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海德格尔的危机

    作者:[美]汉斯·斯鲁格(Hans Sluga

    本书试图通过审视哲学在纳粹德国所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这一探讨在历史性和系统性两个向度上相互交织。在历史性向度上,作者描绘了纳粹期间及其酝酿时期哲学与政治之间的互动网络,并将海德格尔的个人危机放入德国哲学的整体危机中予以观照。作者重点考察了危机、民族、领导和秩序概念作为哲学与政治概念的独特性,指出它们能够充当语言和行动之间的桥梁,德国哲学家们借此参与政治。 通过以上详察,作者最终认为,哲学家们并无资格确立政治行动的权威标准,承担批判性角色对他们而言或许更为适当,而哲学在政治中的真正任务,则在于勾画出新的实践可能性。
  • 科学的灵魂

    作者:[美]兰西·佩尔斯,[美]查理士·撒士顿

    普通人都认为科学是客观地寻求真理,宗教是主观地经历美善;科学的研究领域是普及知识,而宗教的范围却是个人的感受。但在科学哲学的学术界,这种实证主义的立场已被大多数学者摒弃,而这一点还幷不为普通读者熟知。 本书详细探讨了很多科学家的信仰和哲学的立场,不单没有拦阻科学的发展,反而是孕育现代科学的沃土。在第一卷《新的科学历史》中作者阐述“宗教与科学之间的战争”的概念如何是一个现代错误的形像,科学的哲学怎样从实证主义发展到大前提改变的立场。第二卷《第一个科学革命》描述古希腊哲学与基督信仰的相互关系。第三卷《数学的振兴和衰退》论及对神创造的认识如何影响天文数学的发展和非欧几何的形成。在最后一卷《第二个科学革命》中作者继续追朔物理学上科学革命的思维,从动力宇宙到相对论和量子学奥秘,最后延至21世纪的基因革命。 目录 第一卷 新的科学历史 第一章 虚构的制度;基督信仰与科学革命 第二章 研究科学的历史和历史的科学:现今的治学方法及其知识渊源 第二卷 第一场科学革命 第三章 新的思想系统:三种科学思潮及其始末 第四章 牛顿的机械世界:神与世界的关系 第五章 生物学姗姗来迟的革命:被形而上学绑架 第三卷 数学的振兴和衰退 第六章 往时的数学;寻找被造物的构造 第七章 偶像的倒台:非欧几何与数学革命 第四卷 第二场科学革命 第八章 是否一切都是相对的?物理学的革命 第九章 量子力学的奥秘:理解新物理学 第十章 基因的化学密码:历史论战的解决 注释
  •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作者:童书业,童教英校订

    作者以史学家特有的视角,对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七位思想家分别作专题探讨,揭示各自的宇宙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儒家、墨家、到家、法家的主要特征。
  • 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

    作者:任军锋

    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内容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兼及学术评论、书评及其他相关撰述,还有学术经典和学术名家的作品的译稿及点校稿。 内容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兼及学术评论、书评及其他相关撰述,还有学术经典和学术名家的作品的译稿及点校稿。 此辑主题为“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所录文章以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共和主义”为核心,围绕“公民”、“德性”、“自由”、“宪制”四个核心概念,讨论了西方希腊城邦、罗马共和与帝制、意大利城市共和国、荷-英革命、美利坚立国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共和主义思想。
  • 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作者:熊十力

    《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系熊十力先生的又一代表作。作者于1938年春避寇入川之时,在悲愤交加的情况下,为学生讲民族精神、种源以及通史时的讲稿,于是年夏整理成《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历史纲要”的写作时间约在“中国历史讲话”的前后。“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系熊先生当年发表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上的一篇讲词。《中国历史讲话: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的出版对于广大学人颇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凡为史书者,必有一个根本精神,遍注万事万物而无所不在。否则只是比辑事件,可谓抄胥,不成为史,决无感发人的力量。 西洋人承希腊哲人之精神,努力向外追求,如猎者强力奔逐,不有所猎获不止。其精神常猛厉辟发,如炸弹爆裂,其威势甚大,于其所及之处,固有洞穿堡垒之效。西洋科学精神实在此。吾人今日固宜戒委靡而急起直追。然西洋人虽有洞穿大自然堡垒之伟绩,而其全副精神外驰,不务反己收敛以体认天道不言而时行物生之妙,不能超越形限而直与造物者游,其生命毕竟有物化之伤。西洋人固自演悲剧而犹不悟也。
  • 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

