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本
-
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简素”与“崇物”是已故日本儒学家、思想家冈田武彦晚年对日本文化特质和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所做的高度概括。“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华丽的极致;“崇物”即对万物充满崇敬和感激。作者的概括,是建立在对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日本的语言、文学、书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武道、音乐、神道、宗教等的透彻解析,及对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比较之基础上的。 【编辑推荐】 ●作者冈田武彦,日本著名儒学家、阳明学家,学贯中西的思想家。作品是冈田先生晚年对日本文化所做的透彻解析,其对日本文化特质的总结,便是建立在对本国文化的充分了解,以及对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比较基础上的。书稿由冈田先生的弟子、大陆学者钱明精心翻译审校。 ●收录冈田武彦晚年收官之作《崇物论》,“简素”与“崇物”,是冈田武彦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精神世界的高度概括。 ●涉及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日本的语言、文学、书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武道、音乐、神道、宗教等。结构清晰,解析精到,高屋建瓴。 ●本版在原作基础上,增加百余幅高清插图,给读者带来更轻松的阅读体验,使读者对作品述及的事物及观念有更直观的感知。 【媒体推荐】 要说译过的日文,不能说很多,但也可谓不少了。但像本书这般面广意深之作,倒还是第一次碰上。 ——钱明 《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译后记” 冈田武彦作品《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系2015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入围奖图书;梁文道、吴晓波、十点读书联合推荐的年度好书。 -
文具病
文具病,學名「Stationeria」, 由「鉛筆菌」、「鋼筆菌」、「手帳菌」、「紙膠帶菌」等菌種引起。 由於體質的關係,有人不容易受到感染, 有人卻常掛病號,甚至一生都無法痊癒。 出沒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文具, 傳達了一種個人生活態度,也開啟了美好生活的想像。 賞玩一本手帳的泛黃色澤、以小刀細細削鉛筆、尋找心中的夢幻自動筆,用一種對品味的堅持,一點一滴打造獨特的個人風格──這是唯有文具生活家才懂的生活情趣。 在文具收藏中,我們封存記憶的溫度和永不褪色的經典之美。 在職人打造的文具裡,我們感受著手作的飽滿力度而心生喜悅。 在與文具店家的交流之間,我們與陌生人交換各自的生活美學,發覺文具本身就是一場溫暖的際遇。 多一點講究、多一點感受,在細節裡觸摸,在觸摸裡感動。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夢幻逸品,讓無數的小日子變得更豐盛。 這是一部耽溺文具的病歷表,也是一本獻給美好文具的溫柔情書。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從文具生活開始出發。 -
雜誌上癮症
