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新实在论宣言

    作者:[意] 毛里齐奥·费拉里斯 (Maurizio Ferraris)

    哲学实在论多种多样,名称各异。但是,它们大多针对观念论和主体主义而起。《新实在论宣言》直接针对的是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虽然作者不否认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对传统独断论批评的价值,但是,他坚持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洞察力已经日薄西山。作者尤其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只是把实在作为被建构的与被解释的东西加以强调的主张,呼吁学术界将研究重点返回到真理和外在世界上去。《新实在论宣言》提出和论证的是一种关注社会和政治相关性的、更具有解释力的实在论。《新实在论宣言》在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关注和社会影响。

  •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

    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的是罗素于1901-1915年间所写的十篇论文。罗素分析哲学的实质就在于把新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分析应用于哲学研究,而1901-1915年正是罗素新方法的诞生、成熟及应用时期。这部文集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新方法的性质、功能及限度的系统而又深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种方法的一系列具体应用;除了关于新方法本身的阐述外,罗素在这些论文中对新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物质问题、物理学知识问题、外部世界的构造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摹状词问题,等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出逻辑分析方法如何能有效解决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它可能给罗素之前的传统哲学带来哪些崭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另外,罗素关于哲学分析的许多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也都在这部文集中得以体现。尽管罗素在后来的岁月中仍有大量论述发表,这部文集中所体现的哲学原则与哲学方法基本上奠定了其后来哲学的整个发展。

  • 福柯说权力与话语

    作者:[法]福柯 著

    "作为20世纪后半期的哲学家,福柯横空出世,掀起了西方世界的惊涛骇浪。他毕生哲学研究围绕着三个点,即知识—权力—主体。前期着重于“理性批判”、知识主体的“求真意志”以及“真理游戏”;中期因为政治运动的影响,由思考知识转向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开始考虑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权力策略以及权力形态;而到了后期,当人陷入无所不在的权力牢笼时,主体的存在被消解、毫无意义,福柯转向研究主体如何抵御权力关系体系,号召主体的回归。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是他一生心血,本书重点集中于这两部分,力求把握其思想精髓。

    "

  • 政治哲学

    作者:[法] 吕克·费里 / [法] 阿兰·雷诺

    【编辑推荐】

    国家共功绩勋章和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得主吕克·费希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本书是他近年的重要作品,将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凝练整理成可读性强的作品。

    《政治哲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代政治思想领域的辩论交锋,介绍了黑格尔、康德等多位为读者熟知的哲学家的思想,是经典的教材式著作。

    《政治哲学》虽然是综合性的著作,却不乏深度和原创性,对近年来对启蒙运动的主流批评进行了解析和反驳,观点新颖,值得深读。

    贯穿了《政治哲学》一至三卷的核心观点是“现代性最重要的成就是对平等和人权的理想”。对平等的讨论是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两位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在第三卷中对此展开的哲学分析对当今社会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国家共功绩勋章和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得主、前教育部长吕克·费里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开始对启蒙运动对于进程、理性和自由的理想产生怀疑。他们指出20世纪崛起的极权主义整体,认为启蒙运动并未对人类自由做出贡献,反而促进了对人类的奴役。

    《政治哲学》致力于再现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价值,作者吕克·费希是法国当代自由主义复兴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对上述批评家的观点做出了回应,并为人文主义现代性做出了一次在哲学层面上令人信服的辩护。吕克·费希重申了当代思潮对启蒙运动之规避的思想基础,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为现代性的理想做出辩护,也思考了这些批评家提出异议的理由。

    《政治哲学》分析了重要思想家海德格尔、阿伦特、施特劳斯的立场,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问题转化为对主体间性的讨论;讨论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在青年费希特的思想基础上,论证人类个体自由的基础;围绕法权讨论了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不仅厘清了卢梭、康德思想在法国共和主义传统中的传承和发展,更重申了现代性的诸种核心价值。

