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The Denial of Death
Winner of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74 and the culmination of a life's work, The Denial of Death is Ernest Becker's brilliant and impassioned answer to the "why" of human existence. In bold contrast to the predominant Freudian school of thought, Becker tackles the problem of the vital lie - man's refusal to acknowledge his own mortality. In doing so, he sheds new light on the nature of humanity and issues a call to life and its living that still resonates more than twenty years after its writing. -
心的对话
《心的对话》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对爱、自由和冥想等重要议题的探讨。克氏认为,正确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们的心从局限中解放。只有如此,爱才会出现,从爱出发的行动一定能带来真诚的人际关系。自由、爱与行动是息息相关的,自由的心才能行动,这样的行动便是爱。 -
计算与认知
《计算与认知:认知科学的基础》对计算和心理现象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认知科学的逻辑理解做了极具穿透力的有用分析。本书还详细论述了认知主义及其相关的意向性、功能与计算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指导认知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假定做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
性與性格
《性與性格》是奧地利哲學家魏寧格的成名作,也是生前發表的唯一著作。魏寧格曾將本書的綱要給著名性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看,但後者拒絕推薦,理由是該書立論缺少實例。《性與性格》於1903年擴充出版後,魏寧格說:「我面臨著三種可能:絞架、自殺,或者連我自己都不敢想像的輝煌。」果真,同年,二十三歲的魏寧格因絕望反響,自殺於維也納貝多芬故居。奇葩之死,使這本書終於揭起空前轟動,被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歐洲。連佛洛伊德後來也不得不承認,魏寧格確實「頗具天才」。 本書以「性別的中間型態」為立論基點,認為現實中不存在絕對意義的男性(M)與女性(W),每人都是這兩種類型素質的混合,一個人的基本性格取決於兩者的比例及構成方式;同時,男性性素質代表「有」,而女性素質代表「無」。作者亦旁徵博引大量當代哲學、科學思想,其驚世駭俗的見解受到熱烈推崇,也同時招來憎厭女性(misogyny)、反閃米(猶太)主義(anti-Semitism)等罵名,爭議喧騰百年。 《性與性格》究竟是一部天才之作,抑或合理化仇恨的邪說,或許未有定論,但其反映了十九世紀末的歐洲,女人崛起、男人陰性化、同性戀等現象引起的價值動搖及性焦慮,確有歷史價值。然而,對比當今大談兩性關係的流行書,我們似乎能從中發現相似的論調,相似的焦慮,歷經百年波折未曾消失,這部書不僅僅是過去的歷史,也是反照現在的鏡子。 -
介绍丛书:拉康
雅克·拉康是现今与弗洛伊德齐名的一位重要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尽管有关其思想复杂性的激烈争论曾延迟了此一地位的确立。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首屈一指的拉康派精神分析家,他清晰地阐明了拉康理论的中心思想,引领读者从拉康早期的妄想狂研究到其后来的精神分析理论创新——包括他把结构语言学引入弗洛伊德主义,以及他关于婴儿“镜子阶段”、同一性建构还有精神动力学等方面的那些新思想。书中还明确地指出,尽管拉康在文学、艺术、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均带来了后现代的重要影响,但是,他的理论却并不只是文化的知性产物,更是根植在临床实践之中的。 本书的文笔清晰,插图精美。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拉康的思想,却又因其作品明显带有的神秘晦涩而不敢问津的读者而言,它都将是一本理想的入门读物。 -
Self Matters
在线阅读本书 What if there is a You that has never seen the light of day, has never got to say, "Hey, what about me?" What if there is a You that you have never even met and certainly never permitted to just be, without fear of judgment or condemnation? What if you live your life on the sidelines in constant fear of failing to please those who forever seem to stand in judgment of you and your life? What if you discovered that you had settled for what life has served up instead of what you really wanted and needed? What if you really think and feel things you have never allowed to come out, and certainly never acted on? What if your marriage is not at all what you really emotionally want and need, but you silently stay the course anyway, selling out your hope to be happy? What if you are allowing days to turn into weeks and weeks to turn into months and months to turn into