雜誌設計師的工作是比任何人都早一步抓到那個時代的氣氛與感覺,並將它們反映在雜誌的頁面上。——藤本泰 縱橫日本雜誌設計界40年 他,決定你我雙眼看到什麼! 《GQ JAPAN》、《BRUTUS》、《Casa BRUTUS》、《STUDIO VOICE》、《太陽》……各大雜誌編集長御用Art Director 日本雜誌界首席藝術指導「藤本泰」(藤本やすし/YasushiFujimoto)生平第一本自傳。《VOGUE NIPPON》、《GQ JAPAN》、《BRUTUS》、《Casa BRUTUS》、《STUDIO VOICE》、《太陽》……你所熟悉的日本頂尖雜誌,除了有令人讚嘆的編輯力,所配合的美術設計更屢屢爆發出驚豔的視覺效果。這樣獨特設計風格都來自藤本泰——縱橫日本雜誌設計界40年,引領潮流、呼風喚雨,決定你我雙眼看到什麼,他的生平就是吸睛上兆的雜誌版圖傳奇。 本書從一位藝術指導邁向成功之路的過程,小從他年輕時擔任雜誌專題企劃,安排日本文壇巨匠村上村樹與廣告文案大師井重里合作專欄連載,大到像是電影導演的藝術指導角色,領軍一群攝影師、專欄作家、文字編輯、圖片編輯、平面設計師……合力進行一齣完美的紙上演出。透過本書,你可以了解所謂的藝術指導不只是看著旗下年輕設計師的稿子說YES或NO,他所懷抱的熱情和動力,他對於文字和圖像的獨到見解,都是他之所以打造一本本風格獨具雜誌的秘密武器。書中他也分享與國際一線設計師交手經驗,像是慘遭知名《RAY GUN》雜誌藝術總監David Carson放鴿子等趣味糗事,也讓我們看見這位大師私下平易近人的可愛一面。 -
东亚三国志
《东亚三国志》内容简介:中国、日本、韩国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将中、日、韩三国置于同一视野中进行比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作者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第三代朝鲜人,自身的经历使他能够从客观独特的角度去比较三国,全方位的正确把握东亚文化,突出三国各自的异同点。三国的地理环境、历史体验、文化风土以及三国人的意识结构、行为方式、民族习惯等各自不同,作者基于自身体验,以东亚三国人差异为焦点,把三国人的生活习惯、行动准则、语言、生死观、审美观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番比较,让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这三国。 -
博覽會的政治學
【內容簡介】 世界,一直被「發現」。 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大發現」,其實是一種視線(まなざし〔gaze〕)的發現,歷時幾個世紀的擴張,編成一套完全覆蓋地球的視線,而歐洲則恆常占據視線主體的特權位置,將博物學視線場域當成新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機制親自演出,而博覽會的時代也就出現在這個時刻。 本書的觀點在於捕捉人們聚集於博覽會的體驗史。亦即,在博覽會的場域中,誰被吸引?看見什麼?觸發什麼?人們的經驗結構是否發生變化?博覽會從一開始就是由國家和資本共同演出、人民被動吸引和接受的制度性存在,但博覽會的經驗結構絕非這些編劇企畫者所能片面決定,移動自己身體前去參加的人,仍是這個特殊經驗的最終表演者。過去將博覽會定位在技術、設計與工業發展史的一環,以發展史及風格演進來看待其角色,然而博覽會是個複雜交錯的多層次文本,單以新工業技術展示場的角度加以解讀,顯然有所不足。 於20世紀邁向巔峰的博覽會,融合了帝國主義、消費社會與大眾娛樂三個要素,不但是帝國主義的宣傳機制,也是商品世界不停誘惑消費者的廣告機制。本書一方面以「帝國」的展示、「商品」的展示及「見世物」三個主題作為博覽會的縱軸,另一方面則以歐美萬國博覽會和日本國內博覽會的參照關係為橫軸,試著解明博覽會如何動員並重新整編現代大眾的感覺和欲望。 【台灣版序文】 〈致台灣版讀者〉 吉見俊哉 拙著《博覧会の政治学》經由蘇碩斌、李衣雲、林文凱、陳韻如四位教授的努力在臺灣出版,我由衷感到光榮。1992年本書在「中公新書」書系出版,有幸獲得文化研究、新文化史、美術史等領域內關心博覽會、博物館、展示歷史的諸多研究者和學子閱讀。先前在2003年已有韓國版譯本刊行,現在再有臺灣版譯本問世,使本書能夠呈現給更多亞洲的讀者,令我十分欣喜。 大約二十年前本書甫出版時,日本已經走過1980年代末期,雖然泡沫經濟已走到尾聲,卻難以預料長久之後會是如何嚴竣的未來。