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福柯的迷宫
这本书如它的标题一样,只是介绍福柯的一本入门书,而且它在从各个不同角度阐释福柯时内容文字都比较生动,应该能引起较多读者的兴趣。 -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是西方思想经典文库中的一册,收入了俄国学者尼古拉•别尔嘉耶夫所著的《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一书,全书共分九章,就相关的理论作了阐述。《论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体验)》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一定的权威性,可供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
罗素论教育
《罗素论教育》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之一,收录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的著名教育论著。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即教育理想、品性教育及智力教育。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罗素论教育》1926年出版后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经久不衰。为便于读者阅读,《罗素论教育》除保留作者的原有注释以外,更增加了大量译者注释,配备了十几幅插图,附录了罗素生平著作大事年表和人名索引。 -
史上最牛思想史
《史上最牛思想史》是一部让你不得不笑,笑后又不得不深思的世界思想史。作者通过自述的表达方式把枯燥、严肃的哲学思想更加形象的表达出来,加深了读者印象,更深刻的理解哲学思想的文化内涵。《史上最牛思想史》讲述了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著名西方思想家最主要的观点,以历史变迁和思想发展为主线,以近代哲学大师作品为参考,并加入对中国思想流派和当今社会生活情况的一些分析。通过了解这些主要思想流派,结合当今社会情况,以通俗易懂有趣好玩的方式,借古喻今。 -
俄罗斯的命运
俄罗斯的命运,ISBN:9787222025288,作者:[俄]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 -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内容简介:基督教的本质精神说到底就是灵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就是那种空灵幽邃的唯灵主义。在中世纪,当入主西欧的蛮族们试 图用从北方森林中带来的野蛮习俗替代罗马世界的文明制度时,是基督教会这个唯一有教养的教师,以上帝的名义把被扭曲了的古典文化因子注入到蛮族的体内,从而使后者逐渐放弃原始的野性,慢慢走上了文明化的道路。 如果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用知识理性在自然领域中杀死了上帝,而康德又为死去了的上帝在人类道德领域中的复活提供了理论上的假设,那么,施莱尔马赫则使这个上帝在个人的情感领域中获得了新生,成为自由心情的一个活生生的直观对象。 -
世界主义
《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是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获得者、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美国笔会中心主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奎迈•安东尼•阿皮亚的成名之作。在对全球道德问题作了激动人心的思考之后,著名的政治哲学家阿皮亚提出如下的古老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而显现出急迫性: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具有的共同人性,意味着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责任?阿皮亚综合运用自传、史实、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资料,给出了他的答案。作者的父亲是一位非洲人,母亲是一位英国人,作者本人在加纳长大成人,在英国接受教育;这一切十分符合《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跨越界限的主题特征。《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的主题是重新思考世界主义的道德原则,这是一个延续数个世纪的悠久传统,它主张人类更大范围的融合,拒绝部落文化和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思考的两个主要线索,一个是强调全球化责任,另一个是强调尊重区域差异,有助于构筑两方面的平衡:既要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又要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标准。通过讲述轶事和论证相关原则,阿皮亚试图找出一种道德范畴,它有助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在这种世界主义看来,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并且通过对话与发现,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 -
