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哲学
-
旋转与升腾
作家残雪与哲学家邓晓芒的对谈辑录,两人分别从哲学和艺术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入对诸多问题的探讨,话题涉及中西哲学和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
-
突破可能性的极限
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完成无法完成的使命不受可能性的约束,突破可能性的极限异想天开天可开,不切实际最实际“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和“欧洲青年知识分子先锋的偶像”、当今西方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最新时政言论册子在书中,作者敏锐地观察当下最新的世界变局,从金融危机、中东动荡等入手,对当今欧洲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做了前沿的分析,并不断探索新的出路,对无产阶级、私有公共空间等传统理念进行了新的拓展,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问题、政治局势等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最后提出“我们必须拆掉何者可能与何者不可能之间的界限,并以新的方式重新界定这条界线”,即我们不能受“可能性”的约束,要突破可能性的极限,方才有未来。这是一种全新的解读,对于当下的新形势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名人推荐】
在齐泽克看来,没有什么社会或文化现象不能以理论来进行解释,他精通于非直觉性的观察。 ——《纽约客》杂志
如今的作者中,很少有人能像齐泽克这样,将严谨的理论阐述得具有如此强烈的可读性。 ——Publishers Weekly
齐泽克发出了一种不寻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 ——美国马克思主义批判家 费雷德里克·詹姆逊
他是欧洲数十年来精神分析,更确切地说是普通文化理论方面最杰出的代表。 ——英国文学理论家 特里·伊格尔顿
-
读《资本论》
《读<资本论>》第二版的主要部分是阿尔都塞于1965年初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举办的《资本论》研究会上所作的几篇哲学报告。这些哲学论文是阿尔都塞在特定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斗争中构思、写作和发表的。阿尔都塞本人在1970年5月《读(资本论)》英文版正文前面的按语中写道:“关于这部著作写作时(1965年)的形势,关于它作为对这种形势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干预的性质,以及关于它在理论上的局限、缺陷和错误,读者应该读读《保卫马克思》中的介绍——《致我的英语读者》。”阿尔都塞这里所说的形势就是指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及在法国共产党内和法国哲学界出现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的形势。阿尔都塞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就是对这种形势所作的“干预”和“反应”。
阿尔都塞著作涉及的不是这种形势的政治方面,而是在这种政治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关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与成熟期著作之间关系的争论;二、关于“斯大林主义”问题的争论。阿尔都塞进行“干预”的目的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间划清界限。
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等法国学者合著的《读<资本论>》一书发表于1965年。该书在1968年再版时,只保留了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的著作。这个版本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影响。该书的英译本和德译本都以这个版本为原版本。我们这个中译本也是根据这个版本翻译的。
-
美的六种命名
本书主要介绍了六种语言对美的不同命名:英语的欲念之美、希伯来语的射放之美、梵语的神圣之美、希腊语的理念之美、日语的残寂之美、那伐鹤语的和谐之美,并进行详细讨论,从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民族是以何等迥异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美的。美存在于我们的眼中,也存在于我们使用的语言和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本表面优雅风趣、通俗易懂,实则极其深奥的美学专著中,萨特韦尔考察了六种不同文化对美的命名,从而打开了六扇通往世界和生活之美的大门,让我们用不同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并欣赏此世与彼世、世俗与崇高、残缺与理想的一切美,不论它们是物还是景,是雅还是俗,是虚还是实,是听觉上的还是嗅觉上的。
-
居伊·德波:遭遇景观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思想家手帐”(Philosopher’s Notebook)选取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一批思想家,由权威学者择其重要语录,配合珍贵的一手图片资料,制成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独特手账书。 “思想家手帐”第一本选取的居伊·德波(Guy Debord,1931-1994),是法国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情境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同时拥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和传奇经历。他提出的“景观”(Spectacle),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一兵教授、刘冰菁博士精心选译了居伊`德波的六十余条语录(中法对照),配合独家插图,制成的这本《居伊·德波:遭遇景观》,既是进入德波精神地图的最佳选择,也是一本兼具颜值和实用性的手帐。 本书内含《居伊·德波:遭遇景观》手账书,及首本“思想家手帐”附赠限量版收纳封套1个+空白内芯1本。
