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本
-
和風賞花幕
《和風賞花幕:日本設計美學的演繹》是The Puzzle Books of Design & Culture系列的第2种。前一部《和風浮世繪:日本設計的文化性格》以日本文化發展出的種種器物切入談其設計上的文化性格,《和風賞花幕》則以日本文化的美學思維為切面,舉例介紹日本獨特的美學觀,及其於設計上的彰顯。 透過此簡冊,希冀讀者能開解文化隔閡所可能產生的思維迷障,真正感受不同生活背景下的文化所反映出的真實人性,並能欣賞不同文化的美感;不僅提供設計專業人士工作上的參考,同時也可為一般消費者鑑賞品嚐美好事物的導引。 -
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
王青博士的著作《日本近世儒学家荻生徂徕研究》,是我国学者对十七世纪后期到十八世纪前期日本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学者荻生徂徕(0gyuu.Sorail66-1728)首次进行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和学术解析的学术史专门性著作。对我国人文学界,甚至是对我国儒学研究界来说,荻生徂徕的学术可能还不为大多数学者所知晓。但无论是从日本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还是从东亚思想史的立场上考察,抑或是从中日文化关系史的立场上考察,荻生徂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存在,缺失了他的学术以及缺失了对他学术的阐述,上述任何领域的学术史将肯定是不完整的。王青博士的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这一缺漏,对我国人文学术研究进一步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人类思想的智慧,把握世界和东亚文化史的线索,做了极具学术意义的贡献。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说,从十七世纪初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江户时代①,以本土信仰为核心的"神道论",以儒学为中心的"汉学",从汉学中叛逆出的"国学",从欧洲传人的以人体医学为中心的"兰学",以及早已经成为日本民众基本信仰的由复杂的多教派组成的"佛学",它们逐渐各成气候,互相攻讦,又互相渗透,成为日本古代学术思想表现得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从而为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日本社会的"近代转型"作了"前近代"的思想奠基②。荻生徂徕则是这一大时代中"江户儒学"的最光辉的也是最后的旗帜。 江户时代的"儒学"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概念,其核心成分当然是以阐释中国"儒学经典"为基础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学术系统,但其闹释的层面,则是极其多元和复杂生动。一般说来,儒学自纪元5世纪传人日本之后④,历经以宫廷为中心的奈良一平安时期的古典儒学,以寺庙为中心的镰仓一室町一桃山时期的五山儒学,终于经千余年的漫长历程而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在稍具广泛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庶民化"的倾向,并形成了学派纷争的局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二百年间,"江户儒学"便先后出现了以藤原惺窝、林罗山为首座的"朱子学派",以中江藤树为首座的"阳明学派",以伊藤仁斋为首座的"古义学派"和以荻生徂徕为首座的"古文辞学派"等,而且派中有派,各呈主张,纷繁复杂,互相错叠④。所有这些学派都表现了生存于同一社会中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形态中的各色人士,对于自己生存形态的感悟,对于历史承传的审视和对未来的设计。荻生徂徕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舞台上集先辈的智慧,又试图摆脱先辈的迂腐,却始终未能跳出传统藩篱的"江户儒学"的最杰出的存在。"