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大自然的常数

    作者:(英)约翰·巴罗

    本书是高层次科普读物,是英国著名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巴罗的又一本力作。本书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物理量——测量空间、时间和物质重量的米、秒、公斤谈起,论述了大自然的基本常数,这些常数包括引力的强度、磁力的大小,光的速度以及物质最小粒子的质量。作者认为大自然的常数是决定宇宙本质的一组数字,它们反映了宇宙最深层的奥秘,它们告诉我们宇宙为何有这么大,历史这么久,宇宙中的各种力有多么强,宇宙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常数是否真的是永恒不变的?为什么生命只在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上出现? 本书还回顾了人类探索大自然常数的历程,其中就有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伟人的功绩。
  • 生命的未来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生命的未来》是生物多样性之父威尔逊的又一深情关怀之作。在书中,作者准确而又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世界上许多珍稀物种消失的故事,展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多彩和被低估、忽视了的潜在危机。作者明确指出,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来维持地球的完整性及其所蕴藏的生物多样性。这本权威著作不仅是生动描绘生物圈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保护地球、保护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行动指南。
  • 仰望苍穹

    作者:史蒂文·温伯格

    最近,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人物简介中,詹姆斯·格兰茨(James Glanz)评介说:“物理学正朝着‘终极理论’迈进,史蒂文·温柏格也是许是世界上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权威的人。所谓‘终极理论’,就是对自然界的粒子和作用力的一种完美的解释,将永远作为所有科学的基本原则。温柏格还是一位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能给人以启发和激励……最近他获得了刘易斯·托马斯奖(Lewis Thomas Award),这是用来奖励最佳地体现出了‘诗人科学家’这样的研究人员的。”理论物理学和对文学、哲学、历史以及科学政策的更深刻的理解是温柏格的主要兴趣所在,本书从杰出的科学家和富有挑战性的作家这两个方面将温柏格全面地展现出来。 这些文章的创作历时15年,其中每一篇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强调必须正视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发现,并强调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类是处于某种独特的地位。为了捍卫科学精神、反击其文化敌手,这些文章表达了还原论著、实在论者和虔诚的非宗教论者的观点。每篇文章的前面都新加了引言来介绍该文的来龙去脉,必要之处还加上了最新的进展。总之,这些文章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无比的乐趣,让大家来体验我们这个时代最迷人、最强劲的一类科学头脑那种非凡的辨别力、理解力和洞察力。
  • 物理学的困惑

    作者:[美]李·斯莫林

    这是一本破天荒的书,著名物理学家斯莫林在书中指出作为所有其他科学的基础的物理学迷失了方向。为什么物理学突然陷入了困境?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 在斯莫林看来,一个主要问题出在弦理论:一个野心勃勃的“万物之理”的蓝图。想要解释自然的所有粒子和力,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弦理论凭它新奇的新粒子和平行宇宙抓住了公众的想象力,也赢得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心。但这是理论的陷阱:弦理论没有一点曾被证实,也没人知道如何去证实它。实际上,理论出现了无限多个形式,意味着没有实验能否定它。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它失败了。但是因为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招揽了最优秀的头脑,严重伤害了在其他路线上追求的年轻物理学家,所以它也拖累了其他物理学的前进步伐。
  • 爱因斯坦文集(第二卷)(增补本)

    作者: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2卷)》内容简介: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能在细节方面作些补充和发展。
  • 科学方法实践

    作者:高奇 (Gauch.H.G.)

    《科学方法实践》将科学方法的实践与哲学综合到一起,对科学方法的基础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内容包括:科学视界、科学大战、科学预设、演绎逻辑、概率、归纳逻辑和统计学等。
  • 天空中的圆周率

    作者:(美)约翰.巴罗

    如果没有镜子,人向前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当然不能”——但是,爱因斯坦说“能”——如果你跑得够快。无独有偶,当代宇宙学权威马丁*里斯也会说“ 能”,他的原话是“你照向宇宙任何方向的一束光总有一天会打在你的后脑勺上”(《六个数》,上海科技)。因此,这幅画的宇宙解释就是,如果你活的时间够长,比如说,几百亿年,那么,你将会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当然,前提是地球还存在,而且老眼昏花的你至少还记得自己几百亿年前的后脑勺也曾青丝满头。
  • 科学与宗教

    作者:梅尔威利·斯图尔,徐英瑾

    《科学与宗教:二十一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汇集了英美四位顶尖哲学家与科学家对于宗教一科学关系问题的真知灼见,并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科学与宗教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壮美图景。这些演讲者反复申明了这样一个论点:一方面,无神论或激进的自然主义并不是科学研究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有神论不仅完全可以和各种科学理论(如宇宙发生学、量子力学、进化论等)彼此相容,而且还能为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根本意义,提供一个科学无法提供的思想框架。熟悉美国文化现状的读者都知道,基督教在当今美国的群众基础要远远超过其在欧洲大陆的群众基础,甚至很多专业科学家也都是虔诚的教徒,但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却依然长期保持全球第一。为何科学事业恰恰能够在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国家得到蓬勃的发展?这恐怕是不少读者都怀有的一个困惑。
  • 江边对话

    作者:赵启正、(美)路易·帕罗

    《江边对话》作者说:在与帕罗博士这三次谈之前,我只知道我是中国众多不信神者之一,我和我的家人、同事及朋友在宗教观上没有什么不同。帕罗博士是神学家,是美国的一位宗教领袖,他学识渊博,坦城热情。我很尊重他。和他对话的无神论者,应当有与宗教相关的丰富的理论素养,应当是一位哲学家,而我只是学过哲学课,在20多年的科研活动和20多年的公务员工作中常有朴素的哲学思考而已。因此,我在帕罗博士长达8小时的对话中,只直率地表达了我对宗教,特别是对上帝的认识,我没有引用神学的术语,因为我没有任何神学的素养。
  • 统计与真理

