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科学
-
爱因斯坦文录
大科学家文丛。 本书为了便于阅读和相互比较对照,把全书83篇文章按内容性质分成16组,这也可显现出爱因斯坦思想的丰富的丰富多彩。 《爱因斯坦文集》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整个80年代,在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间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成为当时大学生最爱读书的书籍之一。现在这个文录(篇幅仅原来《文集》的1/7),希望也能为当代青年学生所喜爱。 阅读爱因斯坦的作品,读者们可以领略到他身上体现出的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和情感的力量。 -
健康流言终结者
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可乐会杀精子?钛项圈可以治颈椎病?煲电话粥会致癌?解酒药让人千杯不醉?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流传着一些关于健康的常识。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哪些是商家搞出来的噱头?哪些又是在口口相传中变形,渐渐变成了忽悠? 那些在专业工作者看来并不靠谱的说法,公众却经常因受到各种媒体的误导而接纳。本书也有志于破除迷思,提供真相。阅读本书并不保准你不生病或生活得更健康,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你遇到任何一种来路不明的健康说法时,会多一种“从科学上讲”的思维模式,尝试着主动寻求答案。这本书所能提供的最大裨益,或许就在这里。 -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
萤火虫在浪漫的萤火背后,隐藏着哪些残酷却又如此奇妙的秘密?啄木鸟啄木的频率达到每秒20次,每次撞击相当于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撞墙,而啄木鸟为什么不会得脑震荡?南极有着非常适合北极熊生存的条件,但是为什么南极没有熊?蜜蜂的舞蹈能够传达的信息数量大约10亿条,在所有动物信息传播系统中,仅次于人类语言,蜜蜂是如何报信的?为了讨好对方,雄舞虻会为它的梦中情人送什么结婚礼物? 科学是美丽的!有什么童话会比生物的发育更美妙,有什么神话会比生物的进化更神奇,有什么史诗会比宇宙的演化更宏伟呢?《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由科普作家方舟子通过文笔生动的90篇科普美文,为你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有趣的科学发现和鲜为人知的科学史趣闻轶事,向你展示科学原本的魅力。 《我们为什么不长尾巴——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中的这些科普文章许多被编入各类教材。一些青少年读者受其影响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
生命八卦
"男人为什么长乳头?血为什么总是热的?关节炎与天气有什么关联?减肥为什么那么难?乳腺癌是传染病吗?抑郁症到底该如何治疗?作者袁越接受过系统的生命科学训练,重实证、重逻辑、重量化分析,以人体生命科学为核心,从“人这种动物”、“生命的实验”、“健康的忠告”、“看基因下菜碟”、“医海钩沉”五个板块出发,用风趣又不失严谨地方式传递科学新知。 “顾准说过,中国人太聪明,常常追求顿悟式的大智慧,像王阳明那样,对着竹子“格物致知”,格了七天七夜,什么也没格出来,大病一场。土老师写这些关于生命的八卦,不追求什么微言大义,不会动不动就直奔人类的终极智慧而去——我看对他来说,也没什么那样的智慧存在。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好奇,想了解一事一物,所以不带前提地寻找证据,往往颠覆我自以为是的常识和经验。”——柴静" -
哲学 科学 常识
作者自序 我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思想对生活有什么意义?更明确一点儿,理论对生活有什么意义?例如,伦理学教人为善吗?如果一切理论皆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那怎么竟会出现理论这种东西?这些思考带向希腊,思想的理论形态大概是在那里出现的。希腊哲人曾尝试为世界提供理性的整体解释。然而,那是不是太遥远了?看起来,哲学自负的工作早已被科学接了过去,哲学也许已经寿终正寝。然而,科学在何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现在想弄懂任何一门科学分支都需要很多年的专门学习,谈何整体画面?远为根本的是,科学把心灵留在了画面之外,科学世界观没有为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留下席位。那么,我们有两套真理――科学真理和生活的真理?柯瓦雷质疑说:两套真理,那就是没有真理。真的如此吗?也许真理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显露?也许我们凡人从来只生存在断续相连的局部真理之中?一个疑问带到另一个疑问,往往,不断的追索又把我引回最初的疑问。问题互相缠绕,疑惑互相渗透,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明确性呈现出来。 哲学思考难得产生值得付诸文字以与他人分享的果实。就算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想法,把这些想法表达清楚连贯成章也非易事。这本小书以眼下的形式开始动笔,至今也在五六年以上了。每一节刚刚写成,就又抹去重新写过,不知凡几。摆在眼前的这一沓稿子,仍百般不满意。但出于种种外部的考虑,现在就要把这本小书付印。 眼下这本小书,既不是一个开端,更不是一个结论。它只是我行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个主题组织起来。这个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有点儿像个小结。 这本小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我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思想的命运。 按设想,这本小书是两部中的前一部,后一部正在写作之中,从还原论展开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性质的探讨,结之以对道理和真理的思考。 本书很多章节曾陆续发表,这些章节在纳入本书的时候都做了大量修订。 引文按我自己的旧例,若手头有中文译本,就标中译本书名页码,以便读者查找所引书;译文却可能是我自己的,这有时是因为对现有中译本的译文不够满意,有时是因为在本书的行文中有些译名需要统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引文则通常只标出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版本制定的边码,译文多采自王太庆、汪子嵩、张竹明、苗力田、王晓朝、徐开来等学者,有时参照英文德文译本乃至希腊原文稍作改动。