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

    作者:丛日云

    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ISBN:9787108018465,作者:丛日云著
  •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作者:李泽厚

    “实用理性”正在从心理上加强中国人的思维力合,使这力量不仅如古代那样表现在技艺发用中,而且也能表现在极巴抽象的符号思考中。传统经过挽战而革葡,恰好符合“实用理性”并非先验性而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提升的“本任”。情本体是乐史文化的核心。所谓“情本体”,是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但很少从从哲学上这么说,困之第一个问回便是,讲“情本体”还算不算哲学?
  •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

    作者:[德]黑格尔

    本书是黑格尔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原书在1831年黑格尔死后出版,共三卷。中译本分四卷出版。
  • 战争论

    作者:克劳塞维茨

    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思想史研究

    作者:[日]岛田虔次

    岛田虔次(1917-2000)是日本著名中国思想史学家、二战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是岛田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阳明学研究的结晶,全书由四部共二十二篇论文构成。 解说 第一部 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第二部 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 王龙溪先生谈话录及解说 儒教的叛逆者李贽(李卓吾) 异人邓豁渠略传 浅议明代思想的一种基调 王学左派论批判之批判 关于某个阳明学理解 评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第三部 论“体用”的历史 桓玄和慧远的礼敬问题 宋学的展开 杨慈湖 三浦梅园的哲学——从远东儒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 日本学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动向——到1959年为止 第四部 历史性的理性批判——“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的历史地位 清朝末期学术的状况 辛亥革命时期的孔子问题 儒教中有生命的东西 对“儒教和二十一世纪”的建议 黄宗羲·横井小楠·孙文 岛田虔次著作目录(日文版原文) 译者的话
  • 人类的没落

    作者:王东岳

    《人类的没落》内容简介:人类文明目下遭遇严重考验,灾祸频发,环境污染,资源告急,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困惑、恐惧、惊疑,不免反思,这究竟是文明演进的正常波折,还是源于我们对内在规律懵懂不明?作者一心谋求拆解东方思想史与西方哲学史所遗留下来的最根本的疑难问题,研究人类本性的终极源头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归宿。在《物演通论》一书中。作者提出“递弱代偿衍存原理”,揭示人的存在、人的精神和人的社会这三大系统的根本规律,而这册《人类的没落》,抽取了作者几篇别致文章,或与忠实读者呼应,或独立论述人体保健之本,或简述哲学史纲要,既可较为轻松地窥见作者的系统观点。又能避开其艰涩烦难的哲学论证。 全书的要旨,惟在对人类现行的“进步论”与“发展观”提出质疑,并为人类社会的系统性危机、灾难化前景及其加速度趋势敲响警钟。 至于作者逻辑建构的下一期文明蓝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真正有利于人类持续生存?作者本人似乎并不自信,尚需读者再行琢磨。 这就是《人类的没落》的意趣所在:请你加入一局被规约于“人文危存法则”之下的终极·眭思想博弈。
  • 西方哲学的故事

    作者:威尔·杜兰特

    《西方哲学的故事》主要内容:具体地说,哲学意味着并包括了五个研究领域: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逻辑学研究思维和思维的理想方法:观察与反思、演绎与归纳、假设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这些全是逻辑学试图理解和引导的人类活动的形式。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问,但是,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人们在自己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上所做的改进。美学是对理想形式和美的研究,它是艺术的哲学。伦理学是对理想行为的研究。至高无上的知识,苏格拉底曾经说,就是关于善和恶的知识,人生智慧的知识。政治学是对理想社会体制的研究(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谋取权力的艺术和科学);君主制、民主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这些都是政治哲学戏剧中的剧中人。最后,形而上学(它招致这么多非议,因为它与别的哲学不同,它不是试图按理想的模式来协调实际的事物)是对一切事物的“终极存在”的研究;是对“物质”的根本属性的研究(本体论);是对“意识”的研究(哲学心理学);是对“精神”与“物质”在感知和思维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认识论)。 这些就是哲学的构成部分,我们不准备在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和教条形式中,而是在天才人物的活生生的生活方式中寻找先哲的思想。我们不仅仅要研究哲学,而且还要研究哲学家。我们要与这些思想的圣人和殉道者们一起度过我们的一生,我们要沐浴在他们的精神之中,直到我们也能领略到利奥纳多所说的“最高尚的愉快理解的乐趣”。
  •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

    作者:[英]大卫•瑙尔斯

    该书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以及他们所流经的渠道。本书力图把中世纪哲学或经院哲学当作希腊思想直接继续来介绍——尽管它可能受到其环境的点染,由于折损太多而枯竭,但也得到了基督教学说的滋养与丰富。
  • 从理学到伦理学

    作者:黄进兴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如《大学》、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的分析,勾勒出传统中国士人的道德观念,进而将其与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刘师培、蔡元培等的伦理学意识相对照,展现出转型期的中国在面临西方的挑战时重新建构一套道德新理论的尝试。“下篇”收入四篇延伸性论文,主要围绕孔庙文化,阐释儒教的宗教、俗世双重性格。第五篇读书心得则试图勾勒出西方思想史研究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 李卓吾·两种阳明学