場景回到本書初面世的1992年,三年前有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一年前蘇聯垮臺,時代由「冷戰」旋即轉變為「後冷戰」,日本社會將被迫轉向何方,仍無從展望。因此,日本在隔年1993年出現非自民黨執政的細川政權,很快就短命終結,之後政治與經濟的混沌迷亂不僅一直持續,而且愈加深刻。 談些與博覽會有關的事,那一年剛好也是西班牙塞維亞(Serville)舉辦萬國博覽會。本書終章提過,我認為以「紀念新大陸發現五百年」為名而開辦的塞維亞萬博,應該是「博覽會時代」終了的象徵。之後漢諾瓦萬國博覽會的大筆赤字、愛知萬國博覽會的混亂一場,其實都是時代潮流的大勢所趨。「博覽會時代」終了,就是「發現的時代」終了,帝國主義的視線擴張到整個地球,將世界編入符號秩序中加以排列,歷經數個世紀後也已終了。現代一直不斷在終了——我們對現代的信心逐漸在動搖,卻渾然不知再來的歷史要如何展開。 從那時算起,二十年很快就過去了。其間日本經歷過阪神淡路大地震、奧姆真理教事件;經濟陷入長長的停滯、政治走進重重的亂局;新自由主義被貫徹實行、社會安定性基礎被連根拔起,這是日本前進的方向。社會的變化也波及到人們的意識,2005年,距離大阪萬國博覽會三十五年後舉辦的「再一次的日本萬國博覽會」,不再可能像那樣成為代表經濟成長期的國家大事了。 日本在此二十年間,正是領受「崩壞」與「停滯」反覆發生的「失落時代」。但亞洲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從1990年代以後的二十年間非但未曾「停滯」,反而是在「躍進」。整個1980年代,韓國與臺灣有民主運動在普及,各國也都能看到經濟在發展,首爾並在1988年舉辦奧運會。1990年代後半,變化的中心逐漸移向中國,在東亞的整體秩序裡,中國的比重也不斷增加。反觀日本,在20世紀前半是東亞帝國並將周邊國家殖民化,20世紀後半是經濟發展的典範,然而到了21世紀,日本已不再扮演如20世紀的特別角色。 今年,2010年,距離大阪萬國博覽會已四十載,上海就要舉辦中國首次的萬國博覽會了。上海萬博與兩年前的北京奧運是成雙出現的事件,這種組合很像四十幾年前的東京奧運和大阪萬博,也很像二十幾年前的首爾奧運和大田萬博。合稱東北亞三國的日本、韓國、中國,恰好以間隔二十年的速度相繼利用「奧運」和「萬博」作為經濟成長的象徵。這些組合的比較研究,期望今後也能由相關的年輕研究者以更好的方法進行。如果參考日本的過程,大阪萬博經歷四十年歲月方成為「過去」,那麼真正的歷史研究工作也才正要開始。 本書原是我某個研究計畫的一部分,主要探討19世紀末日本國家的事件演出與民眾意識自發動員的關係。在1980年代後期,我關注的議題除了本書處理的內國博覽會,還包括中小學的運動會、明治天皇的地方巡行、近代的伊勢參拜(團體旅行)等等,亦即現代國家將國民當作一般大眾而組織起來的各種儀禮性活動。我試著藉由這些活動解明,常民的日常意識及身體感覺,與國家的身體戰略其實有所關聯。 這種關注延續自我的處女作《都市のドラマトウルギー——東京.盛り場の社会史》(弘文堂 1987,文庫版 河出文庫 2008),書中處理了都市鬧區集結人群的意識與資本和國家的空間戰略之關係。這是我在1980年代後半的嘗試,以過去都市空間為基礎,討論集體儀式與現代權力之間的動能,並放到國民國家或帝國之類的更大脈絡來思考。 經過這樣的思考作業,繼之浮現出來的主題,就是博覽會與殖民主義的緊密關係。適巧1980年代後半,海外也出現許多以殖民主義意識形態來探討19世紀末萬國博覽會的重要著作。由於這些研究行動的先行,本書的思考因而聚焦於更為早期的問題,亦即在現代日本的博覽會中,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主義如何再現的問題。這種觀點在本書出版後的1990年代後半開始急速暈染開來,而今博覽會與帝國主義的各種討論,已有諸多優秀的研究者在各個領域從事精緻的分析。 本書還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博覽會與消費文化的關係。本書雖以博覽會這種具體的群集空間為焦點,但更在思考博覽會與國民國家、帝國主義及消費社會之間的關係。現代都市出現過的無數視覺消費空間—例如百貨公司、主題樂園、博物館、廣告,其原型就是博覽會。由這個觀點出發,本書分析了歐美的商業主義如何滲透到博覽會,以及日本的百貨公司和報社何以要主辦博覽會。從今天看來,這種觀點可說是一種「殖民地性的現代」,是涉及摩登女郎、消費文化、殖民主義、商業主義等各種主題的研究。 