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站在个体信仰的立场上,对西方20世纪基督教的思想传统表达一种个体言说,20年前一问世,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汉语基督教研究之现代研究。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以人物为纲,梳理20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涉及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莫尔特曼、瑞士的汉斯?昆、巴尔塔萨、法国的西蒙娜?薇依、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个体信仰和东方学人的立场,表达一种自己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真”的直面思虑和独到理解,在解读式介绍的背后,始终坦露着“中国问题”思想的意识。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择史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义,极见作者的学术功力。 -
近思录(中华思想经典)
《中华思想经典:近思录》内容简介:儒家思想在今天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人格修养和人生理念教育方面,拥有一套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而这种优势最集中的体现之一便是宋代理学圣人朱熹倾注十余年心血反复校订的《近思录》。《近思录》起初由朱熹和吕祖谦合作编成,后来朱熹多次修订并定为本门最重要入门书籍,书中的每则语句,都来自于北宋时的四位思想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的著作,共分14卷,622条,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相信读者也能从该书对“修齐治平、成贤作圣”这条修炼之路的详尽指导之书中获益。 -
中国哲学史
20世纪20年代,胡适以半部《中国哲学史》暴得大名。起而批评者有陆懋德与钟泰。陆著《周秦哲学史》,反对胡以西式知识论与逻辑法肢解先秦哲学;钟则著《中国哲学史》,反对胡以西方哲学术语“强为比附”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在近代已成为中国哲学之”镜”。有以此”镜”照出”中同于西”者,如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有以此“镜”照出”中异于西”者,如张东荪、张岱年;亦有根本不照此“镜”者,如陈黼宸、陈汉章、钟泰。 本书初版于1929年,系作者执教杭州之江大学时所作。以宋代为界,分上下两卷,整体讲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之历史,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之前最为全面详尽、体系庞大之、“中国哲学史”著述。 -
周国平语录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作者其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胡适一生未参加任何政党,但他对政治有“不感兴趣的兴趣”,并将之视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曾经参与主编《每周评论》,创刊《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等刊,发表了大量政论时评文章。本卷主要收录了胡适论述五四运动及与青年、个人等相关的文章。 ---------------------------- 你们应该做些什么?你们应该努力做个不受人惑的人。 你们能够做个不受人惑的人吗?这个全凭自己的努力。 如果你们不敢十分自信,我这里有一件小小法宝,送给你们带去做一件防身工具。这件小法宝只是四个字:“拿证据来!” 这里还有一只小小锦囊,装着这件小法宝的用法:“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可以算做定论。” 必须自己能够不受人惑,方才可以希望指引别人不受人惑。 ——《北大哲学系毕业纪念赠言》 -
精神明亮的人
本书收入王开岭最具体标志性的诗性散文和思想随笔。 -
定见
内容简介: 我们每日浮沉于信息横溢的洪流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简单的架构、可以观察的趋势,但混乱、急促的世界,让我们每日浑浑噩噩,无法跳脱过去惯性的思维。 那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我们如何从众声喧哗的庞杂信息里,抽丝剥茧预见未来?这就是本书的目的:为渴望"洞烛机先"的读者,架构清晰的观念,抛弃不合时宜的心态,掌握全球未来新趋势。 本书中奈斯比特整理自己多年的趋势观察经验,告诉读者如何建立11个定见、如何将这11个定见运用在信息收集、分析判断与预测未来趋势。奈斯比特在书中列举爱因斯坦、中国篮球明星姚明、星巴克咖啡、诺基亚手机、太阳马戏团、芬兰、丹麦……等等创意致胜的个人、企业与国家,让读者看到他们是如何以赤子之心专注在自己的热情,逐步将11个定见应用在预测未来的经济世界与个人生活努力方向。奈斯比特认为,我们对事情持有的观念或是采取的认知思维,其作用就如同飞机双翼的切风角度,目的就是要以特定角度获得最大的飞行速度;所以,如果我们的观念、思维偏离了世界未来趋势的走向,不论多么劳心劳力,一切作为都将事倍功半,更不要说预测趋势了 。 -
天平集
社会良心的呼吁———读秦晖的《天平集》 作者:何清涟 什么是社会公正?社会公正与公平之间是什么关系?公平与效率在目前的中国还值不值得关心?这就是目前深深困扰国人的一些问题。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提法,说中国现在的上层人士关心自由,而下层人士则关心社会公正。这话倒是在无意中揭示出了一个问题:上层人士在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中属于既得利益者,倡导公正(包含起点与规则公正)即反对机会不均等,这样一来反而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因为在起点不公正与竞争规则不公正为先决条件的积累财富的竞赛中,那些大获全胜的上层人士们当然不会关心公正,而只关心他们是否能在这种无秩序的状态中享受多大的自由。 所有对上述问题关心的人士,不妨将秦晖的《天平集》找来一读。 凡对中国本世纪90年代思想史有兴趣的人,必然会注意到秦晖的思想。