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机遇与混沌
什么是机遇?机遇是怎么出现的?未来如何不可预测?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讨,构成了本书的主题。作者从机遇有其原因、抽彩和星象等说起,谈到了历史的演化、熵、信息乃至性的真意、智能……本书深入浅出,是普通读者了解混沌理论的绝佳入门读物。 -
薛定谔的猫
本丛书旨在作为茫茫知识海洋中的航标,导引我们遨游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最为重要的专业领域;文笔通俗易懂,重点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知识和理论,并且自始至终刻意地省略了艰深的细节问题。 担纲本丛书写作的是一些杰出的科普作家,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人们讲解复杂深奥的科技内容。 量子物理长期得不到承认,而爱因斯坦的那句评论“上帝不掷色子”,愈发增添其神秘色彩。本书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示量子理论工作者的卓越工作,是他们确立了量子理论在物理界的地位。现在它已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其中,最有代表的例子就是激光技术。 -
技术史(Ⅰ-Ⅶ)
我作为常务主编,与查尔斯・辛格(Chales Singer)、DJ.霍姆亚德(E. J. Holmyard)和A-R-霍尔(A. R. Hall)一起与这部著作发生关系,至今已有35年了。这部著作是按照英国一家领先的化学公司―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ICI)――赞助的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其最初构思为5卷本,旨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囊括从人类文明发端至19世纪末的整个技术史。继而,作为唯一的主编,我负责 1978年出版的涵盖1900-1950年的后续两卷本的工作。牛津大学出版社作为学术著作的出版者,把这两卷本看作它成立50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最后,包括整部著作的综合索引的最后一卷第皿卷于1984年问世。可见,这部《技术史》占据了我的大部分工作生涯。就我而言,对我在过去岁月里观察到的一些变化进行反思也许并无不妥。 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对于这部厚重之作头5卷的支持,是具有卓识远见的赞助的一例。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司,它的活动是过去许多代人的成就促成的。它开始有些意外地意识到,一旦产生了需求,居然没有一本能供学者们在进行更专业的工作之前作为首选参考书的综合技术史。这部《技术史》恰如其分地用事实填补了这个空白,以至于除去一例之外,没有一部堪与其媲美的替代性著作出版过,这个例外就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不朽之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它向西方和东方学者同样揭示了新的世界。虽然这部书的第一卷在1954年问世,却仍然未完成,不过已经胜利在望了。极其遗憾的是,原来的5卷《技术史》完成之前,很少有这类发人深思的著作可以援用。也许我们将会在21世纪看到东西方的贡献都整合在其中的一部全球视野的技术史。然而必须承认,这样一种可能性不单单是学术上的,欲使此类计划得以成功,管理人员的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这部及其他著作的主编,我始终明白在多大的程度上应归于作者们,正是他们贡献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创作一个个章节。但是,像音乐家一样,他们的努力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和谐的音乐,完全是建立在他们齐心协力的基础上的。 《技术史》这部著作分两批问世的原因曾招致人们的评论。当1950年着手筹划这部书时,在时间上,世纪的更替似乎剔罗辑上的终点。早年的经验主义为牛顿(Newton)的物理学、拉瓦锡(Lavosier)和道尔顿(Dalton)的新化学及工业革命所遵循。但是,19世纪后半叶不断有新的现象被发现(尤其在电学领域内),这种本质上机械的经典观点是不合时宜的。20世纪伊始,人们看到相对论的出现,随后不久是量子力学的创立。那时,人们发觉这不仅说明了难以与早期的研究相调和的态度变化,而且还要求向普通的读者引进难以掌握的艰深的理论概念。然而到1970年,局面有了一些改观。1945年原子弹戏剧性的突然出现,促使公众注意到原子物理中产生的理论和实用两方面的重大发展,并且新一代的读者已然成长起来,他们所受的教育至少对于这些新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因此,把《技术史》从1900年推进到1950年是与时俱进的。意味深长的是,在保持实质上同等研究水平的条件下,这半个世纪需要两整卷的篇幅,而至1900年的技术史则有5卷就够了。自1950年以来,技术演进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了,预期补充的两卷将把《技术史》延伸至今。可以想见,不仅对于当时存在的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而且在微电子和计算机、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空间探索和研究、核动力、机器人等新领域,人们都必定会发现新的天地。 尽管这部《技术史》迄今未遇到竞争对手,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成功的,即作为更细致的研究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份易于了解的文献来源,从而在技术史方面激起了人们的兴趣。有趣的是,这些研究已经显示出地域上的区分。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大部分地方,在技术上注重的是1922年建立的纽科门学会传统―所谓的具体细节进路。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认识,但却是与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然而在美国,近30年来,人们认为社会、政治和经济这些因素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其部分原因是许多美国的科技史学家有着大学文科的背景和少许的工艺知识。然而,说得更严重些,在美国,20世纪的技术被广泛地看作美国的技术的同义语,却把世界其余地方的贡献大大抹煞了。值得高兴的是近一二年内有证据表明,年轻一代的美国技术史学家正在质疑这种内省的、狭隘的态度,而提倡一种更开明的研究方法。 这部《技术史》长期以来一直是标准的参考书,无疑反映了这样的事实:英语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广泛接受的语言。此外,它的流传因为日文版、意大利文版的出现而增加了。我与T"K-德里(T. K. Derry)在1960年出版的《技术史》头5卷节本《技术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echnology),已经用这些文字和西班牙文、荷兰文面世。很荣幸,中国的科技史学家们现在认为应当把这部《技术史》译成他们自己的文字。我十分清楚这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我感谢所有为此勇于合作的人。我衷心地希望,这部书在他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不断的技术创新史的国家中所激发起的研究,将是无可匹敌的。 -
