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

    作者:(日)北尾吉孝 著

    在一次聚会上,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旋龙先生同我谈起日本的著名企业家北尾吉孝先生,对他研读中国古典并将其运用于现代企业经营之中取得骄人业绩赞不绝口,并向我推荐北尾先生最近写的一本小册子:《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出于好奇,我便抱着浏览一下的心情开始阅读。虽然这本百十多页的册子并不难读,但是读完之后我却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北尾先生在这本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是如何从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汲取精神营养,并且以其为指南,始终如一地运用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和体会。篇幅虽然不长,但极富于哲理和人生经验;所举事例和论理,简要而精辟,活泼而生动。我想任何人都会从阅读此书受益,但我愿特别推荐给我的同胞们——看一个日本的企业家是如何对待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所谓国学的,得天独厚的我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从而——借用一位伟人文章的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吗? 本书是作者关于如何参与国际事务、如何与世界为伍等问题的思考,作者认为应从中国古籍中汲取力量,作者还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中国古籍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说明。
  • 知识分子的鸦片

    作者:雷蒙·阿隆

    《知识分子的鸦片》编辑推荐:在许多情况下,深刻的思想往往采取片面的姿态,左派的作品是这样,右派的作品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时过几十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阿隆的这部著作,仍会为其间的清醒与尖利惊叹。
  • 毛泽东的思想

    作者:斯图尔特·R·施拉姆

    作者是西方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成熟之作。 作者依据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汲取消化新的文献、史料和观念,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为参照系,着重从思想理论方面对毛泽东一生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作者认为,现代中国历史离开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理论目标就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毛泽东理论活动的基本轨迹,也是把握其思想的主要线索。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德)韦伯

  • 代码

    作者:劳伦斯・莱斯格,李旭

    劳伦斯·莱斯格的著作《代码》 问世便震动了学界和业界,被人称为“也许是迄今为止互联网领域最重要的书籍”,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网络空间法律的圣经”。 《代码》挑战了早期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即技术已经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因而网络空间无法被规制——也就是说,网络的特性使它押脱了政府的控制。莱斯格提出,事实恰恰相反。 代码的存在证明,网络并不是本制拷贝 ,不可规制的,它并没有什么“本质”,它只有代码可以创造出一个自由的世界,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沉重压迫和控制的世界。尤其是那些出于电子商业目的而旨在将网络商业化有代码。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也就认识不到网络空间正在发生的变化。在商业活动的影响下,网络空间正在变成一个高度可规制的空间,在那里,我们的行为将受到比在现实空间还要严密的控制。 但这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选择所希望的网络空间类型以及要确保的自由。这些选择都与架构有关:哪一种代码将统冶网络空间,谁将控制这种代码。从这个意义上说,代码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它所蕴含的价值将由律师、政策制定者,特别是公民来决定。
  • 罗素谈人的理性

    作者:(英)罗素|译者:石磊

    《罗素谈人的理性》内容简介: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伟大的事业足根源于坚韧不拔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 明夷待访录

    作者:[明]黄宗羲,段志强译注

    中国古代是否有民主思想?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双方见仁见智,而被引述最广的古人著作就是这部《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书中提出的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学校独立等观点,闪烁着启蒙民主思想的光辉。本次译注作者能综合运用政治学与历史学视角,对书中涉及的儒家传统政治术语进行精要注释,译文也能结合当时历史语境做到准确流畅,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黄宗羲思想,深刻剖析明代历史政治深层问题的优秀经典读物。 一.《明夷待访录》是晚清以来民主革命宣传者最为推崇的一部奇书,总结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民本的精华论述,近现代学者讨论中国传统中是否有民主思想,必首先列举《明夷待访录》为讨论对象。 二.作者黄宗羲为明清之际“思想三大家”之一,亲历明朝亡国过程,对明代历史与制度的弊端有切肤之痛,有亲身本书创作出于对明朝亡国的痛切反思,是一部亲身经历者写成的“明朝败事沉思录”,也是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弊端的集中批判反思。 三.作者综合运用政治学与历史学的视角,对《明夷待访录》书中涉及的民主思想成分进行了谨慎分析,消除了以往对此书的部分误解,使读者能从传统民本思想体系延续性的角度认知本书的真正价值,对思考当前社会治理问题提供切实的历史经验依据。
  • 资本论

    作者: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图说经典缩译彩图本)》内容简介:现今,经济学不再只是经济学人必备的功课,即使只是普通人,要想顺应社会的变迁,甚至进一步洞悉财富的奥秘,读懂经济学也是必备的功夫。对想了解经济学的人来说,阅读经典是最好的捷径,而现在是读《资本论》最好的时候。金融危机后,资本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中国曾经是马克思的读者最多的国家。《资本论》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圣经”,也是“有产阶级”的知识经典。 《资本论(图说经典缩译彩图本)》从资本的生产到资本的流通,深刻揭示了资本运行的基本原理,展现了资本的本质和力量,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
  • The Design of Design