這二十年來,伴隨社會的鉅變,學術界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對我本身而言,1990年代下半之後的最大變化,是與許許多多亞洲各國批判性知識分子的廣大交流,以及自己執教大學裡學生國籍的多樣化。本書寫作時是以概念上的殖民主義作為問題的切入點,我則尚未與亞洲各國友人共享相同的問題意識或共同進行研究。然而今天,我自己的疑問已深切與亞洲、太平洋、美國、歐洲的友人所共享。當然,在研究日本的脈絡時,我也不再認為只以日本當作唯一的核心對象就足夠,也不再視之為不證自明的前提。 在這種全新的跨國性知識文脈下,本書或許還能因開啟一些新的批判性洞察視野而有所貢獻吧!就如前述,日本、韓國、中國等,有可能針對歌頌經濟成長而舉辦的國家慶典進行比較研究。果若如此,本書的觀點或許多少有所用處。對殖民時期曾在臺灣、朝鮮半島、滿洲舉辦博覽會的相關研究,也可能是本書研究的延長線。 我也期待本書的讀者,不要只將目光直接對準博覽會的研究。除了博覽會,博物館、美術館、百貨公司、電影院、劇場、書店、圖書館等各種現代的(=modern)空間,都在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大量出現在東京、大阪,也出現在首爾、臺北、上海、香港等亞洲都市。這些空間也可能以稍稍縮小的規模,出現在同時代的地方性都市,甚至以移動的形式出現在農村的學校、寺廟及神社。若以此來思考現代性空間,最重要的關注點,應該就是群聚的人們與空間所交織的視線集體組織化的歷史。在博覽會;在博物館和美術館;在電影院、百貨公司、圖書館,走過「現代」的人們體驗了什麼樣的視線變化?在這種變化中又如何被新的社會集體性所組織起來?這些問題,實已超越了美術史、電影史、文學史、建築史等既存學科領域的界限。就我本身的立場,我認為新的文化史就是最廣義的媒介理論或文化研究所要探討的對象,當然這種說法也可以有不同見解。 然而,我仍想對那些不同見解提出我的期待,希望本書讀者參考本書的提示,不要完全只使用自己在「美術史」、「日本史」、「建築史」、「電影史」、「媒介史」等學科框架內熟習的知識,而要試著跨越框架並試著培養打破框架的攻擊意志。 對人們的經驗進行重新整編的,不只是博覽會、美術館、電影院、百貨公司等作為現代視線的空間;大學與各種學術性知識的機制(包括這本翻譯書本身),也都是作為現代視線場域的一部分而被組織起來。歷史學、地理學、植物學、動物學、文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現代性的學術體系,不會永遠維持不變的內容,傅柯(Michel Foucault)早已經清楚指出這點,它們是透過現代媒介與論述秩序的組織過程而產生。 是以《博覽會的政治學》的「政治學」,就不是造成政治影響力那種意義下的政治學,也不完全是操弄博覽會那種微觀政治學意義的政治學。當然,後面這種微觀政治學的觀點是貫穿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甚者,能夠記述微觀政治學的論述場域,亦即各種學科領域的結構,也都與博覽會一樣是種現代視線的秩序。探討博覽會,也就是在探討你我身邊的許多事物,例如身處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百貨公司等地點,以及作為教師、學生、讀者、觀眾、消費者等身分。這並不是要否定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的意義,而是要先打造一個「去領域」的基地 ,以將知識結構由內部顛覆、相對化乃至提出全新的認識觀。 今日,網際網路與各式各樣的數位媒介,對於大學、圖書館、博物館,乃至書店與百貨公司等現代性的空間秩序,莫不帶來劇烈的變化。所有現代視線的空間,在這個巨大的數位衝擊下幾乎也都腳步踉蹌。在21世紀初,我們不只生活在冷戰變成後冷戰的全球板塊移動(Global Shift)中,我們也體驗到現代性視線空間變成後現代資訊空間的數位板塊移動(Digital Shift)。這麼看來,博覽會這樣的現代性空間,難道只能是歷史性分析的對象嗎?本書由初版刊行至今已經歷二十年,現在的我對本書提出的問題,一方面因身處中國崛起的東亞歷史中,另一方面則因身處面對新式數位衝擊的現代性空間全體變化中,確實感到有重提新架構的必要。 如果前述的問題意識,能因這次臺灣版的刊行而獲得更多共同思考東亞現代性的讀者之助,實為個人之所幸也。 2010年3月 -
