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If You Meet the Buddha on the Road, Kill Him!

    作者:Sheldon Kopp Sheldon

    Therapists do not and cannot give answers. Explore the true nature of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realize that the guru is no Buddha. He is just another human struggling. Understanding the shape of your own personal ills, will lead you on your journey to recovery. Sheldon Kopp has a realistic approach to altering one's destiny and accepting the responsibility that grows with freedom.
  • 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作者:杰夫·格林伯格(Jeff Greenbe

    死亡是人类内心最深的恐惧,也是我们这个高智商物种独有的恐惧。 关于死亡的恐惧,对我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刻且普遍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3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各地开展了长达30年、超过500次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结果: 意识到死亡终至,法官会对妓女开出更高额的罚金; 意识到死亡终至,孩子会对其他种族的孩子更加排斥; 意识到死亡终至,学生会更维护自己国家现有的制度; …… 基于这些实验,3位心理学家说明了各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死亡念头对我们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是,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宗教、语言、经济、科学的发展。负面影响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一系列不幸的心理现象和防御行为--认识到死亡终至,使得我们刷爆信用卡,钟爱奢侈品和昂贵的轿车,往脸上涂抹化妆品或整形,像疯子一样飙车,渴望青史留名…… 但是,我们不必任由这种恐惧将自己消耗殆尽。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自身的不良反应,从而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变得更加自信。 本书意在引导我们学会更好地与死亡斡旋,走向充满勇气、创造力和同情心的生活。
  • 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

    作者:[英]戴维·埃德蒙兹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中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辩来探讨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诸如堕胎、战争、牺牲少数成全多数的各种议题。电车难题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哲学教授菲利帕•富特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功利主义。著名哲学家戴维•爱德蒙兹用幽默的文笔透过历史上类似电车难题的事件,如二战期间,伦敦饱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之苦,然而德国的飞弹因为是无人驾驶,绝大部份掉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南方,死伤虽没那么严重,但是死亡的市民大部分是较穷困的劳动阶级。作者就“生命的数量或生命的质量能否做为利益衡量之标准?”“少数服从多数真的是最正确的答案吗?”发出追问。作者在书末写到他不会选择将胖子推下桥,但他问了读者“你们会把胖子推下桥吗?”
  • 恶习的美德

    作者:[美] 埃姆里斯•韦斯科特

    举止粗鲁、八卦他人、看不起社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不尊重他人的信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真的有那么讨厌吗?真的有那么不可取吗?似乎是这样。然而作者却一步一步地论证,粗鲁有时是必要的,八卦是有好处的,势利眼是有原因的。当然,对于一些相信外星人控制地球的人,我们既可以尊重他这个人,但可以对他愚蠢的信念嗤之以鼻。恶习,自有其“美德”。
  • 生而为人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生而为人》汇集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对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论和观点,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诉心灵正日益困顿、迷惑、疲倦的人们:既然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学会真正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从而还原真理的本性,回归真我与宁静。他用缓慢而清晰的话语,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和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其中大量文献内容为首次出版。
  • 生命中最好的事物

