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中国思想史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思想史(新校本)》所述,起自春秋中晚期,下迄现代,共分四十四章,涵括了中国历代主要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要点,纲宗粗立,全部中国思想史的主要节目,已在其内。《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思想史(新校本)》限于篇幅,未能尽述思想史的全貌,因此只做扼要的提点,有待读者自己更进一步地研寻。 -
尼科洛的微笑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近代政治学理论的奠基者。本书是他的生活传记,作者毛里齐奥·维罗利以共和主义的独特视角来讲述其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并将细腻生动的笔触伸向了这位毁誉参半的大人物的爱情、友谊、冒险、交游等生活侧面。作者成功地将这位伟大人物带回人间,向读者展现其富于魅力的生活哲学,即一个人应当致力于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公民,一位在家庭中负责任的成员,一个好人。然而马基雅维里从未留下与此有关的著述,这一生活哲学的最佳写照正是他的生活本身:他的爱情与友谊、辅佐王公的荣辱、旅行与冒险,以及他青年和垂暮之年面临的挑战与危险,其中充满了悖论、不确定性以及悲剧。 -
历史与意志
本书是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之一。这是一部出自大家手笔的磅礴之作。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一位旷世伟人究竟靠什么思想予以滋养?”魏斐德教授驰骋往来于康德与王明阳之间,在中西文化宽阔的思想史海洋中,架设起透视毛泽东思想的知识桥梁。 与历史并驾齐驱,决心与它斗争,也就是在理解历史的需要时承认它。毛泽东通过设置对立面而知道自己是战胜强敌的革命者,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英明主席。……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信奉,使自我有所遵循。但是,规定自我的要求却创造了与宇宙变化相竞争的必要性,即把一种基本目的强加在宇宙头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话说得好:“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 没有意志,无所谓历史;而没有历史,也就完全没有意志。 -
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阐释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著作。此次再版,修正了原版中的讹误,并根据原文精心修订了译文,可说是目前研究黑格尔以及普通读者阅读黑格尔的权威入门读物。 -
君主论·李维史论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李维史论,ISBN:9787546328287,作者: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著,潘汉典 译 -
西方现代思想史
《西方现代思想史》试图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对上述方武都有所涉猎。思想史应该成为一种了解我们西方欧洲传统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的导引:引导学生接触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希望他们将来能更深入地探讨;把这些思想与社会政治背景联系起来;揭示思想的连续性和谱系;显示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大文化语境中相互联系的。一本书很难达到所有这些目标,但它至少应该指出路径。 -
汤因比论汤因比
《汤因比论汤因比》(Tonybee on Tonybee)是1973~1974年度汤因比与自由欧洲电台著名播音员厄本(G.R.Urban)录制的十二篇广播谈话录,1974年由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对话双方,一为知识渊博、机智敏捷的读书节目主持人,一为因著作等身、充满睿智而誉满全球的83岁高龄的史学大师。厄本知识丰富,熟悉历史,题问时言词生动、机灵,善于捕捉要点;汤因比的对答则谈笑生风,既海阔天空、轻松自若而又时时紧扣主题。因此,这本书就内容而言,是汤因比首次系统地阐发自己历史观点的精心之作;其文体风格也特别引人入胜,读起来兴味盎然。为了汤因比的历史观得到更全面的呈现,本书选取了三篇汤因比的论文作为“附篇”。 -
中国思想史
《钱穆先生全集:中国思想史(新校本)》讲述了所谓真理,则可有两种看法:一认真理为超越而外在,绝对而自存。一认真理印内在于人生,而仅为人生中之普遍与共同的。此二看法,各有是处。天地万物,本先人类而有。天地万物有天地万物之理,其时尚无人类,则谓此等真理超越外在,独立自存,自无可议。这既有人类之后,便有内在于人生界之真理,络续发现。此仅指其在人生界有普遍性,共同性,决非亦超越人生而外在。然此二项真理,亦非全相隔绝,抑且互有关涉。人生本从宇宙界来,本在天地万物中,故人生真理中必处处涵有宇宙真理,亦必处处被限制于宇宙真理中而不能违反与逃避。然就人生论人生,则人生本身。亦必有其内在之真理。此二项真理之分别,本极明显。然人类思想往往从此分别上发生种种偏差与歧误。 -
