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哲学
-
画中影
《画中影》纵向橫向地探讨“恶”这个两千多年来缠绕欧洲思想与文化的坏形象,提出“反面性”的概念以化解神义论﹑哲学和道德上都无法脱困的症结。我们如果对“恶/反面性”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就可以不仅拥有生活智慧,还可从生活过渡到“存在”。
-
记忆,历史,遗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记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在《记忆,历史,遗忘》一书中,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在细致研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哈布瓦赫与诺拉等诸多思想家的基础上,考察了记忆、历史与遗忘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以现象学方法来处理历史与记忆之术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重新讨论历史知识的本质及其真理问题来评述史学家最近撰述的著作。第三部分探讨的是在历史条件下,把遗忘作为记忆的一种情形的必要性,以及思考是否可能存在着与快乐记忆相平行的快乐遗忘。
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在求学期间,曾参与本书的编辑整理工作。
-
中国哲学小史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学术大牛写给普通人的哲学入门书
——与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并誉世界
——作者武内义雄,日本汉学大家,曾是日本天皇的哲学老师
——他与宫崎市定分列京都学派两大代表人物
——他的学说,启发了李学勤、徐复观、朱谦之等一大批中国学者
——内容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讲解严谨,文字易读
——全面详尽,不仅限于儒释道三派,中国哲学史上出现过的大小流派都有涉及
——锁线精装,壳面采用压凹工艺,凸显质感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小史》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
心灵和宇宙
这是一本不容易被概括“主要观点”的科学哲学的思辨之作。之所以难以概括作者的观点,是因为作者用看起来精短的篇幅讨论了一个科学哲学中最基本而又繁复的大问题——人类的心灵,或者我们日常所讲的“主观世界”,所有的情感、思想、道德,与之相关的感受力、判断力、思辨力,其“起源”究竟是什么。作者论述的目的并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将在更深入的层次上提出这些问题——并逐一分析科学哲学中对上述问题的主流观点的谬误与不周延——作为自己的主旨。作者以新达尔文主义(依托于进化逻辑的还原论)解释世界的核心逻辑为主要标靶,其主旨正如原书副标题所言,在于论证“新达尔文主义为什么是错的”。至于什么是“对的”,则提供若干开放性讨论的方向。
-
我,眼睛,声音
作为“子午线译丛精选”的一种,《我,眼睛,声音》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原为《潜能》中的一卷,现抽取出来单独成册,以使读者获得更为轻便和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体验。本书以“语言”为专题,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共7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关于哲学、语言学方面的重要概念的若干观点。阿甘本的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显示出这位思想家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造诣以及清晰敏锐的一流思考力,是一部极有分量的思想学术著作。
-
宗教的自然史
休谟的《宗教的自然史》是近代西方“宗教哲学”领域的开山之作,也是休谟宗教思想的代表著作。本书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宗教信念的起源和演变,标志着对宗教的科学研究的开端,被人们看作是一部关于宗教的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著作。虽然休谟哲学一向以知识论著名,他自称其目的在于发展道德哲学,但是其背后的动机却是宗教的,或者说是反传统宗教的。该书思想影响了学术研究的两个不同方向,第一,促进了“比较宗教学”的发展。第二,18世纪末给心理学带来了一次巨大的推动,促进了“宗教心理学”的研究。
-
廁所裡的哲學課
使用警語:「如廁時閱讀請慎重考慮,有50%的讀者笑死在馬桶上;49%的讀者欲罷不能,坐太久而得痔瘡!」──螺絲拜恩(暢銷書人氣作家)
◎13大哲學家+100堂這輩子一定要搞懂的哲學思辨課,現正開課中!
◎奧地利哲學家+英國幽默作家聯手合作,每天14分鐘,幫助你快速掌握哲學史的大小事
◎哲學家學派、主張、名言、軼事一把抓,完整圖解,一看就懂!
誰適合讀這本書?
□每天都會蹲馬桶的人
□想聽起來很聰明的人
□想了解哲學到底是什麼的人
□想透過哲學,解開人生疑問的人
□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無業者
平均來說,我們每天會花14分鐘蹲馬桶,既然如此,何不善用蹲馬桶的寶貴時間,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
哲學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科,但是大家常被各種學派及理論搞得昏頭轉向,這邊一個尼采,那邊一個康德,還有蘇格拉底……究竟該聽誰的?
倫敦禿頭男+奧地利哲學家決定聯手合作,盡一己之力普渡眾生!兩人從古今中外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選出13位世界哲人,設計出100堂課,用白話文解釋你這輩子一定得搞清楚的哲學思維,帶領大家打開哲學的大門。
★精選課程預告
哲學到底是什麼?
哲學家的樣貌
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關係?
哪位哲學家強調小確幸的重要性?
尼采的「超人」說,到底在說什麼?
「我思故我在」真正的意涵是?
何謂「邪惡的平庸性」?
當蘇格拉底化身為專欄作家……
所謂的「斯多葛學派」是什麼意思?電影裡有哪些名人是此派擁護者?