他一方面批判宋明理学的"心性"崇拜,但另一方面又提倡"圣王之道"而陷入了更深的"古学"崇拜之中;一方而他排斥理学思辨的"私智佞作",提倡经验的必要,但另一方面又拒绝对古代世界观作历史进步的任何修正;一方面他开始认识到"性理之于修身,人皆与我皆不胜其苛刻焉",表现了趋向快乐主义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先王之道.治天下之道",坚持把儒学的德治主义作为意识形态。"@荻生徂徕的学术正是充满着如此复杂与丰富的"二律背反"的内容,使他的学术成为当时时代的一面镜子。王青博士在对日本思想史的把握中,以荻生徂徕人题,切中了日本"江户儒学"的最具有根本意义的命题。她以江户时代总体学术作为综合文化语境,在"江户儒学"各学派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中,对荻生徂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从语言哲学、人性论、政治论等多层面的视野中阐释他的学术,致力于揭示荻生徂徕的思想观念的本质特征。王青博士对本课题的研究,无疑是对我国学术界至今还处在相当生疏状态中的"江户儒学"做了重大的填补,并相应构筑了就本课题内容进行国际对话的学术平台。 我作为王青博士著作最初的中国人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到著者在研究中透露出的学术睿智和学术勇气,受益良多,不惟如此,而且从她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中,感悟到我国人文学术研究中,既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文本基础,又具有睿智的科学思考,并且以相同主题能够健全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的新一代学者已经成长,从而感到欣喜。 我自己因为学术专业所系,常常阅读学界先生们关于多国文化的研究论述,受到不少的教益,但就其总体而言,却有些难言的遗憾。我们最大量的关于外国文化的被称之为"研究"的论述,大多数还只是在"介绍"的层面上着笔;这种"介绍"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对研究者来说,他总应该对被他介绍的学科内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而且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和较全面的把握吧,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基本素养,然后才能着笔运作吧。这样的要求不应该视为苛刻,但不幸而大谬不然,应该说确有数量不少的"外国文化研究",其实连研究者自身也没有弄明白他阐述的对象到底什么,就在那里"现场献技"。当然,另有一种比较"谨慎"的"外国文化研究",他们不这样"卖野人头",而是几乎完全地追随国外研究者之后,把外国人的研究结果接过手来,不经过本身的咀嚼,甚至连稍加作料重新回锅都不做,便担纲起"研究者"甚至"大学者"的资格来,在这个领域里以外国研究者直接扬声器的姿态,指手画脚地说 来说去,摆出吓唬年轻的研究者的架势。以我自己的感受,这种状 态在关于日本经典文化的研究中,可以说尤为突出。其中,不能不 提到的就是在关于"江户儒学"研究这一层面,由于中国研究者对 这一学术注意较少,研究不够,其主流表述长期处于日本井上哲次 郎和丸山真男论述的框架之内,而评论界还欣欣然以为这是我国 学人为解析日本文化树立起的"马列主义的典范"呢!@。王青博 士的著作正是在这一根本性的学术立场和学术研究中,以睿智的 思考,以自己多年的反复的研讨,颠覆了这种虚假的主流学术话 语,表现了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学术勇气! 王青博士在著作中明确地认为,我国学术界自朱谦之先生的《日本哲学史》以来对日本近世儒学的古学派特别是其中的"徂徕学"的普遍评价,基本沿袭了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学家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观点,将"徂徕学"视为日本近代思想的胎动和萌芽。王青说:"通过对"徂徕学"庞杂浩繁的原典著作的解,发现丸山真男对"徂徕学"的引用有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之处。他的"徂徕学"研究其实是把"徂徕学"当作他构建有关日本近代起源学说的一个工具。"著者认为,"丸山(真男)借助"徂徕学"研究叙述了一个"徂徕学"=反"朱子学"="近代思想"的神话。" 