在思想界不少人士已放弃了对政治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互动关系研究的今天,秦晖数年来一直坚持呼吁社会公正在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性,《天平集》汇集了秦晖数年来研究的思想结晶,其中有不少曾在思想界引起深深关注的名篇,如《公正论》、《起点平等如何可能》、《公正、价值理性与反腐败》、《公正为道德之基》就是对公平与效率、公正与公平在学理上进行了深入厘清的名篇。 至今为止,大多数中国人在谈到公正与公平两个词语时,不太去分清二者之间的歧义。秦文指出,justice(公平)与fairness(公正)这两个概念在英文原义中是明显有别的。在西方,“公平与效率”之争,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情感法庭与理性法庭、人文关怀与科学主义、道德标准与功利标准这类几乎是永恒的争论背景下的一个政治或经济问题,但所有论者都并不把更正置于与下列构成的“鱼与熊掌”的关系中。换言之,如果公平(结果平等)与效率也许不能两全的话,那末公正与效率是必须两全的。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尽管反对平等优先,却不会反对公正至上。概言之,这种公正至上一是体现为“起点的公正”(机会均等),二是“作为规则的公正”。 作为规则的公正(竞争的公正)不难理解,也没多少人对此提出歧义,但起点公正(即形式的公正)时下被部分中国思想界人士视为不可能,在“起点平等如何可能”一文中,秦晖阐明了起点平等的意义所在:起点平等既不是来自于“人们对一切人生而平等”的单纯自然状态的实际体验,更不是起源于“宙斯的裁决”,也不是基督教价值观的体现,而是作为规则平等的逻辑前提而取得其先验意义的。如果对规则平等的“规则”不做出某种限定的话,“规则”与“平等”就不可能关联。如奖勤罚懒是规则,优胜劣汰是规则,而“成则王侯败者寇”、“有枪就是草头王”也是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规则平等”孤立起来看,就会造成一个悖论:不平等的规则是否意味着平等?———这是秦晖对时下国民平等观一个盲点的厘清。同时秦晖还进一步叩问:谁有权立下规则以及立规则者与“规则”约束下的众生间是什么关系?为在逻辑上必须认定在规则之上另有原则存在,这一原则就是起点平等,没有起点平等就没有规则平等,从而也就不会有公正。想参加赛跑就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想参加球赛就得0比0开场。 秦晖提出起点的公正在时下自有大意义在。在国际社会里,收入分配过分悬殊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转换有着不可低估的不利影响。因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意味着收入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其必然结果是这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将会倾向于满足少数富人的需求,这将引导有限的资源流向满足富人的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生产部门,刺激这些部门的畸形扩张,一般表现为第三产业及第三产业中的尖端产业过分膨胀。我国前些年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就是明显的教训,如当时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将眼光放在别墅及豪华住宅上,结果导致大量建设资金沉淀,而房地产这一“龙头”产业一旦不成其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就导致需求不畅,市场疲软,失业增加。印度尼西亚在苏加诺家族把持下,放纵特权攫取财富,操纵舆论,使得这一个小小的国家问题成堆,正如国际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印尼政权坐在火药桶上”,如今这火药桶爆炸,让各邻国担心不已,不知什么时候印尼的灾难余波会波及自己。其余如“巴西病”,“印度病”,追根溯源,其由来莫不和其多年来一直忽视社会公正有关。 秦晖的专业虽非经济学,但他近些年来有关经济问题及社会公正的研究却为中国的经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由贫困、收入分配等构成的社会公正问题已超出经济学范畴。只要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一旦将其视角由数量化的经济领域转向包括分配不公在内的社会公正领域,就会跨入经济学之外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伦理的、心理的综合领域,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可以说,由贫困、收入分配等构成的社会公正问题已超出经济学范畴,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仅需要经济方面的技术专家,更需要深具人文关怀的“超经济学家”。 -
没有马克思或耶稣(Without Marx or Jesus)
1969年,法国著名政论家勒维尔(Jean-Francois Revel)预言,美国即将经验“第二次世界大革命”——这一场动乱将继续完成第一次的革命,也就是18世纪西方兴起的民主浪潮。在《没有马克思或耶稣》(Without Marx or Jesus)一书里,他预言一种新的人类(homo novus)即将出现。他相信,因为美国人现在开始对东方宗教产生兴趣,所以这种关怀灵性的暗潮将是一种预兆,预兆这个地球上唯一自由到不流血就可以革命的国家即将发生深层的变革。 勒维尔认为,这个二次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一切社会运动、多元事物、抗议与暴力等混沌现象中的本型(pattern)。确实,有很多行动者已经开始转向内心。这个方向,对传统左派的同志而言,实在是异端。他们说,他们必须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社会。 ———————————————————————— http://www.amazon.com/WITHOUT-JESUS-AMERICAN-REVOLUTION-BEGUN/dp/B000OFM176/ref=sr_1_1?ie=UTF8&s=books&qid=1251610649&sr=1-1 July 18, 2009 By Pieter "Toypom" (Johannesburg) This classic work on the USA and the concept of revolution was first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1971. Revel's astute analyses include the observations that European culture was stagnant and that Europeans were hopelessly uninformed o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more alarmingly, Revel reveals that already at that time the European elites were projecting their guilt and self-loathing for their own imperialistic past onto the USA. The author also explores the idea of revolution, distinguishing mere revolts that lead to worse oppression from revolutions that bring individual freedom and progress. He identifies 5 conditions & 5 solutions prerequisite for a successful revolution. There must be critiques of: 1 injustice in economic, social & racial relationships 2 management against the waste of human & material resources 3 political power, both its sources and exercise 4 culture, morality, religion, customs, art and the function of these in society 5 the old civilizational sanction and vindica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 Revel then explains why a true revolution can take place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Chapters 4, 5 & 6 investigate to the impossible revolution in the communist nations, in Western Europe and in the Third World. The following chapter looks at the history of revolutions whilst the next focuses on national sovereignt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ultilateral & bilateral agreements and wasteful military expenditures. Revel also devotes a chapter each to violence & revolution and to the one-way street from freedom to socialism, a subject on which Hayek's Road to Serfdom remains the classical text. The phenomenon of Anti-Americanism about which he wrote a most perceptive and witty book in 2003, is dealt with in chapter 11. He identifies two basic kinds of anti-Americanism and subjects its causes and symptoms to close scrutiny. In this chapter he provides ample examples of its emotionally unhinged nature, its puerile sense of grievance, lack of logic, anti-Zionist and anti-Semitic undertones. America has faithfully followed it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while Europe produced the Shoah/Holocaust, Stalin, Hitler, Mussolini, murderous collectivist ideologies and two world wars. Revel points out that the cultural is the most humiliating form of defeat. The envy & resentment arising from that fuel much of the irrational anti-Americanism found amongst European elites. Several examples of verbatim conversations are provid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puerile and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this hatred of America. Since then, the phenomenon has grown as recorded by amongst others Andre Markovits, Bruce Bawer, Barry Rubin, David Horowitz, Paul Hollander, Jamie Glazov and Carol Gould. In addition, its close connection to anti-Zionism and anti-Semitism has become more explicit. Chapters 12 & 13 cover the dynamics of revolu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respectively. Interestingly, Revel claims that opinions formed by Propaganda are as easy to destroy as they are to create; counterpropaganda can in