  • 诸众的语法

    作者:  [意] 保罗·维尔诺

    【内容简介】

    在传统意义上“人民”是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但影响了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内格里、大卫·格雷伯等理论家的意大利政治思想家维尔诺则认为:斯宾诺莎提出的“诸众”这个概念,相比霍布斯提出的、在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内流传甚广的“人民”,更适合分析当今的问题——在全球化的席卷之下,谈话和辩论的“专门之处”正在凋亡和消解,纯粹的智力活动、政治行动和劳动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消失,我们所拥有的是恐惧和苦恼的完全叠加……

    霍布斯憎恨“诸众”这个概念,他把它定义为回避政治统一、反叛、永远不能达成最后协定。但是维尔诺认为,诸众不仅仅是一个否定性概念,同时还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包含了个性化,模糊的生命政治概念,机会主义和犬儒主义,闲谈和好奇——让我们去检视新的复数的经历和非代议制民主的形式。

    ···

    【编辑推荐】

    ◆保罗·维尔诺在西方学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是意大利后福特主义思想家中的突出人物,最具原创性的政治哲学家与自治论者之一;麦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内格里、大卫·格雷伯等人均受其影响。

    ◆这部著作延伸至语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对斯宾诺莎所提出的“诸众”这一概念做了精彩绝伦的分析,弥补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在面对现代社会困境时的不足,为现代人重新审视群体和个体、个人和资本主义社会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本书收录于“倾向与可能”书系,该书系汇集迈克尔·沃尔泽、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约翰·邓恩、查尔斯·泰勒等当今世界的一流头脑,他们试图用历史的经验和政治的知识,为今天的困难提供部分开放的讨论,这些讨论并没有最终的结果,然而其中所蕴含的视角和线索,每一个都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面对真相的勇气。我们将这些洞见和勇气集合在这里,奉献给所有愿意为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汉语读者。

  • 逻辑

    作者:金岳霖

    《逻辑》由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国平审读、作序、推荐,精装修订,适合典藏。《逻辑》 是金岳霖哲学三书之一,是《论道》《知识论》的论证基础。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思维科学,也是指导金岳霖构筑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

    本书内容主要介绍逻辑中的演绎法。书中前两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介绍与批评;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西方数理逻辑系统;第四部分就逻辑系统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等问题予以深入探讨,可以作为一种逻辑哲学的导言。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将貌似枯燥的逻辑理论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 罗素

    作者:(英) A.C.格雷林 (A. C. Grayling)

    【内容简介】

    罗素是20世纪最为知名、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对罗素生平与著作的这部研究作品中,作者不仅介绍了罗素在哲学和逻辑方面的专业贡献,而且呈现了罗素在教育、政治、战争和性道德等方面的广泛观点。一般认为,罗素是现代分析哲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全球范围内社会观念的革新 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对罗素在这些广泛领域内的成就给出了清晰勾勒。

    【学者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罗素》的作者格雷林是分析哲学名家,由他来写一本介绍罗素的书,自然是十分贴切可靠。本书的译者是张金言教授,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大量介绍和翻译分析哲学,是改革开放时代关于分析哲学最早的译者和研究者之一。张金言先生早年毕业于民国时期的老北大英文系,英文极好,后来做英美哲学研究,尤精于分析哲学。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向张先生请教过分析哲学英文原著中的若干问题。那时候读过张金言先生翻译的不少文字,我敢说张先生的翻译几近完美,称得上信达雅。

    ——哲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汀阳

    【编辑推荐】

    作为数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又是教育实验者、流俗反抗者、和平主义者,罗素集多重身份于一体,在各个领域建树非凡。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两种面貌的罗素:一方面,作为通俗意义上的圣贤和人类导师,他那漫长、丰富,激荡起伏的一生;另一方面,作为学术专业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在数学-逻辑和哲学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所立下的清晰路标。