王青博士在事实的文本的基础上,致力于辨析阐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观念与价值的异同、日本传统儒学与江户时代朱子学的承传与特质、江户"朱子学"在江户时代意识形态中的真实的地位与价值等复杂的学术思想关系,从而为客观地认识荻生徂徕学术构筑起真实的文化语境。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徂徕学"与"朱子学"相互辩驳的学术意义与思想特征,由此揭穿了由丸山真男构筑起来的"荻生徂徕学术虚影",而在实证的基础上重建了"荻生徂徕学术实像"。不惟如此,她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虚影"的意识特征的本质,认为丸山真男的观念,"是从近代主义=脱亚论和日本中心主义角度出发得出的儒学观,丸山的徂徕学研究的意义实际上并不在于他对于徂徕学的评价是否准确这一问题本身,而是在于他通过把批判朱子学的徂徕学塑造为"人性解放"的近代思想的先驱来对抗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政权的专制统治。丸山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了维护近代的民主主义,反对日本法西斯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丸山的学说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丸山研究的前提是把西方的近代化视为唯一的典型和楷模,可以说这是一种西方中心史观的产物。" 我读书至此,为著者在著作中所积蓄的厚实的知识、睿智的思考和公允的阐述所感动。我以为这是我国人文学术界为阐释日本经典文化提供的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著作。 本书作者王青博士,在日本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研究领域中,有相当卓越的造诣。1985年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在全国大学中第一次设立"国际中国学(汉学)"的硕士学位方向,王青是本学位方向的第一位硕士生。她以日本五山文化中的禅宗儒僧义堂周信(Gitou-Syushinl325--1388)为研究课题,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显示了很好的学识基础和对学术的注意点。其间,她对日本汉学的关注和兴趣日渐提升。后来,她到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攻读博士课程,师从著名的思想史学家和社会史学家安丸良夫(Yasumaru-Yoshio)先生,并以《荻生徂徕研究》获博士学位。1998年王青博士回国即进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从事她关于江户时代思想史的研究。结束博士后的研究,王青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开始了她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我作为王青博士学术成长的几乎是全程的见证人--她在北京大学念本科的后期,我担任着专业主任,我又是她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即使在日本留学中,我们还互通着学术信息。当她在北京大学成为"博士后?时,我又是她的课题的合作教授。她开始在中国社科院工作后,我们又在各种研讨会上经常晤面。她那种对于学术孜孜求索的态度,踏实执着的文献实证的学风,深思睿智的学术感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十余年的时间,在我国人文学术获得重大发展的进程中,王青博士也以自己十分辛勤的劳苦,从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东亚文化学术研究领域中具有雄厚实力的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人文学家,我真是感慨良多。当我读到她这部著作的时候,我在她的著作中获得的感悟,并由此而引发的对她学术道路的追想交织在一起,有了自己的感想,发而为文,就算是《序》吧。 -