    作者:[澳]塔克尔

    历史学家、比较语言学家、圣经和文本批评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如何建立关于过去的信念?他们如何知道关于过去的知识?本书提供了对于史学(揭示关于过去的知识的学科)的哲学分析。作者采用当代知识论和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论述了史学中的诸多主题,例如证据、理论、方法论、解释、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一致性、偶然性、反事实性。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规范的学科,应该努力分析那些过去事件的证据。这种新的史学研究路径,使那些关注自身学科的方法论基础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们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 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

    作者:[德] 亨里希.李凯尔特

    包括了李凯尔特的两部作品:1.《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专著,1899)2.《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论文,1902年作为第五章收入《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限制》)。 这位新康德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历史哲学思考,于此得到清晰展示。
  • 吕思勉讲思想史

    作者:吕思勉

    吕思勉是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他注重史料搜辑,著述颇丰,有《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此外,他对古文字学、经学也有很深研究,有《古文字四种》等著作行世。 本书选辑吕氏《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中国文化史六讲》、《史籍与史学》三种,集中体现吕氏的治学方法及思想,以方便读者了解吕氏学术思想。
  • 中国哲学大纲

    作者:张岱年

    本书是张岱年先生早期的力作,是关于中国哲学颇具特色的著作。本书以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展示中国哲学整个的条理系统,阐明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 本书将中国哲人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分为三类:宇宙论、人生论和致知论,在每一问题下,按时间顺序,分述从先秦至清中期诸家学说,并析其传承流变,因而也可以看做是一本中国哲学问题史。
  • 海德格尔与纳粹

    作者:Jeff Collins,傑夫.柯林斯

    马丁·海德格尔一度热烈拥抱纳粹主义,因而在后现代性的政治文化中留下不和谐的轨迹。作为一名哲学家,他提出了一种旨在“克服”西方哲学的异乎寻常的思想。他的著作作为后现代时代中诸种反哲学、反本质解构运动的主要源泉,对福柯、拉康、德里达、德勒兹和鲍德里亚等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批评者看来,这些思想家的作品中存在某些任和判断上的危险疏漏,他们对海德格尔的颂扬似乎极大地表明了这一点。 本书重新评估围绕海德格尔政治问题的事实与争论,并把它们放置于迈向21世纪的重大政治争论的北景中。理性、现代性、主体性、身份认同以及未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等正是其中的议题。此中的关键,不仅关乎哲学的声誉,还事关我们能否成功抵御当今诸种借尸还魂的纳粹主义。
  • 道教史探源

    作者:柳存仁

  • 中国知识分子论

    作者: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俳优"与"修身" 儒家"君子"的理想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论文化超越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 实证与诠释 "吾尊不出如苍生何"的梁漱溟先生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试论林语堂的海外著述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
  • 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上下册)

    作者:高宣扬

    从近代文明产生起,法国思想就以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居特殊地位,而通观近五十年来当代法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发现,它依然构建着当代整个世界文明及其理论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 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如果说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曾经是整个欧洲思想革命的理论源泉和“哲学导论”的话,那么,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当代法国思想又一次光荣地成为西方文化彻底重构的主要动力来源和“哲学导论”。 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至世纪末的当代法国思想革命运动,不仅不是第一次启蒙运动的简单延续或翻版,而且,它的创造性和彻底性,简直就是一场真正的“反启蒙”,是对第一次启蒙运动发展方向的“后启蒙”。当代法国思想,几乎成为欧洲和整个西方文化及其基本理论在当代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变革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在这一时期,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符号论、诠释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建构主义、新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各种理论思潮先后涌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创造书面。 当代法国思想,是由一批卓越的法国思想家和优秀的法国知识分子所创造,并不断充实和发展起来的集体思想产品。列维-斯特劳斯、拉康、罗兰·巴特、福柯、德里达、利奥塔、鲍德里亚、布迪厄、里克尔、德勒兹……这些光辉名字所隐含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贡献不言而喻。 本书所要呈现的,是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的五十年内法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包括它的思考主题、思维模式、论战过程、重构以及由此导出的各种带启发性的重要思想观点的形成及其实际效果。作者在旅居法国生活、学习和研究的二十多年中,对法国思想和文化耳濡目染,与法国思想家们往来相交。向中国介绍法国当代思想,用法国哲学学会主席雅克·董特的话说,是“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人,可以比他更好地描绘出来”了。
  • 中古哲学与文明

