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方法论

  •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作者:汪丁丁

    1.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经典课程讲义全新修订 2.高屋建瓴,追根溯源;以思想史方法思考和反省经济学,为经济学基本概念寻找知识合法性。"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是汪丁丁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的全新修订版。这本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生存状态一起讨论:“善与幸福”、“情感与心灵”、“社会正义”都是作者的关注所在。
  •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作者:吴承明

    本书的选题内容丰富广博,既有研究历史观与方法论的,也有研究经济思想范式变革的;既有研究财政税制的,也有研究企业制度及治理模式演进的;既有研究工业布局的,也有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关系的;既有研究注册会计师、钱业等不同行业的,也有研究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大大拓展了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
  • 記憶之術

    作者:法蘭西絲.葉茲(Frances A. Y

    古希臘人開創許多門藝術,其中包括了「記憶術」。詩人兼哲學家賽莫尼底斯,是公認發明這門技藝的人──在一次宴會廳突然坍塌後,罹難的家屬無從認屍,就是他按記憶說出死亡賓客的座位與名字的排序。「記憶術」建立起主宰西方十數個世紀的心像記憶法傳統。在古希臘,記憶女神妮摩姬尼乃眾繆斯之母,可見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之前,擁有記憶本領的重要性。記憶術可說是西方文明最不可或缺的一環──整理記憶方法的歷史,觸及宗教、藝術、文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科學方法的歷史。我們一旦細查這些深遠的相關性,更覺得這一趟探索不僅開啟了觀察西方文化的視野,也界定了幽遠文明的一些最重要的發展。這門技術仰賴的深層視覺記憶官能,其實是現代人早已不懂得運用的。想像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人們如何學習把龐大的知識庫記在腦裡?如果真具備那種鍛鍊過的記憶能力,對現今的你我顯然也將啟發良多,甚至是莫大的優勢。本書係蘭燈書屋「當代文庫」(Modern Library)二十世紀百大經典之一,也是近代第一本有關記憶之術的英語專著。自初版至今,一直以其簡單易懂而深具啟發意味的洞察力,廣受不同時代讀者的喜愛。
  • 史料五讲

    作者:齐世荣

    《史料五讲》的主要内容包括:略说文孛史料的两类:官府文书和私家记载;看待官书和私记史料价值的三种观点;陈垣、陈寅恪对史料的认识与运用;余论;谈私人信函的史料价值;谈回忆录类私人文件的史料价值;谈小说的史料价值等。
  • 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

    作者:韦政通

    《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由韦政通先生选编,收录了胡适、梁启超、冯友兰、萧公权、唐君毅、徐复观、劳思光、刘述先、余英时等名家治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有关论述20余篇,分通论与专论两编,内容涉及治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理想、目的、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展现了20世纪除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外的各家学术理路与治学经验,代表了20世纪这一领域研究所达到的高度,对于从事思想史、哲学史的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 口述史研究方法

    作者:李向平,魏扬波(Jean-Paul Wi

    《口述史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简介:关于口述史研究,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部分:这就是理解口述史、收集口述资料以及保存、研究口述史。在我们这本《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书里面,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收集口述资料,保存口述史和研究。述史。我在这里则强调的是如何理解口述史,以及理解口述史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及社会中的重要性。
  • 理论、方法、发展趋势

    作者:李伯重

    本书收集了著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十数篇,从“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三方面,对国际学界热烈讨论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工业化”、“过密型增长”理论的分析;对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和对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该领域新趋势、新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 历史比较研究导论

    作者:哈特穆特·凯博

    《历史比较研究导论》是一部有关历史比较研究之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精炼的慨述。作者哈特穆特·凯博是德国社会史研究的权威学者,尤为擅长历史比较研究,在本朽中,他结合欧美学界19、20世纪历史比较研究的大量实例,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比较、如何进行历史比较以及以往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当下,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历史学者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方法。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作者:钱穆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历史研究法(新校本)》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研究通史、如何研究政治史、如何研究经济史、如何研究学术史、如何研究历史人物、如何研究历史地理等。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命令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
  •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