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本书主要围绕历史的视点、人物的视点、结构设计的视点、由构思到建设的视点以及结构美的视点,讲述了“空间与结构的交汇点”处的各式各样的传奇故事。通过这些视点的简洁归纳,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空间与结构”的全貌。本书还一步步教给人们在设计中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想像力两大要素巧妙组合的方法,培养人们在设计上加入个人特点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本书不仅是结构技术人员专业用书,也是有关“空间与结构”的入门书。本书图文并茂,选用了大量作者本人拍摄的照片以及亲眼所见的事例,使之读来更加生动形象,非常适宜建筑师、结构师、建筑院校师生以及普通读者阅读。 -
世界名城之旅
本书主要介绍京都的著名建筑以及参观游览线路,是旅游者必备参考书。本系列书是台湾地区旅游作家所写,所以书中的有些内容是针对台湾旅游者的需求。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有些信息可能已经发生微细的变化。敬请读者在使用时注意。此外,我社在此次出版时,对与我们现行用法不一致的名词和个别内容做了调整,以便旅游者阅读。 祝您的旅途顺畅、愉快! -
电通鬼十则
1.工作自己找,不要等指派;2.做事抢先再抢先,不要消极被动;3.与“大工作”为伍,小工作徒使格局狭隘;4.以狼般的饱渴向艰难挑战,唯有完成艰难的工作才有进步;5.一旦动手,未达目标之前,见鬼杀鬼,遇佛来佛,即使被杀也决不罢休!6.要当周遭的推手,推与被推之间,日久差如天地。7.谋定后动,有长远谋略,就会有耐性肯下功夫,自然产生正确的努力方向及希望。8.要有信心。没有信心,工作无魄力,无定性,无深度。9.全方位留心关照,绞尽脑汁不松懈,唯有如此才能称作“服务。”10.不要害怕摩擦,摩擦是进步之母,是积极的肥料,否则你将卑躬屈膝软弱无能。 -
日本美术史纲
展呈在您面前的这本著作,是《中日文化研究文库》中的一种。这套文库诞生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每部著作都凝聚着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寄托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期盼在国际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著作会给您带来知识的愉悦和人生的启迪,希望您长久地喜欢她、呵护她。 中日两国的交往,就正史而言,始见于《汉书》(地理志·燕地),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长期以来,日本以汉字为媒介,如饥似渴地汲取中华文明,由此积淀而成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构成日本传统文化之基调,直至今天依然生生不息。如此持续而浓密的中日文化关系,涉及到人文社科领域的方方面面,虽然前人对此进行过辛勤的耕耘,然而还有大片处女地有待开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一批根基扎实、视野开阔的学者,尤其在中日关系史领域,整体上已处在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公诸于世,是本套文库的宗旨。 日本文化的生成变迁,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因素。就外部原因而言,除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之外,还涉及到朝鲜、西域乃至欧美诸国。事实上,7世纪以前,日本主要通过朝鲜半岛摄取中国文化,整个东亚构成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文明环流圈;16世纪以后,先是葡萄牙、荷兰等,继而美国、英国、德国等自西徂东,将日本卷入东西文明交汇的旋涡之中。有鉴于此,包含日本在内的东亚文化及东西文化关系的研究,亦纳入本套文库之主题。 本书包括:从原始部落到佛教传入、飞鸟时代的绘画和工艺美术、奈良和唐文化圈、平安京的唐样和国风等。 -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丰硕成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影响。书中内容更充实、更丰富,不仅容纳《文史知识》已经刊发过的较好的内容,还要容纳《文史知识》未能刊发的好内容。 -
21世纪与中国文化
