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这本书可以说一部分是作者从事逻辑教学的经验产品。 苦于年来,一般读者苦于逻辑枯燥无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十三年前,作者试着以对话体裁写了一本逻辑入门的书。从同类书籍的行销数量比较起来,事实证明作者采取对话体裁写这类的书是符合一般需要的。来台以后,作者又教这门功课,但那本书已经绝版了。因应教学上的需要,作者又用对话体裁写了一本讲义,由学校油印,内容较前书有所改进。讲义印出以后,一搁又是四年,作者没有再用到它。这四年来,学生们纷纷以介绍逻辑读物相请,这类事实,使作者觉得颇有将那份讲义改变成书的形式之必要。可是,去年翻阅那份讲义时,作者认为有许多应该包含进去的东西没有包含进去,而且有许多地方简直不行了,于是,动手大加修正。认真说来,这本书是作者用对话体裁写这类书的第三次。 依照英美的标准而论,本书包含了英美基本逻辑教程中应该包含的全部题材,至少大部分题材。不过,在题材的处理上,作者还是多少作了不同的权衡。作者的权衡是以这几个条件为依据:一、着重应用方面;二、着重纯逻辑的训练;三、介绍新的说法;四。修正传统逻辑的错误;五、在必要时,提出作者的贡献。 以这五个条件为依据,除了为适应本书的体裁和目标而搀入的因素以外,作者在这本书中,对于现有的逻辑题材,有所多讲,有所少讲;对于有些人认为是逻辑题材而从现代逻辑眼光看来不属逻辑范围的题材,则根本不讲。在作者认为不当浪费读者脑力的题材上,作者不愿多写一条;在作者认为读者应该攻习的题材上,作者不吝多费一点笔墨。在有些地方,直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不少逻辑教科书继续重述传统逻辑中所混杂的文法、心理学、知识论,甚至于伦理学和形上学的若干成分。这对于增进读者的推论能力会有什么帮助?在选取逻辑教材方面,我们应须不太忽视欧美最近数十年来逻辑方面重大的展进才好。 本书既是根据作者从事逻辑教学之经验而写成的,因此,差不多对话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转折,都是习基本逻辑者所常发生的。在学习的历程中,如果大多数人可能发生的问题相差并不太远,那么作者希望这本书对于希望自修逻辑的人有所帮助,正如希望它对于攻习大学基本逻辑的人有所帮助一样。 运用这种体裁写逻辑书,作者倍感吃力。当然,如果一个人吃力而多数人得以省力,那么是件很值得的事。但是,作者所希望的,是读者在比较省力的条件之下训练严格的推论力,甚至于到达森严的逻辑宫殿,所以在不可避免用力的时候,还得读者自己用力。攻习任何科学,相当的牛角尖是一定要钻的,如其不然,我们将永远停留在浮光掠影的阶段。在钻过牛角尖以后,如果我们增益了相当的智能,那么正是我们到达了进步之点。 -
人与自我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最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学层面的个体生命真正转化为文化学层面的“主体角色”,并穿越欲望主体,向自由的精神境域迈进?又如何承担和消化外在的和精神的风暴,锤炼自己的心志,向自我筹划,为自己拓展一方可以安身立命的诗意居所? 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整体的人文自我,凸现人文情怀,让生命走向丰富、充盈、绚丽、深刻。 -
自由的言说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部自选文集,收录的全是1997年以来的文字,其中大部分发表于1999年。这是一个关心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的言说,也可以说是世纪之交的思考。 -
孔子的智慧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
文化漫谈
本书大部分篇幅是何兆武先生在清华大学针对本科生有关文化问题的谈话与讲演;主要是探讨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历程。全书共分九讲,每讲集中探讨一个问题,从对西方文化史的介绍切入,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传统思维与近代科学、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涉及的知识面甚广;所举实例甚多。此外,何先生对“中学”与“西学”之争、五四运动、胡适、新儒学等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人物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很有启发意义。作者将专业的学术研究成果以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读来有如亲耳聆听先生的讲话。 -
大学思想读本
本书是“大学读物”系列之一,撷取了古今中外哲学大师、思想巨擘的经典思想文献。上承先哲柏拉图来自远古的雄韬伟辩,下启20世纪中叶更形元丰富的哲学思潮,让你领会人类思想之流的壮丽历程,省察不同思想资源的独创与精微,兼收并蓄,提升思想的能力。是启迪当代大学生心智的绝佳读本。 -
论语别裁(上下)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
纳斯达克的一代
这本随笔集包括“媒体精神”、“纳斯达克的一代”、“阅读”、“专栏”四部分,试图呈现出媒介与时代精神之间激动人心的关联。 -
思辨随笔
哲学是思辨的科学,真理愈辩愈明。我们不仅在思索一些大的有关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本问题,也要思索一些看似平常却并不简单的现象。要学会透过现象看问题,看周围的世界和自己。 -
思辨录
目录 框架说明 甲辑 一 反思经历述略 二 说反思 三 文化传统构成四要素 四 封建文化析 五 大传统与小传统 六 游民与游民 七 传统道德与民族精神 八 道德继承 九 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一○ 知识结构的整体 一一 抽象继承法 一二 中体西用 一三 “你要做世上的盐” 一四 毛泽东与文化传统 一五 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来源 一六 时代与理念 一七 态度与思想 …… -
人与世界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教育培训、培养专门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大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联系。 人文就是审思人生,对生命进行终极意义的叩寻,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进行全方位的深层观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 大学理应是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 -
考古人类学随笔
这本小书所收的46篇文章,绝大部分已经发表过。其中很多篇原来发表在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上,是以社会上一般人为对象的。有几篇学术味道比较浓厚些,但也是朝着深入浅出那个大目标努力撰写的,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不会遇到生涩难解的语言问题。 44篇分入5组,第一组我叫它作“狗尾‘序’貂”,是因为为了它作序的书,都是非常值得读的书,我写的序夹在书里,沾着原书的光,也许有人看一看。第二组文字我给它取了“大题小作”这个名衔,表示我不是不知道大题不宜小作,但我希望读者们能透过纸背看到这些简短结论有庞大的基础。第三和第五组文章的标题不言自明。第四组是我为北京《中国文物报》自1993年夏季开始写的一个专栏。因为《中国文物报》寄来给我常常脱期,我不知道是否寄去的稿件全都发表。在题目后的星星下面如果没有注明年月日,那篇文章便是根据原稿排版的。如已发表,便依印出来的语句。另收入陈星灿先生、海基·菲里先生与我的访谈记录,作为附录部分。 -
在亚洲的天空下思想
本书包括:病隙碎笔、你好,加滕、我看大众文化、想像的贫乏与个性的泯灭、双联璧、一个“人”的遭遇、消费历史等内容。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具影响的著作,书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的精神》内容简介: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国学大师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了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