one day destroy what it took the state 20 years to fabricate. I found this of interest in relation to Eric Hoffer's claim in The True Believer that propaganda only serves to reinforce existing beliefs. Chapter 15: The Rights & The Means,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manifold means available to US citizens to defend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s against the federal, state or municipal governments. The final chapter which provided the title concludes that the only real revolution is taking place in America; a revolution involving cultur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ccepted as a means not an end. This revolution seeks not to destroy but to reshape society. Mary McCarthy's Afterword is flattering to Revel as iconoclast, a witty and enjoyable read but ultimately a bit shallow and devalued by her ideological bias. Revel tactfully but effectively refutes her obscurantism in the Author's Note to the American Edition, especially brilliantly on the definition of revolution. I highly recommend Revel's How Democracies Perish along with his Anti-Americanism as well as Menace in Europe by Claire Berlinski and While Europe Slept by Bruce Bawer that expose the perilous situation of Europe. The ongoing attempt by progressives to subvert the US system is informatively examined by Jonah Goldberg in Liberal Fascism while two books by the French philosopher Chantal Delsol diagnoses the current malaise of Europe with great empathy: Icarus Fallen and The Unlearned Less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 Essay On Late Modernity. -
无条件信任的力量
《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来自非洲的九头母牛》是一部内容励志,故事神秘,文笔又很优美的作品。《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来自非洲的九头母牛》讲述的是一名人逾中年的普通男人,经历了最初事业的艰苦打拼,结婚生子之后,人生的精彩与幸福似乎都已经过去,日子也渐渐乏味无聊。就在他即将掉入生活的深渊的时候,却接收到一封改变了他整个命运的邮件……《无条件信任的力量:来自非洲的九头母牛》通篇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故事构思巧妙完整,语言通俗而又富有哲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心灵励志”书。书中还配有独家披露的“九头牛”系统培训法则,人人看后都可以独立操作,可执行性高,见效快。作者通过“九头母牛”的故事,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领悟到给予的真谛。一个真正有想法和想像力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得到幸福,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坚信自己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感染身边的人。这是潘石屹、张欣夫妇推荐给自己员工的心灵洗礼书。书中讲述的“九头母牛”的故事原形在出现在全球各个EMBA教育的教材中。在世界各个角落,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找到了重拾勇气与自信的具体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能解除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的压力,而且能够帮助个人完成在事业和生活上的飞跃。作者结合亲身经历,将这个故事润色,使故事充满戏剧性,又增加了励志的元素。在大家都苦恼于平庸的日子,无聊的工作,甚至于失败的人生的时候,将“九头母牛”悄悄地牵回身边,并将它们带给周围所有的人吧! -
左右为难
《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访谈内容多涉及政改、国学、思想争锋等热点话题,文字比专著轻松,可读性强,且兼具专业性深度。李泽厚、汪晖、刘军宁、许纪霖等九位访谈对象都是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性学者,他们不仅是著作等身且极具市场号召力的知名学者。 《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部分内容出版前已在《南方周末》、《瞭望生活周刊》等高端媒体上连载。 -
耻辱者手记