战争论(全三卷)
本书作者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思想还受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很大影响,这为他研究战争理论和写作此书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作为西方军事史上的理论名著,它甚至受到过恩格斯和列宁的好评。正是这部著作最早提出了“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这一著名的公理。 -
西方科学的起源
作者用浅显的语言,生动叙述了古代和中世纪西方科学史上所有重要的主题和事件,涉及数学、天文学、力学、光学、自然史、医学等众多领域,百余幅历史图片尤其珍贵和罕见。对许多长期未决的历史论争,作者提出了崭新的独到见解,尤其重视科学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哲学和宗教对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讲述基督教神学的故事 王晓朝 在我个人研究基督教的过程中,有这么两本史学类的中文译著对我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一本是G.F.穆尔的《基督教简史》(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另一本是威利斯顿·沃尔克的《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今后要是再说类似的话,我可能还得数出第三本:奥尔森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这本译著是北大“未名译库·基督教文化译丛”中的一本。据丛书策划人的说法,“这套译丛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对基督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全面的介绍。”“这套译丛有两个侧重点:一方面,它将从基督教的典籍《圣经》、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稣基督、基督教的历史、基督教的教义、基督教的神学思想等方面对基督教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介绍;另一方面,它将着力于体现基督教与文化的关系,其中包括基督教对西方哲学、文学、伦理学、艺术、教育、法律等方面的影响。”(见《基督教文化译丛》总序第2页) 尽管我对基督教的历史和思想史著作有较多涉猎,但读到此书,还是有春风扑面的清新感。与我上面提到过的另外两本译著相提并论,它们尽管各有特色,但总体上可以说是“一简、一繁、一新”。《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原来的英文书名是“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直译似应为《基督教神学故事》,而中译本的译名亦可称得上是贴切的,因为原作者在“引言”中指出,这里讲的故事“当然不是指杜撰的小说或者寓言,而是指‘叙事’,所以,讲述历史就是述说故事,也就是述说塑造文化、宗教与国家之人的叙事,包括他们的事件、运动、观念与生活。”(见该书引言第1页) 基督教起源于古巴勒斯坦,诞生在古罗马帝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基督教诞生以后很快就突破了地域和文化藩篱,逐渐扩散到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的重要宗教之一。它在西方世界曾一度高居精神思想的统治地位;时至今日,它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且是相当一部分人精神世界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把基督教思想看作当代西方文化的底蕴,未来世界文化的重要因素是丝毫也不过分的。奥尔森的这本《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中文简体字本的出版,能够帮助中国学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基督教及其对人类文化的深刻影响。 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但由于原著的作者有一个预设的读者对象在心中,因此在写法上并不刻板。作者在引言中说:“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为各种层次读者而写的基督教神学与思想史,基督教历史也多得无法胜数,坊间到处都买得到。本书当然不是要取代任何既有的著作,只是想要对这个著作系列提供一点新贡献。”“这本书的目标对象就是在这方面未受过启蒙教育的学生,以及有意要在历史神学上‘再充电’的教师。此外,这本书也不会冒充具有学术研究的味道,亦即根据原创性研究出崭新的见解,或提出学术辩论的提议。这本书乃是对于基督教历史神学最精彩部分的中肯调查研究,写给以前对于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连最粗浅的一点认知也付之阙如的读者。”(见该书引言第2页)我感到,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读者和中国的读者对基督教历史与神学思想史的了解程度差距很大。