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人与人

    作者:(德)马丁·布伯

    本书可视为一部哲学视角中的人类学史论,对自亚里斯多德以来的“人是什么”的种种探索加以批判的考察,对人是什么做出了独特的回答。
  • The Monk and the Philosopher

    作者:Jean-Francois Revel,

    Jean Francois-Revel, a pillar of French intellectual life in our time, became world famous for his challenges to both Communism and Christianity. Twenty-seven years ago, his son, Matthieu Ricard, gave up a promising career as a scientist to study Tibetan Buddhism -- not as a detached observer but by immersing himself in its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its greatest living masters. Meeting in an inn overlooking Katmandu, these two profoundly thoughtful men explored the questions that have occupied humankind throughout its history. Does life have meaning? What is consciousness? Is man free? What is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and material progress? Why is there suffering, war, and hatred? Their conversation is not merely abstract: they ask each other questions about ethic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bout knowledge and belief, and they discuss frankl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each has tried to make sense of his life. Utterly absorbing, inspiring, and accessible, this remarkable dialogue engages East with West, ideas with life, and science with the humanities, providing wisdom on how to enrich the way we live our lives.
  • 與神合一

    作者:尼爾.唐納.沃許

    這是一本需要仔細去咀嚼、反芻,才能慢慢品出真味的人生大書。 繼《與神對話》三部曲、《與神為友》之後,全球有超過一千五百萬讀者都在引頸期待著本書的呈現,以期能獲得此生最具影響力的一個體驗。但你如果因為對「神」這個字以及祂所延伸的意像產生懷疑、猜忌、甚至反感,因而錯過了這個機會的話,作者尼爾希望你能先行將這些意識心態放下才好。 首先我們要說,宗教不等於神,而新時代 (New Age)的訊息基本上也不限於任何的宗教與思想。雖然,人與神之間的關係淵源流長,從舊約、新約一直走到了新時代,人們不斷地在認識神、感受神、界定人與神之間的關係,然而透過尼爾的新著《與神合一》這本書,才讓我們真正找到了「與神」關係的最新方向。而尼爾也真誠的希望我們明瞭,這本書並不是[唯一的真理],你也並不需要同意它所有的內容,因為它只是希望能引領你到達自己最深的智慧,而這也將對你的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人類的文化代代相傳,已經綿延了數十個世紀之久,其間的生死存亡,富貴榮辱,往往使我們產生種種的迷思和幻覺,以致於所有的意念都被緊緊的束縛在其中,總覺得「一切的事情本就如此],因此離生命的「終極實相」便越來越遠。在此,尼爾要求我們暫時放棄以往對生命的看法,並藉由真誠的溝通,他願為我們拭去心鏡上的落塵。 本書的第一部分就直搗核心,先談人類的十個幻覺。從第一個而且是最大的幻覺:[需要的幻覺]說起,直到第十個[無知的幻覺]為止。尼爾對每一項幻覺都做了詳細的探討,此時你才徹底明白,每一項幻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它又是怎樣地影響了你的人生。人類每天都在有意識地創造幻覺,並且活在它們之內,充滿了焦慮,而這卻是一種可笑的錯誤。事實上,你並不需要借助任何 [東西]來得到快樂,快樂只是一種心態。而人們卻往往將[幻覺]視為理所當然,而迷失在自設的陷阱裡,同時也在人與神之間樹立了一道牢不可破的藩籬。 既然幻覺如此害人,那麼你一定很想知道要如何才能消除它們吧! 在第二部分「掌握幻覺」裡,尼爾教給我們如何利用幻覺來終結幻覺的方法。透過「冥想幻覺」以及最有效的靜定(stillness)方法,我們不但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切真相,並且可以斬斷任何製造幻覺的迷思,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此時的你如果已發現,最高的權威就在你之內,每件事都是「經由你」而發生的話,你就能覺察到我們本是「與神合一」,而正式進入本書的第三部分,與內在的造物主相遇了。 從認識、瞭解、敬重你的實質身體開始,你赫然發現,原來真正活著的並非你的身體,而是內心深處的那個靈魂。所以你不但要讓身體保持健康,而且更要讓心靈充滿愉快,達成內在的平安。如此之後,只要你願意,就能去享有那真正的恩寵時刻,與神合一,達到智慧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更深切的體會到,其實神從來沒有與你分開過,祂永遠是你的一部份。 雖然本書和尼爾以往的著作有些重複的議題,譬如提到靜觀、選擇、沒有地獄和永罰等...但卻仍有他令人耳目一新的體悟和見解。這次的尼爾是更清明了,不再詰問,沒有距離,為我們解開人生最大的神祕,讓我們明白一切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發生的,使我們獲益良多。 從封閉到開放,從小我到宇宙,從此你可以愉悅的緩緩舒展,也可以狂喜的瞬間綻放。因為正如尼爾期望我們去思考的一樣:這本書是完全為你而創作的。因為你就是一切的主宰。(文/白韻如) 內容簡介 在全球超過一千五百萬廣大的「與神對話」系列讀者群的頻頻催促下,作者與神至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溝通終於要完滿的呈現在大家面前! 這本書可以提供你安定自身的力量,改變周遭的能量,及保持應有的確定信心! 本書內容明白的告訴我們如何打破一般人常會自我設限的人生桎梏。 在這個大家幾乎各有論見卻又不知何從的社會,這本書無疑可說是一本最適合現代人讀的寶典,因為不論你是 * 對國家的混亂政局,對全球的經濟蕭條,對頻傳的不安寧自然現象感到迷惑,想知道活在這個世界上人的意義何在 * 自己面臨了人生的困境,苦於找尋一個新的安身立命的出發點 * 或你很滿意於你的現況,並不希望做什麼大改變,只要保持下去 * 甚至眼前的疑惑,到底美國應不應該開戰等 在這本書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看完這本書,你的人生「一定」會如你所想的改變!
  • 周易