    作者:Frederick P. Brooks

    Making Sense of Design Effective design is at the heart of everything from software development to engineering to architecture. But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 design process? What leads to effective, elegant designs? The Design of Design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These new essays by Fred Brooks contain extraordinary insights for designers in every discipline. Brooks pinpoints constants inherent in all design projects and uncovers processes and patterns likely to lead to excellence. Drawing on conversations with dozens of exceptional designers, as well as his own experiences in several design domains, Brooks observes that bold design decisions lead to better outcomes. The author tracks the evolution of the design process, treats collaborative and distributed design, and illuminates what makes a truly great designer. He examines the nuts and bolts of design processes, including budget constraints of many kinds, aesthetics, design empiricism, and tools, and grounds this discussion in his own real-world examples--case studies ranging from home construction to IBM's Operating System/360. Throughout, Brooks reveals keys to success that every designer, design project manager, and design researcher should know.
  • 劝学篇

    作者:(清)张之洞

    《劝学篇》,著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同年发表,美国传教Samuel Wood Bridge将之译为英文,题曰The Only Hope of China。书二十四篇,分内篇、外篇。 内篇包括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九篇;外篇包括益智,游学、设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铁路、会通、非弭兵、非攻教十五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 禅宗公案

    作者:陈继生

    佛门祖师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智慧方式启迪众徒,使其顿悟,流传下一个个有着独特哲理、睿智及辩才的“公案”故事。
  • 数学与哲学

    作者:张景中

    本书分11章探讨了数学与哲学上的许多问题。如,变与不变,数与量,相同与不同,事物变化的连续性等等,既阐述了数学与哲学这两大学科各自的特点,又从多方面论述了哲学研究与数学研究的密不可分性;以生动的实例说明了哲学家是如此重视数学,而数学又始终在影响着哲学。在研究了古代和当代的主要哲学家和数学诸流派的各种观点之后,作者讲述了自己的许多独到的见解。最后一章,“数学与哲学随想”,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的心得与体会。 一 “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 ——第一次数学危机与实数理论 1.1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万物皆数 1.2 第一个无理数 1.3 无理数之谜 1.4 连续性的奥秘 1.5 戴德金分割 1.6 连续归纳原理 1.7 “万物皆数”的再生 二 哪种几何才是真的 ——非欧几何与现代数学的“公理” 2.1 欧几里得的公理方法 2.2 欧几里得的几何定理是真理吗 2.3 非欧几何的发现 2.4 哪一个是真的 2.5 公理是什么 三 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 ——第二次数学危机与极限概念 四 自然数有多少 ——数学中的“实在无穷”概念 五 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 ——第三次数学危机 六 数是什么 ——对数学对象本质的几种看法 七 是真的,但又不能证明 ——哥德尔定理 八 数学与结构——布尔巴基学派的观点 九 命运决定还是意志自由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数学思考 十 举例子能证明几何定理吗 ——演绎与归纳的对立与统一 十一 数学与哲学随想 ……
  • 善与恶的彼岸

    作者:拂雷德里希·威廉·尼采

    本书在尼采的著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尼采最重要的思想,既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和权利意志与超人哲学,在本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尼采从根本挑战之前的一切西方文明,否定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行动哲学”,为20世纪非理性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作者:萨顿

    本书是反映萨顿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书中包括了萨顿1930年的科尔沃演讲与1935年的埃里奥·鲁特演讲: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信念,科学史和文明史,东方和西方,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科学史和当代问题。萨顿在书中强调了科学在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强调了科学与人文主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科学史是实现这两者结合最好方法的命题。
  • 马上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的《马上沉思录》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这位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也许是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没有留下政治上的丰功伟绩,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马上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上沉思录》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句子朴实无华,却能够从中读出许多东西。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 存在与虚无