    作者:(日)沟口雄三

    本书为“沟口雄三著作集”之一本。作者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背景之下,试图揭示中日各自阳明学的特性:日本的阳明学产生于中国的阳明学,其后是如何走上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同时,与日本阳明学的独特性相对,中国阳明学具有何种相对独特性。 此外,本书通过讨论敬慕中国明末思想家李卓吾的日本江户幕府末期革命家吉田松阴的事迹,对于东亚阳明学的相似性与相异点进行了揭示。
  • 中国哲学简史(中学图书馆文库)

    作者:冯友兰

    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整理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
  • 极权主义的起源

    作者:(美) 汉娜·阿伦特

    《极权主义的起源》的主要分析对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类政治大灾难——极权主义。包括德国的纳粹主义和苏联斯大林的大肃反。极权主义(totalitaf-ianism)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25年,一般认为是意大利法西斯党人的创造,强调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与控制。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哲学史大纲》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所作。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 耶路撒冷

    作者:摩西-门德尔松

    本书为“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之一,是著名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的力作。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他的关于天赋人权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对宗教权利与犹太教作了深入的论述。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序一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序二 门德尔松的生平与著作(代译序) 导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中西文译名对照
  • 科学与人生观

    作者:张君劢 等

    人生观不受科学的支配,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的问题,这是1923年2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的讲演《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周报》发表《玄学与科学》,批评张君劢的观点,从而拉开了论战的序幕。随后,论战的一方是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所谓“科学派”,另一方是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所谓“玄学派”。这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后世以至当今思想生活都不无启发意义。本书是当年“科学与人生观”之文章结集,有胡适和陈独秀作序,真刀真枪的思想交锋,是思想操练的好战场。 【目录一览】 序一(陈独秀) 序二(胡适) 人生观(张君劢) 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丁文江) 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张君劢) 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暂时局外中立人梁启超宣言 孙行者与张君劢(胡适) 人生观的科学或科学的人生观(任叔永) 玄学科学论战杂话(孙伏园) 人生观与科学(梁启超) 张君劢主张的人生观对科学的五个异点(章演存) 读张君劢论人生观与科学的两篇文章后所发生的疑问(朱经农) 读丁在君先生的《玄学与科学》(林宰平) 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丁文江) 心理现象与因果律(唐钺) 科学之评价(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大学讲) 劳而无功——评丁在君先生口中的科学(张东荪) 人格与教育(菊农) “死狗”的心理学(陆志韦) 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丁文江) “玄学与科学”论证的所给的暗示(唐钺) 一个痴人的说梦——情感真是超科学的吗?(唐钺) 科学与人生观(王星拱) 科学的范围(唐钺) 旁观者言(穆) 玄学上之问题(颂皋) “科哲之战”的尾声(王平陵) 箴洋八股化之理学(吴稚晖) 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范寿康) 读了《评所谓“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后(唐钺)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吴稚晖)
  • 古今中西之争

    作者:甘阳

    "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负面价值。 自由、民主、法制这些基本的正面价值实际上都只是在商品化社会中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来的,但是商品化社会由于瓦解了文化传统而必然造成"神圣感的消失",尤其商品化社会几乎无可避免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以及"大众文化"的泛滥,更使知识分子强烈地感到在现代社会中精神生活的沉沦、价值基础的崩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最根本二难困境正在于此。 目 录 八十年代的现代性批判与九十年代转型 八十年代中国文化讨论五题 古今中西之争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化意识》前言 儒学与现代
  • 伊斯兰教

    作者: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

    没有哪个主要宗教曾像伊斯兰教那样,在西方世界中遭受如此扭曲。将伊斯兰视为一种宗教,以及一个世界主要文明的“主导思想”和支配原则,在今天意义是格外重大的。不仅因为它彰显了超过十二三亿穆斯林人口的生活之道,更因为伊斯兰及其文明在欧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实扮演了比一般认为的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且伊斯兰教是亚伯拉罕一神教体系的重要分支,如不对其进行研究,那么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属宗教体系的整体知识将会有所欠缺。本书作者为现代伊斯兰思想大家,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勾勒了一千多年伊斯兰文明的全貌。
  • 欧洲文艺复兴史-哲学卷

    作者:孟广林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范畴与学术探讨;第二章,人文主义的人生哲学;第三章,“经学传统”的更新;第四章,宗教改革中的新教哲学;第五章,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哲学;第六章,近代自然哲学的勃兴;第七章,17世纪前期的机械唯物论。
  • 中国思想史纲

    作者:侯外庐

    《中国思想史纲》大体依据侯外庐主编的五卷六册本《中国思想通史》的主要论点编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史纲》也可看作是《中国思想通史》的缩写本,但是在编写过程中有所侧重,有所补充,有所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而并非《中国思想通史》的简单重复和节略。
  • 十批判书

    作者:郭沫若

    《十批判书》讲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能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消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