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论自由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给一代又一代大师级人物以灵感源泉的思想者——克里希那穆提,经典系列文集重装推出!《论自由》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克里希那穆提为你透彻解析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如果你我能发现自由并活出自由,就会变成富有创造力的人!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但自由是什么?又有谁能说得明明白白? 克里希那穆提在《论自由》中,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和我们一起探讨了自由的真意。自由就是没有恐惧。当你不再恐惧时,当你的心里充满爱时,自由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试图摆脱某种事物而获得自由,或刻意去追求自由,都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总想依赖的心灵是不可能自由的。你会发现只有自由的心才是谦和的,谦和而自由的心才有能力学习。 自由是一种无限的空间。当空间不够的时候,暴力一定会出现。 -
看见红色
《看见红色》是依据作者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整理而成。每人都似乎知道“意识”是什么,但又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对意识的确切解释。这正是作者让我们思考的,在他的讲座里,他用向听众们展示红色的单色屏幕。观察者体验到红色屏幕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作者把把感受到这类最初刺激的经验作为一个主观的“感觉”,而这一感觉通过内在的反馈弧成为对屏幕为红色的客观“知觉”。据此,这一认知过程可能是自我意识的起源。作者不对理论加以评论,而是通过讲述他的从微生物到人类的感觉/知觉进化机制来暗指其中的一系列的学术争论,极大的激发了读者对意识研究的好奇。 作者从“看见红色”这个看似简单的感官现象入手,解释了意识在哪方面对人类攸关重大。 -
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最后著作
《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最后著作》主要内容简介:在维特根斯坦一生最后的两年,即1949-1951年,他的哲学致力于研究日常语言,其中对“心智状态”和“身体行为”关系有过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又称“内外”闻题。《关于心理学哲学的最后著作》中的很多内容是在他生命最后几个星期完成的,这几周中,他的研究状态极佳,金面考察了关于身心关系的备种概念和理论。 -
Darwin's Dangerous Idea: Evolu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Life
One of the best descriptions of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Darwinian evolution ever written, it is firmly based i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appropriately extrapolated to possible applications to engineering and cultural evolution. Dennett's analyses of the objections to evolutionary theory are unsurpassed. Extremely lucid, wonderfully written, and scientifically and philosophically impeccable. Highest Recommendation! -
心、脑与科学
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维特根斯坦与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和维特根斯坦是同时代人。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维特根斯坦则可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这两位思想家基本上所关切的均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自欺倾向。弗洛伊德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探索这一问题,以求治疗神经症,精神病和倒错等疾患。弗洛伊德设想读者能够识破他描绘的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欺现象。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则对他自己和读者均采取了反讽的态度,认为我们肯定都会受到欺骗,即使被正统的心理分析家分析也是如此。他使人们觉得,语言,理解和知识只不过是深渊上的一张薄网。 《维特根斯坦与心理分析》将这两位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维也纳大思想家置于后现代的竞技场上。该书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今天的我们而言,这两种哲学中哪一个是较好的治疗术?抑或只是这两者间的一种竞争? -
认知科学揭秘(第二版)
本书是介绍认知科学的佳作,第一版获中国图书奖。著者创立的横跨哲学认识论、比较文化学、进化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的高度统一的认知科学基础论—广义进化论引人入胜,著者还探讨了该理论在建立伦理学、美学等社会科学基础方面的作用。本书论点丰富新颖,论证严密科学,表达深入浅出,不仅适合于有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参考,更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 -
爱灵魂自我教程