    作者:桑兵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 世界史的构造

    作者:柄谷行人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对其《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和《迈向世界共和国》所述观点全面体系化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试图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批判性的继承。 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维度来考察社会构成体的历史,国家和民族便被视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柄谷行人则认为这种维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充分说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而且,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并不是只要“生产方式”改变就会自动消解的观念性对象。因此,他试图再次从经济基础入手,从“交换样式”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分别作出自己独特的批判和预测。
  • 经验与理论

    作者:黄宗智

    本书汇集了黄宗智先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全书经作者亲自校阅,是比较权威的版本。 书中介绍了黄先生一贯强调的从经验证据到理论概念到经验/实践的研究方法,以及著名的黄氏“内卷化”、“过密化”理论。在翔实的经验证据基础上,论证了小农在人多地少的客观环境下所做的抉择,尤其是长时期为递减报酬而做出的高密度劳动投入,亦即作者之所谓“没有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增长(总产出上升)” 以及“过密型商品化”。其影响可见于近年来“内卷”和“过密”两词在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广泛应用。其后,黄在《规范认识》文中对中、西方研究作了整体性的反思,突出中国经验(从西方现存理论理解)的悖论性,引起众多的讨论。 此后黄宗智的研究主要转向法律史,再次在发掘 “诉讼案件档案的基础上”,打出新颖的分析概念,区别清代法律的官方“表达”与其司法“实践”,强调两者既背离而又统一,由此形成清代法律的基本性质。此后“表达、实践”两词的对立也在国内众多论著中广泛使用。黄提出了清代法律体系中的“第三领域”概念——亦即国家正规法庭与社区非正式调解相互作用的中间领域。后又进一步说明了该领域中的“半正式”治理方法(即对准官员的依赖以及国家惟有在涉及他们的纠纷中方始介入)。黄把清代的这个治理模式称作“集权的简约治理”。 在新近的四篇法律论文中,黄进一步指出,现代西方的实践历史同样不同于任何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建构,尤其是西方现代影响最大的形式主义理论传统。他强调,中国从传统延续至今的“实用道德主义”思维方式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思维方式形成鲜明的对照。今天,中国固然需要吸纳形式逻辑来建立理论,但也应建立既是中国的而又是现代的现代性,包括法律体系和社会科学。 面对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黄既强调其过密化的历史延续,也指出在当前的“三大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农业终于面临“去过密化”的历史性契机。有关的论文揭示的是过密化“理论”本身的历史性,自始便与特定历史条件相连。 紧密连接经验与理论是黄教授学术生涯的一贯研究方法。本集最后一篇论文是他近年为国内研究生开办的研修班的说明,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学术方法的一个总结性介绍。
  • 历史的逻辑

    作者:小威廉·休厄尔

    社会科学学者和历史学者长期交流思想,但他们从未发展出关于社会理论的合理讨论。小威廉·H.休厄尔注意到,在理论问题上,沟通只是单向的:从社会科学流向历史学。《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认为,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能为彼此提供重要的思考。历史学者不自视为理论家,但他们深谙社会科学学者所不知道的事情:如何思考社会生活的时间性(temporalites)。另一方面,虽然社会科学学者难以处理时间性,但他们的理论复杂性和对社会生活的结构性解说也可以为历史学者带来裨益。 休厄尔素以融汇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而闻名,认为只有把对历史性时间(historical time)的成熟理解与广阔的理论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社会理论。在《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中,他揭示了这种结合的形式、可能澄清的议题,以及对两个学科的潜在影响。
  • 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