    作者:(比利时) 伍尔夫

    本书目的在从一个新的观点来研究中世的思想,说明这一时代的哲学与其所属的整个文明的密切的关系,以及上承希腊下接现代一贯的因缘。 中古哲学远绍希腊,直接与现代思潮一派相通。当时新兴民族承袭罗马及东方文化,复出其特有之创造力,经长期之涵育,至十二、十三世纪,而开成中古文明美丽之鲜花,学术昌期为希腊以所仅见,尤以经院哲学为其最光荣之结果,不单文艺复兴时代及十七世纪学者逃不出它的影响,即十八、十九世纪,乃至现代思想都无不在其势力之下。所以希腊哲学的传统从未中绝,而文艺复兴以后的时代亦决与中世截然分开。欲研究西洋思想,固不能不知道希腊哲学,而于中古一千年潮流变迁之大势,当然也非有一个相当的了解不可。 但是一时代的哲学,便是一时代的现实生活之反映,一时代的整个文明的结晶。离开社会实况而谈哲学是空想。要想把握一个时代的哲学的意义,必求之于当时全部文物制度连锁的关系之中。于此,本书实可以为吾人研究中古欧洲哲学思想之一助。
  • 无限与视角

    作者:[美] 卡斯滕·哈里斯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贝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 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的(post-postmodern)地心说。
  • 跨界

    作者:[荷]克里斯·洛伦茨

    《跨界:历史与哲学之间》分为哲学、历史学两篇,上篇讨论的是历史哲学问题,下篇讨论历史学,尤其是当代的比较历史学、德国史等实例中反映的理论问题。集中的反映了本书作者近20年来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两方面的理论贡献。
  • 金观涛 刘青峰集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

    作者:李泽厚

    作者认为毛之思想是长期农民革命战争所产生的民粹主义,列宁斯大林体制和帝王传统三大要素加上马恩空想的复杂结构体,其实,民粹思想是基础部分。 在今天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毛思想已黯然失色.尽管作为平等正义的符号,毛会不断被人呼唤,他的个性和才能将不断地吸引着人们,但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第一阶段毕竟已经结束,毛思想毕竟已经渐行渐远,一去不复返了。
  • 论摩西的生平

    作者:斐洛

    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 本书是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斐洛的犹太历史著作。斐洛以寓言的方式解读犹太民族的形成及犹太教精神的发展,着重论述了对此有着奠基作用的三大历史人物亚伯拉罕、约瑟和摩西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政治、法律和宗教上的贡献。这些论述对了解犹太民族、犹太教及其这一时期的政治、法律、宗教、伦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影响都有重大参考价值,堪称经典之作。
  • 历史哲学

    作者:[英] 格鲁内尔

    对“历史的意义”的讨论意味着什么?过去的评论家们并非总是认为人类历史生存的荣辱盛衰有什么意义。但近代的观点却从下述信念中脱颖而出:历史可以有意义,只要它通向某处或接近某个事物。换言之,进步观念被铸进今日历史哲学之中。但是可能根本就没有“目标”因而进步的理念应当被清除。然而一种以科学的发展、对理智进步的信念为主的文明中,你可以清除这一理念吗? 本书纵论历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详细探讨了以杜尔阁与孔多塞、黑格尔与马克思这些思想家为代表的近代历史哲学观点,将其归结为“可致完善论”和“千禧年论”两大对立类型,指出近现代历史哲学的研究实质上都持有进化论立场,并对此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