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数学(第一卷)

    作者:[俄] A. D. 亚历山大洛夫 等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是前苏联著名数学家为普及数学知识撰写的一部名著。书中用极其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现代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历史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内容精练,由浅入深,只要具备高中数学知识就可阅读。全书共20章,分三卷出版,每一章介绍数学的一个分支。第一卷分数学概观、数学分析、解析几何和代数这四部分,内容包括数学的特点,算术,几何,算术和几何,初等数学时代,变量的数学,现代数学等。
  • 宇宙为家

    作者:斯图亚特·考夫曼

    《第一推动丛书•第3辑:宇宙为家》描述笔者本人关于复杂性原理的一些探索,就是在这些原理的作用下,一道分子汤里产生了生命,最终进化出我们今天见到的生物圈。不管我们谈论的是分子和分子如何协作组成了细胞,还是生物体跟生物体如何协作组成了生态系统,还是买方与卖方如何协作组成了市场和经济形态,我们都会发现一些理由使我们相信,光有达尔文主义是不够的;相信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不仅仅起源于自然选择。
  • Science and Religion

    作者:Thomas Dixon

  • 宇宙简史

    作者:

    宇宙简史,ISBN:9787543935693,作者:(美)埃里克·简森
  • 《易经》图绎宇宙原始虚空开阖模型

    作者:林汉伦

    此是一篇以形而下的现代物理学,以个人之物理学知识,以逻辑思维法自假设并推演物理宇宙模型的论文。 此文与老子所言之道,以及易经之真义无关,非悟道证道后之真见地,乃一己思维之假设推论,多有谬解偏曲之处,望各善知识谨慎辨别,可作一参阅读物,勿误以为真,更勿流布以免误己误人。 望诸有缘众,勤断贪嗔痴,广读诸经典,善求诸明师,确求真理地,善修诸福慧,慧别诸善恶,改过勤行善。
  • 科学二十讲

    作者:吴国盛 编

    《科学二十讲》主要内容:从西方智慧的发源地,朝气蓬勃的文艺复兴之都,百科全书般的智慧“沙龙”,到“重经验,贬先验”的英伦传统,高度思辨性的德国,实用主义传统在继续的美国;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这些哲学家、数学家、艺术家,乃是西方广义或者狭义科学传统的缔造者,或者是科学传统的批判者和反思者。让西方思想家来讲述可谓“科学”,正本清源,揭示西方科学的真相,纠正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形象。
  • 关于时间

    作者:保罗.戴维斯

    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作者把本书写成有关时间的系统性、综合性的专著。作者选择了一系列非常引人入胜,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题目,通过对这些趣味性极强的题目的逐一解读,来展示关于时间问题的基本原理。 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的时间史就是爱因斯坦的时间史话,因此,作者在本书写作中简略地记载了一些关于爱因斯坦传记的内容,但并非说明本书是为爱因斯坦作传记。 对时间的科学研究常常使人忐忑不安、迷惑不解和心惊肉跳,有时又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作者写作本书并非为了给读者提供科学或数学的专业知识,书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少得不能再少;除非确实必不可少,否则,尽可能避免使用数字。不仅一般人对“时间”无比困惑,就连爱因斯坦对“时间”研究,读来也让人心惊肉跳。时间问题,几乎是世界所有宗教的核心问题。本书用浅显语言讲述深奥的科学道理,但你读完后,对时间的理解也许会比没有看它之前更加困惑。
  • 不完美的宇宙

    作者:马塞洛·格莱泽

    《不完美的宇宙》一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宇宙起源、物质起源和 生 命起源等问题,阐述人类在宇宙间的位置,呼吁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塞洛·格莱泽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胸怀, 独 特的眼光,迷人的文采。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宗教的实质、生物学的趣味、天文学的发展 、 物理学的脉络、数学的精彩、宇宙学的模型、跨学科的研究;可以了解文 学 作品特别是科幻影片与科技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涉及宇宙学、粒子力学、生物学以及天体生物学的许多尖端课题 。 让我们徜徉在科学海洋,漫步于文学天地,感受单纯的快乐,享受读 书 的幸福。
  • “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

    作者:雅卡尔

    本书从物理学、数学和生物学的微观角度讲述了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借助于生动又耐人寻味的事例,科学地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新阶段――“有限世界”时代的来临,由此。本书引发人类对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和定位――这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宇宙公式