    作者:托马斯•霍尔卡,Thomas Hurka

    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托马斯•霍尔卡奉献给当下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既简洁活泼吸引初学者,又精妙复杂适用于专业人士细致研究。所有的读者都会感谢霍尔卡,他对每个人从摇篮到死亡将面对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察和分析。 在《生命中最好的事物》中,当代杰出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尔卡,在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再次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对它们进行了新颖的论述。当宗教、文学、大众心理学以及日常的智慧和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哲学比任何其他学科都更好地使用了论理的方法,对它们做出了重要而深刻的辨析与划分,去除了不相关联的内容,将这些问题的精髓提炼出来。霍尔卡认为,如果我们要过良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哪些活动和经历会最有可能将我们引向幸福,而哪些又会使我们远离幸福?同时他提醒我们,幸福并不是唯一的使生活变好的事物。 围绕如何寻求生命中好的事物,霍尔卡进行了许多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例如,就快乐这一问题,作者指出,快乐固然是人生一重大好处,但是人生只有快乐并不一定会完好无缺,有很多类型的快乐,并不值得拥有,如,纯粹身体的快乐、无知的快乐、不道德的快乐,等等,而痛苦和快乐对于人生活的影响度,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辨析,结论是,快乐程度越高,它对人的影响愈低,而痛苦则与之相反;霍尔卡还敏锐分析、解释了人类关系如何改变和丰富我们,思考信仰怎样改变生命和死亡。通过这些论述,作者为我们呈现了通向良好生活所需要追寻与拥有的东西。而究竟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禀赋进行主动地选择和辨识。 这是一本论理清晰而令人愉悦的读物,在回答“怎样才能过好的生活”这个我们任何人都会问及的最重要的问题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 醒人耳目的著作,能让我们在新年伊始就将自己的注意力就聚焦在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上。 ——法里德•扎卡利亚 (Fareed Zakaria《新闻周刊》专栏作者,《时代周刊》自由撰稿人,CNN主播) 托马斯•霍尔卡的《生命中最好的事物》是那种罕见的书:一部既简洁活泼,吸引初学者,又精妙复杂,适用于专业人士细致研究的哲学作品。它是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诺特尔•戴姆 (Notre Dame 著名哲学家,著有《哲学研究》) 这本书充满了常识和实用智慧,它就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一问题,给了一般读者和哲学爱好者以现实的指导。有关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的伦理写作传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自己为其儿子尼克阿奎斯所写的关于什么最重要的指导,而《生命中最好的事物》就是这一写作传统有价值的现代代表作。我非常赞赏这本书。 ——罗伯特•凯恩( Rorbet Kane,大学教授,知名哲学家,著有《伦理学》) 大多数人都知道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幸福、快乐、友谊、爱情、成就、知识、德行。但少有人知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它们究竟为何这么宝贵。霍尔卡的价值在这里就显现出来了,他的著作《生命中最好的事物》是对我们生活中诸多最要紧问题的一个哲学指南,观点原创而清新,文笔迷人而煽心。当然,表面上看,算不上一个实用指南,它不告诉我们如何去发现爱情,如何做个有德行的人,怎样取得成功,但是,它给我们一个方向,一个感觉,指引我们该去寻找什么和为什么。 ——谢利•卡根(Shelly Kagan,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开设著名的耶鲁大学 “死亡”公开课) 当诗人菲利普•拉金说“追求幸福”时,他所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把生命用在追求幸福上呢,还是应该代之以培养道德和知识?在探究这些问题时,托马斯•霍尔卡全面考察了人类好的事物,研究了善于思考的人们通过培养这些好处,而在做出有价值的选择时会有的方式。霍尔卡否定了享乐主义者快乐即是好处的观念,也反驳了斯多葛派和古希腊传统哲学家们对快乐的正统的狭窄定义,而认为好的生活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的形式。一个充满竞争性的运动员也许和一个充满热情的医生一样享有充实的人生。霍尔卡的敏锐分析,解释了人类关系如何改变和丰富我们,宗教读者也许希望霍尔卡投入同样多的努力来思考信仰怎样改变生命和死亡。但是所有的读者都会感谢霍尔卡,他对每个人从摇篮到死亡都会面对的基本的挑战性问题,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察。 —— 布赖斯•克里斯蒂森(Bryce Christensen 作家、诗人,著有小说《胜利》)
  • 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

    作者:里奇拉克(美)

    本书试图解释人的自由意志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每个人在日常行为中为表达某种意图而承担的资任。作者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认识到人类的一种天性――人是有能力实践通常所说的那种“自由意志”的,进而能深刻地理解“人类意味着什么”。
  • Consciousness

    作者:Susan Blackmore

    Consciousness, 'the last great mystery for science', has now become a hot topic. How can a physical brain create ou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What creates our identity? Do we really have free will? Could consciousness itself be an illusion? Exciting new developments in brain science are opening up debates on these issues, and the field has now expanded to include biologists, neuroscientists, psychologists, and philosophers. This controversial book clarifies the potentially confusing arguments, and the major theories using illustrations, lively cartoons, and experiments. Topics include vision and attention, theories of self and will, experiments on action and awareness,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effects of brain damage and drugs.
  • 彻底的经验主义

    作者:[美] 威廉·詹姆斯

    编者在准备本书的出版时受到两个动机的支配:一方面,试求把在詹姆斯教授的其他著作中找不到的某些重要文章保存下来并使之和大家见面。对于前十二章节就是这样。另一方面,试求把系统地论述一个独立的、连贯的、基本的学说的一整套的论文汇辑成册。为了这一目的,似乎最好把虽然曾经包括在原来计划里而后来却在别处刊登了的三篇论文(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以及原来计划里没有包括进去的一篇论文(第十二章)也包括进去。第三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对于整个系列的连续性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它们同其余各章交织得非常紧密,有必要使学生们手中掌握它们以为随时参考之用。第十二章对于著者的一般“经验主义”做了重要阐明,并且在“彻底经验主义”和著者的其他学说之间搭了一个重要桥梁。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威廉·詹姆斯逝世若干年以前安排的一个计划。詹姆斯在1907年搜集了他发表过的一些文章,把这些文章装到一个封套里题名为《彻底的经验主义》;他又把这些文章的副本装订成册放置到哈佛一般图书馆里和爱默生堂哲学图书馆里以为学生之用。现本书将其整理出版,不仅是对学习詹姆斯教授的哲学的学生有用,而且对即使学习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学生也有用。它系统地、简单扼要地阐述了“彻底经验主义”学说。
  • 性与性格