因此,哪怕是对中国学术界,乃至于研究基督教的中国学者来说,这本书都既可以起到普及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学术研究的向导作用。 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对基督教的历史分期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此,我综合一下学者们的观点,将基督教的历史分期简介如下,或许对读者把握基督教思想发展史的概况有所帮助。 基督教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个时期: 一、古代基督教,从公元元年至公元590年,亦即从基督降生到大格里高利(Gregory the Great)。 二、中世纪基督教,从公元590年至1517年,亦即从大格里高利到宗教改革。 三、近代基督教,从公元1517年至1878年,亦即从宗教改革到现代主义兴起。 四、现代基督教,从1878年教皇利奥十三世(Leo XIII)即位至今。 由以上四个时期组成的整个基督教历史又可以分为以下十个阶段: 第一、基督的生活与使徒教会,时间上是公元元年至100年,从《圣经》中所说的基督“道成肉身”到使徒约翰之死; 第二、遭受罗马帝国迫害的基督教,从公元100年至311年,亦即从使徒约翰之死至康斯坦丁大帝(Constantine); 第三、与罗马帝国和解并处于蛮族大迁徙风暴之中的基督教,从公元311年至590年,即康士坦丁大帝至教皇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y I); 第四、在条顿人(日耳曼人,Teutonic)、凯尔特人(Celtic)和斯拉夫人(Slavonic)建立的民族国家中传播的基督教,从590年至1049年,即从格里高利一世到格里高利七世( Gregory VII Or Hildebrand); 第五、处于教皇统治下并产生经院神学(the Scholostic theology)的基督教,从1049年至1294年,即从格里高利七世到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 第六、处于中世纪天主教衰落与宗教改革前酝酿时期的基督教,从1294年至1517年,即从卜尼法斯八世到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贴出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第七、处于宗教改革时期的基督教,从1517年至1648年,即从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到英国议会下令实施《基督教信纲》; 第八、处于天主教正统教义受到挑战时期的基督教,从1648年至1790年,即《基督教信纲》实施至法国大革命; 第九、处于福音在欧洲和北美复兴、基督教福音向全球传播时期的基督教,从1790年至1878年,即从法国大革命至教皇利奥十三世(Leo XIII)即位; 第十、处于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基督教,从1878年至今。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分期与基督教历史的分期大体相同,但并非完全一致。下面列出奥尔森这本书中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分期,读者们若能与上面的历史分期作一对照,或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来。 第一部分:序幕,二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冲突 第二部分:换场,三世纪神学的张力与转变 第三部分:转折,三位一体之争 第四部分:插曲,基督位格之争 第五部分:分裂,东正教与天主教一分为二 第六部分:换景,经院哲学带来神学的春天 第七部分:转捩,西方教会的宗教改革与分裂 第八部分:换装,新教神学的多元论 第九部分:变奏,自由派与保守派对现代性的回应 基督教的神学是由基督教的思想家们创造的,这也就是说,先有基督教,后有基督教神学。但什么是基督教神学呢?《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作者给出了一些解释,但却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在这个方面,笔者想结合基督教神学思想的起源多说几句。当然这只是笔者个人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的理解,仅供读者参考。 历史地看,古代基督教的希腊教会和拉丁教会是《圣经》记载的基督教信仰和教会组织的直接继承者,也是后来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基督教信仰和教会组织的共有原本,它们的发展为后续各个阶段的基督教在教义、教会组织、教仪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早期基督教教会的思想家是基督教神学的创立者。“他们认为自己是神圣的真理的揭示者,把这些真理保存在地方教会中并尽可能传播到世界上去是他们的职责。他们表现出对文学的排斥,也没有学院式的雄心,至少,此类工作不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兴趣。他们认为自己是教会的权威的教师,是基督教的哲学家,是训练有素的、受到启示的《圣经》的解释者,而《圣经》包含着上帝的拯救启示。只有按这样的思路,我们才能理解他们,研究他们。否则,他们的工作和活动就会被歪曲。