    作者:蔡志忠

    《东方宇宙四部曲4:宇宙公式》是蔡志忠闭关十年研究宇宙物理的经典之作。62岁的漫画家蔡志忠成功地完成了其动漫创作从传统经典到未来科学领域的惊人探索。他以一位东方漫画家的独特身份,经过数十年的思考与求证,以东方哲学观为基础,大胆挑战了物理学界的公论,参与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整部《东方宇宙四部曲》试图通过对时间、空间、物质真相的探索,找到通行全宇宙的统一物理语言,并使之能一路到底地将宇宙、超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台风、气象到原子、电子的质量、半径、速度、重力、密度、温度、周期,都写成只有时间t和光速比e两种物理符号的统一公式。而这种一路到底描述宇宙万物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极有可能是进入统一物理的钥匙。 《宇宙公式》是《东方宇宙四部曲》的第四部。《东方宇宙四部曲4:宇宙公式》反映了作者在十年闭关期间对宇宙物理问题思维的全过程,也是他对宇宙、时间、空间等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最终结论。作者以自己为鉴,期望能引发学子们独立思考、自发学习,大胆构思、书写崭新的物理篇章。正如作者所说,或许这才是在西方建立的轨道之上另架起一条高架的方法。作者也期望有一天,东方在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能赶超西方,成为世界的主流。
  • 从存在到演化

    作者:[比利时]普里戈金

    本书试图回答自然界是怎样演化发展的。作者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等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成果,结合当代科学的其他新成果,并放到科学史和文化史中进行考察,指出自然系统从混沌到有序、从已有的有序演化到新的有序的过程,是“活”物质的自组织过程。作者志在把热力学嵌入到动力学之中,重新发现时间的意义,进而消除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对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在更高的起点上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新联盟。 科学元素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 沙滩上的房子

