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宽容
本书出版于1925年,1940年再版,是畅销全球的人文主义经典,挑战愚味与极端观念的历史佳作,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最经典最通俗读本。被公认为描写自由思想和人类思想解放史的最为通俗简洁的作品。以魔力之笔写自由思想,带给你智慧的启迪与开放的心灵。 -
情的菩提
《情的菩提》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品自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10册,他别是《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星月菩提》《拈花菩提》《清凉菩提》《随喜菩提》《有情菩提》《随喜菩提出》《有情菩提》,是作家写作生涯中最生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情的菩提》从中选文78篇文字精烁优美,风格清新隽永,寓意深刻,读者可以窥见作家内在的成长与蜕变历程。与《心的菩提》堪称姊妹篇。 菩提喻教中觉悟的境界。作家通过作品,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获得“免疫力”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拔云见雾的心灯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看似“镜花水月”实则含蓄内敛,追求出尘尘出世,淡泊清净。 -
培根随笔集
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 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
菜根谭
《菜根谭》主要内容:历数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其思想领域主要是被释、道、儒三家平分。但《菜根谭》这部著作,却有机地将三个流派的哲学思想融为一炉。《菜根谭》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洪应明。遍查史料,会发现罕有关于洪应明的记载。因此《菜根谭》的书名由来也就成为了一个谜。仔细阅读《菜根谭》,我们会发现作者身处一个备尝艰辛的时代,但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因此在字里行间,劝导人们去感悟、体验生活的妙语俯拾皆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劝世良言。 -
走进当代的鲁迅
作者为国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本书分三部分,即“鲁迅的当代阐释”,从鲁迅作品的解读入手,由小见大;“鲁迅与当代青年”,作者在北京大学所作讲演,与作者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给北大学生讲授鲁迅专题课时,大学生对鲁迅不同的感受、体验,从中可见一代代人的“鲁迅观”;“鲁迅的当代命运”,探讨鲁迅式知识分子在当代的价值承担与困境。全书为作者九十年代对鲁迅的最新理解。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国民阅读经典” 系列之一。 -
走神
《走神》是知名作家连岳先生在《城市画报》开设的专栏文字精选集,时间跨度为十年。连岳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同性恋法律、阅读、减肥、比基尼、球赛、摩门教徒身份、奈保尔、杰克逊的死亡、曼德拉与监狱、植物的生长细节、美剧、心理学、网络、人性……等等,都是他关注的范围,行文别出心裁,有故事,有观点,引发我们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和体悟,培养开放的心态,与连岳一起成长。 -
沙漠的智慧
【序言】 这本取材自古代箴言的小册子,绝不是一件学术研究的工作。相反,这是随意从多个不同的拉丁文版本抽取出来,汇编而成的一些小故事,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秩序,更没有特别注明资料的出处。这本小书完全是为读者的兴趣和陶冶而设计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隐修士,我是有权使自己从过去隐修士所享受的精神特权而得益,我曾为自己编了一个摘录,没有特别的系统、秩序或目的,只是集合一些故事,以便和朋友们共享。这就是这个集子成书的由来。 当这本小册子的初稿完成后,我把它交给我的朋友涵默(Victor Hammer)君,于是他便替我在肯他基州力辛顿手印印刷厂,印了一些数量不多的但非常精美的小册子。后来,我决定把集子稍加充实,并重写导言,对增订本加以解释和说明。这本书就是这样来的。不过我希望这本小书,仍然保留它原来那种自然、随意和个人的风格。这种随意的风格,不但不会排除故事原有的智慧,而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故事的本来面目,这些具体而直接的文字,仍然透露着原有的新鲜感和活力。愿那些喜欢这一类语录的朋友,品尝过清泉的沁凉后,能顺着这条小溪,追溯它的源头。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
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这是本卷所探讨的内容。《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这两部单独的作品编为一卷还是首次。书后所附十二篇文章也与青年的修养相关,因此一并奉献给读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1926年11月至1928年3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年3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于1940年至1942年间陆续发表于《中央周刊》,1943年5月由重庆中周出版社以《谈修养》为名结集出版。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之感。作者虽自谦这些文章“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我们已经发现,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章仍是那样地笃诚、丰富,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