    作者:金永 译解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丹麦人内尔斯·玻尔,在他的国家因其对世界物理学的杰出贡献,授予他爵士徽章时,他选择了《周易》中阴阳太极图案作为整个徽章的标志。另一个欧洲人,微积分的发明者,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太极八卦也表示过极端的惊叹:“易图是流传于宇宙间所有科学的最古老纪念物。”莱布尼兹发明的二进位制,正是得益于易经太极八卦的启迪。毫无疑问,《周易》对现代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瑞士心理学家尤尔·古斯塔夫并且认为,《周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第一奇书”的《周易》,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早已被国内外科学界和文化界首肯,它庞大的易学理论体系囊括了人类文明的全部精华。
  • 教育的哲学基础

    作者:奥兹门,

    《教育的哲学基础》(第7版)是在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作者从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出发,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历史上主要的哲学观点及其发展脉络,进而论述了各学说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为了拓展读者的哲学视野,作者还集中概括了各学说受到的责难与批评,并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论著,激发读者投入到更广泛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当中。不管是初学者,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还是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用的参考读物。
  •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作者: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在望九高龄所做的有关生死问题阐释的录音整理,先生以诙谐幽默的极具个人色彩的南氏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死这两件人生大事的奥秘。南先生运用佛法原理,结合现代生命科学的知识,由死亡到出生逆向讲解了生命的整个过程;并用十二因缘说客观地分析了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遭受种种苦痛的根本原因,为迷茫者解惑答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 听南师讲“生死”:好好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生死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最让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百年之后又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生?这世界上真的有命运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什么是命,什么是运?这些让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都可以在南怀瑾先生的这本小书里找到答案。
  • 神秘现象探索