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科学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分合”〕的成果,在此对教育部的支持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华东师大和童世骏教授,感谢卑尔根大学和希尔贝克〔Gunnar Shirbekk〕教授,他们为我安排了在卑尔根大学做三个月的研究交流,使我得以专心为本书定稿。不少朋友和学生总认为我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将错就错,受到鼓励。妻子和女儿不觉得我在做重要的事情,但既然我爱做,她们就支持,这种支持当然是最重要的。感谢简宁张罗本书的出版,书稿完成后,他读了一过,说是像读小说。这话大概是批评,但我误听成了夸奖。我始终没学会用完全学术的语言来写作。 陈嘉映2006.10.23,于上海外环庐 -
亚原子粒子的发现
在本书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讲述了一个关于发现原子结构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示了亚原子粒子的发现历史与当今物理学前沿工作之间的联系。本书以亚原子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的发现为主线,遵循历史的轮廓,让读者直接进入20世纪物理学的一系列关键的专题,内容详尽,资料丰富。 -
生命八卦
《生命八卦:在万物内部旅行》涉及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热点话题。分为“治病的学问”、“神奇的人体”、“健康小贴士”、“人与环境”、“神奇的生命”等几个部分。在一些貌似胡思乱想无厘头的问题背后,却有着严肃而专业的探讨。袁越融合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发布的最新信息,将这些科学新知,以有趣的面貌、常识性的讲述,风趣而不失严谨地传递给读者。 -
手
“普林斯顿科学文库”之一。本书由现代灵长类学的奠基人内皮尔于1980年著成,作者于1987年去世后由塔特尔教授加以修订,收入“普林斯顿科学文库”。本书的译者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的高足陈淳。该书经诸位名家之手,堪称上乘。虽说出自专家,但内容却非常奇特精彩、引人入胜。全书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手的解剖、功能、演化以及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手性、手势和指纹等手的方方面面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给人以知识和启迪。从中可以看出,手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体现了人类的某种本质。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于一体,既可供专业人士参阅,同时亦便于社会公众欣赏。 -
费曼讲演录
《费曼讲演录:一个平民科学家的思想》基于三篇公开发表的演讲,展现了理查德·;费曼深思熟虑、有趣且富于启发的智慧。话题从宗教到政治到科学,洋洋洒洒,他不仅深入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冲突,而且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流言而不信政治家,为什么承认无知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希望所在等问题。 -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增补本)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3卷)》内容简介:这一卷选编的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的社会政治言论,反映他的一般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科学观、经济观、教育观、道德观和宗教观,以及他对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见解,共164篇。此外,还有第一卷的两个补遗,共79篇,其中有爱因斯坦给M.贝索的信58封。最后是两个附录:《爱因斯坦生平和历史背景年表(1879-1955)》;《爱因斯坦著作目录》(共809题)。为便于读者阅读,现在对本卷所涉及的爱因斯坦的主要政治表现和有代表性的社会政治言论作一简单介绍。 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旋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作为一个科学家,他萦怀于心的是希望科学能真正造福于人类。他向学技术科学的青年指出:“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
通透的思考
本书精选名家科学短文46篇,分“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和“科学情怀”三部分。选文大抵都能从人文的角度论科学,或者从科学的视野看人文,体现文中有理,理中求文,文理交织,融会贯通。读本不专注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理论探讨,而着意于从科学的视角去探索人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价值和意义。 -
那颗星星不在星图上
关于太阳系及其行星的故事的书不少,这本绝对是质量最高的一本。作者文笔清新活泼,语言生动,让人看得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内容前沿,即便是老故事也含有新进展。剪裁合理,描述正确,太阳系的探险历史长久,研究枝杈极多,作者能择重点而讲,有极高的科学见解。是科学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比如,天王星早在1690年就被记录过,为何直到1781年才被发现?“海王星档案”隐藏了重大秘密吗?冥王星缘何会被降级?遥远的奥托云天体有可能被观测到吗?太阳会有伴星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很精彩的解读。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太阳系探索的武侠大片。相信每个读者都会爱上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人类探索太阳系疆界的历史,并对一些常被人以讹传讹或误解、夸张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与澄清。