新生活
《胡适思想精选:新生活(纪念版)》精选了胡适对改造社会、思想文化、学术教育、民主自由之思考的几十篇文章,以此来彰显胡适宽仁的胸怀以及深邃的思想。在20世纪那个大师云集的时代,胡适是一个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作、论述、书信、日记。他"但开风气不为师",从而成为了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 -
哲学论稿
本书是马丁•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之一。本书是关于存在问题的首次全面尝试,在本书中海德格尔追问作为存有之真理和本质现象(即本现)的存有之意义,而且把这种存有或本现思为本有。全书共分前瞻、回响、传送、跳跃、建基、将——来者、最后之神、存有几大部分。 -
爱弥儿
爱弥儿(精选本),ISBN:9787208097438,作者:(法)卢梭 著,彭正梅 译 -
常识的求知
本书是近几年张承志不断问学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竭力突破已有的书本学问,挑战个人情感体验与文字表述的极限,在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毫无做作、不追逐潮流、贴近人类进步的脉搏、探索艰难时刻的人类良知的道路。所收文章涉及蒙古史、游牧文化、伊斯兰文明、中亚研究以及建筑、考古、植物、方法论与思想史等领域,每一篇文章都针对一个学科问题。尽管写作笔法是诗化和散文化的,但却是基于严格的实证态度,结合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各相关语种的历史文献查阅,进行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摸索着用文学的形式,去完成学者的题目”。 读《元朝秘史》时,作者感到,“一道战争即是生产、强夺残杀即是壮举的道德思想的光,贯穿于对历史事件的平静叙述之中”。在《一册山河》中,作者以学者兼勘探者的眼光来讲述关于地图的故事,地图在他看来,“实现旅行依靠的是人的热情和能力。一点不错,是在人生中实现有意味的长旅的痴迷热烈,以及在人间世界交往结识判断决定的种种能力。缺少了这一切,拥有再好的地图也不过是一张废纸;但是,在这种热情和能力的支撑下,地图确实会提供巨大的灵感”。于是,作者带着地图给他的灵感,发现了阿勒泰崇山峻岭中那条石头铺就的古道。 -
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热爱什么样的生活》收录的是作者狄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写下的随笔和散文作品。其中大部分在国内的公开刊物上发表过,一小部分未曾面世,属于“抽屉文学”。狄马的全部写作都是围绕着他的两个发现展开的。第一个发现:我们是人盲。第二个发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真正难度在于,对手也必须是一个讲究基本游戏规则的人。 -
原罪·宿命
《原罪·宿命》主要内容:原罪篇中的主人公十叔,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他的小屋只有六平米,或者还小,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但那屋子特别高,比周围的屋子都高好多……唯一的小玻璃窗高得连阿夏站在床栏上去都够不着……”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十叔的小屋。没有人清楚地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卧床不起。这么一个充满灰色调的小屋,确是孩子们每天必去的“游乐场”。因为十叔总是会讲许多有趣的故事给他们听。当我们感叹十叔的乐观坚强和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时,他内心隐藏着的痛苦也在不经意间牵动着读者的心。 宿命篇似乎更具戏剧性了。主人公莫非是一位中学教师,有着娶到天仙娇妻的资本,胸怀大志,经历了一年半的艰辛成功获取录取和签证,准备出国留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可就在看完歌剧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因为光线阴暗压中一个路上的茄子而摔倒,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成下半身瘫痪。(颇有“馒头”的风范……)于是,命运从这一秒钟开始彻底改变。在所有梦想均已破灭后,开始以写作为生,成为一位知名作家。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沦落”,笑称自己如逼上梁山,落草为寇般。 -
许倬云问学记