-
论艺术的本质
●“艺术学之父”康拉德•费德勒作品第一部中文版
费德勒扬弃了传统上习惯于从艺术作品中寻找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观察方法,将艺术评判从美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认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在于,艺术所表达的是意识中其他一切形式都无法表达的东西,艺术与言语和概念一样都是思想表达的形式,它使可见的现象脱离感知和思想而具有可视性,强调艺术的真实是如何表达,而不是所表达的内容。
-
山水之间
作者爬梳欧洲的“风景”以及风景观的缘起及其兴盛与沒落,援用中国的山水观资源,让中欧双方思想面对面地凸显出各自的未思。之后,采取双边的人文资源而提出他个人对“风景”的新定义,认为欧洲的风景思想若要振兴,必须开采中国山水观。
-
逻辑与哲学
《逻辑与哲学:现代逻辑导论》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畅销的现代逻辑基础教程(没有“之一”)。该教程是面向那些需要关于逻辑学既严格而又亲切的全面介绍的学生面编写的。教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伴以清晰阐释的循序渐进式训练,带领学生从语句逻辑通达带等词的一阶谓词逻辑。第三部分则覆盖逻辑畛域其他内容的比较稳固的范围,包括亚里士多德逻辑、归纳逻辑、模态逻辑、认知逻辑和道义逻辑。全书以清晰、准确的理论阐释见长,并辅以精心搜集、设计的例题、习题及部分习题解答,生动体现了逻辑学在哲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通俗地阐释了当代逻辑与逻辑哲学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全书体现了“理论严整性”与“学生友好性”的完美结合,因而受到读者欢迎与好评。
-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
-
道德的演化
道德思想贯穿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但这种道德思想的起源在哪里,这种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是人类在几百万年前迫于恶劣的生活坏境而成形的,还是在晚近时的一种文化发明?在经过自然选择的历程之后,人类大脑是否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在生理机能上已经做好了规避道德怀疑主义同时强调道德现实主义的 准备?道德能否在基因层面上找到自洽的解释——帮助我们祖先繁衍更多后代的一种工具?这种解释是否又会降低道德在我们生活中的核心地位?本书以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入手,回应了这些极具争议的问题,结合实证科学和哲学探讨试图证明人类道德的先赋性,解析人类的道德和道德感是如何在自然选择和社会互动中演化的。
本书作者理查德·乔伊斯整合最新实证科学成果和哲学学术探讨进行跨学科研究。《道德的演化》是少数从道德哲学角度进行阐释的著作,论证严谨,语言扼要,鲜有艰涩的学术用语,适合来自各学科背景的读者阅读。
综合生物学和社会学重要研究成果,以独特视角重新梳理与剖析人类道德起源。
【名人推荐】
道德的本质就是当我们做出道德判断时可以问心无愧。人类是一种根据情感做出决断的生物。而道德常常被视为人类本性的对立面:道德的作用就是抑制人类的欲望。道德感会随着人类社会一起演化。从演化的视角,理查德·乔伊斯给出了一套极富启示意义的答案,从道德的角度定义了“我们”是谁,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为重要。——欧文·弗拉纳根 (杜克大学哲学系教授)
为什么人类不仅仅会相互帮助,并在相互伤害的时候感到痛心疾首?为什么人类会在帮助或者伤害他人的时候做出特殊的道德判断?再没有比理查德·乔伊斯在这本书中给出的解释更清晰和振聋发聩了。他的答案将会挑战其他哲学家,并将讨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沃尔特·西诺特—阿姆斯特朗(达特茅斯学院哲学系教授)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
罗斯的这部著作,是世界认可的学术经典,从1924年出版以来,已再版6次,任何国家的任何学者,只要真正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都必须作为重要参考文献。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形而上学》的结构”。由于该书是后人编撰而成的,所以,作者在考证的基础上,对该书的总体结构(包括时间先后和内在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作者以《形而上学》为背景,清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学说”。作者分形而上学的方法、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主题的进一步确立、范畴、实体——形而上学的主要主题、载体、本质、普遍、本质是实体、个体性原则、生成分析、潜能与现实等12个问题,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不少重要见解。四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作者结合《物理学》等著作,对《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作了深入分析。五是“《形而上学》的文本”。从文本学的角度,对于他自己的希腊文本与其它文本的一些关系作了说明。
-
人,诗意地栖居
中文精准译本-现象学、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166条核心语录.被译为3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是不可动摇的殿堂级经典著作!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特为一般读者撰译,哲学狗必备的一本极简存在主义哲学书!