    作者:诺里塔・克瑞杰

    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著《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思想家的科学神话曝光》,是继《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一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后,西方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又一本力作。 反科学思潮 当代科学保卫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中,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一词逐渐被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所取代,表明了科学的内史研究正在逐渐转向外史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词,其基本的内容是指从不同的社会维度去研究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社会学(SSK)、STS、女性主义科学观、后殖民主义科学观等。然而,其中许多主流研究已经走向极端,表现(1)极端的相对主义;(2)科学的意识形态化。因此,科学家称这类研究为“后现代科学研究”或后现代反科学思潮。其特征是:对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客观真理与实验证据等认识论价值进行挑战,这种敌意并不是表现在滥用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政治外部环境上,而是表现为对科学内容和和方法,对科学理性,科学真理和科学精神的肆意攻击中,最后导致对科学、理性与人类文明的全面攻击,把科学看作是一种脱离经验检验的诡辩,强调科学归属于不同的生活形式、不同的语言游戏。这种批判并被提高到了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层次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建构,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误导;把科学看作是男权至上主义的统治,控制与权威化自己权力的工具;把科学看为是导致一切全球性生态灾难的意识形态;把科学看作是帝国主义入侵与殖民统治的先锋队。总之,科学变成一种权力,一种靠金钱运转的游戏,一种服务于其赞助者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科学思潮打着“学界左派”(“The Academic Left”)面貌来出现,其目的是要制造一种政治上正确(Political Correct)的科学。从文艺复兴以来,左翼思潮一直是和科学结盟,反对蒙昧主义,信仰理性思想和客观实在的分析(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相信这两者是反对由强权所提倡钓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然而在过去20年中,大量“进步的”和“左派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家,由于受法国思想家的后现代主义和美国的女性主义的影响,已经抛弃了文艺复兴的思想遗产,投入各种相对主义的怀抱,走向了反科学阵营。 科学保卫战 1994年,美国维吉利亚大学著名的生物学家格罗斯与罗格斯大学的数学家莱维特发表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拉开了科学家的科学的保卫战序幕,开始反击所谓的学界左派。学界左派从内涵上来看,“是专门设计来指坚持对科学,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概念基础的误解,并把这种误解已经扩展到对科学的政治进步批判的学派。  学界左派仿佛表达出一种对文艺复兴的最有力的遗产的敌意,他们谴责科学为反动的蒙昧主义,斥科学为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机器,所有这一切正是他们想要推翻的和蔑视的。”从外延上来看,在格罗斯与莱维特的《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中,把学界左派看成主要是由人文学者与社会科学家组成。这些是从来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者,现在却企图涉猎科学领域。它们包括:(1)“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2)法国后现代主义者;(3)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评;(4)激进生态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强烈排斥立场;(5)新世纪的创世论;(6)后殖民主义的科学观。  随后,格罗斯、莱维特与马丁·刘易斯(Martin Lewis)主编的《飞离科学与理性》(1996),这是1995年美国纽约世界科学家大会的论文集。此次全球科学家大会不是讨论科学问题,而是一场专门组织的批判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声讨大会,为此,这次会议被名命为“飞离科学与理性”。与会的科学家表明他们对当前的建构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泛滥而感到愤怒,文化左派对科学的“敌意”的真实危险并不仅在科学自身,而是作为整体的人类文化。他们认为反科学现象基本上是都是非理性,放弃科学与理性将具有社会性的灾难。 学界懒汉 后现代“科学研究”的另一特征是对科学的论述常常带有相当含糊性(甚至于误解),对科学工作的具体结论,采用隐喻和修饰的手法,引入各种稀奇古怪的术语、玩弄语言游戏、其中充满着对科学知识的误解。这种失误表现在许多著名学者,如后现代大师德里达、拉康、利奥塔、“科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如拉脱尔、柯林斯等身上。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科学家的正当愤怒,由此引发了格罗斯、如1996年,美国著名的文化左派杂志《社会文本》的副主编安德鲁·罗斯组织了一期名为《科学大战》的专刊,以反击《高级迷信》一书给后现代主义者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美国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一篇名为《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诈文,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科学家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Science Wars)。值得注意的是,索卡尔读了《高级迷信》后,为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泛滥而感到震惊和不安,于是决定写下这篇诈文,其目的是检验那些科学的文化批评者的编辑们是否真正地懂得他们所批评的对象,结果是,编辑们没有经受住检验,使“后现代科学研究”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揭露与批判 在《沙滩上的房子》一书中,除了科学家揭露后现代主义的“时髦的胡说”(如后现代大师的科学“名言”:数学常量п与光速c变成了变量、集合论中的选择与等价公理具有支持“堕胎运动”的女权主义的政治意义,等等)外,具有不同背景的作者对“后现代科学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更为深入的批判。这反映出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上升到较为严肃的理论分析层次。  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分析韦伯的引力波探测工作与弱电相互作用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表明科学家放弃或接受某种科学模型,是基于客观实验等认识论证据,而不是像后现代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科学成果是科学家的政治利益,或谈判技巧的修饰学的产物。皮林克分析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夏平与谢佛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波义耳与实验生活》,从历史的事实出发,表明霍布斯与波义耳无论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或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像这两位作者所表明的那样极端对立。社会学家雅各布分析了夏平与谢佛,还有拉脱尔对17世纪英国历史进行的认识相对主义的歪曲。  本书还包含着数篇反击女性主义的论文,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和性别研究小组进行了“被动的卵子和勇猛的精子”的生物学“案例”分析,这种分析现在已经在《新闻周刊》上被作为性别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科学内容的范例来发表。而生物学家格罗斯指出,这是一种“神话”,与生物学的基本常识根本不符。历史学家纽曼分析了女性主义所崇拜的炼金术式的自然观,指出这种自然观在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比机械论更为残忍。在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中,克瑞杰指出了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许多荒诞后果。  最值得注意的是兰达对后殖民主义的分析。她指出:在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与现代性的诋毁中,伴随着对“地域性知识”的毫无批判性的鼓吹,已经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创造出了一个各式各样的非理性与反科学思潮泛滥的温床。否认迷信与科学、意识形态与知识的界线,必然会导致迷信、神话与意识形态披上科学的外衣。所有这些对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将具有灾难性威胁。 作者简介:诺里塔·克瑞杰,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科学哲学与历史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在科学文化研究方面,她主编了Nature and Causes of Homosexuality:A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Inquiry与Daphne Patai合著了Professing Feminism:Cau-tionary Tales from the Strange World of Women's Studies。
  • 人工智能的未来

    作者:Jeff Hawkins,Sandra

    陕西科技出版社最新引进美国图书《人工智能的未来》(On Intelligence)一书,是由杰夫•霍金斯,一位在硅谷极其成功、受人尊敬的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家与桑德拉•布拉克斯莉,《纽约日报》的栏目作家共同撰写。本书对人类大脑皮层所具有的知觉、认识、行为和智能功能新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想。这一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大脑皮层的现行认识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大脑的工作原理,即霍金斯称之为“真正智能”而非计算机式的人工智能立论扎实,观点独特、新颖,阐述精密。对大脑及其工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读,必有收获。 本书共八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人脑、记忆、智能理论新架构、大脑皮层工作原理、意识和创造力、智能之未来。
  • 激动人心的年代

