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科学

  • 达尔文回忆录

    作者:达尔文

    本书是作者的遗稿,书中叙述了作者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讲述了自己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猛烈的进攻下,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终于有所创造,因而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篇回忆录中,他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自己审美品位丧失的遗憾之情等,都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 本书为达尔文于1876年亲自撰写的的回忆录,细致入微地叙述了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的人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它告诉人们:达尔文是如何把自己作为已经去世的人来批判和展露性格的优缺点,又是怎样在茫茫的世界上,在宗教迷信的包围中,在论敌的猛烈进攻下,迂回曲折,开辟道路,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这部回忆录,使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具体了解达尔文进化思想是如何日臻完善,最后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学说,对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 爱因斯坦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 伽莫夫自传

    作者:G.伽莫夫

  • 反叛的科学家

    作者:弗里曼•戴森 (Freeman Dyso

    从伽利略到今天的业余天文观测者,科学家们都有反叛精神,戴森如是说。在追求大自然真理时,他们受理性更受想象力的指引,他们最伟大的理论就具有伟大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与美感。 戴森以生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科学家在工作中的故事,从牛顿专心致志于物理学、炼金术、神学和政治,到卢瑟福发现原子结构,再到爱因斯坦固执地反对黑洞观念。他还以切身经历回忆了他的老师和朋友特勒与费曼等聪明绝顶的科学家。书里充满了有趣的逸事和对人心的深刻体察,反映了作者的怀疑精神。 这组文章出自卓越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文笔生动的作家之手,展现出对科学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当代人探讨科学、伦理与信仰的新视角。
  • 心灵裸舞

    作者:[美] 凯利·穆利斯

    本书是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凯利·穆利斯的自传。作者以亲身经历介绍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诞生的传奇故事和发展、传播的内幕,以及他的获奖经过。同时,穆利斯还谈到了辛普森案、毒蜘蛛、毒品、他的童年趣事、对温室效应和艾滋病的独到见解。本书展示的是一位非传统的科学家形象,一个在科学研究上颇有创造性但有时又会走弯路,工作上严肃认真,生活上不拘自任的凯利·穆利斯。 序言 第一章 PCR的发明 第二章 人奖 第三章 实验室是另一个玩的地方 第四章 洛杉矶的恐惧和律师 第五章 感觉领域 第六章 在玩电中思考 第七章 和哈里一起的夜晚 第八章 笑气历险 第九章 阿伏伽德罗常量 第十章 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科学方法怎么了? 第十二章 来自斜蛛属隐上的攻击 第十三章 异彤禁入 第十四章 第10000天生日 第十五章 营养困惑时代 第十六章 化学与美好生活 第十七章 结论有待商榷 第十八章 若有幻灯片,不如呆在家 第十九章 我是机器吗? 第二十章 专业生物化学 第二十一章 懦夫时代 本书得到的赞誉
  • 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

    作者:阿尔伯特.霍夫曼

    LSD之父写的LSD介绍,包括LSD发现、推广的历史,一些类似LSD的其他迷幻药物,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LSD体验纪录。不管是对迷幻药本身有兴趣,还是对六十年代有兴趣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以现在的毒品市场来看,LSD确实是没落了,但在六十年代,迷幻药的使用才是主流。时代的特征令LSD的致幻效果大放异彩(在此书中霍夫曼以自体的实验比较了几个不同致幻剂之间幻觉的区别),在霍夫曼看来,LSD的效果链接了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模糊了二者之间如水火一般的界限,因此才会在过份追求物质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强烈的震动。
  • 双螺旋

    作者:[美] J. D. 沃森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内容简介: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别具一格的科学大师风云际会,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催生的原子弹,使社会公众了解了科学的巨大威力,也促使人类认真地审视科学,了解到科学必须要与人类的良知,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只有合理地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才能有利于和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携起手来保护生态,控制环境污染,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是20世纪阶级社会发展观进步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局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篇章。
  • 囚徒的困境

    作者:庞德斯通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明了博弈论,是一部真正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体现在它以丰富的史料,开阔的视野和合乎逻辑的分析,以生动和直率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冷战的历史,核时代的策略游戏和冯·诺伊曼的生平。揭露了战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些政府间的尔虞我诈,是一本关于博弈论及其在冷战和核军备竞赛中的作用的出色的社会历史教科书。 本书的视角十分广阔。作者围绕冯·诺伊曼的生平和博弈论这两条主线,实际上向读者展现了二战以后、冷战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矛盾和冲突,并试图分析其根源。这部书让我们比较详细地了解了美国以至整个西方在战后围绕要不要发展原子武器,围绕关于“先发制人的战争”所展开的大辩论,比较详细地了解了20世纪60年代初震动全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的经过和内幕。
  • 笛卡儿的秘密手记

