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方法论

  • 知识与权力

    作者:乔治•F•吉尔特

    《知识与权力》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学家、数字时代三大思想家之一乔治•吉尔德的最新重磅作品。乔治•吉尔德80年代所著的《财富与贫困》一书,被称为“美国新右派的资本主义宣言书”,为美国里根时期的改革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支持,也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本新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政府与企业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权力代表政府,知识代表拥有智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乔治•吉尔德提出,企业家掌握的知识以及企业家分享知识、利用知识的自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要想让经济有效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与看得见的政府之手之间的矛盾。 在西方,《知识与权力》被认为是将重塑经济学,重新设定人们讨论经济学时措辞的重要作品,也被认为将会改变人们判断政府行为对经济所造成影响的方式。无论对于政府、智库、学者还是企业家、创业者等,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济学大作。
  • 分析社会情境

    作者:John Lofland,Lyn H.

    《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按照实地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鲜明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方法,帮助初学者掌握搜集、聚焦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方法。《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重描述和分解了实地调查研究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资料的搜集、聚焦与分析。第二,从新近研究著作和研究方法评论的经典中,精挑细选许多新的例证。第三,广泛而细致地介绍了编码、备忘方法及电脑在资料整理和分析中的运用。第四,就“后现代主义”等新兴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探讨。《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适合于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教育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者使用。
  • 如何做质性研究

    作者:大卫·希尔弗曼

    《如何做质性研究》共分8大部分(主体是前5部分),次序大体上按照开展一项研究的时间顺序安排,并根据新手们在一个完整的质性研究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境一一讲授。第一部分针对的是刚读研究生的学生。第二部分着力于做研究设计时会出现的基本问题:如何选择论题、如何运用理论和选择方法、如何选择案例、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等。第三部分集中处理收集和分析数据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进行初步分析、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以及如何评估质性研究的优劣。第四部分讨论了做研究记录、处理田野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获得研究反馈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关于质性写作的。 《如何做质性研究》的每一部分大致上都自成一体,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穿行其间,选择需要的章节阅读,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如何做质性研究》提供的术语表。
  • 参与观察法

    作者:丹尼·L.乔金森

    《参与观察法》在西方社会科学界长销不衰,已逐步成为一部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工具书,也是我国内地在参与观察法方面的第一本译著。 《参与观察法》作者长期使用参与观察方法开展研究。基于其丰富的研究经验,他在书中既简要地讨论了参与观察法的方法论基础,以及适合的领域与局限;又翔实地讲解了这种方法实际操作的基本程序与具体技术,并展示了许多参与观察法研究的成果,提供了大量实用、有趣、新鲜、富于启发的信息。 《参与观察法》适合于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社会及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 定性研究(第3卷)

    作者: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

    《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第3卷)全书约200万字,对定性研究的近40个专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每一个专题的作者都是该领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其主编诺曼·K·邓津(Norman.K.Denzin)和伊冯娜·S·林肯(Yvonna.S.Lincoln)更是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面的国际旗手。即便是这样一个精英的团队,面对这个庞大而意义深远的工程仍然需要艰苦卓绝的工作,正如两位主编在《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第3卷)的前言中所说:在许多情形下,关于谁应该写作某个章节或者某个章节应该如何写,我们常常不情愿地进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为了最后期限和页数的要求,我们和作者们进行着斗争;关于各章节的理论性以及关于那些我们能够明白但其他人却未必明白的内容,我们也和作者们进行着斗争;关于各章节何时完成,我们还得做斗争;而且,当我们要求更多的修改时,我们是在不断地测试着作者们的耐性。
  • 定性研究(第2卷):策略与艺术

    作者: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

    《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第2卷)是定性研究方法方面极为全面的工具书。全书约200万字,涉及定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策略和艺术,定性研究的未来发展等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体现在41个专题之中。《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第2卷)的56位撰写者来自世界各国,他们均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定性研究方法的相关领域卓有成效的学者。《定性研究:策略与艺术》(第2卷)主译风笑天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他人员均来自北京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与教学机构。
  •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作者:Max Weber

    Max Weber,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Edward A. Shils and Henry A. Finch, with a foreword by Edward Shil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49.
  • Time Matters