編輯這種病
編輯這種病,不會要人命。但如果病入膏肓,我就不敢保證了…… 他的每一步都很大膽,都寫下了出版史上無人能超越的黃金傳說。 「我的工作就是我那進退兩難的人生……無論對方多麼任性、討人厭、把我耍得團團轉,只要他的作品可以感動我,叫我做什麼都無所謂,就算要我去殺人放火,我也想和這個人共事……」 —見城徹 尾崎豐、北野武、村上龍、藤原紀香、宮本輝、吉本芭娜娜、村上隆、唐澤壽明、重松清、石原慎太郎、安井一美、山際淳司、鈴木泉美、中上健次、□本龍一、松任谷由實、小室哲哉、五木寬之、銀色夏生、鄉廣美、天童荒太、小林善紀、弘兼憲史……這些你熟悉的作家和音樂人,都曾和他合作過。 這些話,他們只對見城徹說— 尾崎豐:「只要你活著的一天,我的問題就是你的問題。你逃不掉的,你得跟我一起受苦!」 中上健次:「我想跟你借三十萬。若得到芥川賞,再用獎金還你。」 村上龍:「你連我的作品都沒看過,怎麼會知道我很厲害?」 □本龍一:「你跑到哪裡去了?我好想聽到你的聲音哪。」 松任谷由實:「如果是見城先生想替我出書,我願意。」 林真理子:「我看見你就驚慌失措,所以關於『不能愛上你』這點我辦不到啊!」 幻冬舍,由一個抱持著「無名」、「年輕」、「貧窮」和「天真」之「革命四條件」的四十二歲中年男子見城徹,以一千萬日圓所創立的新出版社。成立首年,就破天荒在《朝日新聞》砸下三千六百萬日圓買下全版廣告,行銷一口氣推出的六本新書,最後全部大賣,成功打響創業的第一砲。 在所有人皆不看好的情況下,見城徹陸續為作家們量身打造寫作企劃、激發其創作潛能,暢銷話題作包括村上龍的《工作大未來》、五木寬之的《大河的一滴》、唐澤壽明的《兩個人》、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木藤亞也的《一公升的眼淚》、北野武的《全思考》、藤原紀香的《紀香魂》、弘兼憲史的知識漫畫講座系列……等。在2008年底爆出小室哲哉詐欺並破產事件後,亦隨即在隔年為其推出《罪與音樂》一書。 見城徹領導下的幻冬舍,每次推出新書都引發藝文界轟動,也成功網羅如吉本芭娜娜、□仁成、銀色夏生、山田詠美、天童荒太、五木寬之、石原慎太郎、鄉廣美、小林紀善……等作家,把他們一舉推上寫作生涯的最高峰。 什麼是幻冬舍傳奇?以千萬日圓的資本起家,只花了十年時間,資本額就翻升了四千倍!這就是幻冬舍傳奇。見城徹憑著對編輯一職的熱情與獨到見解,親手打造了出版界的奇蹟,箇中祕辛,全寫在本書裡! 我經常對部屬說:「即使跟作者的關係僵化到無法收拾的地步,也比畏首畏尾敷衍帶過都要來得好上百倍。正因為會被濺得滿身血污,才要勇往直前!」 —見城徹 -
大日本.小日本
大日本·小日本,ISBN:9787802559059,作者:药进 著 -
日本家训研究
家训,在中国又称为庭训、家诫、家范等,在日本常被称作家宪、家掟、家慎。它是于家庭之内家长为家族成员、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规定的有关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训诫和教条,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法则。齐家之训,始自儒经,推及治国。以家训齐家、教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东邻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过程中积极借鉴和模仿的内容之一。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在阐述日本的家族制度、家庭伦理及家训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武家家训、商人家训、女训的顺序分章进行论述的。往来物本属于儿童启蒙教材的范畴,其中的教训科往来物多是为家庭才华所编撰的,且普遍为庶民大众的家庭启蒙教育所采用,具有较强的家庭教育功能,故本书设“教训科往来物研究”一章进行专门探讨。近代的家宪与现代企业的社训是前近代家训的延长或派生物,是日本家训发展史的特征之所在,故也是本书着重论述的内容。在附录部分,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武家训、商人家训、女训、往来物、社训、社是等译成中文,以为读者提供学习与研究的便利。 -
