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思想

  • 容忍与自由

    作者:胡适 著,潘光哲 编

    为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胡适先生所著《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由台湾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重新编辑。《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选录了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选录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不在高深的理论,而在对大众普及胡适先生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历史背景、延伸阅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还原胡适先生思想精华,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 胡风:死人复活的时候

    作者:梅志,晓风

    本书主要收集了胡风传略和他的代表作。在传略《九死未悔》中,介绍了胡风早期坎坷磨难的生活道路和他的文艺思想、文学活动;揭开了解放后他为文艺请命而导致批判逐步升级,直至被定为“反革命集团”头子的缘由和经过;写出了他身陷囹圄二十四年的不幸,以至平反后的情景……真实、令人信服地还了胡风“未经涂抹”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蒙冤三十三年,历经三次周折的老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在代表作――文学评论文章、回忆文章、诗歌、书信中,充分展示了胡风作为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的文艺思想和文学才华,作品光彩照人。
  • 曾国藩全书(全四卷)

    作者:马道宗 主编

    此次编辑出版的这套彩图版《曾国藩全书》系列由《曾国藩传》、《挺经》、《曾国藩家训》、《冰鉴》组成,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的学问人品、智谋权变、文治武功。 《曾国藩传》细述曾国藩人生历程中的四件大事。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 《挺经》则详解了曾国藩在官场的十六条心法。在《挺经》中,他系统完整地总结了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论述中,本书分为原文、解读、详解三个部分。“原文”是引述曾国藩原话;“解读”则用现代语言,对“原文”进行译白,以扫除阅读障碍;“详解”则以曾国藩的行为为主,结合有关历史事实,形象、生动、全方位地解析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他浸淫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谋。 曾国藩在立德立功的同时,还为世立言,在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戎马倥偬之余,他治学不倦,《家书》传世。 《曾国藩家训》摘其家书中的精品,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并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冰鉴》精到解读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神秘之学,披露他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在人心多变、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他几乎揽尽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郭嵩寿等辈同声相求,大半中国尽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冯桂芬、容闳等人同气相求,使洋务思潮澎湃,流风披于华夏,并开启维新先河;在科学上,徐寿、华蘅芳、李善兰齐聚幕中,中国近代科技就是从他那里启蒙。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经验是留给后人的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本书作为光明彩图书系曾国藩全书系列中的一种,系统完整地总结了曾国藩为人为官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论述中由原文、解读和详解三部分组成。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将曾国藩的官场的十六条心法立体地展现出来,全方位地解析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他浸淫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慧。
  • 思想时代

    作者:程巢父

    上个世纪30-50年代,陈寅恪、胡适的思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今天,他们的思想仍闪耀着光芒。《思想时代》是作者对陈寅恪、胡适思想研究的成果集,这其中既有作者对历史偏见相误解的纠正,也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历史史宝。
  • 走向人生深处

    作者:刘再复,吴小攀

    刘再复“心灵自传”首度出版 从山里娃到思想者 从漂流学人到世界公民 历时八载追踪访谈 完整叙述七十年风雨人生
  •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线

    作者:朱光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线》以百度公司内部的内宣材料为基础,将百度文化和理念的精髓提炼成简单、通俗的29条法则,这些法则对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很多公司的管理和文化养成也有借鉴的价值。 《壹百度2:人生可以走直线》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入更多发生在百度和其他知名企业的真实故事,以求对“29条” 做更丰富的诠释;二、针对即将进入职场和初入职场的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使百度的“29条”与读者的现实经历结合;三、在每一条中加入生动形象的漫画,对全文做趣味性的总结;四、在每一条的结尾提出有针对性的职场问题,并不做解答,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海报:
  • 顾准自述

    作者:顾准

    顾准勤于读书、思考和写作。他是我国最早系统论证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的必然性,并主张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学者。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尽管他后半生贯穿了惩罚性劳动和人身侮辱,但是他在精神上丝毫没有颓丧,相反,逆境和严酷的现实让他从根本上思考历史前进的规律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致力于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和马恩理论研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其价值难以估量。本书是顾准写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历史交代”材料和其他关于自己身世和思想的检讨文字,明显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
  • 罗曼·罗兰文钞

    作者:(法)罗曼・罗兰

    本书为原《罗曼·罗兰文钞》与《罗曼罗兰文钞续编》合本,精心辑译了罗曼·罗兰的书简、音乐述评、晚年的自传以及在一战期间呼吁尊重真理和人性的论文、日记等。全书既体现了罗曼·罗兰的主要思想,又展现了他的生活图景以及与歌德后裔七十多岁的梅琛葆那一段传奇的爱情历程,尤其对研究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文学理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译文优美流畅,读来趣味盎然。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一1944),法国著名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母与子》,传记《巨人传》等,另有许多音乐评论、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1915年,因“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自我颠覆的倾向