    作者:苗兴壮

    人是否有不灭的灵魂?宇宙中是否真的有一个“灵界”存在?“神”又是什么?现代科学能否对这些做出解释? 本书的内容令人震撼,堪称本世纪第一奇书:它是当今唯一一部以现代科学视角解释“灵界”的著作,它大胆地承认“灵界”的真实存在,又大胆地突破传统哲学与宗教理论的框框,在“唯物主义有神论”的新学说中,灵魂、神等都不再是超自然的迷,灵魂转世、灵异现象、特异能力等的谜底都被揭开。 本书展示了一个生命的新视野,给生命以新的希望,指出人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和获得长久快乐的正确方法。
  • 人的问题

    作者:[美] 托马斯·内格尔

    《人的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作者的论述清晰明了,体现了分析哲学的特有风格。
  • Critical Thinking

    作者:Brooke Noel Moore,Ri

    More than any other textbook, Moore and Parker's "Critical Thinking" has defined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critical thinking course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 and has done so with a witty writing style that students enjoy. Current examples relevant to today's students bring the concepts of critical thinking to life in vivid detail. This ninth edition offers an abundance of new exercises and examples, as well as a renewed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 犹太人思考术

    作者:尼尔顿·邦德

    《犹太人思考术》介绍了:这是一本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书,里面既有一种对人生精明而敏锐的观察,又是犹太人在历史上生存下来的重要总结。犹太人的这种思考术既非一种生活手段,也非一种知识系统,它只是问题的累积,当积累达到“临界质量“时,引发人们对所谓的“不可能”进行一种理智、有趣的探讨。 它是一个转折点,当你本已万念俱灰时,你会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在这个点上重拾生机。 它是一种特异功能,能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旋乾转坤,战胜对手。 它能让你跳出传统思考的局限,进行自我调整,成为一位奇智百出的生活智者。
  • 隐喻的逻辑

    作者:[美] E. C. 斯坦哈特

    本书从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和计算机逻辑等不同角度,对隐喻现象在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分析,材料详实,内容丰富。
  • 人的自我理解

    作者:[瑞士]艾尔玛•霍伦施泰因

    《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意识,主体间责任,跨文化理解》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底线

    作者:马克·马陶谢克

    你的心灵是否曾经遇到过与以下难题类似的问题? 如果因为贫穷,我穿上了母亲为我偷来的大衣,我是否会成为罪人?母亲源自真爱的行为,是否可以被定义为罪恶? 为什么当我们看到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时,心柔软得都要碎了,然而当我们目睹成千上万个饱受饥饿煎熬的儿童时,又变得刀枪不入起来? 为什么丹尼尔•戈尔曼说“大脑为仁慈而预设”?而路人却冷漠地绕过被车撞倒的孩子? 为什么当我们大脑某一部分受伤害,我们的道德感也会消失? 我们从何处学会了放弃、奉献和信赖,又是如何将它们丢失殆尽的? 羞耻感会终结暴力还是会引发暴力? 牺牲一人生命拯救五人生命的方案是否值得选择? 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难题常常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令我们扪心自问:“这个社会怎么了?” “我该如何选择?”“我该如何生活?”当我们一再苦恼于自己的理想、道德底线被冷漠甚至残酷的现实所挑战,有没有想过探寻一条有希望的路? 《底线:道德智慧的觉醒》正是一部由各种道德与情感难题催生的探索人性之书。作者解析大量熟悉又陌生的现实故事,其中包括那个经典的“电车难题”,指出在社会道德底线一再被洞穿的当下,不要将责任一味推脱给社会体制,独立的人应当承担应有的责任;他直言不讳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复杂,却对人的自觉和正向价值的力量非常乐观。作者用实例证明有底线、有道德原则的生活会令人更幸福,而社会共同底线的回归也需要独立的个人形成合力。 如何回归底线,是作者在本书中探讨的根本命题。
  • 道德意识现象学

    作者:[德]爱德华·封·哈特曼

    该书是从作者的伦理学主要著作《道德意识现象学》中抽取出来关于情感道德的部分予以重新出版。作者在于苏格兰的启蒙道德哲学相衔接,尤其是与哈奇森和亚当•斯密想衔接,并且设想了一门后基督教的伦理学。这门伦理学产生于公约的权威道德与素朴的利己主义的无意识萌动中,在审美的、道德的品味与各种具有道德特征的情感中春花自身,成为自律的道德,它被理性道德所补充,并系统地被一门形而上学的和泛神论的宗教伦理学所完善。
  • 神秘的火焰