    作者:让-保罗・萨特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 论有学识的无知

    作者:[德] 库萨的尼古拉

    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Cusanus I401—1464)生于摩塞尔的库萨地方,所以被称为库萨的尼古拉。他出生于富有的船主家庭,由于他的父亲很严厉,因此从小离开家庭,由一位伯爵把他抚养成人。尼古拉幼年时,这位伯爵就把他送入共同生活兄弟会学习。共同生活兄弟会是当时一个修道团体,由格罗特(1340—1384)与拉德文(1350—1400)创办,着重于增进宗教生活热情,但并不立刻从事宗教工作。尼古拉1416 年进海德堡大,1417 年转入巴杜亚大学,1423 年在巴杜亚大学得到教会法学博士学位。他曾从事法律工作,因办理诉讼失败,转而从事神学的研究与讲授。以后以红衣主教朱丽安的秘书而参加了1431 年举行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从此以后,他一直为教廷服务,处理各地的宗教问题,从事已处于分裂状态的天主教廷的统一(当时天主教会存在罗马教廷与法国的天主教廷的分裂),并企图把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统一为一个天主教会。尼古拉在进行这些工作中于1450 年受命任布里岑主教,在任时曾从事教会的改革。1464 年,他在为教廷奔走中死于波希米亚的托底地方。 尼古拉曾研究过法学、神学、哲学、数学。他的著作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天主教的协调》这本《论有学识的无知》。前者是他在1431 年参加巴塞尔宗教会议时所著,其目的在于强调一切事物有矛盾,但是可以协调,借以阐明宗教内部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论有学识的无知》是从认识论来 说明这个问题,认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宇宙是相对的极大,是绝对极大购上帝的“缩影”,宇宙中的事物与宇宙整体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即极大与极小是统一的,一与多是统一的。本书以三卷论述这个问题,第一卷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第二卷论宇宙是相对的极大,第三卷论基督教的一些神学问题。第一、二卷有一些泛神论思想,也有一些异端思想,但第三卷的神学观点与正统神学是一致的。 尼拉古的哲学来源于新柏拉图学派,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观点是新柏拉图学派、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联接点。他 从艾克哈特的哲学中继承了对立面统一的思想,从伪狄阿尼修的著作中继承了否定神学的思想。但把这些思想融会成为一个泛神论体系则是他的贡献。 尼古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他在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考察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强调认识是从相对认识到绝对认识 的一个过程。他把认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这只能从感觉与想象产生混乱的印象;第二阶段是理智认识,是对事物的区别性认,是有确定性的指称,是对事物的推理知识;第三个阶段是思辨的理性,这个阶段发现认识中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第四个阶段是直觉的认识,在直觉之中,理智所看成有区别的就归于统一了。这种认识论观点是以后康德认识三阶段说的来源。尼古拉的第二个贡献是论证了对立面的统一。他用数学对这种观点作了证明,认为无限的线与无限的三角形、无限的圆、无限的球体都是统一的。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以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前驱。尼古拉的第三个贡献是对一些自然科学先进思想作了哲学的预见,例如他认为宇宙是单一的,不为任何其他宇宙所限制,因而空间是无限的。他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没有“在上的星球”,“在下的星球”,没有“高贵的星球”,“卑贱的星球”等等。这些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 本书根据美国1954 年出版的茨尔曼·赫隆英译本转译,原著是拉丁文。 本书拉丁文原本有三种版本,国内一时未能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卷的编辑小组决定翻译这本书,在翻译过程中,齐良骥、周辅成、王太庆、朱德生、李真诸同志曾经给我们以鼓励,并审读过译稿。郑建业同志校改了译稿,最后商务印书馆编辑同志又对译稿进一步加工。本书致朱丽安的信、卷一、卷二由尹大贻译,卷三由朱新民译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德)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 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 治大国

    作者:熊逸

    1. 关注思想家在各种流行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探讨古人对正义问题的纷纭复杂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认识。 3. 正义问题在抽象思辨中的逻辑终点及其在古代社会里的复杂呈现。 4. 延续了对自洽性正义规则的否定,揭示在古人的观念里其实已经具备这样的否定精神。 5. 探讨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 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面前是否应该人人平等;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特权制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表彰;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选择……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熟虑往往能使我们大吃一惊,而在我们认真听过他们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看似荒诞的理由之中确实饱含着真知灼见。 作者学贯中西古今、论述充满智慧与思辨,同时没有丝毫的晦涩难懂,相反,即便是最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并且为其真知灼见拍案叫绝,作者深知古人的观念的确与现代人隔阂太大,必须先从观念上懂得他们,然后才能够妥当地理解他们的言谈与举止,憧憬与顾虑,乃至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读者来说,定能从中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而在思想界,它更是一本奇书,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把握与剖析,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发展有深远启示。
  • 五十奥义书

    作者:佚名

    《奥义书》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根本经典,《韦陀》学的最后部分,内容充实,开后代诸派学说之先河,渐益深化探讨人生与宇宙的根源和关系。书中深奥的哲理,证验的思维,奇特的想象力,超凡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藏,无尽的启迪。至今,《奥义书》中反映的古代印度的祭祀活动和修行生活,还有那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印度的伦理道德规范,仍吸引着世界众多的读者,甚为西方哲学家所推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凡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必再分国内、国外,东方、西方,都应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此书汉译本于1984年问世后,在社会上反应热烈,以其阅读价值、收藏价值而受广大读者欢迎,很快售罄。近年来,不断有读者通过各种途径向我社索书。为促进我国的学术研究,促进各国问的文化交流,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满足社会需求,我社重印这部经典,以飨读者。 此修订本除增加《索引》外,将注释从文后移至每页下,以方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