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哲学当务之急
你将要进入一个由德里达、巴尔特、福柯、拉康、列维纳、利奥塔、布迪厄、德勒兹、巴利巴、朗西埃、巴迪欧和南西构成的当代法国哲学-思想话语场。你将透过它来研讨正被汉语学术-思想界重视的一些当代理论主题,它们横贯文学理论、艺术理论、政治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方向。读它,你是要将这一法国哲学-思想话语场搬演到汉语理论-思想域、我们的公共政治话语场中。跟着哲学教师去读法国哲学,很似跟着教练做瑜伽,是要唤醒和导演你自己身上本已具有的汉语哲学-思想资质,将它用于你自己的司法-政治-伦理关怀中。在本书的一组组讨论和争论后,你被期望在我们时代去肩负起当代汉语哲学/思想与当代法语哲学/思想共通、共享的那些当务之急。 目录 前言 1 未来世界的政治 2 全球化中的新政治 3 全球新审美 4 新教育 5 什么是书?作者在哪里? 6 没有大写的文学,只有各种写作了 7 结语:当代法国思想与中国政治新启蒙 -
精神生活·思维
《精神生活》被公认为汉娜·阿伦特最伟大的著作,也是她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前的遗世之作。这本书探索了沉思生活中的思维本身。与阿伦特之前的著作大多关注精神之外的世界不同,这本书标志着一种转向,它以三卷的篇幅,对在阿伦特看来具有基石作用的精神活动作了深入的探索。她将《精神生活》分为“思维”、“意志”和“判断”三部分,亦即她所认为的精神的三种基本活动。由此,她对精神活动进行了全面而富于洞见的分析。这本书,将是“20世纪人类精神中最亮的明灯”,是阿伦特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
真理与真诚
《真理与真诚》可以被理解为伯纳德•威廉斯的“绝唱”。这是威廉斯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撰写的最后一部著作;同时,它体现了威廉斯在其一生思想生涯中对人类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最终思考。面对迷茫混乱的现代世界,面对真假难辨的社会事实,这本书无疑能够提供一些教益与启发。 承续尼采谱系论的传统,威廉斯将哲学与历史融会贯通,发掘了人类对真理关注的缘起。从现代社会中在珍视真理、呼吁真理的同时又怀疑真理、贬斥真理的矛盾态度出发,他讨论了真诚及其价值所在。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有可能恰恰是偶然的,在为此忧虑的同时,他仍然为真理辩护,为这一理性对象、这一文化价值辩护。他定义了真理的两种基本美德:准确和诚实,前者旨在发现真理,后者旨在讲述真理。他描述了两种美德得以呈现的多种心理形式与社会形式,并由此发问:今时今日,我们怎样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美德? 本书至今已译为德、法、西、意、土耳其文等多种语言出版。 -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醒客悦读》于1919年出版,立即在哲学界引起轰动。维特根斯坦以为他已经解决了一切哲学问题,退隐山林去当小学教师。后于1928年重返剑桥,并于1936年接替穆尔成为哲学教授。他后期的主要著作为《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他在理智上所具有的特殊天赋,使他在哲学上达到了其他哲学家难以企及的深度。本书选择的正是这位天才人物有关美学、心理学、音乐、艺术、宗教等的精彩论述,读来的确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本书由国内研究维特根斯坦的专家学者翻译和编选。它以维特根斯坦全集为蓝本,精选出了能够集中反映维特根斯坦天才思想的精彩文字。翻译的专业化和编选的大众化使得这个选本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普通读者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最为放心的文本。 -
最后的沉思
《最后的沉思》是西方学术著作,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各国的各种古典学术作品的中文译作,也有少量是现代或当代的外国学术作品。《最后的沉思》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哲学入门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成复杂,让人生畏。哲学真正的内涵是“爱智”,运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哲学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哲学家,无论在西方或中国,说话常能一针见血。他们的佳言所对应的并非特定时空里的特殊事件,而是直接提升到普遍的层次。唯其深入,所以普遍。正因为看穿了表面的遮蔽,才能直探源头本体,一语中的。 并非人人都得成为哲学家,但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哲学修养,应该努力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本书通俗易懂,文字耐人寻味,若能依序而行,可获得完整的认识。这是一项挑战,但是它的回馈,值得一切辛劳。 《哲学入门》(台湾版)初版时只有前面二十篇文章,对于爱好智慧的人必定会有意犹未尽之感。再版时,增录了傅佩荣先生关于西方哲学领域和中国哲学领域的文章,另外还新增了有关“真、善、美、圣”四篇文章。如此一来,将更能响应读者的爱智之情。 -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作者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哲学不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象牙塔,而是涉及到真实世界各个方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最广泛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必需品。没有正确的哲学作为基础和辩护,商品和理念的自由市场将会消失。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的出版是为了颂扬世界各地的那些商人,他们深知自豪地捍卫其职业的道德地位之必要性。 