    作者:[以色列]阿米尔·艾克塞尔

    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是西方哲学与数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是西方思想史上最杰出的演绎推论。他出身贵族,曾自愿参军以便游历欧洲,行军帐中的三个著名的梦境更被称为数学史上的传奇。在他生命的最后年月里,笛卡儿担任瑞典女王的宫廷哲学家,直至去世。笛卡儿的出身、转机与奇遇,成就了他在数学与哲学上的辉煌。通过他与亲友互通的各种真实文献,我们得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以及秘密手记的线索。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传说他曾经是蔷薇十字会的成员,身后留下一本大部分以密码写成的秘密手记。两个半世纪后对这本手记的破译令笛卡儿成为拓扑学的创立者;21世纪的天文发现证明,其中所隐藏的秘密,也许就是宇宙可能的架构。 这段真实之谜混合了数学、历史与神秘学。本书以笛卡儿留下的一本秘密手记拉开序幕,追随笛卡儿一生的哀愁行旅,见证了近代科学“理性”的复杂风貌,也是17世纪科学探索具体而微的真实重现。
  • 伽利略的女儿

    作者:(美)达娃・索贝尔

    《伽利略的女儿》以情感生活为线索追述了这位科学巨人的贡献。在达娃?索贝尔的笔下,伽利略显得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作出那些影响深远的伟大发现的,他如何不遗余力地通过写作、谈话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如何有时不能忘情于名利,在将他的著作题献给权贵时不免阿谀奉承之嫌的。 正如《纽约的时报书评副刊》评论的,作者“让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她力求再现那个时代,那个有文艺复兴的辉煌,也有宗教法庭之残酷的17世纪。 本书的美妙之处还在于伽利略女儿玛丽亚?切莱斯特的一封封书信,这是关于伽利略生平的重要文献,同时也具有完全独立的价值其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深挚的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之情令人感动,这些信件也提示了17世纪意大利日常生活的情形,特别是修道院生活的状况。 本书是一本科学、信仰和爱交织在一起的优秀人物传记。
  •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作者:Rebecca Skloot

    Her name was Henrietta Lacks, but scientists know her as HeLa. She was a poor Southern tobacco farmer who worked the same land as her slave ancestors, yet her cells—taken without her knowledge—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in medicine. The first “immortal” human cells grown in culture, they are still alive today, though she has been dead for more than sixty years. If you could pile all HeLa cells ever grown onto a scale, they’d weigh more than 50 million metric tons—as much as a hundred Empire State Buildings. HeLa cells were vital for developing the polio vaccine; uncovered secrets of cancer, viruses, and the atom bomb’s effects; helped lead to important advances lik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loning, and gene mapping; and have been bought and sold by the billions. Yet Henrietta Lacks remains virtually unknown, buried in an unmarked grave. Now Rebecca Skloot takes us on an extraordinary journey, from the “colored” ward of Johns Hopkins Hospital in the 1950s to stark white laboratories with freezers full of HeLa cells; from Henrietta’s small, dying hometown of Clover, Virginia—a land of wooden slave quarters, faith healings, and voodoo—to East Baltimore today, where he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live and struggle with the legacy of her cells. Henrietta’s family did not learn of her “immortality” until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her death, when scientists investigating HeLa began using her husband and children in research without informed consent. And though the cells had launched a multimillion-dollar industry that sells human biological materials, her family never saw any of the profits. As Rebecca Skloot so brilliantly shows, the story of the Lacks family—past and present—is inextricably connected to the dark history of experimentation on African Americans, the birth of bioethics, and the legal battles over whether we control the stuff we are made of. Over the decade it took to uncover this story, Rebecca became enmeshed in the lives of the Lacks family—especially Henrietta’s daughter Deborah, who was devastated to learn about her mother’s cells. She was consumed with questions: Had scientists cloned her mother? Did it hurt her when researchers infected her cells with viruses and shot them into space? What happened to her sister, Elsie, who died in a mental institution at the age of fifteen? And if her mother was so important to medicine, why couldn’t her children afford health insurance? Intimate in feeling, astonishing in scope, and impossible to put down,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captures the beauty and drama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s well as its human consequences.
  • 迷人的科学风采

    作者: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江向东

    理查德·费恩曼是当代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但以其科学上的巨大贡献而名留青史,而且因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名闻遐迩。他还是一个撬开原子能工程保险柜的人,一个会敲巴西邦戈鼓的“科学顽童”。 费恩曼将物理学研究视为一种娱乐。他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只有当他将其用公式表达出来以后,我们才能与他分享“真实世界”的秘密。 他以坦诚和严肃闻名。他在科学上极端的诚实令无数后来者高山仰止。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关于物理学的讲演曾令无数青年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的奥秘。
  • 发现的乐趣

