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改变世界的观念
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多-柯梅斯托向我们介绍自文明以降,形成我们世界的历史与哲学意义上的重大观念。本书凝结并且清晰地阐述175个以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从嗜食同类到禅,从时间到潜意识,从逻辑到混沌理论。作者广博而独具见地的个人分析配以当代和历史的图片,如此激发读者兴趣的组合将那些曾经难以掌握的观念变得栩栩如生。 本书依照年代顺序循循导引,读者可以首篇开始通读全文或者选篇精读。全书突显具有划时代意识的观念之间的关联,并且附有专家建议的更深层次的阅读指南。 -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2002年,中国的高自杀率向全世界披露,从此自杀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本书意在透视自杀问题,以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生命观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处境。作者通过梳理西方自杀思想的传统,理解当代自杀学背后的文化假设;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不能靠搬用那些自杀学理论,而要寻找中国文化中的相应观念。要解决自杀问题,也不能仅仅铆在自杀这一个现象上,而要通过它来反观更重要的思想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现代中国的处境和问题,并慢慢找到应对现代性的中国方式。 -
跑步圣经
《跑步圣经》曾连续14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全球跑步爱好者公认为跑步界的“哲学圣经”。 乔治·希恩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他中年的运动经验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他选择跑步作为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并从更深层次讲述了由跑步带来的各种身体上的追求。他认为身体本身也有“思维”,这种思维“来源于运动又高于运动”,因为只有“运动的生命”才能保证我们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每天的挑战。即“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如果你找到了适合你的运动方式,那么你就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乔治·希恩不仅汲取了不同时期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经验,同时还将其精华与自己的运动哲学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给我们解释了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有关训练、防止受伤和运动竞技方面的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运动的大门,并且将我们带入他的“运动生命”。 如果运动者接受了锻炼与运动方面的测试,那么“有一天他终究会醒悟,他所看到的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规则,而是它所带来的情感与真理,同时这种情感和真理会让人类真正地从自身束缚中解脱出来”。 -
杜亚泉著作两种
《人生哲学》一书,是亚泉先生根据在新中华学院对学生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的内容,又搜取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中新颖警切的理论,加以扩充整理,历时六、七年编辑而成,作为高级中学教科书,以开发青年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曾对《人生哲学》作过如下评价:“由于杜所治为科学的哲学,与悬想哲学家当然不同……(他)科学方法研求哲理,故周详审慎,力避偏宕。对于各种学说,往往执两端而取其中,如唯物与唯心、个人与社会、欧化与国粹、国粹中之汉学与宋学,动机论与功利论、乐天观与厌世观,种种相对的主张,无不以折衷之法,兼取其长而调和之;于伦理主义取普泛的完成主义,于人生观取改善观,皆其折衷的综合的哲学见解也。”蔡先生的这段评语,似可作为对《人生哲学》的导读。 《博史》一书,对我国历史上各种博弈,以及西洋棋牌等的渊源和演变,作了周密的考证和系统的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关于博弈游戏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根据社会进化原理和哲学的观点加以剖析,指出游戏是“以抽象的生活代表具体的生活,以幻想的生活改换实际的生活而已”,是“主观的人生中,减除时空之制限者”。《博史》对博弈中的机遇性和技巧性的关系,也作了辩证的分析。 -
国学大师之死
本书从十三位国学大师之死(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时代背景、临终遗愿、死后哀荣等)为出发点,全面梳理了近代中国各个历史转折点以及百年中国的命运沉浮,全面解读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国学大师们的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在时代变局中所作出的历史抉择。 回顾十三位国学大师波澜起伏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们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经历各个历史转折点、时代大变革时,他们始终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在国学成就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
马上沉思录