本书目录: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创造财富的品质 一个商人的答案 211条款:律师们违背正义 警告: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可能摧毁你的生命 移民 “尊重自然”的罪恶 医疗保健不是一种权利 商人为什么应该诚信 个人主义:种族主义的惟一对策 受到围攻的华尔街 “购买美国货”有悖于美国利益 美元和枪支 反托拉斯的哲学起源 反托拉斯彻底“回归” 更多的阅读材料 编后记:安.兰德协会 -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主要内容简介:哲学思考其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因为答案埋在很深的地方,中间又容易受到大块土石的阻挡。只有那些富于独立思考的热情和勇气、不探得究竟决不罢休的人,才能将问题一层层拨开,最终觅得答案。 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哲学入门读本。它没有介绍哲学史上那些睿智人物的生平与思想,也没有对他们那些通常是深奥难懂的著作进行解读,而是教给读者如何“做哲学”,就是如何思考哲学问题,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并为自己的观点提出充分的理由、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 作者罗列了31个关于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及这个世界的重要哲学问题,比如“上帝存在吗?…社会是基于一种契约吗?”“道德是相对的吗?”“我们是自由的吗?”“我们总是自私的吗?”,等等,对每个问题设置了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并用文章来为回答进行辩护。这些文章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从哲学家作品中进行的摘要。每篇文章都明确阐述了一个观点,并在两个对立的观点之间进行比较,给予每个抽象理论一种更私人化、更可信的“声援”。这些文章虽然大多采纳的是伟大哲学家的传统观点,但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当代语言进行阐述。简洁的文风和彼此冲突的答案可以吸引读者认真审视观点间的不同,仔细思考哪个观点更可信,或发展出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希望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明确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的技巧。这样的哲学训练对从事法律、政治、商业或几乎任何一门职业的人都会大有裨益。 -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本书是德国著名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1927年在马堡大学开讲座课时的讲义。全书详细研究了《存在与时间》第一部第三篇的中心问题、通过提出作为一切存在领悟之境域的“时间”,来回答引导着此在分析论的、对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式的追问、使读者真正了解到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的实事内涵与内在体系。 -
现象学导论
《现象学导论》一书简洁明快,论理深入浅出,就如同索科拉夫斯基教授讲课的风格一样。追求思想的清晰性一直是哲学乃至现象学的最高境界,胡塞尔曾说过没有思维的明晰性,他就没法活下去;把哲学从黑格尔式的繁琐概念思辨返回到思维的自明呈现,原本是胡塞尔创立“直面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的主旨。就这一点而言,索科拉夫斯基教授恰恰是顺应了现象学的原初精义。索科拉夫斯基教授一直在天主教大学开讲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笛卡尔沉思》,对胡塞尔及现象学本文数十年的教学与研究,成为这本导论性著作的自然朴实之风的前提和基础。这本《导论》梳理和诠释了现象学的主题,诸如“意向性”、“形式结构”、“自我”、“时间性”、“生活世界”、“主体间性”和“本质直观”等等,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学思想系统地纳入到这些主题之中,思想深刻而又条理明晰。 -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谈话录》是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最新的谈话录,围绕他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哲学观点以及中外哲学、文化、社会发展等主题,深入、严肃又饶有趣味,以九个话题为纲领,全面回顾李泽厚的思想起源、学术脉络和著作背景,充分梳理了他的学术创建和独特个性。附录所收三篇已在国内重要媒体发表的访谈,各有侧重,丰富了《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谈话录》的交流层面。 -
论道德的谱系 善恶之彼岸
《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是尼采畅论“善”与“恶”两种对立的价值观的力作, 它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角度人手,揭示道德观产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甚至病理条件,挖 掘了人在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的价值观的共同的原始动力,旨在重估一切旧的价值,确立未 来道德哲学的标准。 -
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
1971年,那个政治和经济都起着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诺阿姆•乔姆斯基和米歇尔•福柯,两位在世界知识分子界处于顶尖地位的人,完成了一次堪称“世纪辩论”的交锋。这场辩论从“人的天性”出发,很快就拓展到了更宽泛的领域,涉及了历史、创造力、自由以及为政治正义所作的斗争。这本小书已经行销九个国家,也早已超出了学术图书的范畴,而这两位作者的知名度也超出了学术领域。 -
医学是科学吗?
