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作者:Daniel C. Dennett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philosophers offers aspiring thinkers his personal trove of mind-stretching thought experiments. Over a storied career, Daniel C. Dennett has engaged questions about science and the workings of the mind. His answers have combined rigorous argument with strong empirical grounding. And a lot of fun.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offers seventy-seven of Dennett’s most successful "imagination-extenders and focus-holders" meant to guide you through some of life’s most treacherous subject matter: evolution, meaning, mind, and free will. With patience and wit, Dennett deftly deploys his thinking tools to gain traction on these thorny issues while offering readers insight into how and why each tool was built. Alongside well-known favorites like Occam’s Razor and reductio ad absurdum lie thrilling descriptions of Dennett’s own creations: Trapped in the Robot Control Room, Beware of the Prime Mammal, and The Wandering Two-Bitser. Ranging across disciplines as diverse as psychology, bi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physics, Dennett’s tools embrace in equal measure light-heartedness and accessibility as they welcome uninitiated and seasoned readers alike. As always, his goal remains to teach you how to "think reliably and even gracefully about really hard questions." A sweeping work of intellectual seriousness that’s also studded with impish delights, Intuition Pumps offers intrepid thinkers—in all walks of life—delicious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their pet ideas with new powers.
  • 发现你的道德盲点

    作者:[美] 马科斯•H.巴泽曼,[美] 安•

    马科斯·H.巴泽曼、安·E.坦柏伦塞所著的《发现你的道德盲点》是一本深刻挖掘人性本质的书,本书非常平易近人,毫不晦涩难懂,它绝没有站在道德至高点进行空洞、强迫式的说教,而像一位挚友,以丰富的案例、实验、历史事件为基础与读者进行讨论,层层展开分析,谨慎得出结论,回答道德难题。《发现你的道德盲点》充分分析了处于道德困境的人们可能面对的种种情况,从人们自身出发探讨影响道德的可能因素,从时间角度全面讨论人们决策之前、之中、之后的心理过程;从外界影响因素研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官方道德机构、奖励处罚机制、非正式文化等;从代表行业来看组织腐败,最后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改善道德的方法。
  •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甄景德

    《生活的意义(修订版)》将以友好、漫谈的方式,引导读者在哲学的王国中探索这些生活的基本问题以及应该如何生活。《生活的意义(修订版)》以不同于以往的有趣方法,融会了东西方思想中对于完美生活的道德推理、概念分析和哲学评价,并大量地运用了对话、漫画、哲学故事、思想实验、文艺和戏剧作品等多种表现手法,来激发读者思考。阅读《生活的意义(修订版)》将使我们暂时超越生命本身,通过反思那些平时想当然的事情来获得生活的智慧和意义,从而更明白地生活。人应该怎样生活才能实现人的基本价值?爱情与喜欢是一回事吗?有可能和坏人交朋友吗?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吗?好运气总是跟随在坏运气后面吗?情绪是个坏东西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吗?
  • 禅宗与精神分析

    作者:铃木大拙 著,洪修平 译

    本书分别从禅宗与精神分析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生的根本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价值与目标是什么等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本世纪中叶以来包括一些自然学家在内的欧美人士对禅宗这一东方文化中神秘宗教日益增长的兴趣。
  • 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

    作者:[英]哈奇森

    本书同弗兰西斯•哈奇森的早期作品《论美与德性观念的根源》(1725)一起代表着18世纪最具原创性及影响最广泛的道德哲学著作之一。这两本书,每本由两篇相对独立的论文构成,曾在整个18世纪的英国、欧洲大陆和美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两本书最大的影响产生在苏格兰,许多著名的苏格兰哲学家,尤其是在1745年最后一次詹姆士起义之后写作的那些哲学家,都受到了这两本书的影响。这从1745之后一代人的理论关注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关注作为道德理论的基础的人的本性的分析,关注“道德感官”和更普遍的道德认识论,关注公正的旁观者和平静的激情,关注独立于自我利益的仁爱。除了其著作所带来的影响之外,哈奇森还是一个著名的教师,他在格拉斯哥的学生,尤其是亚当•斯密,对几代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这四篇论文影响了苏格兰文人,可它们事实上创作于都柏林,哈奇森应答和辩论过的哲学家基本上都不是苏格兰人,而是英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国人、罗马人和希腊人。因此,部分哈奇森遗产在已学会放眼看世界的苏格兰启蒙人眼中曾是一种国际性的世界观。
  • 按常识原理探究人类心灵