    作者:(奥地利)魏宁格

  • 股市心理博弈

    作者:(美)约翰·迈吉

    迈吉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该领域公认的圣经,而迈吉的系统几乎是股票长期投资者成功的保证。不过,只有把《股市心理博弈》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起阅读,才能完整得到现代投资所需要的所有要核。成功的股市投资既需要技巧,又需要心理,就如同“剑术”需要和“剑气”结合,才能天下无敌。《股市心理博弈》为你拨开迷雾。原来股票操作的实质是一场心理游戏,不仅是与市场本身角逐,更是与内心顽固的自我对抗。阻碍成功投资的,正是潜移默化的思维定势和误导性习惯。很多人都在多年后读到本书慨叹:为什么自己没有一开始就得到这样的真正指导?那么希望读者你,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愿它陪你在股市一路走好!
  • Ways of Seeing

    作者:John Berger

  •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作者:Viktor E. Frankl

    Psychiatrist Viktor Frankl's memoir has riveted generations of readers with its descriptions of life in Nazi death camps and its lessons for spiritual survival. Between 1942 and 1945 Frankl labored in four different camps, including Auschwitz, while his parents, brother, and pregnant wife perished.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 and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 he treated later in his practice, Frankl argues that we cannot avoid suffering but we can choose how to cope with it, find meaning in it, and move forward with renewed purpose. Frankl's theory-known as logotherapy, from the Greek word logos ("meaning")-holds that our primary drive in life is not pleasure, as Freud maintained, but the discovery and pursuit of what we personally find meaningful. At the time of Frankl's death in 1997,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had sold more than 10 million copies in twenty-four languages. A 1991 reader survey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at asked readers to name a "book that made a difference in your life" found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mong the ten most influential books in America. Beacon Press, the original English-language publisher of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is issuing this new paperback edition with a new Foreword, biographical Afterword, jacket, price, and classroom materials to reach new generations of readers.
  • 与狼共奔的女人

    作者:[美] 克拉利萨·品卡罗·埃斯蒂斯

    如果说《狼图腾》以男性的视角激起了国人对狼性的崇拜,那么《与狼共奔的女人》即将以女性的视角唤醒女人灵魂深处的野性本能。 千百年来,女人的野性本能遭到长期的压抑,被隐藏在了身后长长的发丝里。野性本能就像原始森林一样,在文明的蚕食下变得稀缺匮乏。本书的宗旨就是唤醒女人的野性本能,让女人恢复原本的面貌,获得心灵的完整,从内到外散发女性的智慧与美丽! 为什么女人总是苛求完美,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女人善于编织缤纷的谎言,虚构美好的幻象,来换取假面的和平? 为什么女人会为了迎合主流的胖瘦美丑标准,刻意地改造自己的身体? 为什么女人在月经初潮时,不是惊叹身体的神奇,而是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为什么女人明知是伤害,是危险,是诱惑,仍然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前去? 为什么女人在爱的旅途中要不断地奔逃、藏匿?在等待爱人理解自己的过程中,会感到疲劳或厌倦? …… 埃斯蒂斯将为你揭秘。但有一点,她很坚定:野性本能足以平复女人一生的创伤,使女人能够自由地与狼共奔!
  • 幼年与历史

    作者:[意] 吉奥乔·阿甘本

    《幼年与历史:经验的毁灭》内容简介:如今要探讨经验的问题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再也无法得到它。任何想在今天恢复传统经验的人都将面临自相矛盾的境地。幼年恰恰是颠倒的引擎,将纯粹的前巴别塔时代的语言转化为人类话语,把自然转化为历史。
  • 事件

    作者:[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 灵性的觉醒

    作者:佛罗伦斯·西恩

    《灵性的觉醒:活出完美的自己》是一本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内在世界的身心灵修行书,其唯一目的是帮助我们清除那些妨碍我们从生命深处看清自己本质的事,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理解生活,唤醒内在的自己,感受爱、喜悦与平和。作者在书中提供许多“肯定句”,当我们面对生命中各种情境,例如健康、财富、工作、婚姻等等,都能知道如何向内在的自己大胆要求,然后放心接受,改善生活境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幸福、健康和财富!现在,愿《灵性的觉醒:活出完美的自己》也能给你同样的帮助,让富足自然降临你的人生。
  • 日性良知与月性良知

    作者:(美)默里・斯坦因

    第一章 良知的复杂性 … … … …1 良知要求的东西--良知作为对内 心中的他人的~种声音--多样化 的良知--良知的两个层面--日 性良知与月性良知--作为完整的 倡导者的良知 第二章 日性良知 … … … … … …28 日性良知的发展--目性良知与自 我的关系--乌刺诺斯--克洛诺斯 第三章 月性良知 … … … … … …64 俄瑞斯忒斯情形--作为自然律的 月性良知--月性良知的积极价值 --两个梦--玛阿特--月性良 知与多元论--月性良知的魅力 --月性集会和爱的法则--两个 旁白 第四章 日性良知与月性良知的关系……114 作为目性良知的宙斯--普罗米修 斯的反抗--重看宙斯--宙斯和 忒弥斯的婚姻 参考书目 … … … … …… … … 146
  • 恐怖的权力

    作者:[法] 朱莉娅·克里斯蒂瓦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全28册)

    作者:

    罗素在书中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的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缘由,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缘由,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