马克思思想导论
卡尔•马克思的思想革新了世界的政治图景。大卫•麦克莱伦的这部著作全面介绍了马克思,并为掌握马克思思想的脉络和复杂性提供了基本条件。本书的前半部分,以编年顺序平实地叙述了马克思的著作,并提及某些传记方面的细节。后半部分划分为异化、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意识形态、劳动、阶级、政党、国家、革命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等不同的主题,分别概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观点,并摘录了相应的原著,每一章都列出了完整的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最后,作者对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做了简短而全面的评价。 -
自私的美德
本書的題目也許會引出下面的提問:「你為什麼要用『自私』一詞來表示性格中的善良品質?這個詞彙讓那麼多人反感,他們對該詞彙的理解並不是你想表達的意思。」對那些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作者的回答是:「為了讓你們害怕這個詞彙。」 人們對「自私」一詞的一般理解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代表一種具有毀滅性的知識,與其他任何單一因素相比,這種錯誤理解是造成人類道德發展停滯不前的更重要原因。 在一般的用法中,「自私」一詞是罪惡的同義詞,它喚起的形象是一個殘忍的惡棍踏著成堆的屍體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關心的不是鮮活的生命,僅僅是想滿足一時衝動的、沒頭沒腦的奇想。 然而,詞典對「自私」一詞的定義是:「只關心自己的利益。」這才是「自私」的準確涵義。「自私」的概念並不包含道德評價,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善還是惡,也沒有告訴我們人的現實利益是由什麼構成。 我們一般的社會都強調所謂的利他主義聲稱,為他人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善,為自己的利益而採取任何行動都是惡。因此,誰是行動的受益者就成為道德價值的唯一標準──只要受益者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任何事就都可以接受。 但是安.蘭德正是認為,就是在這樣形形色色的利他主義理論體系之下,駭人聽聞的道德敗壞、長期的不公、怪異的雙重標準以及無法解決的衝突和矛盾,便在整個歷史進程中成為人類關係和人類社會的特徵。 -
经济学与哲学
序 第一卷 行政控制经济的理论的反思 产权经济学中的“阿尔钦之谜” 产权非个人化条件下生产者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投入行为 棘轮效应与代理的动态行为 第二卷 博弈论与经济学的制度分析 哈耶克式自发制度生成论的博弈论诠释 博弈论制度分析的最新进展 从语言的经济学到经济学的语言 第三卷 人类社会的生活形式:从习惯、习俗、惯例到制度 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 惯例的经济分析 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化看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 第四卷 从道德伦理、文化信念和文字语言的研究视角看东西方近现代社会演化变迁路径的差异 文化传统中的个人道德与社会演化 个人主义与社会群主义 文字语言与社会结构 第五卷 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哲学与语言学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语言与生活形式 语言、道德与制度 跋 致谢 -
说不可说之神秘
本书深入追踪海德格尔的思想道路,特别对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作了一种类似于 “体系化”的清理和重构,借此来澄清海德格尔的思想主题--“语言与存在”, 并揭示海氏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思想努力的深层意蕴。 本书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着眼于思想“转向”问题,本书对海德格尔的基本存在论作了批判性讨论 (第一章)。作者认为,前期海氏的基本存在论还不足以构成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 底反叛。凭借与世界源始合一的“此在”,基本存在论不但反不了形而上学的“主 体”,而且自身还有沦为“彻底的唯我论”的危险;从此在的“虚无结构”(时间 性)出发来破解“超越”之谜,仍难免失足于形而上学的泥潭。基本存在论依然囿 于“现代主义”哲学范畴内,停留在哲学的“后唯心主义阶段”。就语言问题而言, 前期海氏提出一种生存论存在论的语言观,固然有着明显的反逻辑主义的思想倾向, 但从中也还透露出其前期思想的内在局限性。 二、本书第二章专题论述了海德格尔的早期希腊之思以及海氏的“存在历史” 观。作者认为,“转向”中的海德格尔先行“返回步伐”,即返回到早期希腊思想。 海氏借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存在历史”观,在他看来,早期希腊思想乃是“存在 历史”的“第一开端”,之后就是思想隐失的形而上学时代;而形而上学在现时代 已进入其终结阶段了,思想的“另一开端”正在启发之中。