★本書特色
【13大哲學家,完整收錄】
蘇格拉底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奧里略
伊比鳩魯
孔子
笛卡兒
休謨
康德
馬克思
尼采
維根斯坦
波普爾
【100堂最經典的哲學思維】
哲學的目的
柏拉圖的洞穴說
蘇格拉底反詰法
漢娜.鄂蘭的主要思想
沙特的自由詛咒說
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的真理
蓋提爾難題
特修斯之船的哲學悖論
傅柯的知識考古學
何謂海德格的「此有」?
斯多葛派名人堂
糞便的多元哲學觀
如何確定我們不是活在電腦程式裡
如何在兩週內失去靈魂……
-
青年王阳明(1472—1509)
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守仁)是儒学传统中最活跃的思想家之一。他生活在十五六世纪的明代中国,其学说从根本上重塑了儒家思想的结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仍然有着清澈的回响。
但是,阳明的青年时代动荡不安,两次会试落第;在道教的生长术和禅宗的出世实践中找寻生活的意义, 半途而废;申斥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当众受辱;流放贵州,在偏僻地区过着孤独而艰险的生活。
与多数有关王阳明的作品着力讨论起哲学思想的内涵不同,本书重在考察阳明思想形成的岁月,包含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书中展现出阳明人生有着普遍的启示意义,他通过真诚的努力,想实现一种人格理想,以超越社会和历史的限制。阳明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世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热切的人类关怀。
-
海德格尔与中国
自1987年《存在与时间》中译本面世以来,德国哲人海德格尔便持续地被我们所译介、研读,他的思想似乎也“安家落户”于中国了。然而,在着迷于海德格尔思想魅力的同时,我们有无足够的清醒:究竟是哪些理论秉性让海德格尔与中国学人如此一见如故——或者,实际上我们还没好好认清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危险特质?
《海德格尔与中国》一书,是刘小枫多年来思考上述问题的总结之作。在这部富有洞见的作品中,刘小枫以读书札记的形式,细致地向读者揭示出埋藏在海德格尔思想脉络深处的历史主义根基,由此我们也能看到,海德格尔是如何对西方古典思想传统进行拆解、如何成为当今激进政治哲学的一个秘密发祥地。最终,倘若中国思想要有真正的历史性转机,就不得不严肃地告别海德格尔。
-
艺术的客体
艺术作品是模仿吗?如果是,它们究竟在模仿什么?艺术家应该提醒受众,他们所见的实际上只是艺术技巧吗?抑或,艺术家应该首先极力说服受众将幻觉当作现实来接受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主导了始自希腊的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法国引发了极为热烈的探讨。本书即为针对这些探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霍布森教授逐次聚焦绘画、小说、戏剧、诗歌和音乐,通过一个个实例,她将艺术理论与当时的艺术作品联系,指出每个艺术理论之内的争议(除了小说这个重要特例)都是围绕受众关注度的性质而展开的。一种观点允许作为技巧的艺术客体之意识存在,另一种观点则设法明令禁止这种意识,并使艺术的幻觉完整。在详述相关理论观点分歧的过程中,霍布森教授提出了一个新方法,以此勾勒伴随整个18世纪历史进程的艺术风格演变历程。
此外,本书还有着更广阔的全景。当模仿对狄德罗、卢梭及其他18世纪理论家而言是一个重要概念时,关于诗歌和音乐据称为模仿之作一事并未明了。如果这些艺术门类将在如是理论中共存,那么模仿必须将自身指向情感与思想状态,而非外在客体。在讨论如是概念转变时,霍布森教授亦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研究开创了一个重要视角。
-
现代性与犹太思想家
本书主要从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时刻阐述犹太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几个不同面向,反映了现代性与犹太思想之间丰富的张力。第一个阶段是迈蒙尼德与斯宾诺莎两位犹太思想家对待哲学与宗教、神学与政治的不同。第二阶段首先发生在德国,然后在法国,伴随着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一些犹太思想家对黑格尔主义的哲学统治以及对总体性范畴之暴行的反抗。
-
伪善与正直
本书聚焦于伪善与正直的伦理政治问题,探究它们是什么、具有什么形式、为什么会如此呈现出来,以及用不同的方式辨别它们的特征会有什么不同的政治后果。
基于对马基雅维利与卢梭作品的细致分析,作者格兰特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是政治的内在属性,因此,并不彻底独立的个人便无法通过彻底的诚实而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即使最大程度地运用理性,也无法弥补这一内在问题。伪善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治生活的必然要素。面对伪善的必然性,作者指出,必须从伪善中甄别出合理的与破坏性的。
-
城邦与灵魂
本书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 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这部文集收录了G.R.F. 费拉里从1997年到2010年出版的八篇关于《理想国》的作品(一部专著、五篇论文和两篇书评),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专著《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城邦与灵魂》。第二部分收录了四篇作者关于《理想国》的论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辩护或发展了他在书中的主题。最后一部分收录的三篇文字是作者对施特劳斯式的柏拉图阐释的反思,他没有像很多古典或哲学学者一样对施特劳斯嗤之以鼻,而是带着同情非常认真地思考和回味施特劳斯给柏拉图阐释带来的有益遗产,但同时也指出,施特劳斯的有些论题并不是在为柏拉图做注,而是在试图阐发柏拉图的精神,是以柏拉图为思想资源,引申出自己关注的真正的问题,甚至是在“写作文学作品”。总的来说,本书是一部研究柏拉图的《理想国》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充分挖掘了历史与城市的联系,对文化中蕴含的灵魂进行了深入研究,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罗尔斯与马克思
本书用思想实验的方法构想了一个“被限定的马克思”,并将其安置在20世纪政治哲学的视域下与罗尔斯展开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呈现出罗尔斯与马克思在分配原则、人的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证成等重要问题上的异同之处。
-
从道德到美德
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是近年来道德哲学收获的最丰硕的成果。迈克尔•斯洛特作为该领域的前沿学者,在本书中提出,美德因其直觉和结构特性,而明显优于康德主义、功利主义和常识道德。斯洛特对美德伦理学的阐发,有助于我们发掘美德的相对优势,克服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在自我关切和对他人的关切之间的不平衡。
-
什么叫思想?