    作者:康乐 彭明辉

    该论丛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社会变迁;经济脉动;城市与乡村;家族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生活与文化;礼俗与宗教;生命与医疗;美术与考古。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黄宽重、邢义田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邓小南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一专题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台湾学者担任主编。每册书前附有总编所作的序和分册主编导言。各册导言的宗旨,在于综论台湾中国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内外背景和发展大势,并介绍当册作者和论文的特色。有些偏重于介绍收录的论文和作者或收录的缘由,有些偏于介绍世界性史学研究的大趋势,有些又以分册主编对某一领域的看法为主轴,各俱特色。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简短的作者小传和本文的原刊数据,便于有兴趣的读者进行进一步的查考。   丛书汇集众多国际之名学者的名作。老一辈学者,如严耕望、劳榦、傅乐成、戴炎辉等,当代史学名家,如余英时、许倬云、禄耀东、毛汉光等,还有深厚的西学背景的中青年知名学者,如陈弱水、颜娟英、李贞德等。云集了台湾半个世纪几代学者的代表著述,可谓名家荟萃,佳作琳琅。   本丛书的文章的总的选录原则是以近期出版者为主,以展现较新的趋势和成果。但各册也有不同。有的分册收录的几乎都是近十余年的论文,如《生活与文化》分册;有的则收入较多几十年前的旧作,如《制度与国家》,这恰恰反映了台湾中国史研究方向和中心的转移。   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海峡两岸学者的交流,资料信息的利用和相通,相关论文的查阅,都存在这一定的不便。国内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一直要求及时看到台湾学者的相关研究,这是促使本丛书出版的主要因素。台湾和内地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台湾学者一方面受西方汉学界影响很大,一方面又非常熟悉中国文化,有更多的创新和活力。在研究论题上,除了传统题目,台湾史学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议题,如医疗史、身体史,为国际史学界所注目。   “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的出版,应会给国内史学界带来新的资料、新的信息和新的关注点,对于两岸学术的交流和互动,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本书的二十一篇论文,可呈现台湾史学界对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的关注:第一卷部分“反思与前瞻”的六篇论文,回顾与检讨了1945年以后台湾史学的诸种面貌;第二卷部分“方法与方法论”的九篇论文,略可说明台湾史学强调方法与方法论的优先性;第三卷部分《历史解释》的六篇论文,大抵呈现台湾史不对历史解释的关注。当我们省视1945年以后台湾史学有关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的相关论著,可以明显看出方法与方法论的优先性显然高于历史解释,呈现了台湾史学向窄而深的现代学术研究靠扰之取向,因而有愈来愈多的史学工作者,以深入专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加上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结合,使台湾史学有愈来愈专来化的趋势,这种研究取向一直到1990年代方始改变。
  •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作者:[美]唐纳德·里奇

    就书名Doing Oral History而言,顾名思义,重点是围绕在“做”上,强调的是由实践操作来学习的理念。因此,作者对于口述历史如何筹划,如何行动?如何开辟经费资源?访谈时如何察方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版权?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有效地利用新科技?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磁带、光盘?如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交代得无微不至,使本书成为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式的手册。 本书的特点是,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大量实际案例,轻松、简洁、准确地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工作者避开陷阱和错误。 本书最成功的是,读其者会体认到:人人都能做口述历史,人人都应做口述历史。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续编

    作者:葛兆光

    这里集结了自2003年后七八年间,葛兆光先生在北京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给博士生讲的“思想史著作选读与研究”一课的录音整理稿。据听过这门课并且参与讨论的一些博士生说,这样的阅读和讨论对他们很有用,葛先生借几位海外学者,如包弼德、余英时、沟口雄三、艾尔曼等有关中国思想史或文化史著作的阅读,对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通过并不多的若干个案,参悟了海外中国研究的一些特别的背景和理论,经过对这些论著的批评性考察,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学界的不足和长处。更主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 史学方法论

    作者:杜维运

    史学方法是训练史学家的一门学问。杰出的史学家,可能是天纵的,道地的史学家则是训练出来的。天才也只有接受了既有的或自创的史学方法后,才能成为史学家。本书以古今中外数千年的史学方法的蓝本,归纳总结出了基本的史学方法,在技术的方法之外,扩及史学理论与思想,提出了史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与修养。
  • 如何寫歷史

    作者:理查.馬里厄斯/ 梅爾文.佩吉 Mari

    歷史寫作為歷史研究中極重要的一環,而其寫作的基本原則與所有人文社會學科皆相通。如何寫出清晰、流暢、具邏輯性、同時內容又嚴謹豐富的研究論文,一直是許多學子的難題。 本書從最基本的寫作原則談起,引導讀者思考歷史、分析史料、訂立主題、找資料,並教導讀者切入主題的方式與安排論述的層次,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進入歷史書寫的世界。
  • 赢在单词:探源法

