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作者:[德] 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是《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经典补遗系列》之一,是索恩雷特尔哲学研究的代表作,书中凝聚了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论的毕生探索的结晶。 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作者力图将康德的认识论批判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结合起来。
  • 西方现代思想史

    作者:罗兰·斯特隆伯格

    《西方现代思想史》内容简介: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资深教授罗兰•斯特龙伯格的扛鼎力作《西方现代思想史》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风行欧美大学,90年代新版问世,续写流行神话。 斯特龙伯格教授以高屋建瓴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 量子理论

    作者:曼吉特·库马尔

    《量子理论: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世界本质的伟大论战》主要内容简介:令人瞠目结舌的科学成果,远非出自常人理解的理性思维……好好读,放轻松,细细品,上帝震憾。心灵冲击,非幻非梦。一本超级对撞墙书,门外汉都能读懂的世界科学名著。
  • 汤一介集

    作者:汤一介

    《汤一介集》收录了汤一介先生初入学界至今的著述和演讲等,全面展现了汤先生的思想轨迹与学术贡献,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现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为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文集分为十卷,依次为:《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早期道教史(增订本)》、《佛教与中国文化(增订本)》、《在儒学中寻找智慧》、《思考中国哲学》、《面对中西文化》、《有话要说》、《深夜一盏灯》、《和记者谈心》,是内容最全、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汤先生文集。每卷都配有多幅彩色插图,记录了汤先生求学时代至今的生活点滴,为读者展示一个生动鲜活的学者形象。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论述了《周易》、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的天人关系、人性论、人生问题、知识论等问题。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及开山著作。写定于1918年7月,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甫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特装本)》主要内容简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 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

    作者:李秋零

    《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修订版)》从康德、赫尔德、席勒、费希特、谢林、洪堡、黑格尔等七位德国哲学家的原著出发,以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梳理和探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并追溯了西方历史哲学的起源及其在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之前的发展,简要介绍了黑格尔之后德国历史哲学的发展大势,为德国古典历史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景图。
  •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

    作者:(英)密尔

    《论自由•代议制政府(最新全译本)》内容简介:《论自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一是论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二是论个性自由;三是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限制。本书被广泛认为是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被高度评价为“对个人自由最动人心弦,最强有力的辩护”。 《代议制政府》是密尔政治学说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其多年致力于议会改革而形成的政治观点和实际建议系统化的结晶。这部有关议会民主制的经典著作,特点不在于论述政治理论的抽象原则,而在于论证了有关代议制政府的各种问题,这对英国和其他欧美各国政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影响。
  • 守道1957

    作者:赵修义,张翼星

    1957年 中国哲学界 百家争鸣 金岳霖 冯友兰 贺麟 郑昕 朱谦之 朱光潜 何思敬 侯外庐 吕振羽 胡绳 潘梓年 于光远 艾思奇 任继愈 周辅成 汪子嵩 朱伯崑 陈修斋 张世英…… 在学术与政治的夹缝中大胆发声 追问中国哲学往何处去 共同捍卫思想的尊严 1951年,电影《武训传》遭到批判,随后,“胡风反革命集团”、红学家俞平伯、胡适、梁漱溟相继成为批判对象。多次“运动”过后,文化界、知识界、思想界噤声一片,知识分子心中阴云弥漫,难以消散。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知识分子迎来了早春天气。 1956年8月,自然科学界生物遗传学会议在青岛召开,新华社报道称之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开端”。 1957年1月,为了进一步在社会科学领域贯彻双百方针,“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会议主题聚焦在,是对苏式教条主义理论亦步亦趋,还是也应深入探讨中国哲学的传统与特色?如何看待唯物与唯心两条路线之间的关系?中国哲学遗产应如何继承?冯友兰提出的“抽象继承法”、贺麟强调的“唯心主义也有好东西”等观点引发了诸多争议。此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建国后近30年中仅有的一次基本上做到自由争鸣的讨论会”。会上,诸位学者“风云守道”,在这难得而有限的“自由争鸣”中,力现自己的文化担当,展示出自由之思考、独立之人格这一真正的学人风骨。 1957年6月,《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出炉,反右派运动展开,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就此画上句点…… 1957年召开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唯一一次名家荟萃,老中青学者参与,气氛活跃,畅所欲言又向全社会广泛传播的学术会议,在当代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本书在编纂和重刊会议实录的同时,发掘出诸多不易见到的珍贵史料,收入了当时《人民日报》、《新建设》等重要报刊发表的相关报道,北大、哈佛大学收藏的独家档案,汇集了汪子嵩、方昕、梁志学等亲历者撰写的回忆文章,还邀集学人写了一些回顾与反思的文稿,不仅提供了许多独到的视角和新鲜的资料,而且展示了新一代学者对此次会议精神的感悟,共同追思当代中国学者的“守道”历程。
  • 有哲学门以来

    作者:李四龙

    1912年,民国元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创设“哲学门”。风云际会,北京大学哲学系至今走过了一百年。 “哲学门”1914年正式招生,因无讲授西洋哲学的教授,故有“中国哲学门”之称。1917年6月,首届学生毕业。从此,桃李芬芳,北大哲学系培养了上万名毕业生。百年之间,这里的师生共同经历了中国大地上的思想洗礼: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哲学门”改称“哲学系”,北大红楼乃成新思想之象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危难之际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复又改称“哲学心理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随即迎来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燕园未名湖畔,一度成为全中国唯一的哲学系,群星灿烂……
  •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作者:[德] 黑格尔