加藤周一是日本著名的学者、文学史家、评论家、作家。《21世纪与中国文化》是从加藤周一的大量著作中收集了有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篇章。内容由加藤先生和译者共同选定。大体分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文学和翻译、21世纪和中国文化。本书力图将加藤周一的全球性视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尊重中国文化的观点反映出来。加藤先生特意为此书写了序:“致中国读者”。这是他“第一本中国文化论的集大成者”。 -
住宅巡禮
這本書可說是二十世紀世界「住宅建築」之旅,是作者走訪八位二十世紀偉大建築家所設計建造的九件不朽住宅名作,藉由置身於那些住家中並在其四周走動,記下所見、所思、所感而寫成的。所以本書既像是旅行日記,又像是建築的導覽書,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組成的田野調查筆記。 從本書的內容中,藉著作者的眼和手,讀者得以了解到柯比意、萊特、阿斯普龍德等建築大師是如何思考人與建築的關係、什麼樣的住宅空間和設計才是他們認為理想的方式。 與大師相遇,感動的瞬間!建築界的妹尾河童,帶你親履全球經典名宅。體會空間美感的最佳入門,簡單明瞭圖文點 -
建筑地图
《建筑地图:东京》介绍了200多个1945年后建造的东京最有趣的建筑,辅以地区图、远景图及建筑实景照片,讲述了每座建筑的历史、由来、设计的理念及背后的故事,并配有必备导游信息。《建筑地图:东京》既可以作为一本东京城市的导游读物,又可供建筑爱好者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它是探索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城市之一——东京的不可或缺的伴侣。 -
東京設計誌01
一秒東京 每翻開一頁就是東京設計,每一秒都有全新的視覺饗宴。 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東京設計輕旅行, 可以是一個人、兩個人、很多人。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將東京的設計景點全面大翻新之外,更以地區的導覽方式,希望可以引導更多想去、去過、準備啟程的讀者們,一起透過設計師的眼睛,去認識、觀察、體驗那些「知道」卻不「瞭解」的設計東京。 對於作者來說,創作形式的創新也是他一直不斷嘗試的方向,透過設計、影像和文字感受獨特而雋永的設計觀點。因此本書除了在形式上一改過去的創作開本與走輕質旅行的路線外,還有很多設計人的私密路線。尤其作者不只分享自己的、東京人的私密景點之外,還邀請了30位港台設計好友,包括兩個八月、聶永真、葉怡蘭、歐陽應霽、鄒駿昇、易瑋勝等,一起分享東京的那一塊設計綠洲。此外,將東京必去的50個美術館一網打盡。如果你是準備秋天要去東京看設計師週的話,書中的全攻略更不可錯過。 當然,這不是單純的旅遊書,因為作者藉著長期的觀察與關注,並以設計師的觀點,還會深入分析在這些設計背後所透露著不只是設計的訊息,設計愛好者想要擁有更具深度的設計眼光,一冊別錯過。澀谷車站最新形態的複合文化設施「澀谷HIKARIE」、代官山「蔦屋書店」、「1LDK」、「TODAY’S SPECIAL」、代代木初登場「代代木Village」、TOKYU PLAZA、晴空塔。最新景點,一次收錄。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最新、最即時的設計東京誌介紹 ※ 作者與30個港台設計界朋友,精選最值得推薦的東京設計景點 ※ 收錄全東京大大小小不同型態的美術館,滿足每個想去東京的旅人 ※ 附上最完整的東京設計週全攻略!! -
制服でチュ
三和エロティカ(三和出版)の百合キス写真集「制服でチュ いけないふたり」【AA】が5日発売で、K-BOOKS秋葉原新館でPOPをつけてた。 「制服でチュ」【AA】は、制服の女の子同士のキスを集めた写真集で、オビ謳い文句は『女のコ同士のキスを覗き見る禁断の写真集! わたしたちの胸のドキドキ伝わりますか?』。制服女子同士の普通のキス写真がたくさんで、ほかに脚へのキス、ディープキス、泡ベロチュー、ソフトクリームをふたりぺろぺろ、水を口移しで飲ませるなどなど。 K-BOOKS秋葉原新館で付いてたPOPは『制服オンリーです。可愛い娘はみんな女の子同士でチュッチュしてればいいんですよ…イケメンは爆発しろ…』になってた。 なお、「制服でチュ いけないふたり」【AA】のアキバ地獄!さんの感想は『中身は二人の女の子がひたすらイチャコラチュッチュ』『おお、舌もいくか・・・どの子もためらいなくチュッチュしたり絡んだりでなかなかのガチ百合感 好きな人にはたまらんのか?』で、メディオ!タントゥー氏の『ちょ…これは3次元ですが百合属性アンテナがビンビンに勃起するんですけど!!』、アイラ@MHF鯖4(ミラ)さん『百合クラスタさんに伝えたい。「制服でチュ」って本を本屋で見かけたら買うといい。尼のリンク貼ろうとしても、画像が無いので伝わらない。中を見て私は震えた』などもあった。 -