罪与耻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日本人内心深处潜藏着世人看来对立的两面,他既可以服从,又可以反叛。有时,他的性格是服从、克制、无私、自我牺牲,还有敏感和易怒。有时,他们也可以冲破人情的束缚,打破耻辱的压力,成为神一样自由的人。在那时,他们就会表现为自由、放纵、叛逆和傲慢。那是一种既可以绝对顺从家庭的安排走进婚姻,也可以自由恋爱的特性;既可以无私地享受极端的义务,也可以沉湎于享乐和安逸;既谨慎怯懦,又勇敢鲁莽;既温文有礼,又桀骜不驯;对上级有时盲目服从,又顽固反抗;既极端保守,又非常开放;既有菊的柔顺和伤感,又有刀的锋利和进攻性。 -
和风浮世绘
李佩玲,籍贯:台湾省台南市;
现任:台南女子技术学院商品设计系专任讲师;
学历: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
研究领域:设计美学、设计文化、生活型态。
每一位设计人倘佯在美的、知性的、灵性的氛围中,对于?矶嗌杓频谋尘肮适隆⒐勰睢⑺嘉胂敕ㄗ苁侨冈镜叵胗胨朔窒恚痪拖裥矶嘀兜幕憔郏膊皇瞧究障胂蠖吹模谴邮档氐奶椒谩⒚鳎蛘咚嗽诟骼嗝教 -
日本和服
《日本和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
疯癫老人日记
本书含谷崎润一郎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作:《疯癫老人日记》和《钥匙》。 《疯癫老人日记》描绘了一位“疯癫”老人扭曲的爱。肉体上已衰竭的老人,通过对儿媳的思慕,来满足内心的情欲。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唯一的愿望是埋在刻有儿媳脚掌拓片的墓碑下。 《钥匙》描绘了一对中年夫妇间异样的较量,丈夫为了刺激自我,故意在日记中暗示妻子出轨,偷窥日记的妻子也做出种种疑似出轨的暗示。两人在窥看对方日记的过程中,逐渐共同沉沦于欲望……本书以交替剖白内心的方式描写人性的手法,对日本文学影响极其深远。 -
真味
【内容提要】 《真味——日本料理的奢华》一书,是有着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日本名厨神田裕行,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烹饪经验、对日本料理的所思所悟,以及制作日本料理的方法结集而成。从食材的选择搭配、烹饪的火候与时间,到各种酱汁调料的制作,无不蕴含着作者对日本料理独特的思考与见解。 神田裕行所追寻的,是一种永不会厌倦的味道。这种味道的终点便是“淡”,而这也正是日本料理的奢华之处。 【媒体推荐】 在神田裕行看来,制作日本料理的过程中,即兴感是很重要的。 ——日本《朝日新闻》 神田裕行希望借着自己的料理将“微笑”散发出去。 ——香港《郎潘》(LE PAN) 神田裕行秉持“真味只是淡”的料理精神,强调真正的美味在于食材本身,他不追求华丽炫技的料理手法,而是以“减法哲学”细腻地将食材本身的美味抽丝剥茧呈现出来。 ——台湾《中时电子报》 在日本,神田常与人们分享在家也能轻松制作的美味料理。这是一种自信,因为越是平凡的食材,越能见出过人的功力。而在神田简单的做法与食材里,我尝到有深度的真味。 ——台湾《天下杂志》 【精彩书摘】 日本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国度。用于烹饪的食材自然也随着四季的更迭而改变。 春天,是吃嫩芽的时节。常见的食材有楤木芽、荚果蕨嫩芽、玉簪嫩芽等。整个冬天,太阳都有气无力地悬挂在天空中,而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太阳也恢复了生气,播撒阳光,照耀大地。于是,土壤的温度开始上升,微生物开始活动,各种植物也渐渐发芽。荚果蕨、蜂斗菜、欧洲蕨、玉簪、土当归、竹笋……所有植物竞相拱出嫩芽。春天是食用植物嫩芽的季节,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将生命的能量摄入体内。 夏天则要吃“果实”。黄瓜、茄子、西红柿、苦瓜以及吸收了太阳的能量而结出果实的各种蔬菜。西瓜、甜瓜、南瓜等各种瓜类都是藤蔓类植物的果实。