    作者:R·P·费曼

    《发现的乐趣》我们了解到,在科学家的孩提时代,他的父亲如何以带他认识这个世界为乐,而他,那个小男孩,如何享受“发现出事物”的巨大乐趣。我们还看到了处在最佳科学状态时的费曼,他宣讲他对未来计算机的前瞻(这种预测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他对科学价值的看法,以及他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一事上的结论。在每一篇中,我们都体验着费曼,分享他诡谲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费曼已经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没有什么能够比他的话更适于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科学上的进步或者我们文化上的里程碑。
  • 奥本海默传

    作者:凯·伯德,马丁·J.舍温

    《奥本海默传》是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J.奥本海默的第一部完整传记,曾荣获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作为一名杰出的且富于魅力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贡献了一切。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之后,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并成为面对科学进步的现代人的形象化身。 奥本海默是对核物质实施国际控制的激进提案的发起者之一,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至关重要的。他极力反对美国发展氢弹,并强烈反对美国空军试图发动一场极其危险的核战争的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是一个充满癔症的年代,奥本海默的思想自然就成为强力支持建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们诅咒的对象。作为回应,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超级核弹的支持者爱德华·特勒,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在幕后精心策划了一场安全听证会,从而切断了奥本海默与美国核秘密的联系。 《奥本海默传》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作者通过从美国国内和国外的资料馆搜集来的大量记录和信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档案,以及与奥本海默最亲近的朋友、亲戚和同事的访谈,对奥本海默的一生作了详尽无遗的研究。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市的道德文化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个人危机。于是他去了德国,在那里,他跟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理论家们学习了量子物理学。而后,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理论物理学院。在那里,他还深深地卷入了社会公正事业,并与很多共产党人保持着联系。后来,他去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并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核武器实验室;与此同时,他也改变了自己。1947年至1966年,他一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主管一职。 《奥本海默传》生动勾画出了一位杰出的、充满抱负的、复杂的、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他与美国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着深刻的关联。它不但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人物传记,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以及未来的选择都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 Einstein

    作者:Walter Isaacson

    As a scientist, Albert Einstein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epic among 20th-century thinkers. Albert Einstein as a man, however, has been a much harder portrait to paint, and what we know of him as a husband, father, and friend is fragmentary at best. With 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Walter Isaacson (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biographies Benjamin Franklin and Kissinger) brings Einstein's experience of life, love, and intellectual discovery into brilliant focus. The book is the first biography to tackle Einstein's enormous volume of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that heretofore had been sealed from the public, and it's hard to imagine another book that could do such a richly textured and complicated life as Einstein's the same thoughtful justice. Isaacson is a master of the form and this latest opus is at once arresting and wonderfully revelatory. --Anne Bartholomew
  • 费曼手札

    作者:R·P费曼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妳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它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雪手中。米雪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雪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透过这些纸页,浮现的是一个真挚高贵的灵魂。
  • 我的简史

    作者: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的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月。这部附有大量罕见照片的,简明的、风趣的、坦诚的自传让读者了解在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被同学起绰号为爱因斯坦的好追根究底的小学生;曾经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搏取立足之地的年轻的丈夫和父亲。以特有的谦逊和幽默的文笔,霍金倾谈他21岁时被诊断出ALS 病后面临的挑战。追踪他的思想家的生涯,他解释早夭的前景如何迫使他取得一个又一个智慧的突破,还论及他的杰作——20世纪标志性著作之一的《时间简史》的本源。这部清晰的、亲切的、明智的《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一扇窗户。
  • 爱因斯坦传

    作者:A・弗尔辛

  • 穿越歧路花园

    作者:亨特·克劳瑟-海克

    穿越歧路花园:司马贺传,ISBN:9787542849113,作者:(美)克劳瑟-海克 著,黄军英 等译
  • 天才的拓荒者

    作者:诺曼·麦克雷

    《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讲述了约翰·冯·诺伊曼(Johnyon Neumann,1903-1957)是20世纪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这位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科学家在短暂的一生中留给世人的两大发明:计算机和博弈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理论为量子力学打下了数学基础,开创了冯·诺伊曼代数。他还创立了博弈论这一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于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 Theorv of Gamesand Economic Behav-ior)。在二战期间,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设计提出了重要建议,还亲自督造了一台计算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冯·诺伊曼研究了自动机理论,留下了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Thelomputerand the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