    作者:李醒民

    《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从科学内部史和外部史两个角度,从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两个方面,全面考察、论述了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对这场革命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局以及其中的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运用翔实的史料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从哲学的高度对这场革命进行了中肯、独到的分析和总结;澄清了诸多源自列宁著作的误解、曲解和讹传,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估价和看法。《激动人心的年代: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被评论者认为“对世纪之交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进行了全面的历史考察和哲学探讨,是国内专门涉及物理学革命的第一部专著”。《中国青年报》记者为此曾写了《冲破理论禁区——访青年科学哲学工作者李醒民》的通讯报道。这部著作不仅在学术上多有创新,而且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 实在的张力

    作者:白彤东

    《实在的张力》主要讲述了:历史上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似乎同时总与形而上学有耐人深思的杂糅。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直到爱因斯坦、玻尔和泡利。爱因斯坦和玻尔以及泡利等量子力学家之间的EPR争论不仅是20世纪科学界最重要的论战,而且还被认为超出了物理学甚至科学的边界,成了哲学层面的分歧和对抗。 但作者通过精细的文本阅读指出,对这一争论的形而上解读是有重大偏差的,他们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并不涉及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或者我们能否认识外部世界等古老的哲学问题,而只是关于特定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以及特定理论解释是否成立等具体问题。 通过这一梳理,我们会发现科学家对科学复杂而微妙的理解,他们感受到的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在特定研究与普遍诉求之间的张力,这远比给他们简单地贴上“实在论者”、 “反实在论者”、“自然神论者”等标签更有趣。
  • 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

    作者:(美)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纳米材料是当代科技三大前沿,到21世纪,这三大技术将合力打造出的新的智能机器,将重塑人类的大脑和躯体。作者大胆预测:到21世纪,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机器不仅具有智能,而且具有灵魂,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而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而虚拟现实有可能使人机发生“恋爱”……这不是科幻小说,更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库兹韦尔为我们描述的“灵魂机器的时代”。 库兹韦尔在书后的大事年表中展示了宇宙演化、生命进化和科技发展的历程,使读者对世界科技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走向一目了然。 感谢余秋雨先生为本书中文版写的精彩序文,它为我们如何阅读这本万花筒般的书指明了路径。
  • 视读时间

    作者:[英]克怀格.卡伦德,[英]拉尔夫·埃德

    什么是时间?哲学家圣·奥古斯丁的话闻名遐迩,他说当没有人请教他时,他知道时间是何物。 《视读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探讨了一些圣·奥古斯丁没有涉及的方面。以及漫画的形式深层探究了时间的历史。从圣·奥古斯丁关于没有时间的断言发起,到牛顿的流动时间,再到庞加莱的传统时间、爱因斯坦的静止时间,最后返回到在量子力学中没有时间,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在整个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困惑,例如,时间是否像空间一样是第四维?或者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流动”的?如果时间是流动的,那么说时间是否流动有多快具有意义么?未来是否存在?是否可能有时间旅行?为什么时间好象总以单维方向流动? 这些或其他一些问题都属于人们所能提出的最深刻、最微妙的问题中的一部分。《视读时间》配加了充满指挥色彩的图片,把问题展示出来,很多问题甚至是第一次摆在时间探索者的面前。本书讲解浅显易懂,谋篇条理清晰,图片严谨风趣,令人读后欲罢不能。
  • 技术的报复

    作者:爱德华·特纳

    如果计算机真正消除了文书工作,那么办公室的垃圾箱为什么老是装得满满的?为何银行自动兑款机前的队伍经常比出纳员窗口的队伍长?凡是思索过这些问题的人,都可在本书中找到答案。作者对最值得人们夸耀的技术的令人沮丧的“报复效应”,作了富有洞察力、发人深思、妙趣横生的探究。 从使美式橄榄球比英式橄榄球更危险的衬垫,到迫使吸烟者吸得更多的“低焦油”香烟,从造成新的抗药菌系的抗生素,到需要更快的信息处理机和更多的辅助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软件,爱德华·特纳几乎提供了一切技术革新的意外后果,并告诉人们如何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世界里生存。
  • 时间之歌