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作序推荐 一个继鲁迅之后的“精神界战士” 一个强烈要求与中国文人区别开来的“魔鬼” 一段孤独的灵魂觉醒之旅 1998年的《耻辱者手记》 一匹闯入公众视线的“黑马” 它带给读者们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 十多年后经典重现——不一样的感触 -------------------------------------------------------------------------------- 他是一位独行者 我可以没有恩宠没有地位,可以没有名气没有桂冠,但我决不可以没有自我,决不可以没有独立的人格。我一定要把自己与中国文人区别开来,与一切中国奴格区别开来。倘若他们自视为救主,我就甘为叛神,倘若他们自视为圣灵,我就甘为邪念,倘若他们自视为人,我就只有做魔鬼。 他因为良知而痛苦 在血雨腥风的时代,我们会因为宣诉了个人的悲愤与抗议而表达出族类深心的真情与理想,在天崩地裂的时刻,我们会因为多担了一份族类的患难而成全了个人的光荣与永恒。诗人雪莱曾把自己比作宇宙的竖琴,要为宇宙奏出痛苦和忧伤。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分子不正应该是自己族类的竖琴吗? 他不做圣人做英雄 圣人易于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戴,易于取得现实的成功,他们往往在其有生之年就轰轰烈烈,功成名就,甚或高居万人之上,权重一世,俨然教主模样。而英雄则是上帝派给人类的先知,他感觉灵敏,眼界高远,能够深切理解隐伏在最深层的人性的需要和历史的需要。或者他虽不甚理解,却能以自己的天性来感觉它们,表现它们,他们很难与大众一拍即合。 -------------------------------------------------------------------------------- 1998年,摩罗在《耻辱者手记》中以一个边缘的民间思考者的身份探讨良知、正义和尊严,成为一匹闯入公众视线的黑马。北大教授钱理群称其是继鲁迅之后的“精神界战士”,读者们高度评价他为一代启蒙宗师,尤其对青年人而言,摩罗的文字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11年过去,他在推出的新书《中国站起来》中批判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人的思想导致中国人“精神大崩溃”,并斥之为“洋奴”。两个极端的思想碰撞引发了舆论大讨论,“一个关注个体自由的人,如何会陶醉于空洞的国家叙事?”但即使是最激烈的批评者们也承认,十年前,摩罗曾经以文字到达过他们的内心。 作者也在思考,十年来自己的认知究竟增加了一些什么?于是有了这本《耻辱者手记》的修订本。本书调整了原书结构,分为《描述耻辱》《知识分子问题》《寻找精神资源》三辑,另增加了《杞人可以忧天吗?》《为什么老要人六亲不认》《灵魂的巴士底狱》等七篇文章。 -
创新的神话
在《创新的神话》一书中,Scott Berkun认真研究了创新历史,包括来自软件开发和网络时代的实例,揭示了想法是如何成为成功的创新——这些事实可以用于应对当前的挑战。 本书使用了历史上几十个科技、商业和艺术的案例,你将学到如何把你拥有的知识转变为能够改变世界的构相。 -
Book
After the last page is turned and the cover closed on a great book, is it really over? Ever wonder what happens to Harry Potter after, say, twenty years of marriage and a steady government gig? Or what Karl Marx would say about today's financial crisis? What did Scarlett O'Hara really think about tomorrow? What comes after ''ever after?'' BOOK: The Sequel dares to answer these burning questions with imagined first sentences from would-be follow-ups to classics from The Bible to Lord of the Rings, and from Green Eggs to Hamlet. A delicious and unexpected return engagement from favorite characters like Jane Eyre, Ebenezer Scrooge, Jay Gatsby, Holden Caulfield, Wilbur the Pig, and Captain Ahab, BOOK: The Sequel is a perfect gift for book lovers everywhere, or anyone to whom ''The End'' is simply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ir imagination. -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原中译本长达五十余万言,其哲理性及喻理性均不敢指逆,但就生活于信息爆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国内读者而言,难得将全书从头至尾地通读。“思考·思辨·思索”译丛所选定的《自由之路》较好地体现了罗素的烈社会关怀风格和正义、良知、壑智、温情、多姿多彩的博大胸襟。在书中,作者凭借他丰富的政冶的现实社会中,体现超越相对的人生自由,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考察了一下壮大过程,继而对它们进行批判地分析,虽然其中没有哪一派是尽善尽美的,可它们都对未来社会的蓝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读《自由之路》,可使广大读者了解自己的根本意义。 -
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什么》的作者克里希那穆提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自由是什么》就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
改变世界的观念
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柯梅斯托向我们介绍自文明以降,形成我们世界的历史与哲学意义上的重大观念。本书凝结并且清晰地阐述175个以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从嗜食同类到禅,从时间到潜意识,从逻辑到混沌理论。作者广博而独具见地的个人分析配以当代和历史的图片,如此激发读者兴趣的组合将那些曾经难以掌握的观念变得栩栩如生。 本书依照年代顺序循循导引,读者可以首篇开始通读全文或者选篇精读。全书突显具有划时代意识的观念之间的关联,并且附有专家建议的更深层次的阅读指南。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