这也同样适用于对他们的成就作历史的评价。”(凯本浩森:《希腊教会的教父》,第10页) 从保罗开始,基督教的思想家就已经在借助同时代的哲学术语去阐述神学学说。这是用逻辑的方式规定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最早尝试,也是神学与学问的最初联合。神学的字面含义是“关于神的学问”。基督教神学是一种由信仰所激发的理性思考。“在基督教的意义上,神学是一门关于由神揭示的宗教真理的学问。它的主题是神与神的创造物的存在和性质,以及从亚当的坠落到通过基督的以教会为中介的对人的救赎。它的内容包括所谓的关于神的自然的真理、灵魂、道德法等等,这些都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神学的目标是用信仰激发的理性对这些信仰的内容进行研究,以此推进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克洛斯:《牛津基督教会辞典》,第1344页)从基督教神学的历史来看,“在天主教这里,宗教第一次获得了一种正式的教义体系。天主教这个基督教的正统教派发现了信仰与知识调和的模式。”(哈奈克:《基督教教义史》第2卷,第4页) 基督教神学的产生得益于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基督教思想家使用希腊哲学去解释基督教的学说。通过世代的努力,原始基督教的经验被理性化了,基督教的主要观念有了哲学的支撑,一元论的基本立场得到确认,一种系统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源于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希腊哲学滋养了这种新的神学,以基督教神学为自己的新成就,而它自身亦与其他希腊罗马宗教一道走向终结。最初仅仅是少数人的宗教意识的基督教神学信仰取代了希腊罗马的宗教与哲学,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主流。 基督教的思想家有许多都是从希腊罗马文化的旧阵营中杀出来的。他们带着浓厚的异教文化背景皈依了基督教。他们为基督教的信仰所慑服,但仍旧按照希腊罗马哲学的术语去理解它。这种工作有偏离基督教信仰核心的危险,但却又是基督教本土化所必需的。从基督教自身的发展来看,他们最重要的贡献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把基督教当作一种合理的宗教展示给外部世界。他们坚持基督教一神论,批判异教的多神论。他们坚持以理解为基础的信仰,把希腊罗马哲学的一些合理因素与基督教的信仰相结合。他们从总体上抛弃了罗马帝国的主流文化,但从中汲取了一些有益于基督教的信仰的东西,然后提出了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原则。通过他们的努力,基督教达到了自身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种形式的基督教征服了罗马帝国,成了中世纪历史的基础,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基督教思想家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吸取有益于基督教文化的发展。护教士们对罗马政治的批判是迫使帝国当局改变宗教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也预告了罗马帝国的终结和基督教的胜利。基督教扫荡了希腊罗马世界中的那些异教祭仪,这是摧毁传统的希腊罗马文化的最明显的表现。他们的攻击目标是当时流行的各种形式的多神论。他们批判了异教的荒谬,从而摧毁了罗马帝国文化的根基。在他们的批判下,非基督教的各种异教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基督教思想家也对当时的各种哲学展开批判,使这些哲学的虚假性和无用性暴露在世人面前。 基督教的胜利给希腊罗马世界带来了一种新的宗教生活。基督教关于神、自然、人、命运、救世主的观念,基督教的组织、神职人员、公共的和私下的礼拜形式,基督教的文学、艺术和伦理都不是对其他宗教的简单复制,而是吸取了其他文化成分以后的重新创造。通过基督教与当时各种异教和哲学的冲突与融合,一种新的文化理想创造出来。它既有祭仪也有哲学。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把理解生活意义的钥匙、一套行为规范、以及一种精神性的崇拜。(上述观点详见拙著《罗马帝国文化转型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九章) 中国的宗教学研究在最近二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术界和中国民众对基督教及其神学的认识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能够帮助中国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基督教及其神学思想,“基督教文化译丛”的策划者在中国大陆顺利地出版了这本书。而我相信,读者们也能做到“开卷有益”。 -
烧饼歌中的历史