  • 穆斯林三贤哲

    作者:[美] 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

    《穆斯林三贤哲》是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纳塞尔于1962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时所作的一个公开讲座,后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出版后非常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穆斯林三贤哲》以伊斯兰哲学史上最关键的三个人物(伊本·西那、苏赫拉瓦迪、伊本·阿拉比)为贯穿整个伊斯兰哲学史脉络的“点”,以敏锐的洞见、立足原典的解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伊斯兰哲学的历史图景。其中贯穿了纳塞尔教授对伊斯兰哲学史的独特理解方式和研究进路,即强调立足神圣传统观的阐释方法,把伊斯兰哲学视为与西方哲学传统并列的另一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类智识传统,颠覆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东方主义”研究进路。

  • 点亮自性之光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 哲学起步

    作者:邓晓芒

    《哲学起步》是著名学者邓晓芒先生构建个性化哲学体系的尝试,也是一种古典而现代、朴素又深入的智慧思考。

    作者用“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来描述哲学的根本问题,并将自己多年的哲学研究所得融会其中,中西互镜,史哲相彰,抽丝剥茧,穷幽极微。有助于初入哲学门径者领略思想魅力,一窥哲学堂奥,亦可使读者感到,哲学之于今天的我们并不遥远,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 古代哲学的智慧

    作者:[法] 皮埃尔·阿多

    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

    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

    何为哲学? 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

    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 逻辑、语言与意义(第1卷)

    作者:[荷]L.T.F.哈姆特

    《逻辑、语言与意义》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全面的逻辑和语言学跨学科的逻辑语法(也叫形式语义学或语言逻辑)教材。由荷兰五位逻辑学、语言学学者合作撰写,并共用“哈姆特”之名出版。

    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从分析自然语言的需要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古典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现代逻辑的变异部分(多值逻辑),以及进行形式语言学研究所需要的其他知识(语用学和形式文法等内容)。这本书主要有两大特点。一、不同于通常偏重数理逻辑技术基础的逻辑书籍,它以自然语言语义研究为目的,主要介绍有关的思想背景。讲解深入浅出,很适宜语言学系和哲学系的教学用书。二、全书体现出数理逻辑、语言哲学与计算语言学等不同学科内容的互相渗透,精心介绍了相关的核心发展成果,加上丰富的例子,可以作为理论语言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理解等多个领域学者的教学科研参考资料。

  • 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

    作者:  [德] 马丁·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导论》是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 逻辑、语言与意义(第2卷)

    作者:[荷]L.T.F.哈姆特

    《逻辑、语言与意义》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全面的逻辑和语言学跨学科的逻辑语法(也叫形式语义学或语言逻辑)教材。由荷兰五位逻辑学、语言学学者合作撰写,并共用“哈姆特”之名出版。

    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从分析自然语言的需要出发,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古典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现代逻辑的变异部分(多值逻辑),以及进行形式语言学研究所需要的其他知识(语用学和形式文法等内容)。这本书主要有两大特点。一、不同于通常偏重数理逻辑技术基础的逻辑书籍,它以自然语言语义研究为目的,主要介绍有关的思想背景。讲解深入浅出,很适宜语言学系和哲学系的教学用书。二、全书体现出数理逻辑、语言哲学与计算语言学等不同学科内容的互相渗透,精心介绍了相关的核心发展成果,加上丰富的例子,可以作为理论语言学、逻辑学、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的计算机理解等多个领域学者的教学科研参考资料。

  • 活出人生的意义

    作者:冯友兰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献给万千读者的心灵之书,愿你洞悉生命的真谛,活出人生的意义。

    ★冯友兰的经典代表作!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追寻,融会了其一生的智慧结晶,洋溢着无限哲思!