    作者:(英) 考林·麦金

    物质世界中如何就开出了意识这种最美丽的花朵,这一问题困扰着当代许多的科学家和哲学家。C.麦金大胆地宣称,我们人类从来不能真正地“知道”意识,因为人类的理智天生存在着缺陷,无法揭示意识这一神秘现象的本质。麦金的这种新神秘主义主张不但对于人类做梦和内省等心理现象给出了新的解释,而且对研究心灵与大脑本质的工作者的诸多传统假设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
  • 智慧瑜伽

    作者:商羯罗,斯瓦米•尼哈拉南达英译

    瑜伽奥秘 瑜伽是联结,是身心灵的安顿之道。 作为体位的瑜伽,核心是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放松和伸展,让我们充满生活的滋味。 作为行动的瑜伽,核心是让我们达到行动而不执著,这其中的精髓也广泛体现在儒道佛等传统中。 作为胜王的瑜伽,核心是让我们经过严格的身心培养,让我们的灵得到培育,让我们走向生命的解脱。 作为虔信的瑜伽,核心是通过我们对至上意识的爱而达到生命的圆满。 作为智慧的瑜伽,核心是通过伟大的分辨艺术,让我们认识到“我是谁”,让我们明白我们不是什么,并充满喜悦地生活,阳光地生活,过着爱的生活。 智慧瑜伽当然没有和其他形态的瑜伽分离,而是让瑜伽得到了真正的提升,让瑜伽具有了广度和深度。智慧瑜伽常常也和冥想结合,诸如语音冥想,和念诵曼陀罗结合起来。不同瑜伽结合,构成一种整体的瑜伽生活。
  • 漫话哲学

    作者:李元馥

    了解了哲学,你就能看见世界!了解了伟大的思想家们,你就掌握了波澜壮阔的哲学的流向!宗教支配思想,思想支配哲学,哲学支配人生!“据说,哲学起源于对神和人类的关系的研究。所以,在古代宗教和神话都具有最完美体系的希腊,哲学得到全面发展,这并非偶然。‘人为什么要活着?“生活是什么?’‘神是什么?’这些疑问发展成了哲学。哲学就是告诉人们,人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哲学是告诉人们判断并付诸行动的具有体系的指南。所以,了解哲学就等于掌握了积极推进未来的强大力量!”
  • 情感的本质与意义

    作者:张志平

    本书是一本论述舍勒情感现象学的专著。舍勒是一位著名的现实学哲学家,但作者着重研究舍勒的情感心理现象理论。全书共分11章,详细地介绍了舍勒的生平与学术活动,并总结和梳理了舍勒的思想来源及他现象学的关键概念:情感、价值、格位与爱。然后对具体的情感现象:同情、怨恨、羞感、悔悟、受苦、信仰与宗教行为等分章一一作了细致的心理分析,最后还对当代人的价值意识的转变作了评述,是一本有较高质量的关于现象学的心理学、人类学专著。
  • Fashionable Nonsense

    作者:Alan Sokal,Jean Bric

    In 1996, Alan Sokal published an essay in the hip intellectual magazine "Social Text" parodying the scientific but impenetrable lingo of contemporary theorists. Here, Sokal teams up with Jean Bricmont to expose the abuse of scientific concepts in the writings of today's most fashionable postmodern thinkers. From Jacques Lacan and Julia Kristeva to Luce Irigaray and Jean Baudrillard, the authors document the errors made by some postmodernists using science to bolster their arguments and theories. Witty and closely reasoned, "Fashionable Nonsense" dispels the notion that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mere "narratives" or social constructions, and explored the abilities and the limits of science to describe the conditions of exis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