    作者:Andrew Abbott

    What do variables really tell us? When exactly do inventions occur? Why do we always miss turning points as they transpire? When does what doesn't happen mean as much, if not more, than what does? Andrew Abbott considers these fascinating questions in Time Matters, a diverse series of essays that constitutes the most extensive analysis of temporality in social science today. Ranging from abstract theoretical reflection to pointe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Abbott demonstrates the inevitably theoretical character of any methodology. Time Matters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questions of time, events, and causality. Abbott grounds each essay in straightforward examinations of actual social scientific analyses. Throughout, he demonstrates the crucial assumptions we make about causes and events, about actors and interaction and about time and meaning every time we employ methods of social analysis, whether in academic disciplines, market research, public opinion polling, or even evaluation research. Turning current assumptions on their heads, Abbott not only outlines the theoretical orthodoxies of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 he sketches new alternatives, laying down foundations for a new body of social theory.
  •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

    作者:风笑天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六章,即问卷与社会调查、问卷的类型和结构、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标准、问卷设计的步骤、问卷设计指导、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从内容来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理论结合实际,各章论述的问题不是泛泛空谈,而是有的放矢。同时,书中举了大量实例,这便于提高读者进行问卷设的实践能力。总之,这是一本有较强的理论性、科海陆空性和知识性,又十分通谷易懂的问卷设计方法的入门书。
  •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作者:James Mahoney (EDT),

    The book considers the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agendas of comparative-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It defines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is type of research and explores its strengths in explaining important outcomes (e.g. revolutions, social provision, democracy) in the world. It includes sections on substantiv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methodology, and theory, and features essays by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sociologists currently working. This review of the accomplishments and future agendas of comparative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explores its strengths in explaining important worldwide outcomes (e.g., revolutions, social provision, democracy). It includes sections on substantiv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methodology, and theory, and features essays by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 scientists and sociologists currently working.
  • 定性研究(第4卷):解释、评估与描述的艺术及定性研究的未来

    作者: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

    《定性研究:解释评估与描述的艺术及定性研究的未来》第2版几乎是一本新书,第l版中的多半章节都由新的著述所替换。本版新增了33位各章节的作者(含合著者),新增了6个全新的主题内容,包括酷儿理论、表演民族志、证词法、女性研究中的焦点群体、应用民族志、人类学诗歌等。在第2版中保留下来的章节都作了大量的修改,有的甚至完全改头换面。第2版是第1版的继续。在第1版的前言中,我们曾断言,过去的20年在社会科学领域悄然进行了一场方法革命,学科间的界线正在模糊化。在理论与研究中对诠释性定性方法的共同关注使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越来越靠近。我们认为,尽管这些趋势并非什么新趋势,但是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领域所发生的“定性革命”影响范围之广还是非常令人惊奇。人们对于第1版强烈、积极的反馈也肯定了我们的断言。对于第1版如此受欢迎我们也感到诧异。研究与教学人员都可从该版本中找到进行教学与开展新研究所需的有用资料。
  • 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

    作者:斯梅尔塞,Smelser,Neil J.

    据美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普伦蒂斯-霍尔出版公司1976年版译出:英文题名:Compar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cnces
  • 好研究如何設計?:用量化邏輯做質化研究

    作者:Gary King、Robert O.

