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

  • 公共人的衰落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 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者:(美)欧文·戈夫曼

    我想把这个研究报告当作一种手册,详尽叙述一种社会学观点。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可以根据这种社会学观点来研究。我将描述一组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框架,这一框架能运用于任何具体的社会设施,无论是家庭设施、工业设施还是商业设施。 本报告所使用的观点是戏剧表演的观点,其原理从舞台演出艺术原理引申而来。我将讨论个体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现他自己和他的活动的方式,他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时可能会做或不会做的各种事情。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台 戏剧实现 理想化 表达控制的维持 误传 神秘化 真实与人为 第二章 剧班 第三章 区域与区域行为 第四章 不协调角色 第五章 角色外的沟通 缺席对待 上演闲谈 剧班共谋 再合作的行为 第六章 印象管理艺术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保护性措施 有关乖巧的乖巧 第七章 结束语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动-社会 比较与研究 扮演角色传达着自我印象 舞台表演与自我
  • 潘光旦文集

    作者:潘光旦

    潘光旦先生(1899—1967)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其遗作约600万言,是一宗宝贵的学术遗产,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将由北大出版社统编文集,陆续出版。现已编成第一卷,内容包括其早期的四部著作:《冯小青:一件影恋的研究》、《中国之家庭问题》、《优生概论》、《日本德意志民族性之比较的研究》。作者对性心理学、家庭学、优生学、民族学,或个案研究或比较分析,或全面论证。全书内容严肃,见解独到,资料翔实,文采斐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供专业学人研究,亦可供广大读者阅读,提高知识素养,扩大文化视野。
  • 房間

    作者:李智良,郭詩詠(編)

    《房間》是一名「精神病患」回溯其十二年服藥生活的「自我診斷」。作者時而冷靜,時而鼓譟,述說由服藥引致的種種身體變異與情感隔絕,讓一場寧靜災變的遺禍浮出地表,為現代精神科「治療」的無效與不人道,立下存照。 《房間》同時是一名「精神病患」的生活筆記。作者從個人卑微的視角出發,觀看、感應他人之所願、他人之所待。它既非告解,亦非日記,唯指向城市住民勞累的生活中無以言表的內心經驗,是由壓抑的零點切入游離不確、「始於失序、願意迎向失序」的書寫。 本書獲「香港書獎2008」及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
  • 两性社会学

    作者: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这本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有力的源泉。中国的旧式家庭,对于一切见解正确的人类学者一定是可以羡慕的对象——几乎是可以崇拜的对象,因为它在许多方面,曾是那般优美。本书分四编,详细讲述了母权社会的复识和神话、疾病和反常、梦想和行事、猥亵和神话、精神分析和人类学、精神分析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裂口、一个“被抑窒的复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