《爱灵魂自我教程 哲学 》 (Philopsychy Trilogy: The Tree of Philosophy) 本书呈现的是一门为期12周的哲学入门课程,旨在开启人们的哲学兴趣,发展个人思考哲学论题的独特视角,帮助初学者唤起、表达并批判自己的洞识。作为一个面对中国学生授课的西方人,庞思奋教授充分汲取了中国思想的养分,并在其专业的哲学素养之外,展现出一种最为可贵的“助产士”精神,一个天才教师的引导智慧。 -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is a 1954 book by Aldous Huxley detailing his experiences when taking mescaline. This short book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found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mind-expanding drugs and what they teach about how the mind works. The title comes from William Blake's 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If the doors of perception were cleansed,every thing would appear to man as it is, infinite. For man has closed himself up, till he sees all things through narrow chinks of his cavern." -
马斯洛说完美人格
《大师思想集萃:马斯洛说完美人格》阐述马斯洛在心理学领域有“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论、人的多层次需求理论等,至今已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商业等多领域的必读经典,《大师思想集萃:马斯洛说完美人格》即对他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处理。 -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致力于阐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当一个听了我精神分裂症的讲座的学生告诉我这个讲座使她发生了改变时,我感受到这些观点蕴含有使人解脱的力量。那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关于这种疾病的生物学知识曾使她确信她自己也将会不由自主地患上这种病,因此她一度对父亲很愤怒。而当她从我的讲座中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成因后,给了她新的希望,使她知道患精神分裂症对她来说并不是必然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这位学生告诉我:现在她对父亲的感情不再是愤怒而是怜悯。 -
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
在《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微观解释》中,唐·罗斯探讨了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他的理论分析围绕如下中心议题展开:怎样才能把经济学阐释为一门健全的经验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家的日常研究密切相关,唐·罗斯此书对经济理论与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该书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日趋成熟的微观经济分析技术是否真的揭示了某些深层次的经验规律?或者说,技术进步在其它意义上是否也代表着某种改善?罗斯在书中把丹尼尔·丹尼特和肯尼思·宾默尔塑造为知识英雄,并以他们的思想为依托给出了一个整全性的经济理论模型,罗斯强调指出,它并不是要取代新古典主义,恰恰相反,它是新古典主义核心见解的复兴,并反对行为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某些倡导者把新古典主义当作一种漫画式的过时观念加以冷嘲热讽的做法。 -
弗洛伊德十讲
科学的使命是教导人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使命艰巨;而弗洛伊德的奉不可或缺,他替我们这代人寻求到了一个更深入的世界观,他直指人心,完成的是一项向“内”的伟业,人类心灵王国中隐秘的深穴因他的照耀而昭然若揭。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奠基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捷克,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17 -
与爱同在
《与爱同在》是克里希那穆提对自然、思想、智慧、灵性的分享、生命的责任及意义等重要生命课题的集中探讨。其内容有:湖泊、花园、生存的问题、橡树、自由就是秩序、聪慧等。 -
最后的舞蹈(第9版)
琳恩·安·德斯佩尔德、艾伯特·李·斯特里克兰编著的这本《最后的舞蹈--邂逅死亡与濒死(第9版)》是至今为止最完整、最全面论述死亡的教科书。它囊括了自古至今人们对死亡以及濒死的所有话题,其中包括对死亡的态度、观念、信仰、价值观、仪式、习俗等。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习俗、生理、心理等视角全方位地对死亡现象进行了剖析,它也对临死前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这些都为死亡学做出了贡献。 -
拉康
《拉康(西方文化图文速读)》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在过去的20多年间,雅克·拉康不仅是法国学术界最受瞩目的学者,也成为全世界关于语言、文学以及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话语权威。拉康运用现代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概念对整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新审视,不仅深刻的改变了精神分析在20世纪后半叶的命运,而且使他所代表的符号精神分析对当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文化研究的许多扛鼎人物,包括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詹姆逊等著名理论家,都和拉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欧洲心理分析学校的成员和伦敦布吕内尔大学的心理分析学硕士课程的讲师,达瑞安·里德对拉康的学说具备了特有的熟悉和理解,这使他在驾驭精神分析符号学这一复杂和烦难的课题时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为《拉康(西方文化图文速读)》配图的朱迪·格罗夫斯是一个娴熟于用图像解说思想的画家和插图作者,他在把握深奥的哲学思想和抽象概念方面表现的独到之处,使得《拉康(西方文化图文速读)》生色不少。 -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TIME》與《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科學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以禪修克服恐慌症的科學解答。 藏傳佛教史上最年輕閉關上師的禪修經驗與方法。 