years, all adding up to a lifetime of being what some nameless, faceless world has assigned you to be? If any of these "What ifs" are true in your life, then we need to talk, and through these pages, we will. First, I have some bad news, and I have some good news. The bad news is you are making the choices that have put you in this life circumstance; the good news is you are making the choices that have put you in this life circumstance. Now is the time to make the biggest choice of your life. Through Self Matters, I will help you do just that. -- Phil McGraw -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写这本书的人,也是《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生活大爆炸》有多搞笑,这本书就有多烧脑。反之亦然。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艾美奖获奖作品、美国收视第一的爆红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卡普兰的新书。本书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的疑问出发,用逻辑、宗教神秘主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知识,将形而上的哲学探讨演绎成一场通俗易懂、幽默欢脱的思维探险。从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到佛教、道教、犹太教卡巴拉学者的神秘主义,卡普兰总结出,唯有幽默才是解决生活中基本矛盾的最佳良药。毫无疑问,对于所有希望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围的世界、怎样解决生活中矛盾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最佳的哲学入门读物。 【媒体评论】 诙谐、挑衅、深刻地探讨了现实、意义和道德。当然,还有圣诞老人。——《赫芬顿邮报》 卡普兰不苟言笑的风格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篇严肃的哲学论文,但是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出精彩绝伦的滑稽剧来欣赏。——《纽约邮报》 博学、好读,而且非常有趣。——《柯克斯评论》 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也许应该去看看医生。卡普兰的话会钻进你的脑子里,将你过去的信条痛殴一顿,然后在一阵轰鸣中胜利离场。——迈克尔•加扎尼加(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心理学教授) 如此有趣、严谨,不仅滑稽搞笑,而且打动人心。——休伯特•德雷福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教授) 有史以来最好笑的哲学书!——马特•格罗宁(《辛普森一家》《飞出个未来》漫画作者) 埃里克•卡普兰不仅是一位天才喜剧作家,更是一个灵魂深刻的人,一位智慧的大师,一名在信仰和逻辑之间逡巡探索的超赞使者。他能让你捧腹大笑,又能让你陷入前所未有的沉思,并爱上智力探索的迷人过程。这是一本杰作!——马伊姆•拜力克(《生活大爆炸》中Amy的扮演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博士) 多希望我也能写一本这样的书!卡普兰思路清晰地回答了关于大脑的一些深层次疑问,以及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真的太幽默了。——丹尼尔•列维廷(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神经科学教授、《迷恋音乐的脑》作者)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2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2:大论战中常见的思维陷阱》是思维大师朱立安•巴吉尼继畅销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这部具有颠覆性与挑战性的作品揭露了热门论战中的8种思维陷阱,破解了那些看似有理,实则糟糕的谬误言论。 《你以为2》中标举了近百个精彩热点的实例,如“一只中了彩票的鸭子”“用iPod的贫困儿童”“我没有和莱温斯基发生性关系”等等,从独特的视角讨论普遍出现的思维模式与思维偏差;让你认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判别能力,考察是否因扭曲事实与证据相信了你想要相信的,而不是你应该相信的。 [编辑推荐] ★英国《哲学家杂志》创办人、TED著名演讲人巴吉尼力作。揭露大论战中的8种思维陷阱,破解看似有理,实则糟糕的谬误言论。 ★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著名节目主持人张绍刚,专文推荐 ★ 以最具热点争议的实例,诠释思维谬误所在。每篇都以一个热点实例为切入点,通过细致分析,揭示出其中包含的逻辑问题,深入浅出地指出思维上的谬误。 ★ 全面且独特的视角,帮你开发思维潜力。让你认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判别能力,考察是否因扭曲事实与证据相信了你想要相信的,而不是你应该相信的。 -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既是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作的批判,又可作为学生或研究人员的概念手册。在这部引发争论的著作中。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一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扼要地说明了处于认知神经科学核心的各种概念问题。 作者从科学和哲学的广博视角,对当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诸多理论中遇到的概念难题作了全面的批判性述评,其中包括布莱克奠尔(Blakemore)、克里克(Crick)、达马西奥(Damasio)、埃德尔曼(Edelman)、加扎尼加(Gazzaniga)、坎德尔(Kandel)、科斯林(Kosslyn)、勒杜(LeDoux)、彭罗斯(Penrose)和魏斯克兰茨(Weiskrantz)等人的理论。作者指出,关于心脑关系的概念混淆影响了神经科学家所开展的研究的可理解性,包括他们要提的问题、对结果的描述和解释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 -