协同学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ISBN:9787532736379,作者:(德)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著;凌复华译 -
大设计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 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
The Grand Design
《大设计》: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史,而非历史创造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我们自身是宇宙极早期的量子涨落的产物,并且展现量子论如何预言“多宇宙”——该思想是说,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自发地从无中出现的许多宇宙中的一个,每个宇宙具有不同的自然定律。霍金和蒙洛迪诺在这过程中诘问实在的传统概念,提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这是我们能够希望找到的最佳答案。他们以对M理论的精彩评价来结束全书,M理论解释了制约我们和我们宇宙的定律,它还是完备的“万物理论”的目前可行的仅有候选者。他们写道,如果被证实的话,它将是爱因斯坦寻求的统一理论,也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THE FIRST MAJOR WORK IN NEARLY A DECADE BY ONE OF THE WORLD’S GREAT THINKERS—A MARVELOUSLY CONCISE BOOK WITH NEW ANSWERS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S OF LIFE When and how did the universe begin? Why are we here?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What is the nature of reality? Why are the laws of nature so finely tuned as to allow for the existence of beings like ourselves? And, finally, is the apparent “grand design” of our universe evidence of a benevolent creator who set things in motion—or does science offer another explanation?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e and of life itself, once the province of philosophy, now occupy the territory where scientists, philosophers, and theologians meet—if only to disagree. In their new book, Stephen Hawking and Leonard Mlodinow present the most recent scientific thinking about the mysteries of the universe, in nontechnical language marked by both brilliance and simplicity. In The Grand Design they explain that according to quantum theory, the cosmos does not have just a single existence or history, but rather that every possible history of the universe exists simultaneously. When applied to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this idea calls into question the very no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But the “top-down” approach to cosmology that Hawking and Mlodinow describe would say that the fact that the past takes no definite form means that we create history by observing it, rather than that history creates us. The authors further explain that we ourselves are the product of quantum fluctuations in the very early universe, and show how quantum theory predicts the “multiverse”—the idea that ours is just one of many universes that appeared spontaneously out of nothing, each with different laws of nature. Along the way Hawking and Mlodinow question the conventional concept of reality, posing a “model-dependent” theory of reality as the best we can hope to find. And they conclude with a riveting assessment of M-theory, an explanation of the laws governing us and our universe that is currently the only viable candidate for a complete “theory of everything.” If confirmed, they write, it will be the unified theory that Einstein was looking for, and the ultimate triumph of human reason. A succinct, startling, and lavishly illustrated guide to discoveries that are altering our understanding and threatening some of our most cherished belief systems, The Grand Design is a book that will inform—and provoke—like no other.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大设计 -