作者以《烧饼歌》揭示的历史为线索,从博弈论的角度解说中国明清以降的历史,指出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是一种零和博弈,是导致中国停滞、徘徊、落伍的根本原因。作者呼唤一种立足现实,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和发展的新的博弈机制的出现。 《烧饼歌》是刘伯温与朱元璋关于明朝国运对答的一部诗歌体预言,它不仅揭示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甚至对明清之后的若干年的历史都有预言。这些预言准确无误,但又有很大的模糊性,事情没有发生,任你绞尽脑汁,未必能得其要领。而事情发生之后,历史与预言的若合符契让你惊叹。因此吸引了无数的人为它痴迷,试图通过它了解未来的历史。《烧饼歌》与《推背图》《乾坤万年歌》《马前课》《梅花诗》《藏头诗》《黄蘗禅师诗》并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书”,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一本奇书。 本书对《烧饼歌》做了通俗诙谐的解读,作者没有简单地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解说,而是独具慧眼地从皇权、士大夫、民众博弈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这一视角,原来看似矛盾、荒谬不可理解的历史一下了豁然贯通,拨云见日,让人明白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存在的是必然的——存在的总是有理由的。 -
世界宗教寻踪
《世界宗教寻踪》这是一部在其毕生学术研究基础上写作的书,她指引你游于世界七大宗教,浏览它们的历史渊源和现状,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图片独特,是了解当代宗教以及各宗教文化的首选之作。 -
入世心法
《入世心法:从历史看加减》:“做加法”还是“做减法”,这两个老挂在嘴边的词无形中已约定俗成为当今国人为人处世的集体智慧,殊不知加减法的产权人就是本书《人世心法》的作者吴稼祥先生。他要让我们牢记加减法乃人生的第一大法。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章,颇具价值。 -
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写的一部史学手稿,大概写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共有四本笔记本。马克思在这份手稿中按编年顺序摘录了公元前1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政治历史事件。关于各民族经济发展史的材料,马克思在另外一些笔记本中做了专门的记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这份手稿时,给他加上了《编年摘录》这一标题。 马克思对世界史各种问题的研究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历史过程作为人类所创造的历史的实际进程来研究,始终主张只有仔细研究具体的事实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他一生阅读过许多历史书籍,做了大量的提要和摘录,这副篇幅巨大的手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部史学手稿。 -
临床医学的诞生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
论历史
《论历史》收集了他的主要历史论文15篇,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论历史》另附有罗素1948年在英国BBC广播电台所作的一系列讲演汇编而成的《权威与个人》,共六章,中心论题为考察社会控制与个人创造性这一对基本矛盾。 -
历史是什么
本书将有希望成为收录迈克尔·奥克肖特至今未刊的著述和那些散布于各种各样的杂志、期刊而仍然不太容易得到的文章的第一本著作集。眼前的这本著作的中心内容来自存放在伦敦经济学院奥克肖特档案馆中以前未曾印行过的论文和评论。 全书主要收录了历史是神话(1923)、剑桥政治学院(1924)、试论哲学、诗歌和实体的关系(1925)等内容。 目录: 前言/1 导言/1 1.历史是神话(1923)/25 2.剑桥政治学院(1924)/37 3.试论哲学、诗歌和实体的关系(1925)/55 4.历史哲学(1928)/100 5.我们向历史家期待什么(1928)/113 6.当代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学说(1939)/126 7.论与德国实现和平(1943)/135 8.人类教育中谈话的声音(约1948)/157 9.历史哲学(1948)/167 10.理查德·胡克/171 ii.辉格党的历史解释(1951)/182 12.新社会(1951)/186 13.新政治学(1953)/189 14.自由和权力(195—?)/193 15.政治学中的行为和意识形态(约1955)/200 16.在现代政治学的解释中“性格”的概念(195—?)/209 17.英国的民主(1957)/227 18.当前关于政府的意见(19597)/230 19.自由宪章(19597)/242 20.工作和游戏(约1960?)/244 21.在过去和将来之间(1961)/254 22.历史是什么(1961)/257 23.进入一所大学时(19617)/268 24.马克斯·伦兹的历史学(196—)/274 25.思想史的产生(1967)/277 26.大学教育的特点(1967)/300 27.何谓政治理论(1973)/315 28.作为一种历史探究题材的政治思想(1980)/325 29.法律(1980)/342 30.欧洲观念的出现(1981)/346 附录一 人名和地名译名索引/355 附录二 著作索引/368 译者后记/377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