    作者:[美]赫希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阿尔伯特·赫希曼这位享誉全球的理论家、思想家一直都站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最前沿。本书收录赫希曼自1986年后写就的20篇文章,是他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罕见的精神自传。赫希曼在书中反思、质疑、重新评估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关于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主要观 点,他的自我颠覆和自我肯定向我们揭示了拥有如此伟大头脑的学者是怎样工作的。本书中更难能可贵地收录了一组自传性的文章,读者将看到他如何深度介入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些历史事件,并借此理解这位“深刻的思想者”的思想发展历程,以及他如此深邃的洞察力从何而来。 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时刻,自我颠覆可能会成为自我超越的主要途径。 ——阿尔伯特·赫希曼 媒体评论: 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阿马蒂亚•森 赫希曼的遗产并非他所采集的数据或微小的成果,而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至今仍在塑造着我们关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思考方式。 ——弗朗西斯·福山 赫希曼高度自觉地反思了自己早年提出的、使他本人功成名就的各种理论,并且有所发展;他还尝试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通过本书,我们看到,这位学者是如何同时向自己、向学术界,乃至向整个政治经济世界发出一连串的追问的。 ——彼得·A. 霍尔(Peter A. Hall),哈佛大学 我一直都在惊叹:赫希曼为什么总是能不断提出新的东西……对于他以往曾经研究过的许多主题,读者都应该能够从本书中领悟到新的思想与新的理论视角。这也意味着,他不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一般的方法论问题上也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洞见。 ——迈克尔·S. 麦克弗森(Michael S. McPherson),威廉斯学院 十年间我读了所有他写的东西……赫希曼下笔轻松,简洁易读,谈论的却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这是一种罕见的禀赋。 ——彼得·勃特克 不论是专著还是杂志随笔,赫希曼文字的特征在于,读者只要读了,就不可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汪丁丁 赫希曼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宽视野、跨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这部著作荟集了赫希曼晚年的一些思想性论文、时评、回忆录和讲演稿,是理解20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当代世界思想发展不可绕过的重要文献。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认真阅读赫希曼这本《自我颠覆的倾向》,对认识和选择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 思痛录 露沙的路

    作者:韦君宜

    在《思痛录》中,作者所回忆的从延安“抢救运动”以来的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是中年以上的中国人无法回避的共同经历。但很少能有人像她这样把“左”的思想和毒害义无反顾地倾吐出来。1998年,《思痛录》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启发了不少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而被文化界称为“韦君宜现象”。 自传体小说《露沙的路》是回忆录《思痛录》的姐妹篇,亦是对前者的诠释,与《思痛录》一样,都反映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同时,它是第一部以延安“抢救运动”为主题的小说,真实而毫无矫饰地再现了40年代延安边区的生活与种种景象。 此次“最新修订版”所增添的内容,为韦君宜生前最后勘订的;也是读者掌握全面信息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共悟人間:父女兩地書

    作者:劉再復,劉劍梅

    本書榮列香港「2002年十本好書」(香港電台與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合辦),金庸先生大力推薦。 我推薦的十本好書之一,是《共悟人間》。這是劉再復先生和他女兒劉劍梅小姐的通信集。兩人都是文字優美、見解獨到的當代作家。以溫馨可愛的情緒,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我讀的時候,我像是在他美國科羅拉多家中的花園樹蔭下,跟他父女倆談論文學與人生。他們可愛的小妹妹小蓮沒有在書中出現,但我感到她仰起了頭在用心的聽。 即使你不認識兩位作者,看這本書也會樂在其中,因其中談及的是文學與人生,可以乾脆不把它當書信,而作為一般文章來看。 ——金庸 靈動澄澈的思緒,跳躍在父女往返的書信中。從《紅樓夢》與《桃花扇》的世界,談到現實人生的頓悟與徬徨,再從女性和母親的自處之道,談及文學藝術的認知與培養天下襟懷。父女倆的深沉思考、哲思湧現、靈犀相通,發揮了相濡以沫的溫馨情感,並將感情與理性熔於一爐。只要翻開本書,將會感受到心靈的巨大震撼,一種心領神悟的莫名感動。 (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 20世纪七大思想家自述