从“吃嫩芽”到“吃果实”,说明人类从古时候起,就已经知道根据营养的流动来食用蔬菜的相关部位。还有一样也是要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叶子。夏天,植物的叶子沐浴了充足的阳光,吃起来十分美味。 到了秋天,树木开始积蓄能量,为留下来年的种子而结下果实。有柿子、梨、银杏、栗子……这类孕育着种子的果实中储藏了丰富的营养。不久后,果实掉落地面,回到土壤中,又或者被动物吃掉,将种子带到陌生的土地上,在那里等待春天的到来。 冬天来临,植物的枯枝败叶和种子一起落到地上,为土壤提供了营养。这个时候最好吃的,是那些在大地中不断积蓄营养的蔬菜,比如萝卜、芜菁、胡萝卜等根菜类蔬菜。在寒冷的季节里,生命在土壤中静静地孕育并成长。 日本人便是依着四季的更迭来安排饮食,我觉得这就是“时令”。品尝和享受日本四季里新鲜的时令食物的味道,称得上是日本料理的精髓。当然,日本料理也有其独特的烹饪技术、风格和哲学,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时令食物本身的味道。 -
枕/万物简史译丛
本书系“万物简史译丛”之一。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触 , 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 线 , 结合考古学、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 以独特的视角详尽地阐述了枕头的文化史。 作者摒弃了以往此类书籍枯燥乏味的叙事手法 , 加入了与枕头有关的民俗、民间传说以 及大量的插图 , 内容贴近生活 , 使全书通俗易懂 , 趣味性十足。这不仅是有关枕头的文化 史的学术性书籍 , 更是一本可以置于床头愉快阅读的枕边书。 -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日本
日本全然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孤岛,在这里,现代文明蓬勃发展,与传统文化形成有趣的反差。日本人的精神是强大而热情的,也是好客的。日本位居丝绸之路的最东端,接受整个亚欧大陆的影响,日本人用了几千年时间来吸收和完善承泽于亚洲的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从华丽的京都艺伎舞蹈到悠闲的禅石花园,即使最疲惫的游客也能被日本所吸引。而且,传统文化只是故事的一半:走出东京的涩谷车站,沐浴在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声光魅影之中,闪耀的霓虹灯和直插云霄的高楼组成了它科幻小说般的街景,就像迈出时间舱进入了未来世界。每个人在东京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不管是西装革履的工薪族、沉迷漫画的宅人一族还是公主萝莉,总有一款适合你。 -
三味日本
《三味日本:刘迪细品东瀛》从政治文化入手,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日本的万象百态,剖析中日关系的未来。作者曾是《人民日报》记者,深谙国际关系的三味,从小处下笔,最终阐明中日关系的庞大问题,可谓微言大义。 -
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
《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以日本动漫产业及动漫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形成、日本漫画的诞生与发展、日本动漫产业60年的发展变迁、日本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来探讨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演变、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动漫产业与文化的关系。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