    ★冯友兰之女宗璞先生亲自审定,内容丰富详实,包装精美,值得珍藏。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或许,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甚至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却又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思考和追寻。

    本书精选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哲思的散文,从人生的本质、自我的认知、人生的境界等多个维度,讲述他对于人生的独到理解。全书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没有深奥难懂的阐释,没有故弄玄虚的说教,只有切身体悟的经验之谈,为人生旅程中迷茫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照亮前路,堪称献给万千读者的心灵之书。

  • 迂回与进入

    作者:[法] 弗朗索瓦·朱利安

    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 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

    作者:[美]罗森 等

    《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各章内容(导论除外)起初为1978-1979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讲座,它们共同构成了第六期塔尔海默系列讲座[Thalheimer Lectures]的内容。这个学术讲座系列因"阿尔文与范妮·布劳斯坦·塔尔海默基金会"[Alvin and Fanny Blaustein Thalheimer Foundation]的资助馈赠而得以成立。

    阿尔文·塔尔海默(1894-1965)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在此任教,后步入商界,并热心于慈善事业。他长期致力于为各类社会福利组织提供服务,尤其是犹太慈善联合组织[Associated Jewish Charities]、巴尔的摩社会服务机构理事会[Baltimore Council of Social Agencies]以及马里兰州福利董事会[Maryland State Welfare Board]。但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学术事业的浓厚兴趣,曾出版两部哲学著作,并在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委员会中任职。

  • 北大哲学讲座

    作者:胡适 / 章太炎 / 蔡元培 / 吕思勉 / 蒋梦麟 / 梁启超 / 王国维 / 李叔同

    哲学之学习,向称烦难,其内容之艰深、概念之难解、体系之庞杂,往往令初学者望而生畏,畏而却步。哲学之学习,又切切关乎我们每个个体的生活。古希腊哲人言:“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此之“审视”,便是哲学的思考、哲学的学习。

    《北大哲学讲座》一书,精心选编了北大哲人的演讲稿,内容有的关乎人生的价值,有的关乎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家,有的关乎哲学思想之发展演进。一卷在手,便能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有大概的了解,又能对个别重要的哲学思想有深入之把握。

    本书选编材料大都来自作者演讲稿,用的语言是直白的,讲的方式是深入浅出的,因此能避开一般哲学书籍“难读”之弊;又,本书作者,多系哲学领域巨擘,内容之权威、独到,亦可确保无虞。

  • 分裂分析德勒兹

    作者:杨凯麟

    本书为华语世界一部研究得德勒兹的力作。作者杨凯麟是知名青年学者,以锋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见绘制了当代的哲学大师德勒兹的思想肖像。本书各章分别讨论了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等。杨凯麟认为,对德勒兹而言,思想的条件只存在于“失常的极点”。分析每个概念不可分离的內建极点,罗列其聚集的多种异质能量,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之意。

    先验经验论是铺展德勒兹哲学的一条思想导线,建构主义则是另一条,两者涉及的都是各种感性界限与越界的究极运动及思想实验。对德勒兹而言,界限是关于域外的问题,越界则涉及折曲的各种可能,这是只能由生成所表现的鲜活空间,特属于德勒兹的空间性,但却也只有伴随著特异的时间性才有可能。探究德勒兹哲学的时间与空间成为问题化德勒兹先验经验论的方法,思想的建构主义也只能成立在这个非比寻常的“德勒兹时空”中。

    本书各章分别讨论德勒兹哲学的时空关键概念:艾甬、时间-影像、生成、折曲、虚拟、重复……,每一章都是对德勒兹的“再问题化”以便探求概念的必要性,试著触及概念的边界,从事问题强度的制图学,寻觅“给予思考”的条件,分析每个概念所不可分离的内建极点,罗列其所聚集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质力量(其冲突、互斥、汇合或发散),探测由此诞生的思想平面,这便是“分裂分析”。

  • 维特根斯坦说逻辑与语言

    作者:(英)维特根斯坦著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学和语言学方面所做的贡献,着重展示了维特根斯坦是如何清晰的论证了语言边界的存在,肯定绝对价值和人生意义都在语言边界之外,以及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边界之外的不可言说之物可以在生活里显现的理论依据,这种神秘的显现为维特根斯坦揭示的神秘意涵等内容。本书旨在通过精选出维特根斯坦的经典思想,辅以编译者的理解和诠释,引导读者认识哲学思辨的局限性,并通过阅读此书,在各自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以在未来生活的某个时刻见证不可言说之物显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