本书共分32章。其中第1章简单回顾近代之前人类对行星的了解,第2~4章介绍天王星的发现,第5~7章介绍小行星带的发现,第8~10章介绍天王星出轨之谜及天文学家们为解决该谜团 所作的早期努力,第11~16章介绍亚当斯与勒维耶对海王星的预言及海王星的发现,第17~19章介绍英法两国有关海王星预言的优先权之争,第20~21章介绍并分析由海王星档案所引发的新争论,第22章介绍寻找火神星的失败努力,第 23~27 章介绍冥王星的发现,第28~30章介绍柯伊伯带及其发现,第31章介绍行星新定义及冥王星的降级,第32章介绍奥托云及有关太阳伴星的猜测。 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风趣,考据严谨深入,适合广大天文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 一口气读完了卢昌海先生的这本书,感觉好像是在与读者面对面座谈,又好像牵着读者的手,在科学和历史的领域内为读者导游,娓娓道来,用的是口语,大白话,调皮的网络语言,甚至现实的政治术语。作者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物理学史和天文学史的细节,介绍得比我读过的任何其他天文学史书籍都更详细。作者在行文中,还经常穿插一些小问题,要求读者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做一些推导,或估计一些参数的值,使读者能够与作者同步前行。这也是很好的做法。 ——北京大学教授 秦克诚 此书介绍了太阳系外围行星的发现,昌海将其历史过程娓娓道来,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 实际科学过程与哲学教科书上的理想化处理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科学发现的过程。这其中,还包括90年代因为意外地重新发现丢失多年的 “海王星文件” 而引发的人们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同时也介绍了近年来人们在太阳系外围发现大量柯伊伯带天体 (KBO),以及冥王星因此丢掉 “行星” 称号的故事。从中学生到专业的天文学家,读这本书都不会觉得乏味,也都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不少知识。我向一切对天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推荐这本书。 ——北京天文台研究员 陈学雷 -
热新闻的冷思考
这是袁越进行科学采访报道文章的合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环境污染、乙肝歧视、气候变化与国家利益之争、核电复兴与核电安全、新能源泡沫、转基因之争、垃圾焚烧与分类之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围绕这些热点事件,媒体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声音,当大多数评论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识形态上做文章时,作者却另辟蹊径从科学的角度去挖掘新闻背后真正的原因,不预设,不盲从,亲临事件的第一现场带来独立的思考和睿智的见解,趣味盎然的科学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不仅是一个记者的职业笔触,也是普罗大众所需要的。 -
爱因斯坦的厨房
我从来没有想过介绍食物科学的书籍可以如此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但是,当我一开始阅读沃克教授的这部聪慧、机智且迷人的著作时,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对于蛋糕为什么会膨胀,蛋白酥为什么会塌陷,烤肉该用木炭还是瓦斯感到纳闷的厨师,最好看看这本书。 ——美国烹饪协会副主席 史蒂夫·雷科恩 科学可以增加烹饪上的乐趣。沃克对于每一位好奇的大厨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都端出了搭配机智与知识酱汁的答案。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罗纳德·霍夫曼 多年以来,我一直很享受阅读罗伯特·沃克在《华盛顿邮报》上的科学专栏,他的书是烹饪方面最好的科学读物。沃克不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也是机智而有天份的写作高手,能让读者轻易了解厨房里面发生的各种魔法,书中精致的食谱更是锦上添花。 ——《一切皆美味》作者 马克·比特曼 烹饪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但是学习这门科学从来不曾像阅读《爱因斯坦的厨房》样子易近人,而且充满乐趣。罗伯特·沃克让学习食物化学的过程充满神奇与惊奇。 ——纽约大学食品营养系主任 马里恩·内斯托博士 明确而清楚地表达科学理论非常困难,若是希望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富有乐趣,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沃克却让两者都显得很容易。你将会爱上这本书,还能学到生活上的许多知识。 ——《洛杉矶时报》饮食版主笔 鲁斯·帕瑞桑 -
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作者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这也是20年前作者的处女作,是他的写作生涯迈出的跌跌跌撞撞的第一步。 我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我觉得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两种最伟大的产品。它们全然是人造的两个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前者仅用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后者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美的世界。文明的进步,就是日益远离自然状态。文明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觉自愿地喜欢生活在各种“人造”的世界中。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内在动机,是力图造出一个世界来。在科学家看来,人造的科学世界比自然界要好些,因为科学家的性灵和精神只有在自己造的学说、理论体系中才能获得慰藉和安稳感,就像蚕只有在自己作的茧中才有安稳感一样。科学家提出的学说,对于科学家就是精神家园。人不能没有精神家园,尽管每个人心目中的家园是不相同的。无家可归,家园残破的人,当然是最不幸的人。