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三联生活周刊》
-
MEMO2012
2012年过去了。谜底既已揭开,还有必要回过头去,翻看谜面吗?本书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亚洲岛争风波迭起,大国选战惊心动魄,其背后是怎样一番角力?在我们身边,大病医保、养老金、石油定价等一系列改革正在发生,改革源自各种困境,又将走向何方?还有,百姓称庆“诺贝尔”,莫言有事何许人?“中国好声音”怎么就掀起了全民娱乐新高潮?……2012是如此丰富的一年,谜面扑朔,谜底则远未明了!读懂2012,才有可能放眼2013…… -
热新闻的冷思考
这是袁越进行科学采访报道文章的合集,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环境污染、乙肝歧视、气候变化与国家利益之争、核电复兴与核电安全、新能源泡沫、转基因之争、垃圾焚烧与分类之争、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围绕这些热点事件,媒体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声音,当大多数评论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识形态上做文章时,作者却另辟蹊径从科学的角度去挖掘新闻背后真正的原因,不预设,不盲从,亲临事件的第一现场带来独立的思考和睿智的见解,趣味盎然的科学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不仅是一个记者的职业笔触,也是普罗大众所需要的。 -
小小不列癫
《小小不列癫》内容简介:若干年前,英国小说大家狄更斯的孙女、多产作家蒙妮嘉·狄更斯在她的一篇题为《轮到我泡茶》的精致小文中畅然写道:“数以干杯计的锡兰茶使报馆充满活力。”这句颇有镜头感的话令我着迷。若干年后,我的一位专长于英国文化的女友把她多年的旅英文字集结成册,并毫不犹豫地为书取名为《庄园与下午茶》,大有不这样取名就不足以彰显英国文化的劲头,而且在她的开篇这样不容置疑地写道:“真正的英国人怎么生活?答案是,住在乡下,一杯接一杯地喝茶。”这种设问根本容不得别人多想,因为答案脚跟脚地就有了。 一时间“庄园”与“下午茶”这两处英国文化符号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又让我出了一阵子神儿。写这本书的就是我的好友李孟苏。 再过了若干年,2010年初冬的一个上午,孟苏打电话给我,说是她的第二本文字集即将由三联出版社出版。彼时,电话那边的她用一贯的轻轻细细的声音希望我给她的这本新书写个序,我问她为什么是我,选我这么大一个白丁给你写序不是很没卖点吗?她停顿了一下,又轻轻细细地说,我是觉得,你了解我。哦,了解,这大概是她最大的初衷。 -
隐匿的现场
《隐匿的现场》内容简介:记得是2003年8月的一个下午,我在三联书店楼下徘徊着深呼吸了很久,才鼓足勇气上了二楼,到周刊编辑部去接受面试。面试官是李鸿谷,传说中的“李大人”。虽然得到了实习机会,还是被他用那句“三联是有门槛的”打击了。 那时候SARS刚过,我离毕业还有大半年,只是个百无一用的新闻系科班学生,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一脑子的不切实际,哪里见过这般不留情面的架势。离开那个连正经窗户都看不到的格子间,在阳光下痛定思痛,悟出来的社会第一课,大概就是收起敏感易碎的玻璃心,既要低到尘埃里,又要无知者无畏。 我到三联生活周刊的时间不巧,刚好错过了在安贞大厦的时光,只能在同事们的闲谈追忆中,遥想一下顶层复式套间的奢华,然后,回到三联书店二楼的格子间里,被杂志的出版周期驱赶着,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上山下乡”。是的,这就是社会部的命运,哀怨和控诉都是没用的,不如备好一本详尽到各乡各镇的中国地图册来得实际。 在前辈们的教导下,我很早就认清了形势,安分地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信条,鼓起勇气奔向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在社会部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了标准的模样:粗糙皮实、随遇而安,对大巴小巴上的山寨节目视若无睹,在各种交通工具上都能昏睡过去。熬夜写稿欲哭无泪的时候,就一遍遍默念社会部里的名言:“天亮了,稿子就会出来的。” -
除非灵魂拍手作歌
《除非灵魂拍手作歌》包括《很久以前那个国庆节的红色花环》《烧鸡》《除非灵魂拍手作歌》《失败者咖啡馆》《日光机场》《一块肉的觉悟》《流水》七个短篇小说。大多写少年往事与中年生活。描绘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社会巨变中,不同个性与身份的身边人的人生走向,刻画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一代都市人群像,表达了作者哀而不伤的人生沧桑感。还有一些篇章从有趣的生活故事中提炼出生命文化哲学思考,想象奇妙,智趣盎然,令人莞尔而思。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