    超越量化與質化之爭 尋找「好研究」的共同原理 近二十年來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經典 哈佛三大重量級學者思辨結晶 ◎哈佛、哥倫比亞、華盛頓、普林斯頓等大學「方法論課程」指定教材 在社會科學中,普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對立的方法論典範: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儘管壁壘分明,但社會科學家一直希望為兩者尋找共通準則。這種嘗試從來沒有間斷,本書是諸多嘗試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 這本由哈佛大學三大學者合著的經典,反駁了質化學者對於量化研究的種種偏見,對質化研究諸多「不科學」之處提出犀利批評,並期盼質化學者運用量化分析的嚴整邏輯,讓研究變得「更科學」。 這種觀點在社會科學界引起極大震撼,激起方法論的大論戰,自出版二十多年來與之論辯的文章與專書不斷,至今對於捍衛質化方法的研究者來說,依然構成重大挑戰。 「好研究」的共同特色 ◎ 選擇對現實世界重要的問題來研究 ◎ 選用可證偽的理論 ◎ 有根據地選擇個案:避免只選擇符合理論假設的個案 ◎ 以描述推論與解釋為目的 ◎ 公開研究過程:研究者會清楚報告他們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 報告不確定性:社會科學處理的是高度複雜的社會現象,研究者的推論出自於不完整的資料與測量,很難完美無缺,因此必須報告結論的不確定性有多少 本書特色 涵蓋研究設計的每個步驟 從提出問題、尋找理論、選取個案和觀測值、檢驗理論與資料的正確性、發現因果關係、最後到報告結論,涉及方法論所有面向 詳細討論方法論的重要概念 包括描述推論、因果推論、可觀察意涵、單位同質性、選擇性偏誤、平均因果效應、測量誤差、內生性 清楚的實例說明,拆解經典著作的研究設計 包括《使民主運轉起來》(Robert Putnam)、《抵制保護主義》(Helen Milner)、Stalinist Political Economy(Nina Halpern)、The State and Poverty in India(Atul Kohli)、Hegemony and Culture(David Laitin) 理論與實際操作兼具 本書處於抽象的哲學爭論與研究者實作技術之間的中間地帶,關注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背後潛藏的基本邏輯。 適用領域 政治學、公共行政、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其他學科,以及法律證據、教育研究和臨床論證等非學科型研究領域。 適用課程 質化研究、研究方法、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設計、比較研究、國際關係研究、因果推論
  •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

    作者:约翰·W·克雷斯威尔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力求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设计提出一个框架、一种步骤和一些综合建构方法。《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中对三种研究路径进行专门的比较探讨,是由于人们对定性研究的兴趣和应用日益增长的同时,继续沿用定量研究设计,并且出现了混合研究。这一比较探讨从初步思考三种研究路径共同的知识线索、文献综述和反思学术探究中写作与学术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提出研究中的关键要素:写导言,陈述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理论的运用,定义、定界和阐明研究意义,提出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读者都会接触到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的方法。
  • 罗雪尔与克尼斯

    作者:马克斯·韦伯

    《罗雪尔与克尼斯:历史经济学的逻辑问题》是韦伯的第一部元理论著作,是一篇论述社会科学理论构建与系统化的方法论文章,开启了他对社会科学哲学雄心勃勃的研究。韦伯这部论著由论述数位作者的系列文章所组成,这部著作关注的都是同一套“逻辑”和“方法论”问题。
  • 质性访谈方法

    作者:(美)赫伯特·J.鲁宾,艾琳·S.鲁宾

    《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主要讨论了研究设计、访谈实施和数据分析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提出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明确地提供了不同种类的研究展开操作的可行办法。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建议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自己的研究兴趣,根据书中提供的指导,具体思索并回答有关这一主题在各个阶段应解决的问题。《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研究指南,既适合质性研究的初学者作为入门的指导,也适合正在做研究的学者作为研究参考。
  • 社会研究方法

    作者:仇立平

    《社会研究方法》分为四大部分: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问题和设计;研究方式;分析和综合。其中“社会研究方法基础”主要讨论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社会研究方法论的若干问题,介绍有关社会研究的简史、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及其基本类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社会研究方法》与其他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研究方法》增加了社会研究简史,这可以使读者了解社会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问题和设计”部分是《社会研究方法》最重要的部分,集中了笔者对于我国社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研究方式”部分中的“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式;“分析和综合”部分中,在“量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部分,舍弃了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介绍,侧重于针对学生在量化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详细介绍了统计表的制作、如何分组和分类以及怎样解读列联表或两变量交互表。对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也作了专门的介绍。
  • 解析社会

    作者:彼得·赫斯特洛姆(Hedstrom.P.

    学术棱镜解析社会:分析社会学原理,ISBN:9787305077227,作者:(美)赫斯特洛姆 著,陈云松 等译
  • 日常生活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

    作者:谢立中

    “现象学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取向之一。在中国社会学界,深入探讨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文献鲜有所见,试图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之中,以其特有的理论观点为指导,来从事对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经验研究,则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杨善华教授及其学术团队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社会学分析”为旗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本书即是该学术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