    作者:托马斯•里德著

    为了击破从洛克经贝克莱发展到休谟那里的怀疑论,推翻休谟对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存在的否定,里德追溯到哲学中长期以来盛行的观念体系。为此他逐一考察了五种感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和视觉。以此为基础他论证说,所谓观念是知识的唯一对象,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事实上我们不是首先获得互不关联的观念,然后再做出关于它们关系的判断;自然界不是在分离中展现这些因素的,因此知识最初的材料和单位是判断,不是观念,简单观念是分解判断的结果;表示某种关系的判断总是伴随着感觉,感觉既向我们“暗示”它和心灵的关系,也向我们“暗示”它和外物的关系,因此心灵和外部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 里德认为感觉“暗示”的信念原理之所以被认为是自明的,倒不是由于它们为人们普遍同意,而是因为人的本性的构造导致我们相信它们。里德把这些信念称为“常识原理”,例如心灵外事物的存在,自己心灵外其他心灵的存在等等,都是有教养的人和没有教养的人同样直觉地或本能地相信的常识。它们是一切推理和全部科学的基础。
  • 方与圆全集

    作者:丁远峙

    方与圆全集,ISBN:9787807470755,作者:丁远峙
  • 人性七论

    作者:莱斯利·史蒂文森

  • The Conscious Mind

    作者:David J. Chalmers

    What is consciousness? How do 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brain give rise to the self-aware mind and to feelings as profoundly varied as love or hate, aesthetic pleasure or spiritual yearning? David J. Chalmers unveils a major new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one that rejects the prevailing reductionist trend of science, while offering provocative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 and brain. Writing in a thought-provoking style, Chalmers proposes that conscious experience must be understood as an irreducible entity similar to such physical properties as time, mass, and space that exists at a fundamental level and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the sum of its parts. Engaging and penetrating, this book adds a fresh new perspective to the subject that is sure to spark debate abo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nd for years to come.
  • 穿越我思的幻象

    作者:严泽胜

    我们跟随拉康回归主体的真理,从幻象迷离的想象界来到法则森然的象征界,却蓦然发现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无意识的主体,是由能指任意穿越的空隙,我们徒劳地寻找能表征我们欲望的能指,结果却被能指捕获、去势、分割、撕裂并被扔回真实之深渊,笛卡尔、康德所构想的那个能认识和征服外在未知领域的英雄式的”我思”主体已被彻底瓦解了。 本书是关于介绍“拉康主体性理论及其当代效应”的专著,具体包括了:形象认同与自我的形成、结构主义氛围或“语言论”转向、菲勒斯能指与俄狄浦斯情结、文本的策略、能指理论与主体逻辑、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漂流的欲望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 论幸福

    作者:阿兰

    我一生中读过最好的书之一,十几年前在一个小书店找到。我想它影响了我人生,淘书、读书的确是件妙不可言的事。 可惜这本书的印刷实在太糟,后来还出过一本,漂亮了很多,我送给了一个朋友。 奇怪的是,这里和当当网上都找不到这书,以后我来掏钱再版它!
  • 不眠之夜

    作者:[瑞士]卡尔·希尔逖

    《不眠之夜:360个人生意义的思索》就是希尔逖在那些不眠之夜写下的他对人生意义深刻思索的心灵随想。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有关健康、婚姻、工作、孩子教育、时间、年老等人生各个阶段必会遇到的困惑,以及何为真正的幸福、什么是人的基本品性等问题。这些思索和见解独特而有趣,语言睿智而优雅,值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细细品读。 无法入眠的夜晚是难以忍受的灾难。你可曾有过这样的夜晚?你是否曾经为之痛苦难捱?哲学家希尔逖大师以其切身的感受告诉你:失眠之夜痛苦难当,与其无谓叹息,不如将之当作无人骚扰的难得时光,充分利用于平时懈怠的自我反省。
  • 尼采治焦虑