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第一卷)
《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第1卷)》是F.克莱因的名著,其内容是作者在临终前一两年给部分同事所作的讲演,而由他的学生们编辑成书。书十介绍了数学科学在19世纪的发展。在本卷(第一卷)非常详尽且有批判性地分析了高斯、黎曼、魏尔斯特拉斯、柯西、伽罗瓦等一大批最重要的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和贡献;也介绍了一大批物理学(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大师如开尔文、麦克斯韦、亥姆霍兹的思想和业绩;并详细讨论了一些最重要的数学分支(函数论、射影几何、代数几何等)的缘起和前景。 《数学在19世纪的发展(第1卷)》适合从事数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大学水平以上的学生和教师学习参考,也适合研究科学史、数学史和关心、研究一般的科学思想文化发展的读者阅读。 -
DNA:生命的秘密
这是一部关于遗传学的简单历史,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开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最终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这过程堪称跌宕起伏。其中不乏合纵连横,斗财斗智,充满完美合作的同时也充斥相互拆台,甚至有时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运气。基因的故事永远不会枯燥,它比你已知的历史更真实,比你身处的现实更残酷。 这也是一部关于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他们是天才,但同时也是普通人。有人笃信宗教,有人是社会主义者;有人喜欢越野机车,有人酷似摇滚乐手;有人爵位也不放在眼里,有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人类福祉……这些天才们,连人类的整个未来也好似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还是一部包含了轰动当时的社会经典案例全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就是起源于科学家所谓的“优生学”吗?克隆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当克林顿总统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时,人类已经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了吗?辛普森杀妻案中,DNA技术到底是在公平执法还是放走了罪犯?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所有或尖锐或深刻的社会问题正是缘起于遗传学,那么遗传学会给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吗? 这更是一部事关人类医疗前景的未来之书。哮喘、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种种困扰人类生活,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都会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未来得以预防和治愈吗?现在不能达成的困难在何处,是客观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科学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道德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吗?到底是什么力量阻碍了遗传学在医疗上的贡献? 以上种种故事都将在本书中一一生动呈现,以上种种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您阅读本书时逐渐清晰。调查显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普遍存在拍案大笑、唏嘘不已、眉头紧锁、对天发呆和会心一笑等复杂表现。如果您也出现上述情况,纯属正常。 -
电磁通论
《电磁通论》内容简介: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
转折点
高能物理学家弗·卡普拉(Fritjof Capra)继1975年发表《物理学之道》(The Tao of Physics)之后,经几年的积累思考,于1982年又发表了《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The Turning Point——Science,Society and the Rising Culture),此书很快成为一本影响很大的国际畅销书.《转折点》首先分析笛卡尔-牛顿规范,这是以分割的、还原的方法为其特征的力学的规范.这一规范深刻地影响了近代的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对此影响,卡普拉作了富于启发性的独特的分析论述. -
热的解析理论
本书记载着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积分的诞生经过的重要历史文献,在科学史上公认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性著作。傅立叶把物理问题表述为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来处理。这一点,连同他在单位和量纲方面的工作,使分析力学超出了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所规定的范畴。傅立叶所发明的解方程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产生了一系列派生学科,在数学分析中提出了许多研究课题,极大地推动了数学领域中的第一流的工作,并且开拓出一些新的领域。 本书的理论和方法几乎渗透到近代数学和物理的所有部门。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各学科都广泛地应用傅立叶的理论,读者极其广泛。影响广泛、深远。本书为数学和 物理学的前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给读者美的享受。本书是表现数学美的典型,傅立叶级数犹同用数学语言谱写的一首长诗。麦克斯韦曾把《热的解析理论》称为“一首伟大的数学的诗”。恩格斯则把傅立叶的数学成就与他所推崇的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提并论,他曾写道: 傅立叶是一首数学的诗,黑格尔是一首辩证法的诗。 -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于1638年,是伽利略积数十年之力写成的。该书以对话的形式总结了伽利略在材料强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力学原理的思考。它是伽利略最重要的科学论著之一,也是物理学、力学、数学和哲学方面重要的经典文献。书中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根据1914年的英译本译出。