不思之说
拉康主要不是一个哲学家,不过他终生都在谈论近代哲学以来的一个哲学核心问题,即主体问题。一方面,他厌恶任何我思形式的主体,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一种别样的主体;无意识主体或说话主体。 本书主要从两条路线展开,一条是时间的路线,另一条是拓扑空间的路线,最终汇集到主体的真相即无意识是主体之家。关于时间的路线,书中所说的时间主要指主体的发展历史。精神分析学强调的是,无论是镜像时期还是奥狄浦斯时期,都不应该把它们理解为人类成长或成熟过程中的阶段——弗洛伊德的性欲三阶段则是典型的阶段说——而只能把它们当作具有某种意义的转折点。另外,自我是后来形成的,无疑应该从发展或时间的角度来看。至于主体问题,曾经来华讲授精神分析学的巴黎精神分析师Simone女士认为拉康主要是从拓朴形态的角度来谈论主体的问题,并不是从时间维度来谈论的。三界结的拓扑学理论是拉康后期重点关注的领域,似乎并不像索卡尔所嘲笑的是一种伪学问,因为,据说后来与拉康共同工作的是两位法国顶尖的拓扑学家。拓扑学强调连续性,不容许撕裂或分离。 本书主要从哲学角度深入系统地解析了拉康的无意识主体理论,角度新颖,论说通透。 -
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问答录
《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问答录》内容主要包括:史前人为什么都迷信巫术?为什么会出现诗哲之争?“爱”与“恨”是自然的本原吗?“哲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第一个哲学家是怎样发财的?哲学有什么用?苏格拉底为什么声称自己无知?只有自然科学研究自然吗?为什么“自然喜欢隐藏自己”?为什么赫拉克利特说“正义就是战争”?真正的存在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飞矢其实静止不动?构成世界的是哪四种元素?数是万物的本质吗?等。 -
人性七论
尽管这是由一位哲学家所著,但它对一些从学术上讲并不属于哲学范畴的某些作家和主题,也进行了探讨。同时,虽然本书讨论了某些心理学理论,然而很难将它当成一本心理学的普通入门读物,本书甚至还旁及生物学、社会学、政治、神学等方面的问题,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这些学科之间的通常界限。如果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来说,本书是“跨学科的”。把它当作作者曾称之为“应用科学”的扩充练习,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其含义是,用理性分析法来解剖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我们作为个人和社会应当做什么,信仰和意识形态对之有着影响。纯哲学的问题不可避免提到了,但是未作解答。 -
爱与寂寞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爱与寂寞,ISBN:9787510805776,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著,罗若蘋 译 -
修好这颗心
《修好这颗心》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的智慧》后的又一次智慧互动。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这也就决定了它在风格上的时代感。会让读者进一步的体会古老东方哲学与现代都市人呈现出的完美交融。 -
弗洛伊德
本书通过明晰、易懂、平实的语言,将读者引入弗洛伊德的思想世界,特别是对其核心重要思想,如”潜意识”“创伤”、“防御”、“模型结构”、“本能”等进行要言不烦地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情感机器
1.大脑如何产生新想法?思维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运作的?意识缘何形成?什么是情感、感觉、想法?如果将人类大脑看成一台机器,那么这是否有益于我们设计出能够像人一样能理解、会思考的高级人工智能——情感机器? 2.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机器具备了情感,是不是就可以取代人类? 在《情感机器》中,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有力地论证了:情感、直觉和情绪并不是与众不同的东西,而只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也同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思维有时需要理性推理,而有时又会转向情感的奥秘。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建模,他为我们剖析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为大众提供了一幅创建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常识性思考能力,乃至自我观念的情感机器的路线图。 -
道德的起源
从达尔文代到现在,生物学家一直在努力探寻人类的道德意识的起源。在这本书里作者推测,人类的道德乃是伴随着狩猎大型猎物演化而来。个体为了在群体中生存下来并茁壮成长,道德意识是一个复杂的防御机制,在采猎社会,生存的本质归结为一点:不合作,即死亡。 -
拉岡精神分析辭彙