    作者:【德】尼采,【西】艾伦·波西

    我们必须解决焦虑,否则将成为他人的奴隶! 尼采说:“只有知道生命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面对。” 在西班牙职业规划专家艾伦•波希看来,焦虑的痛苦,只有焦虑者自己能懂——尼采本身就是一名焦虑症患者,他深受其害,亦深知其苦。然而,尼采的超绝智慧和哲学思辨,让他能超越自身的痛苦,从哲学的高度更为清醒地看待焦虑本身。 艾伦•波希以西方流行的哲学治疗法为基础,从尼采著作中提取99则智慧箴言,帮助我们解决压力与困扰,拯救盲目与幻觉,治疗焦虑与绝望。面对这样一本书,你只需要打开心胸,直面内心的问题本身,在书中静静地寻找答案。 编辑推荐: 1、 本书的宗旨是:消除压力,教读者理解生命恆有的困境和解脫之道。本书的精髓是:鼓励人类日渐向上。 简短的每日哲学系列课程,目的就是要帮助你在彷徨无助时能够作出抉择,喘一 口气,削弱琐事的重要性,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教我们如何把哲学运用在治疗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 2、99句智慧箴言,7天治愈浮躁的你。 与尼采别的著作相比,这本书不是全篇的励志哲言,而是根据不同的“精神患者”探讨生命中的焦虑与困扰,帮其揪出根源“对症下药”。最终将人们从盲目及幻觉中拯救出来。教我们把哲学运用在治疗思想以及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从迷惑中解脱,开启智慧。 3、这是一本摆脱焦虑、静心安神首选心灵读本。 “焦虑”是当今的时代病,职场中、生活中、个人情感中,这种状态愈来愈强烈。用尼采哲学来治愈焦虑,帮助读者从人生的牛角尖中解脱出来,滋补受伤的灵魂。并使高压人群恢复平静。 4、每天一小时,轻松汲取人生终极智慧,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迷茫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尼采认为光靠心理咨询以及药物并不能解决人心的“低气压”也无法让人们停止害怕死亡。实际上人们并不需要吃药,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自己想通的工具。
  •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

    作者:徐英瑾

    达尔文主义可以分为新、旧两种。旧达尔文主义(或“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内容不仅包含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代表的生物学思想,而且还包括以斯宾塞和赫胥黎的相关著述为代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与之相比较,所谓的“新达尔文主义”的实质,是以细胞科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为内容,以达尔文的演化论为框架,完成生物学各个门类知识的大综合。和新达尔文主义相关的哲学问题有: 形而上学问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真的能够对物种的分化做出一种有力的说明吗?怎么看待已经被现代分子生物学武装起来的智慧设计学说对于演化论的挑战? 语义学问题:自然选择叙述方式所包含的目的论结构,是否在语义上包含了某种不可被消除的“内涵性”?如果这种内涵性无法被消除的话,我们如何将自然选择学说镶嵌到一个由纯粹的因果说明所构成的自然主义解释系统中去? 应用性或方法论问题:目前的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状况,允许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主义”化?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达尔文化?哲学的诸分支(如知识论和伦理学)呢? 本书将致力于对上面这些问题给予一番挂一漏万的考察。
  •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美)加里•古廷

    《福柯》由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加里•古廷撰写,在很小的篇幅内对福柯作出了精彩的解说,为这位深奥的哲学家那复杂丰富的思想提供了导航。清华大学教授、福柯研究学者刘北成作序推荐。 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加里•古廷还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曾让他甚为着迷。
  • 认知诸形式

    作者:G.E.R.劳埃德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认知诸形式:反思人类精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综合了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来考察人类精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一方面,同为人类,我们在解剖学、生物物理性质以及特定的心理能力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相似性。但在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和人类群体在能力、价值以及信仰等方面又体现出相当大的多样性。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驱使作者考察了一系列的主题,包括颜色感知、空间感知、动植物分类和自我与能动性的观念等等,他的结论表明在这些问题上人类现有的知识并不足以提供一个简单绝对的答案。此外,对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考察具有很强现实的意义。比如,对统一性的否定往往带有种族主义的色彩,而对多样性的过度强调也往往带来泛滥专断的相对主义,普遍化的伦理命题都假定了人类的统一性。
  •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约翰逊

    简介:美国G.P.Putnam''s Sons, a member of Penguin Putnam Inc.授权出版: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医学博士,思想先锋、演说家和作家。著有《珍贵的礼物》等。:本书是一个在工作或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内容包括“我们多面的人性”、“故事背后的故事”、“芝加哥的同学聚会”、“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等。
  • 心灵的再发现

    作者:约翰.R.塞尔

    本书对当代心灵哲学的唯物论传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批判,但是同时也反对二元论。作者提出:意识是主要的心智现象,它是内在的、定性的、主观的、第一人称本体论的,不能够还原为物理现象。但是正如液态是水的特征,意识也是大脑的神经生理过程的特征,因此和我们的科学世界观并没有冲突。本书还对意识、意向性、背景能力等概念进行了分析,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作者:王建伟

  • 宗教社会学

    作者:格奥尔格·西美尔

    宗教社会学,ISBN:9787208042919,作者:(德)格奥尔格·西美尔著;曹卫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