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爱因斯坦和他的作品中“总是带着令人惊讶的纯真,像儿童般的天真,而又桀骜不驯”。这本书收录了爱因斯坦晚年的文章60余篇,书中文字让人感觉这位科学家其实是很忧郁的。他关心一切发生在人类中间的东西,他不在乎美国或欧洲高兴不高兴,他发 表自己对美国或欧洲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爱因斯坦是自由的、独立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论文选集第二卷的时间跨度从1934到1950年。论文选集的第一卷曾以《我所见的世界》(The World As I See It)为名出版,所含材料是从1922年至1934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属于那种不关心周围的世界,一心只做自己的研究工作,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人。恰恰相反,他作为一个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着他的时代的趋势和需求。事实上,他常常通过写作和口头呼吁来进行干预。而且必须强调的是,他这样做总是出于人道主义的理由。 从这种意义上说,《晚年文集》(Out of My Later Years)反映了本书作者的哲学以及政治和社会态度。书中各章是由目前尚未出版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构成。 我们感到有必要不作任何编辑加工而把它们呈现给大众。这是一份令人感动的文献,它记载了一位有良知的、影响深远的、具有深刻的高尚精神的人的活动。 “对于一个人自身的存在。何者是有意义的,他自己并不知晓,并且,这一点肯定也不应该打扰其他人。一条鱼能对它终生畅游其中的水知道些什么?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外界。而坚毅却来自内部,来自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我孤寂地生活着,年轻时痛苦万分,而在成熟之年里却甘之如饴。”这就是爱因斯坦真实的写照。 -
生命科学手记
《生命科学手记》是曹明华的最新力作。《生命科学手记》除了在不同层面上介绍当代生物学脑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新发现新进展并作“科学与人”的探讨,还将在这个题目下进行关于健康生活的探讨……它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精神多个层面。 -
尤里卡
“尤里卡”这个词对国人并不陌生,80年代就知道了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大概也因此知道了兴奋的阿基米德光着身子从浴缸里跑出来,欢呼着:“尤里卡!尤里卡!”本书就是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开始的关于许多先贤哲人“尤里卡”的故事。从古希腊第一哲人泰勒斯观察天文是否有用的证明,到“二百五十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的首选——自行车,探讨着与科学发明发现有关却有不拘泥于此的问题。伟人的故事,大概不用作者讲,很多人也知道,但是伟或人发明背后有些什么,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寻找的,而作者恰恰是在寻找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而启发我们去寻找,并期望着你欢呼:“尤里卡!” -
《地球编年史》指南
★ 涵盖《地球编年史》七部书所有精华的饕餮盛宴 ★ 打开地球和人类起源大门的最关键钥匙和指南 ★ 对《地球编年史》这一巨龙的画龙眼睛之作 ◎ 《地球编年史》七部书为我们了解地球和人类起源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世界。在这背后,还有哪些是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地球编年史》系列中出现的所有与《圣经》、神话、宗教和人类诞生有关的词语,你真的完全了解并理解了吗? ◎ 在地球文明即将进入新纪元的崭新时刻,西琴带我们重新回顾地球与人类的历史,解读与地球和人类有关的所有宗教、神话和人物,在这一旅程开始之前,你准备好了吗? ------------------------------------------------------------------------------------------------------ 撒迦利亚•西琴生前留给世人的最宝贵财富,读罢让人难以释怀。 ——《图书馆杂志》 撒迦利亚•西琴怀着专业研究者特有的激情,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瞭乱的表演。 ——《科克斯书评》 ------------------------------------------------------------------------------------------------------ 撒迦利亚•西琴和他的《地球编年史》七部书,必定在人类探索地球和人类起源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绝无仅有且无与伦比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地球和人类起源的古老秘密:有关世界远古文明的神话传说,都是建立在先民对事实的回忆基础上的,而被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远古众神,则是地外星球来到地球上的访客。 《地球编年史》七部书上包天文,下罗地理,囊括地球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神话、宗教、文化和考古发现,气势磅礴,让人惊叹,但浩浩荡荡两千多页的恢宏巨制,也让一些人只能望洋兴叹。为此,西琴特地为整部《地球编年史》创作了这个独一无二的百科全书式的导航工具,不仅是对所有涉及的神话、宗教、人物等专用词条的详细诠释,更包含西琴对这些文化的创造性理解。 本书是对《地球编年史》七部书的锦上添花之作,是对所有未尽事宜的完全解答,即使把它单独拿来看,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史前全球文明入门手册。
-
谣言粉碎机
面对纷纷谣言,谁来调查真相成了大问题。虚假事实、夸张的表述、专家学者的名号、貌似科学的实验或者报道本身都可能影响人们的解读,给流言创造出没机会。一群活跃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社会公益辟谣领域的科技青年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秉持“严谨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为公众粉碎谣言、揭示真相,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谣言止于科学!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