根本的“转向”乃是“ 存在历史”的“转向”。“转向”实即“返回”。在思想之“开端”处才有原初的 存在之思--阿那克西曼德的“用”(Chreon)、赫拉克得物的“逻各斯”(Logos)和 巴门尼德的“命运”(Moira)等。开端性的存在思想借“基本词语”道出自身-- “涌现”(Physis)、“解蔽”(Aletheia)和“聚集”(Logos)等。在“返回步伐”中, 海德格尔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词源学语言分析方法,,并初步构成 了其“语言--存 在”思想的大体轮廓。 三、本书根据思想的实情,大体上把海德格尔30-40年代关于艺术和诗的沉思 归纳为Aletheia之论(第三章),把海德格尔50年代关于物和词的思考归纳为Logos 之论(第四章)。作者认为,海德格尔是借Aletheia(解蔽)和Logos(聚集)来思 存在本身的“显-隐”或“澄明-遮蔽”之两重性。Aletheia和Logos标征着存在本 身的一体运作,但两者各有所重,Aletheia重于“隐->显”,Logos重于“显-> 隐”。海氏之论诗和艺术就是一种开端性的“解蔽”。海氏之论物与词,实即思存在 本身的“聚集”(隐、合),思“一切是一”。海氏的Aletheia之思和Logos之思充 分突出了“语言”主题,存在之“显-隐”二重性也是语言之“显-隐”二重性。 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既是Aletheia即“解蔽”之发生,又是Logos即“遮蔽”(聚 集)之运作。 四、本书第五章对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中心词语Ereignis(大道)和Sage( 道说)作了尝试性的译解和专门的讨论,借此挑明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的目标和 宗旨。本文认为,“大道”是后期海氏超越形而上学及其概念方式的运思努力的 集中体现。“大道”的非形而上学特性在于:“大道”高于“有”、“无”,集 Aletheis和Logos 于一体;“大道”是不可说的神秘的“隐匿”,是一个非中心 的“遮蔽中心”;“大道”居有人,人在“大道”中应合“道说”。而所谓“道 说”,乃是海德格尔在非形而上学意义上所思的语言,它是“大道”的运行和展 开,是寂然无声的神秘的“大音”。人应合于“道说”才有“人言”。本真的“ 人言”有两种方式--诗与思。诗是解蔽、创造,思是聚集、保护,两者分别应 合于“道说”(“大道之说”)的“两重性”,亦即“Aletheia-Logos”之“两 重性”。 五、通过具体的诠证研究,本书力图指明,后期海德格尔的“大道”明显有 汉语思想中的“道”的一些烙印。汉语的“道”、“道说”和“道路”等含义被 海德格尔采纳在Ereignis中了。“大道”即“道说”(Sage),即“道路”( Weg )。作者认为,海德格尔在超越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艰苦努力中,体会到了 东方思想的一些魅力,但并不见得就乞灵于东方思想了;毋宁说,海氏的思想已 经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在“语言-思想”的维面上开启出一道世界性的眼光。 六、本书对后期海德格尔的语文思想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系统的探讨,揭示出 海氏的神秘的语言之思的底蕴及其思想渊源。本书认为,“两重性”或“亲密的 区分”乃是后期海氏思想的奥秘所在。“解蔽-聚集”,“澄明-遮蔽”,“在 场-不在场”,“人言-道说”,“可说-不可说”,都表现为一种神秘的“二 重性”(Zwiefalt)。“两重性”实即“大道”(存在)本身,也是“道说”( 语言)本身。人归属于“两重性”,应合于“二重性”。“诗”和“思”在神秘 的“两重性”界面上实现着“道说-人言”即“不可说-可说”的“生成转换”。 因此,“二重性”说是语言发生之源。而诗人和思者的天命,即在 于突入这一 “二重性”的转换界面:说不可说之神秘。 说不可说之神秘--此乃后期海德格尔的玄奥运思的宏旨要义,亦标征着海 德格尔重解人类语言(文化)生成之谜的不懈努力。 -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2003年-2006年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及其团队四次拜会参访南怀瑾先生,本书收入了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近几年来,彼得·圣吉开始接触中国的儒、道、佛思想,并且多次拜访南怀谨先生。本书收入的正是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
智慧之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关于我们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思想混合体,它们来自这儿或那儿。这本书让我们浏览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人们的精神现象。作者试图向你展示,这些思想为什么会被思索出来,它们的重要性何在。这样,你可以在历史背景的对照下观察你自己和你的思想,我们对事物的思索构成了从古至今不停书写着的哲学史的一部分。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西方的情况,因此我们选择了基督教与西方哲学来考察,这两者影响并造就了西方社会。本书几乎没有涉及东方哲学和非基督宗教,但即使你是其他宗教的信徒或不信仰任何宗教,读这本书可能对你仍有用处,因为你如果到西方生活,熟悉这些深植于西方社会的思想,会有助于培养你西方式的思维方式。 本书的篇幅不足以覆盖西方哲学所有的重要思想,例如,本书未曾研究维特根斯坦和斯宾诺莎。 这本书既可作为个人读物又可作为学校教材。自始至终,哲学与基督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本书里受到考察。 -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ISBN:9787100071697,作者:(英)怀特海 著,刘放桐 译 -