    作者:蔡志忠

    《东方宇宙四部曲2:时间之歌》是蔡志忠闭关十年研究宇宙物理的经典之作。62岁的漫画家蔡志忠成功地完成了其动漫创作从传统经典到未来科学领域的惊人探索。他以一位东方漫画家的独特身份,经过数十年的思考与求证,以东方哲学观为基础,大胆挑战了物理学界的公论,参与了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整部《东方宇宙四部曲》试图通过对时间、空间、物质真相的探索,找到通行全宇宙的统一物理语言,并使之能一路到底地将宇宙、超星系团、星系、恒星、行星、台风、气象到原子、电子的质量、半径、速度、重力、密度、温度、周期,都写成只有时间t和光速比e两种物理符号的统一公式。而这种一路到底描述宇宙万物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极有可能是进入统一物理的钥匙。 《时间之歌》是《东方宇宙四部曲》的第二部。《东方宇宙四部曲2:时间之歌》试图通过三个思想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里时间会因为速度而膨胀的理论是错误的,并提出适用于全宇宙所有有情无情众生的时间方程式。
  • 科学与文化

    作者:约瑟夫·阿伽西

    《科学与文化》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讨论自治(autonomy)、宽容(tolerance)、理性(reason)、哲学(philosophy)和责任(responsihility)问题。无论如何,它们都是当代民主哲学议程上最重要的主题。从简单的意义上看,它们都持批判理性主义的观念。将理性等同于确定性毫无意义,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了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致力于限制科学主义,但又不质问它对确定性的追求是否具有合法性,因为这种追求是对自治和责任的逃避。无论是科学主义还是相对主义都必然导致不宽容和非理性主义。当人们说,他们之所以不能作出决定是因为不具备充足信息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事实和理性的规则为他们作出决定。然而,决断需要深思熟虑,而可能影响我们深思熟虑的信息正是作出负责任的决断的必要手段。有些哲学家主张非理性主义,诉诸本能情感以反对思考;有些哲学家宣扬相对主义,诉诸确定的规范以反对思考;还有些哲学家倡导科学主义,诉诸科学权威以反对思考。他们都在逃避一个明显的事实:我们应当尽可能负责任地和尽可能合理地作出决定,然后才能期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有两种不同的错误哲学使科学脱离于一般的文化和特殊的传统,即科学主义和相对主义。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是确定可靠的(或者几乎是确定可靠的),并且要求人们认同科学思想,按照科学思想行事。它认为科学并且只有科学具有合理性,从而否认或者忽视文化的其他部分。它看似支持科学,实际上并非如此。 科学主义主张科学的权威优先于个人的自治,因此其实质是一种独裁。正如自治是合理性的本质,而合理性是研究的本质、研究是科学的本质一样,科学主义因此是反科学的。(它将科学看作既定的事物,而非不断成长的事业。) 相对主义持有科学主义的全部缺点,却不具备科学主义的全部优点。而且,相对主义把科学主义的允诺限定于科学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包含自身的合理性,因此只发挥地方性效用。相对主义看似从地方性角度支持科学,但其目的在于支持众多文化对科学的无知,包括部分对科学罕有了解的研究院对科学的无知。相对主义者夸耀他们通晓众多不同文化,实质上他们炫耀的是对科学的一无所知。他们认可任何传统,因此是以科学的名义,或者以某种地方传统的名义施行独裁。它看似宽容地将每个权威限制在自己的领域内,但却是以分裂不同领域和使每一个领域成为不受限制的地方权威为代价的。因而它是独裁主义的和非理性主义的。 科学是文化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寻求科学确定性(或其他确定性)的一切传统主张都是错误的,并且妨碍了科学的自由及其与文化总体的融合。科学是最富合理性的理智活动,但不是唯一的理智活动。科学的独特性在于系统地理解事物,并且对自身创造的成果保持坚忍不拔的批判态度。科学通过这种方式在人类文化中发挥多种多样的作用,它对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对之进行特别研究。 科学在今天赋予其从业者和合作伙伴以很高的社会地位,其中一些人试图扮演科学利益的捍卫者,常常希望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倡导科学主义。然而,去攻击这些捍卫者是没有用的。他们的敌意映照了相对主义者的敌意,而后者往往不了解科学。无论科学主义还是相对主义,都忽视了科学的文化价值,他们共同的一个粗劣看法是,科学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但是,大众科学不但对整个文化,而且对科学本身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经常寻求更新的和更友善的途径来使科学观念被大家普遍接受,应用科学思想扩展更多的领域,扩大人们的视野,让生活更为理性化。大众科学和技术、科学史和技术史、应用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都打破了科学和其他文化之间的隔离状态。 科学主义强迫人们接受科学理性的律令,相对主义则把这种强制限定于科学文化,而非理性主义却反对这种强制,即使不是全部,也至少在重要方面如此。然而,他们都错了:大脑是一个强大的器官,运用大脑不需要理由、强制和外部的限制。我们可以像运用其他任何器官一样来运用大脑而不会产生什么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