本書是當代禪修大師詠給•明就仁波切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大腦造像與行為科學實驗室合作,透過大量的科學實驗研究數據證明,心的禪定功夫「為什麼」與「如何」對大腦神經元活動產生變化。 九歲就接觸到生物學、心理學、化學和物理學的詠給•明就仁波切,同時接受了現代科學和佛法的養成,不僅精通藏傳佛教傳統的實修訓練與哲學訓練,對於以客觀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的現代科學方法也毫不陌生;明就仁波切以科學觀點學習到自己大腦裡發生了什麼轉變,讓他從一個驚惶失措的孩子,轉而成為在全球到處旅行,且能夠從容不迫,毫不恐懼地坐在幾百個人面前闡述佛法精要的人,更讓他成為一位隨喜自在,幽默而笑口常開的禪修大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以自身為試驗,結合佛法心要與科學原理,以最尖端的實驗研究成果證明,恐懼、不安、迷惑等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訊息交流,可以透過心的禪定修持加以轉化;禪定的心,不僅是走出苦痛、絕望迷宮的指引,更是面對生活難題、享受快樂人生的鎖鑰! 在本書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以說故事的方式,將深奧抽象的佛教名相與科學術語,用簡單卻清晰、淺顯但豐富的文字和比喻完整表達,更將禪修的初始與進程狀態,用自己切身的經驗描述分享。即使非佛教徒,即使是從未接觸過佛法相關書籍的讀者,也能深切領會這位「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所要傳達介紹給社會大眾,追求快樂的根本之道。 本書目錄導讀:艾瑞克‧史旺森 第一部:根-理論基礎 1.旅程的起點 2.內在的交響樂 3.超越心,超越腦 4.超越實相的實相 5.感知相對性 6.天賦明性 7.悲心︰善者生存 8.我們為何不快樂? 第二部︰道-修持的方法 9.找到平衡點 10.第一步︰單純地安住 11.第二步︰安住在對境上 12.面對念頭與情緒 13.慈悲 14.修持的方法、時間與地點 第三部︰果-成果 15.問題與可能性 16.內部作業 17.快樂的生物學 18.向前邁進 名辭解釋 致謝辭 -
人性论
《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 ”——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有关自私和同情的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休谟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产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它既要维持同封建贵族的联盟,同时又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对本阶级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阶级内部发展的需要,还要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休谟。 休谟总结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休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是许多哲学思潮和观点的理论来源。休谟的研究能力、深刻见解和道德品格赢得了康德的高度评价,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尼采也特别肯定了休谟对因果推理的怀疑主义论证,把它作为否定客观因果规律性的存在,反对理性主义认识作用的一个证据。罗素也明确指出休谟的怀疑主义摧毁了一切理性的信念,为非理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他认为,休谟哲学代表了近代重理精神的破产,在对理性精神的破坏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非理性理念的爆发。他说:“整个19世纪内以及 20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除经验主义的当然后果。” 休谟对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休谟就没有康德;没有康德就没有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德国古典哲学,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 当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休谟哲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虽然休谟是18世纪的哲学家,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实际是现代的问题,他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于处理当今哲学的复杂问题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经验哲学方面,休谟比以往任何哲学家更彻底、更全面地考察了经验知识的内容,揭示了它的内容、局限和内在矛盾,因此,休谟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主张以经验为基础的各类哲学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休谟哲学不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从那个时代起至今的整个西方哲学。不论后人对休谟哲学的瑕瑜有何评说,都不能否认它对人类哲学思维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休谟正因其哲学的价值而被纳入西方哲学有持久而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之列。 -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
本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的诠释学进路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并从历史沿革和当代发展上分别对查尔斯•泰勒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解读。此书在拓展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突出表现在作者从诠释学上解释和评估当代一些重要流派方法论上的得失,既要另辟蹊径、不落一般窠臼,又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十分不容易的,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 -
弗洛伊德文集《文明与缺憾》
含:精神分析引论新讲;本能及其蝉变;外行分析的问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