尼采的幽灵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米歇尔·福柯、乔治·巴塔耶、雅克·德里达、尤尔根·哈贝马斯、吉尔 、德勒兹等英、美、法、德、意等国著名学术大师的20篇文章,全书约40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尼采关于哲学、权力意志、心理学、戏剧、艺术、现代性、宗教、谱系学、解释学、逻辑学等方面的思想;这些学术思想大师对尼采思想的评述;海德格尔、本杰明、德勒兹等人在其学术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所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本书通过整理、汇集百年来这些西方学术大师对尼采思想的解读,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对尼采的解读介绍给中国读者,作为中国学界进一步解读尼采的文化和思想资源。 对于欧洲的三大思想家之一的尼才,百年来西方学术界有许多争论和研究。本书则是从浩瀚的文 丛中精选了近年来世界公认的西方著名思想家的作品。作者的强大阵容是本书最具吸引人的特点之一。书中的任何一位学者都是中国学界熟知的西方著名学术大师。书中涉及的内容之广泛,哲理之深邃,使本书成为一本在尼采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书。 -
有道德的利己
本书是塔拉史密斯教授总结和解读安兰德伦理思想的作品,史密斯教授从理性、诚实、正义、诚信、独立、生产力、骄傲等众多方面揭示了兰德个人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读者将会有启发意义。 -
谁是罗兰·巴特
《谁是罗兰·巴特》是一部重印之书。同第一版相比,它惟一的变化是书名——从1999年初版的《罗兰·巴特》改为现在的《谁是罗兰·巴特》。当初它被列入了一套丛书,现在,它从那套曾使它受益的丛书中解脱出来,它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重返它最初的语境——无论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语境,还是作为智识生活的语境。罗兰·巴特的著述是不朽之书。通常是,一本评论不朽之书的书往往是速朽之书。除了少数的不朽之书外,大部分书籍总有它固定的存活年龄,有的作者都力图延长它的生命。作者的《谁是罗兰·巴特》,如同大多数速朽之书一样,在初版之后,很快就如预料中的那样消失了,它被淹没得无影无踪。今天,它能够幸运地再生,并且能够重新的拥挤不堪的书店中挤占一个位置,这既让作者充满了喜悦,也让作者充满了感激--这份喜悦毋庸置疑;一旦《谁是罗兰·巴特》(不论《谁是罗兰·巴特》幼稚与否)的年轮得以意外地增加,它的作者就会如同它当年初版时那样获得极大的满足;而这份感激要送给所有成就了作者的喜悦的那些人。 -
形而上学的巴别塔
《形而上学的巴别塔》由张志扬、陈家琪合著,分上下两篇,陈家琪完成上篇内容,围绕着存在、认识、表达这三个西方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重新清理,把问题归结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的表达问题;张志扬承担的是下篇的写作,进一步从“重审形而上学的语言之维”的角度提出了本体之辨、主体之辨和存在之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语言之辨的准性分析”。这《形而上学的巴别塔》20年前产由华中理中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由于当时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刚刚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所以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但由于当时印数很少,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是到了今天,在解构“形而上学的巴别塔”的同时为人的精神家园寻求另一种依托,就这一永恒性的主题而言,也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才有此再版。 -
理想国
哲学大师柏拉图里程碑式大作,西方哲学的源头 张竹明教授全新修订译文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伯特兰•罗素 大凡盖世绝伦的经典之作,必能自圆其说,自行付诸实施,自我外化为其所蕴含的神迹。因此,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利奥•施特劳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 ——成思危 《沉思录》是否能达到《论语》这样的地位很难讲,在西方历史上,能达到《论语》地位的大约只有《圣经》和其他少数几本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梁文道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