拉康精神分析現在成為文化理論中的顯學,然而在很多時候,他所發明的或引用自佛洛伊德的術語往往令人一頭霧水,例如他廣泛引用佛洛伊德理論及李維史陀的理論名詞、符號學術語、數學及拓樸學名詞,甚至尋常詞彙作理論分析,但這些詞彚的解釋往往與本義截然不同,phallus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的象徵涵義遠高於生理及性慾驅動力的意義,它不再單純與性徵有關,而是想像界(就我與他者之關係中)的重要符號。另外,拉康一方面指自稱回歸佛洛伊德,另一方面又對佛洛伊德理論作出全新的詮釋。這本書就是一本很好的關鍵詞入門,它讓讀者對拉康的複雜術語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從而打開拉康精神分析理論的大門。 拉岡的思想徹底改革了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踐,也對電影研究、文學批評、女性主義與哲學等不同領域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他的寫作是著名的複雜與難懂,但是其中卻洋溢著獨特的哲學智慧與幽默風格。《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強調拉岡的臨床基礎,同時也是任何受到拉岡影響的領域之讀者最理想的指南手冊。對中文讀者來說,這本中譯本更是理解拉岡思想最好的起點。 本書特色 .超過200個條目,說明拉岡自己的專門術語,以及拉岡對於常用精神分析語彙的用法。 .對拉岡作品的歷史脈絡與機構背景有細節的介紹。 .對佛洛伊德、索緒爾、黑格爾以及其他重要思想家的重要概念之出處介紹。 .拉岡生命與作品的紀事年表。 -
意识的奥秘
◇ 简介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意识的奥秘由天下书城book3721.cn网上书店负责网上销售。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识的奥秘包括七章和一个结论。在第一章和结论部分,塞尔提出了自己关于意识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意识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第二章到第七章,分别批判性地评论了几位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对意识问题的立场和他们解决意识问题的思路,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克里克、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罗杰·彭罗斯、丹尼尔·丹尼特、大卫·查尔莫斯、以色列·罗森菲尔德。塞尔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一种生物现象,它和消化、生长或光合作用一样,也是我们的生物性生命的组成部分。意识问题是当代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一个占据核心地位的研究主题,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意识的奥秘正是以这样一个主题为直接研究对象。塞尔在书中对当代一些著名科学家或哲学家关于意识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系统评价,提出了意识是一种生物现象的重要观点。塞尔在书中批判性地评价了二元论、唯物论、强人工智能等心灵哲学重要理论,与此同时论证了他本人关于意识的生物自然主义思想。 -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Do we consciously cause our actions, or do they happen to us? Philosophers, psychologists, neuroscientists, theologians, and lawyers have long debated the existence of 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 In this book Daniel Wegner offers a novel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Like actions, he argues, the feeling of conscious will is created by the mind and brain. Yet if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are responsible for all human behavior, how could we have conscious will? The feeling of conscious will, Wegner shows, helps us to appreciate and remember our authorship of the things our minds and bodies do. Yes, we feel that we consciously will our actions, Wegner says, but at the same time, our actions happen to us. Although conscious will is an illusion, it serves as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ourselves and to develop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orality. Approaching conscious will as a topic of psychological study, Wegner examines the issue from a variety of angles. He looks at illusions of the will—-those cases where people feel that they are willing an act that they are not doing or, conversely, are not willing an act that they in fact are doing. He explores conscious will in hypnosis, Ouija board spelling, automatic writing, and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in such phenomena as spirit possession,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and trance channeling. The result is a book that sidesteps endless debates to focus, more fruitfully, on the impact on our lives of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