    作者:C.R.劳

    《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是当代国际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C.R.劳的一部统计学哲理论著,也是他毕生统计学术思想的总结,同时还是一本通俗的关于统计学原理的普及教科书。书中,作者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统计学原理,通过实例,不仅证明了统计学是一门最严格、最合理的认识论和方法学,还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统计学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很深刻的理论是如何从一些非常简单实际的问题中发展起来的。《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前5章讲述了统计学从最初收集、汇编数据为行政管理服务,发展成为有一整套原理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的历史,第6章谈及了普通公众对统计学的理解,强调了从数字中学习有助于成为有效率的公民,《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书中提到的所有科学的学科调查与决策和统计之间的关联是由一系列实例来说明的。《统计与真理:怎样运用偶然性》使用非专业语言通俗地阐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合大众读者。
  • 智慧的动力

    作者:[美] 约翰·H. 立恩哈德

    每天,上百万的美国人打开收音机,收听立恩哈德教授主持的《智慧的动力》节目。本书即以立恩哈德教授的电台系列节目《智慧的动力》第一年的广播稿为基础。在本书中,立恩哈德教授把他对科学、文化、人类发明以及技术发展的反思重新梳理成章,展现了技术的变换莫测:它宛如一面镜子,一种危险,或者是某种大英雄主义的傲慢,全书洋溢着来自于细微观察的真知灼见。 发明家、数学家、工程师们以及独木舟、DC-3、胡佛大坝、二极管和缝纫机的故事烘托着本书的主题。立恩哈德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史,说古论今,动态地把握住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驾驭,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环境、人类需求向来都决定着技术革新的方向。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还不如说是一部人类自传,因为我们的一切都已经写入了我们所制造的机器之中。
  • 科学

    作者:汉斯·波塞尔

  • 科学与宗教引论

    作者:(英)麦克格拉思

    《科学与宗教引论》向读者介绍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迷人关系。对于那些学习科学和宗教,但在其中一个方面缺乏知识学生来说,尤为合适。《科学与宗教引论》视野极为开阔,从历史、神学、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审视科学与宗教的交互作用,并一直延至当今,囊括了理查德·道金斯所提出的涉及进行论以及与宇宙相联系。
  • 宇宙简史-无限宇宙中的无穷智慧

    作者:哥白尼 牛顿等

    本书收入了近现代以来一些科学大师的人文随笔,包括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意在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视角。
  • 何为科学真理

    作者:(美)牛顿

    近来引起争论的不是某个科学真理,而是真理本身——恰恰是关于科学真理的观念。围绕这个观念引发了一场面文化战争,许多人以嘲讽的、雄辩的以及逆反的口吻声称,诸如可检验的客观真理之类的事情并不真的存在,因而,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科学的权威。对此,本书发出一种理性的声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建设性的意见。
  • 牛顿研究

    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

    这本牛顿研究的集子包括了作者年十几年来写的一些文章,其中每篇都论及牛顿科学思想的一个不同方面。虽然每篇文章都是分别写成的,彼此之间并无我少联系,但它们却并非仅仅是因为研究了同一个人思想的某个方面而被强行拼凑到了一起。其中心主题是,用概念分析的方法来说明基本的科学思想是怎样与同时代的主流哲学思想相联系,并且被经验控制所决定的。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篇 牛顿综合的意义 第二篇 牛顿科学思想中的概念与经验 第三篇 牛顿与笛卡尔 附录A 惠更斯与莱布尼茨论万有引力 附录B 引力是一种隐秘的性质吗? 附录C 重力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吗? 附录D 虚空与广延 附录E 罗奥与克拉克论引力 附录F 哥白尼与开普勒论重力 附录G 伽桑狄论引力与重力 附录H 胡克论重力的吸引 附录I 伽桑狄和水平运动 附录J 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 附录K 笛卡尔论无限与无定限 附录L 上帝与无限 附录M 运动、空间与位置 第四篇 牛顿、伽利略与柏拉图 第五篇 一封示发表的罗伯特·胡克致伊萨克·牛顿的信 第六篇 牛顿的“哲学思考的规则” 第七篇 引力、牛顿和科茨 索引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反思科学

    作者:吴国盛

    为什么要讲这和以一个题目呢?原因是今天科学很重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却未必很深入、很恰当。我们常听到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话当然是对的,没有错,但如果把科学只是理解成生产力就不对了。科学不仅仅有用处,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财富,带来高效率的生活,而且首先是一种精神。虽说我们这几年也有不少人在谈科学精神,但究竟什么是科学精神,我认为这个问题学术界也好,大众传媒也好,都没有讲情楚。
  • 当哲学遇上近代物理学

    作者:张立德

    《当哲学遇上近代物理学》内容简介:心物能原本就是一体,心物能三者是分不开的。人的心理、生理上的种种感受,在人的肉身上,一定可以找到相应的变化,这道理也是浅显易明的。心有心的来源、体系与演化过程,物质有物质的来源、体系与演化过程,能量也是一样;心物能三者虽各有体系及来源,但最终却是汇归为心物能一元、一体。
  • 科学与玄学

    作者:罗志希

    本书著者的目的基于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以独立的思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使读者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清楚。
  •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作者:[澳] 保罗·戴维斯

    随着大爆炸理论逐渐被大众和科学界所充分接受,人们越来越注重宇宙未来的研究。我们现在已有了宇宙如何诞生的很好的概念,但宇宙将如何结束呢?它最终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宇宙是否会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终其一生,或甚至永久消失?那时,人类又将如何?人类或其后裔——无论是机器人还是人类自己——能否幸免于难而永复存在? 本书根据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描述。本书的文字简洁、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