    作者:贾晶晶,王广州,马超,李乐,蔡敏,管西丽

    怎样记忆英语单词有多种方法,到底哪种方法适合自己,要根据你的学习习惯而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可能感到最感头疼的是记忆单词。尽管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单词,可总是记不住!原因何在呢?那就是你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下面我就介绍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供你学习时选用。 本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主要是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探源法的含义、内容、作用及衡量标准等问题,另外还描述了英语词汇来源及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板块主要包括第二、三部分,主要讲述了用探源法学习英语和英语词汇的方法与技巧;第三板块主要是第四至十部分,主要讲述了用探源法学习英语词汇的认知、应用、实践、能力复制及提高等全过程,这个板块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把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直接复制给每位读者,让每位读者都获得攻克英语的信心、勇气及能力;第四板块主要是第十一、二部分,主要讲述了用探源法检测自己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以及在以后学习英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书提出了一种全新记忆单词的方法:探源法,此法是了解世界语言学界研究英语现状和发展状态的最基本的方法,此法遵循和应用了一般语言学原理,是研究英语词汇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具体的讲,它是以研究构词学为基础,语言学为背景,词汇学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科学记忆单词的方法,最后汇总而成的记忆法。只要你能把这种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话,那么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英语词汇的技巧,你得到的更是一种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一旦你拥有这种能力,你就不在需要别人帮助,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词汇书去学习,从此你学习词汇不在盲目,不在没有信心,面对任何词汇书,你不会在无所适从!当然此时的你面对单词,不再是记忆,而是学习。因为学习探源法的最终目的是:不再记单词! 总结起来本书有以下几个明显区别于其它记忆单词书的特点: (1)本书所讲的“探源法”不仅仅是一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当你真正全部掌握它时,你获得的更是一种“记忆单词的能力”; (2)本书提出“单词不需要记忆”的观点,并很好的说明此观点的正确性; (3)本书总结了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在我国发展的基本历程,让每位读者清晰的知道各种方法的优劣得失,同时通过各种方法与探源法的比较,说明探源法是目前中国记忆单词最科学、合理、有效、快速、实用的方法; (4)本书对每一个字母、前后缀、词根和部分词汇都进行了“探源”; (5)本书在第四部分:探源法英语词汇基础认知篇的词根部分,对相应的词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目前国内没有一本同类书籍做过这种全面分析; (6)本书编写比较全面,基本包含了有关记忆单词方面所有能出现的所有问题;(7)本书第二部分是如何学习英语的方法总结,这些科学方法的总结是独一无二的,在市面上没有出现过; (8)本书编排过程特别合理,在给读者复制“记忆单词能力”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9)本书适合人群:一切英语学习者和想学英语的人。读者范围特别广泛,市场潜力大; (10)本书不但汇编了构词法,而且对构词法的延伸法也进行提炼归纳,目前国内同类书籍还没有出现过此种提炼。 该书所讲探源法的最终理论总结起来是四个字:记忆思想,即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记忆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有关记忆单词的思想,它的追求是忆随意动,换句话就是你的记忆过程全是下意识的、无准备的一种人体自然行为。探源法的最终目的:不学而会,即就是你不用专门去记忆单词,而你却可以记住你任何想记的单词。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学者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即记忆单词的能力。而探源法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给你复制这种能力的过程。一旦你拥有这种能力,你就不用再记忆单词,当然这也是记忆单词的最高境界。 