菊与刀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于二战后受命于美国政府,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作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菊与刀》于1946年出版后,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1951年,《菊与刀》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更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 -
設計的手感
《R25》《TRANSIT》的設計師尾原史和, 透過裁切、觸感、色彩、圖形、字形、留白與餘韻, 摸索存在書頁之中的另一個「世界」。 為什麼要把文字推到裁切線邊緣? 如何在平面中看見立體的空間感? 怎麼用樂曲般的起伏,想像一本書的閱讀節奏? 擔任《R25》、《TRANSIT》等知名雜誌設計的平面設計師:尾原史和,將大部分的精神與創意投注於書籍設計之上,二十多歲時就已在東京雜誌設計圈中打響名號,之後更創立SOUP DESIGN、PLANCTON,並擔任多本雜誌和書籍的設計師及藝術總監。 在《設計的手感》中,尾原史和回到書籍設計的原點,試圖尋找設計的本質──透過書中的各個元素,設計想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他自己如何從接近直觀的「感覺」開始,一步步為一本書勾勒出適合的樣貌? 書中用邊界、換行、階層、腰帶、質感等構成書本的元素作為章節,透過平易說明以及各種製作上的嘗試,具體描述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與創意,並以實際頁面呈現書本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性。 同書並收錄與書籍陳列師幅允孝、《TRANSIT》總編輯加藤直德、產品設計師松澤剛以及攝影師高橋恭司四人,從不同角度討論設計的精采對談。 ◎書中摘句 關於誤差──我認為設計某樣東西,就是要在了解「在應有的位置放上應有的東西」這個前提之下,去追求哪個地方要怎麼改動、要做出什麼樣的「誤差」。 關於邊界──這本書的邊界設為9mm,經過裝訂、裁切之後會看起來很不穩,我蠻想看看會亂到什麼程度。 關於圖形──即使只是一條線,只要能善加利用,便能賦予各種不同涵義和故事。 關於質感──一般統稱「加工」的過程,再加上不同的裝訂方式,就可以展現出書本的深度。觸感也是設計的一部分。其他像翻頁的聲音、氣味也是。 關於設計工作──就像各種自然現象或外太空的神祕事件一樣,如果每天都有不同的煩惱,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
缝纫机、蝙蝠伞邂逅于手术台
田渊晋也,日本当代艺术理论大师。一本专门写给大众读者的艺术普及图书。 本书系统地为读者讲述了现代艺术的诞生、发展,各个流派以及特征,并有大量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该书以一种讲故事般的语言,将现代艺术的发展历史、各流派的理念、代表作品娓娓道来。 ● 本书会让你体会:了解现代艺术、爱上现代艺术很简单,因为我们就生活在现代艺术的包围之中。 本书对现代艺术的诞生、发展与嬗变,以及现代艺术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书中对杜尚、毕加索、施维特斯、毕卡比亚、安迪·沃霍尔等现代艺术史上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大玻璃》、《泉》、《无母而生的女儿》、《梅尔茨之柱》、《两个艾维斯》等著名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深入的解读。另介绍了一百多位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家和数百件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艺术作品,并配以上百幅精美的图片,有助于全面了解现代艺术。 -
京都生活關鍵字:從百年老舖到喫茶店,體驗26種美好在地生活
