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是汪丁丁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 -
历史知识理论
德罗伊森主张史学方法的本质是“理解”,认为历史学家的目的在于根据当时的需要和问题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他的历史理论代表了德国19世纪历史主义反思的高峰。 德罗伊森治史兼重史事考证与史学理论建构,1857年起,他曾十七次在大学里讲授过“历史知识理论”,除1868年出版的“大纲”部分之外,系统的讲稿先后有徐本芮的整理本(1937)和彼得•赖的考订本(1977)。彼得•赖考订版共三卷,本书系第一卷(即该书主体部分)的选译。原著包括三部分:德罗伊森讲授史学理论的手稿、大纲草稿、正式出版的《历史知识理论大纲》。本书以大纲的条文为骨干,将手稿中相关内容选出分别附录在条文之下,以此精炼地显出德罗伊森历史理论的要义。 -
坏世界研究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讨论了决定人们命运的制度、自由、权利和权力,这《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治国、治人、治事的秘密、策略和智慧!《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最适合读者:学者、政治家、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传媒工作者、学生以及关心政治的各界人士。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人手里,每个人都欠着别人的幸福和自由。人的命运是最大的哲学问题,而政治是命运的最大问题。虽然世界是个坏世界。但我们渴望一个好世界。马基雅维利教人制造坏世界,赵汀阳试图指出如何对付坏世界。 -
德国的历史观
本书围绕对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德国历史观和德国民族史学思想传统的讨论,追溯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性历史,考察了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反民主特征得以合法化的历史观。德国的历史研究绝非如德国历史学家们声称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是受到了对德国民族性认同的深刻影响,这种“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纳粹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彻底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权威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
利维坦的诞生
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竭力解释,在法国大革命之前那段时期形成的欧洲国家为什么会沿着如此不同的路径发展?有些国家为什么走上绝对主义的道路,而另一些国家则走上宪政主义的道路?是什么因素使得有些国家能发展出官僚制的管理体系,而另一些国家在实践中却仍然依附于一种世袭制? 本书展示了一种中世纪及现代早期欧洲国家建设的新理论。埃特曼主张,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权和国家基础结构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有两个因素——在国家形成时期的各级地方政府组织,以及连绵不断出现地缘军事竞争的时间安排——可以解释其中的绝大多数变化。本书利用历史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发现以及历史学界最晚近的研究成果,为用跨学科方法研究政治发展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富有说服力的范例。 -
历史哲学导论
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第一部分探讨历史思维的逻辑,亦即分析的历史哲学,包括历史的解释、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因果性等问题,第二部分探讨思辨的历史哲学,也就是对历史的形而上学解说,或者说,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其意义何在。在历史哲学的学术史上,沃尔什最早提出了分析的历史哲学与思辨的历史哲学这一划分,而他本人的研究更为注重的是前者。可以说,沃尔什接续了布莱德雷、柯林武德的研究传统,将英国学者对于历史思维的哲学思考加以总结和提炼,正式奠定了历史哲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基础。 沃尔什此书是继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之后,英国哲学界在历史哲学领域的又一部名作,自1950年代问世以来,多次修订再版或翻印。中译本参酌原作不同版本,在文字和内容方面,均做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 这部小书,……在英语学术界有关“历史思维的逻辑”的讨论中,可谓一部最好的简明论著。尽管这本书首先是写给哲学研究者,而不是写给历史研究者的,不过,所有学历史的人,假如想对他们的学科有关反思的话,应该人手一册。——小约翰•兰德尔(John Herman Randall, Jr.) 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是有关历史哲学问题的最好的一部总结之作。 ——威廉•德雷(William Dray) -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这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这决定了本书论述的范围。“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它充满了摆脱束缚的愉悦,自以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神学史观的藩篱。启蒙哲人自豪地宣告,那个带着上帝的启示和末世的地狱景象的历史已经被抛进了垃圾堆,“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构建心目中的历史图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从其本身的完整意义上讲,进入了自觉的形态。启蒙以降,众多历史哲学家如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接连粉墨登场,一台接着一台地唱着伏尔泰定下基调的老戏。 洛维特在书的开始就直指这种“历史哲学”的本质,即“以一个原则为导线,系统地解释世界历史,借助于这一原则,历史的事件和序列获得了关联,并且与一种终极意义联系起来”。进而他敏锐地指出,“如果这样理解,则一切历史哲学都毫无例外地依赖于神学,即依赖于把历史看作救赎历史的神学解释”,而这本书的目的则在于阐明“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 -