每个人都有求医的体验,都有关于医学的基本理解,作为常识,医学既是科学、技术,又是人学、仁术。但是,当代社会,技术统治了医学,疾病被通透地探究,精细地处置,而痛苦却被无情地漠视,甚至被彻底地遗忘,医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社会性被深深地肢解了,真理与真谛、正确与正义发生了冲撞,于是,引发了人们对医学目的、职业价值的怀疑、反思与批判。 医学究竟是什么?成为医学“当代性”追问的精神母题。本书就是对这一精神母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理性叩问,内容包括医学的本质、健康的内涵、新医学模式的烛照以及医学如何理解痛苦与苦难、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医生如何把握人道与人性、技术与艺术的张力,从而,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与现代医学职业生活之间续接上一条鲜活的精神脐带。该书内容大部分直面医学的当代话题和当下事件,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此外,该书对话体的叙述形式也增加了阅读与思想的乐趣。 -
人生观的故事
“水门事件”中锒铛入狱的尼克松总统的首席顾问寇尔森的人生意义追寻之旅 寇尔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犀利的思想家和文化分析家之一。 ——华理克(《标杆人生》作者) 读者对象: 寻求人生意义、命运与信仰等问题的读者。 尼克松总统的首席政治顾问寇尔森,在“水门事件”中锒铛入狱,却因此蒙恩,领悟人生真意,从此活出另一番丰富的人生。在本书中寇尔森追寻我们每个人都问的基本人生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描述了很多努力寻求美满人生的人们的生命历程。并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那些生命中的重大选择?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以文字勾勒的图画帮助读者发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真理,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与之回应。在本书末尾的章节中,作者给出他所知道那个被许多人的生命经历所证实的关于人生的答案。 目录: 前言:美满人生 第一部 美满人生的追寻之旅 第一章 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章 破碎的人生 第三章 重要的悖论 第四章 美妙的人儿,美妙的派对 第五章 采购圣杯 第六章 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第七章 有意义的人生 第八章 安静的告别 第九章 我的快乐,管它对错 第十章 这是谁的生活? 第十一章 一个非常富有的人 第二部 美满人生与奉献 第十二章 鲜活的遗赠 第十三章 没有比这更大的爱 第十四章 我的生命,为他人而活--但目标为何? 第三部 美满人生与寻求真理 第十五章 通往幻想的旅程 第十六章 活在真理中 第十七章 我们能认识真理吗? 第十八章 生命有价? 第十九章 上帝的“智能设计” 第二十章 道德和自然律 第二十一章 辨别对错的恩赐 第二十二章 美丽:上帝护理的印记 第二十三章 刻在心版之上 第二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者的康复 第二十五章 盼望,自由,和幸福 第二十六章 坏消息 第四部 活出美满人生 第二十七章 上帝的护理 第二十八章 平安的死亡 第二十九章 终极的真理、永恒的爱 后记:回到最初 致谢 -
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
本书是古德曼的又一部集中阐述其构造主义、多元论和相对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著。作者通过对世界、样式以及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及其正确性标准的一般阐明和探究,以及对风格、引语、艺术的象征功能和知觉问题的具体讨论,得出了“世界是被构造而不是被发现的”----世界是由我们使用各种不同的文字和非文字的符号系统构造出的各种世界样式构成----这个非实在论结论;并且作者“在似乎不可能发生关系的不同领域中令人惊奇地发现了某种关联”,即:哲学、科学、艺术等都是服务于不同目的的构造世界的方式。 本书是古德曼的又一部集中阐述其构造主义、多元论和相对主义思想的重要论著。 -
道德的理由
《道德的理由(第5版)》讲述人应该怎样生活?人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或者说,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人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何应该”,如何思考“应该”。没有对“应该”的理性思考,就没有对它的认同,“应该”也就难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指导。《道德的理由》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它让读者理解“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good reason);还要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读者会从书中发现那个曾经困扰你的问题,也许会发现自己坚守的一些价值观并不总是合理的。无论如何,你该读一下这《道德的理由》!因为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道德哲学涉及的“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还因为,作者在给我们娓娓讲述一个个生动故事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理性思考的乐趣。 -
沉思录
《沉思录: 一个"帝王哲学家"的人生感悟》是马可·奥勒留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 一个"帝王哲学家"的人生感悟》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马可·奥勒留把一切对他发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并且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 一个"帝王哲学家"的人生感悟》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