京都「心」發現! 26種在地人嚴選名物,體現質樸的古都生活…… ※本書收錄惠文社一乘寺店店長 堀部篤史精彩解說 如果你以為京都只是一座千年古都, 那麼將會錯過這些美好的事物! 勾勒出在地人對生活的執著與品味, 沒有體驗過,不代表真正來過京都! 作者以26個英文字母字首,選出個人認為最能代表京都的26種景點與名物。 旅行,不僅是放鬆心情、吃喝玩樂,強調的更是從多樣化的旅行方式中,心靈能從中獲得療癒與饜足。不同於坊間多樣化的日本旅遊導覽書,而作者以一種細膩且深入的角度,重新詮釋京都之美與在地人閒適的生活步調。京都是每個旅行者都熟知的地方,除了保存諸多古蹟文物,走入京都彷彿穿越數百年前的日本。然而,每個人眼中的京都雖美,卻忽略了那份潛藏的質樸與悠閒,透過私藏景點與精選京都名物,從「心」去體悟這座古都的純樸美好之處。從藝術中心、惠文社一乘寺店到歌舞伎、咖啡廳和著名的京壽司等等,見微知著,從生活的品味與細膩巧思,得以一窺京都那深層的人文意味,讓旅行不再是走馬看花,吃吃喝喝。 下次再有機會拜訪京都,請記得多盤桓幾日,改以在地人的步調體驗生活,感受這些結合現代與傳統日本文化之美的巧思與風格。 本書特色 全彩圖文,從英文拼音字首A到Z完整介紹26種代表京都的景點與名物 從京都人的生活品味到人文歷史背景的介紹 收錄惠文社一乘寺店店長 堀部篤史精彩解說 不論是新手觀光客或資深背包客都能參考的最佳京都導覽書 -
決鬥寫真論
充滿70年代熱情的「夢幻名著」 研究日本戰後寫真史必讀經典 什麼是攝影?什麼是拍照?什麼是攝影家? 活躍於攝影最前線的兩位鬼才 日本女體寫真第一人篠山紀信╳森山大道最愛宿敵中平卓馬 以「影像」與「論述」進行唇槍舌戰的「決鬥寫真論」! ◎引領戰後日本攝影發展方向的重要舵手,大師們最愛的評論家 中平卓馬是日本戰後的重要攝影家兼評論家,1968年他創辦攝影雜誌《挑釁》(Provoke),重新界定日本現代攝影的方向,而且撼動、顛覆了當時奉精準、唯美為圭臬的主流攝影美學標準,造成轟動。他的攝影作品與評論受到荒木經惟、森山大道等重量級大師的推崇,森山大道曾在自傳中說到「我最愛的宿敵是中平卓馬」「讓我深受刺激的攝影論是中平卓馬寫的」,連當代攝影評論家、《deja-vu》雜誌總編輯飯澤耕太郎也說:「中平是日本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權威攝影家暨批評家,他的話語很有力量,對我影響甚多。」 ◎洗鍊的文字+百餘幅魅力照片,兩位鬼才聯手打造「夢幻名著」 1976年,知名攝影雜誌《朝日相機》,邀請中平卓馬和聲勢如日中天的攝影家篠山紀信合開專欄,由筱山的攝影作品和引言開頭,中平穿透鏡頭深入攝影者內心世界的攝影論述〈決鬥寫真論〉於焉誕生。一年中,兩人透過家、晴天、寺、市區、旅途、印度、工作、風、妻子、平日、插曲、巴黎與明星這13個主題,對「攝影是什麼?」「攝影的行為是什麼?」「攝影家又是什麼?」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索。中平赤裸、尖銳且深刻的質問評析,帶給時下文青及藝術工作者前所未有的強烈撞擊: ◎沒有創造任何影像,反而能呼應世界與現實;不曾擁有任何先驗影像,才將世界以世界顯現。 ◎攝影只是將日常事物靜靜放置在一定的距離之外,向我們提示它們原本的形體。 ◎當事物開始訴說除了單純的事物以外,什麼也不是的事實──那就是事物對人類反動的開始。 ◎只有在對著「世界」萌生願意接受事物的原有樣貌以及它反射回來的敵意視線時,才能讓攝影家按下快門。 ◎把不認識的人都當成熟人,把熟人當成如同不認識的人,凝視「世界」與「私」,觀察他們。 ◎攝影所擁有的是只有攝影才能擁有的魔術,是把所有的想像和妄想強制拖引出來的觸媒;攝影——是時間的陷沒。 ◎當事物的細節都達到極限,而被鮮明捕捉時,幻想和幻視就在它的對岸浮現;唯有到達視覺邊界的那一刻,才是幻想領域浮出的瞬間,才開始私的解體。 ◎攝影總是背叛它的「作者」的攝影家意識,將超越意識的世界刺向攝影家,這種偏差是無法替代的。 ◎一旦世界、事物開始說話時,攝影家就從攝影的內側安靜地消失。 ◎ 攝影並非消去現實的擬態,是根據再一次返回原本的現實,而對現實的總體提出問號。 ◎一切焦點清晰,意義的背後,就是一片的曖昧,是堅定支撐意義的背景的欠落。 ◎篠山紀信強硬地拉扯事物,然後在最緊張的時刻放手,就是抗拒我們通常給予現實的意義,然後重新賦予我們自己私的意義。 ◎一個攝影家可以完成的事,只有繼續對世界、對現實提出質疑,「為什麼」?但是攝影家絕對無法獨自回答這個提問,因為擁有這個問題解答的並不是我們,而是世界。…… 長達一年的連載,好評不斷,隔年立即出版成書,是當時重要的攝影評論集。三十五年後,被譽為充滿70年代熱情的「夢幻名著」,了解戰後日本攝影發展的重要經典,在策展人/藝評者黃亞紀(中平在台首次展出的策展人)及「source系列」主編平面設計師王志弘聯手下,全球唯一中文版在台復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