基督教史纲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继承了历史写作“左图右史”的传统,并考虑到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运用文化地理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强调从地理的角度理解宗教的传布。全书共有80幅基督教历史地图,配合正文的历史叙事与分析,使读者对基督教的文化时空形成直观的了解,增强读者的历史现场感。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以基督教与西方社会文化的关系为主线,以专题的讲解带动对基督教的原理性分析。全书共分为六编,60个专题,既独自成题又彼此连贯,点、线、面相互呼应,勾勒出简洁明了的历史脉络,白描式地叙述基督教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专题的选择上,《基督教史纲(插图本)》注意“直通”与“横通”的结合,集中分析基督教对社会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义、思想、制度和事件,揭示基督教与文化、思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读者得以了解基督教的特殊内涵、影响社会的方式、与其他文化要素的内在关联等。 《基督教史纲(插图本)》把基督教史置于世界民族史的框架之中,从基督教与以色列民族、欧洲民族、世界民族的关系的角度来写基督教史,使读者在了解基督教历史的同时,也可总结宗教与民族之间的一般性关系。 -
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自《观念史研究》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书根据二位作者主讲的中国思想史讲座讲义整理修改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前六讲的内容,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下卷包括从晚清到当今中国思想大脉络的展开,上下两卷试图展现出一张从春秋战国到当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体图画。本书为上卷。 书中,作者以其独有的大历史观,把思想史的演化与社会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并着重讲解了思想与社会的生动互动,给人一种思想触手可及、历史通透可察的感觉。该书是当代关于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厚重专著,适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适于关心人类文明和中国往何处去的读者认真阅读。 -
欧罗巴与亚细亚
海国图志系列创刊五年来,以“经典与解释”系列为典范,潜心研习西洋古典史地及政治思想,出版翻译数十部较高水准的研究作品。第四辑主推欧洲与亚洲政制思想研究,栏目设置亦有灵活创新。 目录一览————————————————— 斯文 悲剧与政治:埃斯库罗斯的政治神学 墓志铭 “太阳王”的传说 研究 从暴政到专制:启蒙运动对土耳其人的无知图画 伊索克拉底与欧罗巴 君主与共和:兼谈欧洲与亚洲的政治遗产 黑格尔与亚洲政制 藏书 老普林尼《自然史》/塞涅卡《自然问题》/蒙茅斯的杰弗里《不列颠诸王史》 阿维罗伊《论<矛盾论>的矛盾》/斯宾诺莎《斯宾诺莎书信集》/夏多布里昂《墓中回忆录》/ 国民阅读 鲁滨逊和他的现代孤岛:《鲁滨逊漂流记》读后 亚当•斯密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背景 塞维里的伊西多尔对“法律”的释义 点睛 阿玛西斯的脚盆妙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I.12简释 画廊 从美国国玺看美国立宪的战略目标 ◆ 本期沉思录————————————————————————— 如果我告诉你你的老朋友抓到了三只野猪,三只品种优良的野猪,我知道你肯定会以为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嘿嘿,这的确是玩笑……我静静地坐在猎网旁边,手里拿的不是镖枪,而是笔记本,边想边记,这样,即使空手而归,但至少本子是写满了的。请不要小看这样的脑力活动,你应该明白一件奇妙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其实是在体力活动中才能得到最好的磨砺。独自一人在密林深处狩猎,那种孤独与静谧刺激人去思想。所以,我的朋友,下次你一个人狩猎的时候,请记住学习我的样子,在午餐篮里放上笔记本,你将发现从山那边向你走来的不仅有狄安娜,更有密涅瓦。 ——小普林尼致塔西陀,《书信》,第1卷,第6封 -
修昔底德
本书涉及的神话和历史似乎是两个几乎不相容的计划的产物,修昔底德本来计划以日志的形式写作一本有关军事学和政治学的教科书。实际上人们通常也没将它看作其他什么东西。但是这项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逐渐抛弃了这个枯燥无味的计划,而呈现出另外一种轮廓。然后,这种轮廓由于受到旧模式固定套路的干扰,因此是不连贯的;就像一连串突出于海面的火山岛,无论从角度还是从距离来说,只能进入鸟类的眼中,却不能进入巡航水手的视线,因为它们看起来与沉没的山峰并无不同。 修昔底德(约前471~约前400),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雅典一个富裕而显贵的家庭。公元前424年当选为将军。同年冬,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进攻雅典在爱琴海北岸的重要据点安菲波利斯,修昔底德指挥色雷斯舰队驰援被围困者不力,城陷后获罪流放,凡2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返回雅典。流传至今的按编年体记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修昔底德用30余年的时间编写的一部未完成之作,记述的事件止于公元前411年。全书共8卷。修昔底德善于借书中历史人物之口,用自己审时度势撰写的演说辞阐述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有关的各种问题。 -
懒惰的历史
这是一本关于“懒惰”的图文史。在欧洲历史中,懒惰引起过好几次社会大辩论。在作者看来,如只把懒惰看作是恶,有失偏颇。懒惰也是对权利的争取,是反抗的精神,是对自由的呐喊,也是一种自我的实现。懒惰代表了对时间、对自我的完全主宰。 懒惰的状态十分复杂。一方面指对事物漠不关心,另一方面也表示内在的痛苦。 工作赋予每个人自主权。懒惰滋生无聊,促使人们寻找消遣。 “无所事事是人类仅次于存活下去的首要且最大的嗜好。” 懒惰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事关公正正义。 东方式的慵懒如同一剂诱人的春药,将抚摸的温柔、醉人的香味和女奴的引诱合而为一。 懒惰和吻一样,偷来的才令人回味无穷。 懒惰会变成一个基本的民主美德吗? -