这种提法就好比李小龙所讲的有关截拳道理论,他认为截拳道的最终理论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武术思想,即它不是一门武术门派,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有关搏击思想,它追求的是身随心动。截拳道的最终目的:无为而治,即我国道家的哲学思想。下面结合这种思想,来阐述一下截拳道所追求的“无为而治”。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而是要我们顺其自然的治,他讲求的是用辩证的眼光来看世界,即有形和无形可以随时地转换,而截拳道的攻击和防守也可随时转换。所谓的无形,就是说拳路的变化,是无规矩可循的,拳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形。道家理论,要求我们从小习武,开始时就要讲究心静,也就是心无杂念,道士隐居深山的目的也在于此。在尘世之中,我们练功要心如止水,但在格斗中,我们不能老想着胜与败,那样会让我们的身体僵硬,只有心如止水,才能做到,出拳时随心所欲,才能把有形化为无形,才能达到无为而治。 当时李小龙把截拳道理解为一种武术思想时,许多人都不赞同他的说法。就连伊诺教授刚开始时也质疑过他的观点,请看下面对话: 此对话来源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第三十四集的结尾部分: 伊诺教授:(与小龙切磋后) 小龙啊!我现在对你的截拳道理论,越来越感兴趣,你知道,我多年来一直喜欢结交武林中人,可是还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在你这个年龄,能创立一个武术门派。 李小龙:教授,来坐,伊诺教授,我和您的看法不一样,截拳道不是一种门派,而是一种思想,截拳道没有什么招式的限制,也不属于任何套路,确切的说,它是一种搏击思想,它追求的是身随心动。 伊诺教授:小龙师傅,按照你这个说法,武学家对决岂不都是外行打架了,按这个逻辑,这个世界上岂不没武学可言了吗? 李小龙:(仍盒子,伊诺教授迅速接住) 你看,你根本没用任何武术招式,你也没做何思想准备,你一伸手,就把它给抓住了,一切都来自于自然,毫不浪费时间,你没有下蹲,也没有一些传统的套路、动作,要不然,你不可能把它抓住,就这样,这就是我的武学理念。 伊诺教授:小龙,这的确很有说服力呀? 后来经过李小龙现场示范后,伊诺教授才赞同了他的观点。上面我简单的提了一些本书的不同之处,但是要靠书面文字很难把本书所涉及的一些理念讲清楚,就像李小龙一样,只有当场讲解、示范后才能把自己的观点更好的讲解出来,让别人明白。所以,我希望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亲自去新华书店看看《赢在单词》一书,相信你有很大收获。 如:sol- / uni- → 都表示“一” 【探源】①都来源于拉丁语,它们常见于外来词和科学术语;②前缀sol- 为象形前缀,可分解为:o太阳、s太阳的强光、l太阳的弱光,即它代表太阳,太阳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有“单/一”的含义 【引申】单/单独/唯一 【属性】母义:sol- / uni- = one单/一 【其他】①前缀un- 为uni- 的变体,一般加在元音字母前;②有异形同义词根:primi- / mono- / proto- / haplo- 一,前者来源于拉丁语primus,后三者来源于希腊语,如:primus第一、monopoly垄断、protozoa原生动物、haplocaulous单茎的;③它们在表示“一”时还有细微区别:primi- / proto- 第一、mono- 一、haplo- 单一 【分析】 unicycle → 单轮脚踏车 unite → 结合/合并/联合/团结 uniform → 一样的/同一的 unicorn → 独角兽 solo → 独奏曲/单独的 solve → 解决/解答 sole → 单独的/唯一的 solid → 固体/立体 -ac- → 表示“尖” 【探源】①来源于拉丁语acidus/acere酸的/尖锐的,也可理解为:来源于字母a的引申含义,a代表牛的角,牛角是尖的,故该词根具有“尖”的含义;②来源基础词acid酸的,为它的变体,含义为它的引申义,分解为:-ac- 尖 + -id (a.) 形容词后缀,意为具有某种奇特的性质,形容非常尖酸刻薄的,即酸的/酸 【引申】针/刺/酸/辣/苦/高/烈味/尖味/顶上/尖锐/敏锐/强烈的/急剧的 【属性】母义:-ac- = sharp/ sour/ acid 尖/酸 【其他】①它具体有以下几种不同形式:-acu-/ -acet(o)-/ -ac(e)r-/ -acid-/ -acr(o)-,其中,-acet- 用于元音前,而-aceto- 用于辅音前;②表示“尖锐/敏锐”时,如:acute尖锐的/敏锐的、acumen敏锐/聪明;③表示“顶上/高时”,即acme顶点/极点/最高点、acrogen顶生植物;④它相应的希腊语词根为:-oxy- 酸,如:oxylophytes适酸植物、oxycellulose氧化纤维素 【分析】属于基础词(应熟记的词汇,即酸的/酸) -i- 连接词、form (a.) 表示“如…形状的”(形容像针一样很尖的形状,即针状的) -i- 连接词、meter米/器(测量尖酸味道的仪器,即测酸器) rose玫瑰(形容像玫瑰刺一样形状的,即针状的) sub- 下/次/稍/略(形容比酸稍微差点的味道,即稍酸的/略酸的/有些酸的) men 人(一个人拿着一把尖刀,向另外一个人走去,即恐吓/威胁/具有危险性的人) acid → 酸的/酸 aciform → 针状的 acidimeter → 测酸器 acerose → 针状的 subacid → 稍酸的/略酸的/有些酸的 menace → 恐吓/威胁/具有危险性的人(或物) 理解的记忆才科学、快速、不宜忘记?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