作为20世纪zui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一书是译者郜元宝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五个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论文。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邈无涯际的精神王国。
-
范畴篇 解释篇
《範疇篇》和《解釋篇》是亞里斯多德邏輯學著作《工具書》一書中較短的兩篇。《範疇篇》敘述了邏輯學理論,制定了範疇學說;《解釋篇》闡述了論證的一般原則,研討了三段論法的問題。
本次出版的《範疇篇 解釋篇》為聶敏里教授譯注的新一版的中譯本,這個譯本主要依據兩種古希臘文本:一是收入牛津古典文庫(Oxford Classical Texts)中的完全是古希臘文原文的Aristotelis Categoriae Et Liber De Interpretatione,這是由L. Minio-Paluello校訂的本子;二是收入洛布古典文庫(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的附有Harold P. Cooke的英譯文的希英雙語對照本。新的漢譯本將以牛津古典文庫本作為底本,而輔之以洛布古典文庫本,在此基礎上,再參考Ackrill的英譯文及相關注釋。
-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精)
《瞧,这个人:尼采自传》是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作品,收入了尼采一生中所有的思想精髓。他对超人性格的描写、对现代观念的剖析和对未来超人世界的向往,都是我们了解尼采著述、理解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展现了尼采高贵的灵魂听从内心召唤的一生。
-
灵长类视觉
《灵长类视觉》并非一部研究“灵长类动物学”或“灵长类视觉”的著作,而是关于灵长类动物学话语如何被建构为一种秩序化“视觉”的批判之作。此书的抱负是非凡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想让这本书对灵长类学学者、科学史家、文化理论学家,对广义的左派,对反种族主义者、反殖民主义者和女性运动,对动物,并且对严肃故事的爱好者产生影响”,此书的叙述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理论综合的产物,涉及文化生产理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和社会研究理论以及女性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理论的运动和理论。作为唐纳·哈拉维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文化研究的方法将批判的触角深入到了通常被现代科学话语视为禁脔的“生物学科学”及其历史之中,并深刻地推动了当代文化研究版图的改变。
-
马拉美
马拉美对法国诗歌和文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拉美非常难懂,这两个原因足以解释为什么象征主义文学艺术偃旗息鼓那么长时间后,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至今还在获得法国乃至世界各国学者持续而耐心的解读。从朗西埃列出的参考文献来看,除了马拉美研究专家的专著与论文,巴迪欧、布朗肖、德里达、拉库– 拉巴尔特、萨特、瓦莱里等法国著名作家或哲学家均写过评论马拉美的文章。而朗西埃的这本《马拉美:塞壬的政治》一面再次说明马拉美是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另一面也为其他意图寻宝的人提供了一份简明的地图。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意在弄清马拉美作品难解的原因,同时对难解之作展开解读。在朗西埃看来,马拉美的诗歌没有半点精英主义色彩,它只是诗人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先知”使命后做出的自觉选择:只有不受今日之需求的影响,才能为明日之庆典谱写出真正的颂歌。这就是在海浪中若隐若现的塞壬的政治。
-
非理性的诱惑
本书是一部后现代思想的谱系,揭示了以尼采为滥觞与偶像的后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成为纳粹的拥护者,挖掘了后现代知识分子与法西斯主义之间的思想渊源与政治关联。
-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二版)》介绍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希区柯克的影片,从瓦格纳的歌剧到海因莱因的科幻,从拉康到福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从重大政治事件到犹太人的笑谈,从狗智主义到排犹主义,从排泄问题到神学思辨……齐泽克娓娓道来,令人尽享阅读的快感。在这部极具原创性和挑衅性的著作中,齐泽克概括了欲望的原理,把握了无意识的特质,解剖了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洞悉了“后现代”社会和主体的秘密。《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二版)》是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开山之作、种子之作和奠基之作,是了解其全部思想的门户和索引。他后来的思想皆源于此,均为《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第二版)》的扩展和注释。
-
淡之颂
作者朱利安从中国思想及文化的多种领域当中捻出了“淡”,以便将它作成一个审美以及哲思概念。淡的特点是无法被任何一种特殊的决定因素固定下来,因此能変化无穷。淡的主题在中国文化中也不断更新,从未受到局限:儒道释三教使它更丰富。“淡”表达了种种艺术——音乐﹑绘画﹑诗词——共同具有的理想。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