风俗论(下册)
《风俗论》(下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这《风俗论》(下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风俗论》(下册)的一句话来说这《风俗论》(下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德意志之魂
所有被称之为德意志的 —— 一份爱的宣言。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书。两位作者的身份与经历差异不可能更大,但他们共同探究到底何谓德意志之魂,探究时他们充满爱意,又不乏批评精神;知识渊博并毫无接触恐惧。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一个民族的魂是具体的、生动的和随时可以触摸的,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同时,一个民族的精髓也是抽象和深奥的,它既是相对恒久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延续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史明德 一本有趣的、常使人受益匪浅的、令人信服的读物。 ——《焦点杂志》(FOCUS) 这部文化历史的参考书可以作为德国人和那些开始了解德意志灵魂的读者的家庭读物。 ——《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 一部理性的、幽默的、富有时代精神的书。 ——《纽伦堡报》(Nürnberger Nachrichten) 一部信息丰富并且愉快有趣的德意志灵魂的历史。 ——《普法尔茨水星报》(Pfälzischer Merkur) 一部轻松的书,带来有趣的阅读享受,通过简短的文章使人的思想随文字漫游。阅读就该如此! ——德国书评网(Buecher-magazin.de) 这部百科全书不是单纯的轶事搜集,而是一部综合的充满文化和文学知识的作品。 ——德国世界在线网站(Germanworldonline.com) -
君主论
君主国是什么?它有什么种类,怎样获得,怎样维持?它为什么会丧失?……《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君主论》是一本毁誉参半、不可不读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和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自1532年开始印行,迄今470多年,从西方到东方,本书在政界、宗教界、学术等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部著作之一。 -
政治学说史(上卷)
深邃睿智的政治理论圣经 畅销70年的大学经典 最新修订版 全新中译本 在本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系统的阐述。上卷内容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教会时代西方政治思想流变的主要脉络。该书内容广泛,史料丰富,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自1937年问世后,就被西方许多国家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在我国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次根据最新修订版译出的全新中文本,在学术规范等诸多方面较之旧译本均有提高。 -
苏格兰启蒙运动
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现代西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哲学视角观察18世纪的这段历史。顶尖的研究者组成的作者队伍为本书提供了专文,分别讨论大卫•休谟、亚当•斯密、托马斯•里德、亚当•弗格森以及其他苏格兰思想家,落笔范围包括哲学、自然神学、经济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和法律,并涉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欧美文化的传承及影响等诸多方面。对这一段丰富多彩的思想运动历史,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导引和指南。 -
当道家统治中国
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然而,道家在政治舞台的活跃却鲜为人知。汉代初期,面对衰退的经济和混乱的政局,文景二帝运用道家黄老之术治国,顺应客观形势,及时调整政策,促使汉帝国迅速崛起。 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还没有站稳脚跟,便卷入了政治风暴。准确把握了众人心态的刘恒,顺应利益分配的规律,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多方势力之间。 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为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刘恒下令放宽商人的限制,减少商业发展的束缚。汉初的经济由此走向了繁荣,关中地区更是富甲天下。 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一个外乡人得罪了刘恒,张释之奉命审案,却只判罚款四两金。刘恒得知勃然大怒,张释之却镇定自若,以顺应法律要求为由辩得刘恒怒气全消。 道家思想通过短短几十年的政治实践,一举开创了儒家主宰中华两千年都难以企及的开明盛世。 -
韦伯作品集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作品集》总序 余英时 序言 苏国勋 说明 康乐 前言 第一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文献 第一卷 问题 第一章 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职业观:研究的课题 第二卷 禁欲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一章 人世禁欲的宗教基础 第二章 禁欲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二部 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索引 -
风俗论(中册)
《风俗论(中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风俗论(中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风俗论(中册)》的一句话来说《风俗论(中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