    作者:斯笛尔 著

    这些自传大都注重自己的思想发生发展及其文化生活背景,对于读者了解这些大师们的思想形成过程、理解原著,并产生思想探索的兴趣,都有很好的帮助。此书不仅对思想史研究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那些仅仅对思想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而言,此书也提供了了解20世纪思想的一把钥匙。
  • 往事与随想(全三册)

    作者:[俄] 赫尔岑

  • 抉擇:1949

    作者:傅國涌

    1949終於不可抗拒的來臨,大變革時代的知識分子,或亦滄海之一粟,對於傅斯年來說,是準備歸骨於田橫之島(借指臺灣),對於沈從文而言,是『燈火已熄,船慢慢下沉,一切如自然也如宿命』,對於胡風而言,確是『時間開始了』,盡管他旋即陷入牢獄之災。不管怎樣,他們皆需面對不一樣的抉擇。 本書選取不同年齡、不同政治傾向並做出不同選擇的12位知識分子,從其1949年的私人書信和日記中讀取其或痛苦或彷徨、或矛盾或歡欣的時代抉擇。透過私人記錄,呈現出宏大的歷史敘事所遺漏的真實一面。而剎那間的抉擇,歷史和個體的命運從此橫跨兩岸,濤聲依舊,人事皆非。 12位傳主分別是自由派學者傅斯年、胡適、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作家沈從文、見過光緒、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等中國五位第一號人物的出版家(商務出版董事長)張元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創始人、被視為中國摩根的陳光甫、鴛鴦蝴蝶派作家包天笑、氣象學家兼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文革前就被打成反革命集團而入獄的文藝理論家胡風、唯一敢稱呼毛澤東為『老毛』的天真爛漫的革命詩人柳亞子、以及浮出水面的中共地下黨、著名劇作家夏衍和《文匯報》、《大公報》總編輯徐鑄成。
  •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作者:殷海光,林毓生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

    作者:[美]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套装共3册)》收录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写的文章、讲稿和通信,也包括别人写的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此外,还收了几封别人写的有关的通信,作为附件。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一生的活动时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评价有所争论。《爱因斯坦文集》的编纂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展爱因斯坦研究和讨论提供一手的材料。
  • 当代数学精英(菲尔兹奖得主及其建树与见解)

    作者:李心灿…(等)编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中未设数学奖,但在数学界有一项与诺贝尔奖同等声誉的国际数学大奖——菲尔兹奖。它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发,获奖者都是年龄不超过40岁的数学精英。 本书介绍了自1936年菲尔兹奖开始颁发至今共43位获奖者的生平简历、重要建树及其对数学、数学研究或数学教育的精辟见解,展现了一幅幅数学发展的精彩画卷。21世纪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谨将此书献给200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作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晚年文集》收录了爱因斯坦晚年文学的作品,供读者阅读。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被迫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作者:梁漱溟,艾恺

    Has Man a Future?—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并由艾恺教授亲自翻译成英文。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 醒思录

    作者:李小龙

    《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书名中《醒思录》取自李小龙在阅读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最初与最终的自由》后,写下一系列格言时所拟的标题。将“醒思录”写在纸上(后来是录音)是李小龙在香港早年岁月中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收录的“醒思录”均摘自李小龙与记者、朋友、同事之间的谈话采访与通信。其中有一些是李小龙已经要求打印出来的——或许觉得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另外一些是草草记下的,以免在他的头脑中一闪即逝。还有一些是他阅读时批注在书页空白处的。“醒思录”就这样成为他思想的结晶,他也由此被视为一名特殊的作家或哲学家。李小龙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不同主张的伟大哲学家与不同文化的圣贤名人的著作,这使他能够广泛地了解各类人——而不仅限于他所认识的身边人——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快乐与痛苦的。对于像李小龙这样的人来说,这些不同的观点仅仅是一种工具,他们希望去体验各种思想,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晰,而不是在生命变得盲目与不明确之后获得某些结论。李小龙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武断的结论仅仅是一个点,思想的远航将会在此停留。李小龙以格言警句作为他惯常的教学形式和写作方法,《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延续了这一风格。《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可以像巴特利的《常用名言警句》那样去阅读。但是,一个人最终能够从李小龙那里获得何种启迪,与他对李小龙的关注的持续程度直接相关。李小龙总是选择与单独的个人进行交流,而且,他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个人感受,而不是作为武断的教条或为反驳某人的论点而写。李小龙深谙哲学中“多与少”之要义,因此,他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格言——非常优美地胜过那些传统哲学沉闷复杂的著作,给那些习惯于纯粹哲学与认识论之枯燥文风的人们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这些格言的目的在于唤醒心灵并付诸实践,而并非抽象的理论——尽管抽象的理论也许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