它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以及师范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哲学和科学史的研究工作者,以及对相关论题有兴趣的读者是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另外,从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来看,该书也可作为一本学习物理学、力学和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启蒙读物,对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读者是一本极好的课外阅读书籍。 -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通过考察科学的本性、方法和辩护等具有持久影响的问题,阐明了科学所提出的一些深刻的哲学论题。着手把握科学中的说明、定律、因果性、理论、模型、证据、还原论、概率、目的论、实在论和工具主义的本性,事实上等于面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儿、休谟、康德及其后继者不断探讨的同样的问题。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中心分支,这部晓畅、读者界面友好的教程特别适合作为科学哲学的入门读物,也适合于主修科学的学生参考。它具有教科书所具有的如下特点: ·每章均有“概要”和“小结”; ·来自科学的明晰的多种多样的支持案例; ·给出了许多供研讨的习题; ·每章后面列出了加有详细说明的参考读物,书末附有术语表。 -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
Feynman et al,Thees are the lectures in physics that I gave last year and the year before to the freshman and sophomore classes at Caltech.The lectures are,of course,not verbatim-they have been edited,sometimes extensively and sometimes lessso.The lectures form only part of the complete courese.The whole group of 180students gathered in a big lecture room twice a week to hear these lectres and then they broke up into small groups of 15 to 20 students in recitation sec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teaching assistant.In addition,there was a laboratory session once a week. 此书为英文版。 -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本书是一本科学史的经典名著。它名为“科学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思想的发展史,同时讲述了科学与哲学及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纠葛。对于了解科学本身深层次的意义及其与哲学、宗教等学科的关系不无裨益。 -
宇宙密码
《宇宙密码:作为自然界语言的量子物理》内容简介:读这本几乎没有数学公式的书,可以像读小说一样,轻松愉快地了解相对论、量子力学、基本粒子理论和宇宙学等高深学问的真谛,和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玻尔、费恩曼等科学精英交上朋友。 像《时间简史》一样,《宇宙密码》呈现的不仅是精彩美妙的科学知识,更有科学大师不懈探索的精神、举重若轻的气度。 -
心血运动论
通过自己的解剖学实践,哈维批驳了盖仑的许多错误说法,尤其是这一提法,即脉搏和呼吸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入元气,以保证血液的通风散热。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脉搏快速有力地跳动时,呼吸却可以保持平静;发烧时的脉搏也要快于平时,但这时的呼吸反而更慢。足可见呼吸(即肺脏的运动)与脉搏(与心脏的运动有关)不是一回事。解剖学也告诉我们,肺脏的结构与心脏的结构迥然相异。哈维力图予以证明的是,心脏排出、动脉接受的是物质(即血液)而不是空气(或所谓的元气),并且动脉和静脉里流淌着的是同一种物质,即血液。 -
湍鉴
如书名所言,这是一本混沌理论和整体性科学的科普书籍。从混沌理论的产生,到吸引子,迭带和分形几何,熵和非线形物理现象,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读者引入了奇特的混沌世界。 -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本书以一个数学家的睿智,探讨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自伽利略以来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中的作用。 首章利用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错觉实验说明了感官知觉之不可靠。其实古希腊人早已领悟了这一点,因而求助于数学来研究自然现象成了古希腊的传统,这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兴起的原因(第2、3章)。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和开普勒的日心说,追求数学上的简单性和完美成了探求自然知识的动力(第4章)。笛卡儿为科学建立了基于数学的严密方法论,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其科学研究纲领的前提则是: 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这门语言撰写的(第5章)。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牛顿,其科学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6章)。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电磁世界,则充分显示了数学的穿透力(第7章)。二十世纪的两项重大科学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有着奇妙的对应(第8~10章)。这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又从何而来?数学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是什么(第11、12章)? 书中没有铺陈数学知识,数学只是像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一样若隐若现。因此,想了解古今自然观或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习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然科学研习者读此书则可以引发对于其专业领域的反思。而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