《什么叫思想?》是马丁•海德格尔1951-1952年间所做的两个讲座。第一个讲座展开为对作为西方形而上学之“完成”的尼采之基本立场的争辩。第二个讲座包含着一种与巴门尼德的存在历史性的对话。前者为“形而上学之完成”,而后者为“开端性的思想家”中的标志性人物。两个讲座包含一种根本的关于“什么叫思想?”的存在历史性的沉思,取该问题预先确定的双重统一的定向。它们追问思想意味着什么,但它们同时也追问思想历史性地把什么任务交给人。
-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独性》是海德格尔弗莱堡大学1929/30年冬季学期的讲稿。这部长达30余万字的巨著,是海德格尔“秘密”地用自己的话语讲哲学,摆脱传统学院哲学风格的尝试非常明显。
主要内容如下:1、预先考察部分对哲学即“形而上学”的起源和历史进行了简练的分析。2、正文第一部分是对唤醒我们的哲学活动的一种基本情绪即“无聊”的分析。3、正文第二部分是从世界、个体化和有限性三个方面来追问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世界”,其方式又是通过对“石头无世界、动物缺乏世界、人形成着世界”三个命题进行比较考察进行的。
-
世界哲学简史
世界哲学视角
呈现哲学史发展全貌
思索生活中的大问题
生动风趣的哲学入门读物
………………
※编辑推荐※
☆ 这本《世界哲学简史》与作者的《哲学导论》相互配合,“史”“论”结合,完整地呈现出美国大学哲学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 本书不同于通常以西方为中心的哲学史写法,从哲学的全球性视角出发,尤其注重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作者常常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而非单纯罗列观点,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史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主题、思想张力进行深入思考。
☆ 无论是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
※内容简介※
《世界哲学简史》结合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向我们展现了整个哲学史的全貌,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和重要思潮,某些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同样有趣的人物也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通过生动的叙述、晓畅的行文,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哲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使读者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
※名人推荐※
这本哲学史大胆、敏锐而有趣,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读者感到的不是沉闷,而是挑战和惊喜。全书行文不断激发着读者思考,邀请读者参与争论、尝试新观点、回到问题源头,从而成为思考永恒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希瑟拉·博克(Sissela Bok),哈佛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如同苏格拉底,在书中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你甚至不知道他在某个问题上究竟有没有他“自己的观点”。他几乎对每个所提出的观点都加以质疑,三言两语就把你最初受到诱惑而刚刚建立的信念摧毁殆尽,或者不加摧毁,却让你作出选择:你同意这样吗?显然,这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这些提问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
恐惧与战栗
本书是19世纪丹麦宗教哲学家、诗人基尔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译克尔凯郭尔)的著作,以讲述亚伯拉罕故事的奇岖和信仰的悖谬令无数后来的读者和学人的震撼、深思,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声誉。此新译本里有大量译者的注释,解释、介绍作品中涉及的名词与背景知识、相关隐喻;还选译了克氏自己与本书相关的日记,以及克氏专家对本书的分析“《恐惧与战栗》究竟说了什么?”并有译者专为本书编就的基尔克果年表。使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名作以更准确的表达、更丰富的背景、更深刻的诠释进入我们的阅读。
-
论古人的智慧
本书收入了培根三篇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论古人的智慧》、《宣告一场圣战》、《新大西岛》,这些作品以寓言或文学叙事的形式,表达了培根深思熟虑的哲学观. 本书还附有学者对这三篇作品的义疏。《新大西岛》被认为是培根的爱欲叙述、 现代神话;《论古人的智慧》则是培根的俄耳甫斯神话;《宣告一场圣战》对于全面了解培根关于科学和人类的思想起着关键的作用。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