20世纪乱世的流亡生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藏书丰富和兴趣广泛的父亲、慈祥而坚强的母亲、天生的脚部残疾,这一切都降临在许倬云身上,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之门…… 严耕望、钱宾四、李济之、沈刚伯、杨庆堃、张光直等恩师挚友的陪伴和引领,使得许倬云又极其幸运地走上治学之路…… 一个有情有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超脱通透的许倬云先生就这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 目录 序 许倬云/1 回顾与感怀 我的母亲/3 心路历程/7 回顾心路历程/13 我的学思历程/19 并不特殊的读书生活/35 南港述旧/37 有情的空间/42 容异与存疑/45 磨镜者言——《历史分光镜》序/51 人鼠之间——试论文化保守主义/59 湖上偶感/65 眼前景与心中景/68 从诗里读出的历史感怀/72 雨窗闲话/75 素心五愿/78 刹那与永恒/81 良史与君子 良史与君子——敬悼严耕望先生/87 论学不因生死隔——纪念考古学家张光直/90 李济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97 师恩永念——沈刚伯师周年祭/102 钱宾四先生的学术生命/107 自由思想与志节/115 杨庆堃先生的治学生涯/121 怀念沈宗瀚先生/129 哭两位董先生/135 追念王雪艇先生/139 忆王小波/147 从知识到智慧 从知识到智慧的追寻/153 知识分子的宗教/157 人文与科学之间/164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170 另一类考古学/174 若干类学科的观念/186 研究与教学者的职业规范/193 成长的意义——答一位未见面的朋友/206 我们生活的目标/212 人生价值的探讨:不同文化对人类追求人生价值的影响/227 推动历史的因素/247 未来世界与儒家/267 附录 倚仗听江声•自序/267 江渚候潮汐•自序/269 江心现明月•自序/271 编后记 许医农/273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收录了胡适写的散文作品,包括:归国杂感、贞操问题、不朽、新生活、名教、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等,既注重审美欣赏,也顾及历史文献价值,有助于文学爱好者的鉴赏和研究者寻根溯源。胡适,现代中国的守望者,一个一生都具自由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颇为贴切地描述了这位由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的形象。 -
顺生论
《顺生论》是著名文史专家、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谈论人生哲学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易古人的“率性”为“顺生”,阐发自己关于“怎样活才好”的种种人生见解。近百岁高龄的文化老人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湛的人文知识,把人生的方方面面梳理为三个方面的六十个问题,从古今沟通、中外比较的角度条分缕析,推本溯源,以散文化的笔墨娓娓道来,使全书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人生思索中,开人眼界、启人胸襟。 -
胡适语粹
李敖说:胡适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字汇集,既是浩瀚海洋,难于尽读,于是选本的编纂,也就有其必要。本书的选定及编法,就是比照一种叫做“隽语选粹”式的收罗方法,分门别类,撷取才智之士的文章片段,综合印行。 本书的内容以胡适一生的主要专书和文字汇集为基料,以“哲学·思想史”,“宗教·迷信”,“东西文化”,“中国前途”,“社会·经济”、“教育·知识人”等大类,分别囊括这些基料,并且贯串这些基料。全部囊括的基米经贯串为四百多个小单元,各加标题,以资醒目。胡适主要思想的分类条目,大致都已具备。 -
蒙田随笔精选
图书目录 1.论忧伤 l 2.论无所事事 6 3.论撒谎 8 4.论坚毅 13 5.论恐惧 16 6.论学究气 20 7.论对孩子的教育——致迪安娜·居松伯爵夫人 34 8.论友谊 74 9.论节制 89 10.论人与人的差别 95 11.论睡眠 107 12.论说话之浮夸 110 13.论年龄 114 14.论饮酒 117 15.论良心 127 16.论身体力行 132 17.论书籍 143 18.论他人之死 156 19.论自命不凡 165 20.论勇敢 204 21.论发怒 212 22.论盖世英雄 221 23.论父子相像 229 24.论三种交往 257 25.论交谈艺术 271 书摘 论忧伤 我是属于最少忧伤的人。尽管人们对这种情感推崇备之,可我一点都不喜欢也不欣赏。人们常给明智、美德和良心穿上这件外衣:这纯粹是一种愚蠢而可怕的装饰。意大利人更是恰如其分地把邪恶称为伤感。因为伤感从来是一种有害而荒唐、怯懦而卑鄙的情感,所以斯多葛派不容许他们的哲人有这种情感。 然而有传说称:埃及国王普萨梅尼图斯被波斯王康比泽击败并俘虏后,看到被俘的女儿穿着用人的衣服,被波斯人派去汲水,她从他面前经过时,他所有的朋友都围着他伤心流泪,他自己却直立在那里,一言不发,眼睛看着地面;接着,他又看到儿子被敌人拉去处死,仍然无动于衷。但是,当他在战俘中看到自己的一个仆人时,却开始捶打脑袋,感受极其痛苦。 无独有偶。我们的一位亲王①最近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他在特朗特获悉他的长兄,整个家族的光荣和支柱被害的消息,不久又得知他家的第二希望——他的二哥也去世了,他以极其惊人的毅力承受了这两个打击。但是,几天后他的一个仆人死了,他却经受不住这一新的打击,陷入极度的悲痛与悔恨之中,有人以此作为论据,说他只被这最后的打击所震撼。事实上,两个哥哥相继去世,他已悲痛欲绝,稍微超载就会摧垮忍耐的堤坝。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评价我们的历史,即使历史向我们表明,当康比泽问普萨梅尼图斯为何对其子女的悲剧无动于衷,却为朋友的不幸而悲痛时,后者回答:“对朋友的悲伤可以用眼泪来表达,而对子女的悲伤则是任何方式都难以表达的。” 有关这一话题,古代一位画家的创造颇与之类似。这位画家画伊菲革涅亚①献祭仪式,按照目击者对这位美丽少女无辜殉难的关心程度来描绘他们各自不同的悲痛,画家作了最大的努力,当画少女的父亲时,已山穷水尽,便用手将他的脸遮住,仿佛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表达他的悲痛程度。这也能说明为何诗人们要虚构出尼俄柏②这位不幸的母亲,来表达过度悲伤时的委靡不振和沉默不语的麻木状态:她先痛失七个儿子,继而七个女儿,丧失太多的亲人,因过分悲痛而最终变成了一块岩石, 痛苦得变成了石像③。 ——奥维德P2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