    本书是黑格尔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原书在1831年黑格尔死后出版,共三卷。中译本分四卷出版。
  • 古典思想

    作者:(美)特伦斯・欧文

  • 权谋残卷

    作者:张居正

    权谋之术无所不在,大人物深入研究却闭口不说,从不将心得秘密轻易示人……几千年权谋术盛行而权谋著述却极少的秘密,将由此书揭开…………本书适合广大从政和企业管理者,对权谋无所不在有清醒认识者为成为社会上主流而潜心准备者。
  • 日神与酒神

    作者:陈炎

    山东友谊出版社“当代博导文化随笔系列”丛书之一。从哲学角度比较中西文化。全书内容结构如下:一、正襟危坐的思想:文明与文化、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二、左道旁门的学术:图腾与血腾、哲学与男女、因果与阴阳、建构与解构;三、缘木求鱼的探索:人文与学术、价值与方法、积淀与突破;四、捕风捉影的描绘:诸子的容毅、文豪的举止、奇人的轶事。
  • 庄老通辨

    作者:钱穆

    本书专为讨论庄、老两家之思想,而辩订其先后。其在于庄、老两家之生卒年世,及历史传说之种种考订,则均详见于拙著《先秦诸子系年》。拙著与本书可互相发明参证者,除《先秦诸子系年》外,尚有《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墨子》,《惠施、公孙龙》诸书,幸读者参阅。
  • 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

    作者:石元康

    本书所选的文章包有些是关于现代性的内容的问题,有些是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做分疏的工作,另外一些则是在两个传统碰面时所出现的问题。这本书中也处理了其他各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及伦理等。 现代化是我们民族这一百多年来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真可以说是弹精竭思。但是走过了这么漫长的道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尽令人满意。为什么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对我们是这样的艰难?现代化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这一目标?这些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中国哲学史新编(下)

    作者:冯友兰

    本书是著名学者冯友兰的重要代表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对整个中国哲学史以至于文化史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新见解。在指导思想上,作者“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
  • 哲学的故事

    作者:(英)麦基

    《哲学的故事》内容简介:从古希腊至今,西方哲学2500年的迷人故事,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作家和广播人,布莱恩.麦基教授的这《哲学的故事》对思想史加以综述,可读性强,既适合入门汉,又适合哲学系的学生。阐明了主要哲学问题,关注重要的问题,分析伟大哲学家的代表作。 西方思想史的入门书
  • 20世纪法国哲学

    作者:加里·古廷

    “我们一起在蒙帕纳斯大街上的‘煤气灯’饭店坐了一晚。我们要了这间屋子的特色饮品:杏黄鸡尾酒;阿隆指着他的玻璃杯说:‘伙计们,你们瞧,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就能从这杯鸡尾酒里谈出哲学来!’这时萨特脸色发白:这正是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描述他仅仅看到、摸到的东西,并从中提炼出哲学。阿隆使他确信,现象学完全适合他眼下关注的重心:超越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对立,同时确立理性的至高无上和可见世界如其呈现在感官面前的真实性。在圣米歇尔大道上萨特买了勒维纳研究胡塞尔的书,他急切地想了解书的主题,以至边走边翻,甚至连页边都没顾上切开。” 亏了波伏瓦这一段记事,哲学史才得以流传下一段佳话。雷蒙·阿隆“发现德国”在前,让-保尔·萨特进入德国在后,所不同的是,雷蒙·阿隆在服膺康德的同时,念念不忘提醒本国人警惕德国纳粹的危险,而萨特不但在同胞纷纷逃离德国的时候欣然东去,还在战俘营里成立了一个哲学学习小组,研究海德格尔哲学。后来加缪在《堕落》里,通过主人公克拉芒斯之口,讽刺他是集中营里“一群精神错乱的法国人”的教皇。 但后来萨特成了哲学家,伟大的怀疑主义者雷蒙·阿隆反倒缺乏萨特那样的自信。跟中国人一样,如今法国学哲学的学生已经不必拿萨特的存在主义太当回事,但在美国人加里·古廷的《20世纪的法国哲学》一书里,萨特哲学还是得到了一个专章论述。古廷选取的考察角度之一,是他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建立的关系:萨特有着一个庞大的为法国经典作家立传的计划,到他去世的时候,让·热内、福楼拜和波德莱尔相继成为他笔下解剖的对象。尤其是福楼拜,让这位“巨量的词语消费者”(郭宏安先生语)花去了2000多页的篇幅。 古廷这本书的主线是“自由”,“对作为具体的、活的现实的个人自由的关注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更加维护了整整一个世纪法国哲学的特色。”于是萨特理所当然地占据了自由哲学中坚人物的位置。当然批判也随之而来。雷蒙·阿隆就认为,萨特的绝对自由观是抽象而毫无意义的,他在《历史哲学导论》中说:“从来就没有完全的自由,一个人的过去限定了他的创造性能够发挥作用的范围。”绝对的自由,“在瞬息间增加新色彩的自由”,始终让阿隆感到不可思议:“这与其他人和我自己的经历是矛盾的。”阿隆成为历史学家之后还写了两本研究萨特的专著,可惜书不逢时,反响寥寥。
  • 中國哲學史

    作者:馮友蘭

    中国哲学史,ISBN:9789570506891,作者:冯友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