小孩去做作业……所有事情都是一种谈判的过程。可以说,谈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968年,杰勒德•尼伦伯格创作了有关当时很少人了解、还不发达的谈判领域的第一部著作——《谈判的艺术》。这也是迄今为止在350万讨论者中持续运行时间最长、最广泛,几乎参加了所有专业研讨会的作品。 你手上的这本书,是超级畅销的权威力作《谈判的艺术》的全新升级版,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首席谈判顾问杰勒德•尼伦伯格联手世界顶级谈判大师亨利•卡莱罗,汇集两人30多年的成功谈判经验著述而成。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丰富翔实的案例揭示了适合现今社会状况的诸多有效的谈判策略和技巧,让你分析对手的动机、想法,使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沟通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筹码,一步步取得谈判的胜利。
  •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

    作者:C.K.普拉哈拉德

    世界上最令人兴奋、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在哪里?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世界经济的金宇塔底层(BOP)。整体上看,在全世界40多亿穷人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能力和购买能力。你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并获取可观利润,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这样的事情正在全球许多地方发生着,并且已经获利,它们表明良好商业规则能以创新的方式对BOP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新的健康市场的形成。无论你是商界领袖,抑或是抗击贫困的活动家,商业大师普拉哈拉德都将告诉你为何不能忽视BOP市场。作为企业经营者,长期忽视BOP市场更意味着将犯致命的错误。   本书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普拉哈拉德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利于促进企业积极介入BOP的思想架构,这为实现双赢结果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收录了12个案例,涉及许多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这些案例中,BOP正发展为一个活跃的市场,并为置身其中的消费者带来了远远超出产品本身的利益。第三部分是随书赠送的视频光盘,光盘中录制了一些实地调查时拍摄的镜头和故事,以反映BOP消费者的观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