静心
此书是从奥修广博的静心著作中选编而成,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发现他所说的“静心:最初也是、最终的自由”,大师曾说过:“静心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是你与生俱来的;头脑是新的东西,而静心是你的本性。它是你的本性,它正是你的存在,它怎么会是困难的呢?” 我们总是与某种我们认为在阻止我们自由的东西作对,或者去寻求某种我们以为会给予我们自由的东西,这样才使得静心困难。事实上,只要让放松进入我们自身,生活在每一个片刻中,这才是根本的。 全世界的人都在为摆脱某种事物尽力抗争着,这种抗争或许是针对一个唠叨的妻子,或是一个专制的丈夫,专横的父母,或是在工作中压制创造力的老板。我的抗争既是与一种压抑的政治系统作斗争,也是通过无数次治疗来摆脱儿时对自身的制约一种努力,这种抗争并没有使我自由,这只是对我认为那些不让我自由的事物一种反应。 静心的自由也不是为某种事物寻求自由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我们中有多少人曾梦想生活在某种环境或是乌托邦中,它能让我们放松井成为我们自己,而使我们每天生活中无需竞争和紧张?我的体验已昭示我,我们正在寻求的自由并不依赖于外在于我们自身的事物。 因此,什么是我们所渴望的自由呢?我曾听过奥修描述的“就是自由”:生活在此时此地,一个片刻接着下一个片刻,既不生活在记忆中和过去的压抑里,也不生活在未来的梦想中。 他曾说:“吃——就是吃,与它同在;走——就是走,与它同走。不要跑到前面,不要跳到这儿跳到那儿。头脑总是走到前面或者落在后面,只要停留在那个片刻中”。 你可以尝试一个小试验来了解你自身,将书放在一边,闭上你的眼睛,看看你只是坐着并享受你对身体的感觉和在你周围的任何声音会有多久。 这段时间或许不会很长,也许一分钟,你的头脑就开始唠唠叨叨,如果你坐一会儿,注意它唠叨些什么,你会感到吃惊:你会发现你正在与自己进行着许多不同的语无伦次的对话,如果你听到别人这样大声地说出来的话,那么你一定会认为他疯了。这种不停地唠叨逐渐地剥夺了我们的生命,阻碍着我们去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每一个片刻。 这种失去控制的唠叨将我们与生命中宝贵的片刻隔离,并剥夺了我们生命中这些宝贵的片刻,那么我们对此做些什么呢?我曾听大师一再地告诉我们要静心,我曾听他说,我们不能直接使唠叨的头脑停下来,但通过静心,唠叨会慢下来,最终消失。 对于静心,头脑成了有用的工具,再也不是以它的不停地唠叨来奴役我们。然而我们常常被大量含糊不清和与当今生活无关的静心技巧所困扰。奥修将这些技巧去伪存真,凝炼其精华,给予了超越我们想象的一把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这把万能的钥匙就是观照:直接但深入地观看的状态,并接受我们自己本真。 奥修告诉我们:观照只意味着超然的、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看,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秘密。 我们整天在观看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看电视,我们看别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注意他们穿着什么衣服,他们的长相是怎样的,但一般我们不观察我们自己,当我们观察自己时,通常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评判,我们会注意到自身有某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而就开始担心别人会怎么想,通常这些头脑内部的唠叨令我们感觉苦恼,这并不是观照。 奥修提醒我们:“无需做什么事情,只是作为观照,成为一个观察者,一个看者,看看头脑的动作——思想经过,欲望、记忆、梦想、幻觉,只是远远地站着,冷静地看它,看着它,不带任何判断,没有任何责备,既不说‘这是好的’,也不说‘这是坏的’” 当处于大师的“在”当中,观照就自然地开始发生了。在那些时刻发生中,那时你只是带着内在的宁静坐着、听着、感觉着、观看着所发生的一切,这种宁静就像广阔而空明的天空,但却是带着生命的震颤。“你的内在本性不就是内在的天空,云来来去去,星球诞生又消失,星星升起又殒落,而内在的天空却依然如此,不曾被触一及,没有被砧污,没留下痕迹,我们称那个内在天空为‘莎克心(sakshin)’,观照,那就是静心的全部目标”。 “进入,享受内在的天空。记住,无论你能看见什么,你不是它;你能看见思想,然而你不是思想;你能看见你的感觉,然而你不是你的感觉;你能看见你的梦、欲望、记忆、想象、投射,然而你不是它们。不断地去除你所见到的全部,然后,有一天,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丢弃的时候,一个伟大的时刻就会出现那是人的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所有看见的都已消逝,而只有观看者还在,观看者就是空明的天空”。 “去领悟,那就是成为无畏,去领悟,那也就是充满爱,去领悟,那就是成为神,就是成为不朽”。 -
土地的黄昏
这是一部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试图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方法,对中国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全面的文化分析。与历史学家和社会问题专家的宏观权力分析视野不同的是,本书从微观权力以及经验冲突角度入手,通过对时间、空间、嚣物、身体动作的哲学和心理学分析,更为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的各个层面(比如乡村器物——农具、家具、玩具层面、身份等级层面,乡村的时间体验和空间经验层面,微观社会学的身体姿态和表现层面等)的转化过程。本书涉及到乡村时空哲学、农民心态分析、器物现象分析等方法,但所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乡村微观权力形态分析的通道,也是重现(重新编码)乡村经验的方法。本书的另一特点是,采用了理论逻辑融会于叙事过程之中的方式,全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