《马上沉思录》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怀宏先生翻译,他的翻译准确考究,简练典雅。马可·奥勒留幼年丧父,由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谙熟斯多葛学派哲学,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他于161年继位成为古罗马帝国皇帝。他在位近二十年间,战乱不断,灾难频繁。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帝国的边疆或军营里度过的。《马上沉思录》大部分都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奥勒留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也许是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马上沉思录》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了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好的生活。 -
入世修行
《入世修行:马克斯·韦伯脱魔世界理性集》即收入韦伯关于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的两篇著名演讲以及他有关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述。在两篇演讲中,韦伯以一位严肃的学者和政治家的身份,科学地、入微入细地讲述了一个正直的学者必须具备的道德和一个诚实、热忱的政治家必须具备的职业的伦理。全书充满理性主义的教诲,充分展现了韦伯的入世态度与严谨务实的治学作风。这些文章在今天已被列为西方大学生的必读作品,曾经影响了一大批欧洲的学者与政治家。 -
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
熊十力先生“十力丛书”之一。 序:读熊十力札记(王元化) 韩非子评论 题记 原书序言 韩非子评论 与在难论张江陵 题记 卷头增语 与友人论张江陵 -
左手如来右手基督
“如来”就是“如其本来”,就是照你本来的样子去生活。你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是爱而不是恨,是慈悲而不是刻薄,是智慧而不是蒙昧,是光明而不是黑暗…… 基督讲“天国”,把全部的真善美都挪到了天国里去,人世间就只剩下假恶丑了。所以西方人一生劳作,就只为了换一张通往天国的门票,“人间世”他们是毫不留恋的…… 韩少功以“超越道德伦理”视佛:“世界上宗教很多,说佛教的哲学含量最高,至少不失为一家之言。……佛学更使某些人沉迷的,是它超越道德伦理,甚至超越了神学,走向了更为广阔的思维荒原,几乎触及和深入了古今哲学所涉的大多数命题。”(《佛魔一念间》) 丰子恺以“物我一体”视佛:“真是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至少也应知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道。”(《佛无灵》) 老舍以“望门兴叹”评佛:“……佛经太深,佛经太美,令人看了就有望门兴叹之感!……倘若给予我十年或五年的工夫去念佛经也许会懂得一点佛理,但这机会始终就没有。凭我这样研究佛学尚且感到如此困难,一般的人那就不用说了。”(《灵的文学于佛教》) 马丁·路德以“力量”视基督:“当我被众人遗弃,处于非常软弱、战兢和死的惧怕中,又当我被这邪恶世界逼迫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基督耶稣这个名字,能加给我无限属灵的力量。”(《论耶稣基督》) 林语堂以“无比贡献”视基督教:“上帝已不再视虚幻的,它已从耶稣基督身上具体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宗教,完整而纯粹,绝对不是一种假设。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能给予这种从上帝而来的亲切感力。建立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乃是基督教的无比贡献。”(《从人文主义回到基督信仰》) 赵紫宸以“爱”视基督:“上帝爱人,在爱里有无限的快乐,无穷的希望。上帝爱人,为的是爱,为的是人,为的是他要在人里面展伸他自己,为的是要人像自己。……上帝的爱,是纯洁的爱。”(《上帝是爱》) -
听南怀瑾讲庄子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同时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极其优美的文字、极其简单的故事揭示了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读后流连忘返,有“沉醉不知归路”之感。而听南怀瑾大师讲《庄子》,更是对人的心灵的洗礼。虽然我们可能无缘亲听南师教诲,但有缘得读南师之书著已是莫大福分。 本书是作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庄子讲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以他一贯生动流畅、引人入胜之语言魅力,讲述了《庄子》一书中的智慧,听南怀瑾大师讲《庄子》,会让我们的心胸更加开阔,让我们的精神更加饱满。在世俗之中可以摆脱一点俗气,在闲暇之际则可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可让我们淡然,在失意之时可让我们泰然。它是一副清凉剂,如汩汩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田;它也是一副镇静剂,让我们在熙攘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澄澈。 -
在上帝与牛顿之间
本书中论及到西方文化中的一些较为深刻的问题,由六个篇幅较大的演讲和一个附录组成,这些演讲都是作者在国内一些大学的讲坛上所做的学术演讲,它们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色彩,但是所涉及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 2006年1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的第一部演讲集,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做的五次演讲,以及我在国内几所大学和城市讲坛所做的五次演讲,书名叫做《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这本书出版以后,比较畅销,一个月的时间里印刷了四次。 -
大夏书系·周国平论教育
《周国平论教育》系作者第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作者思考教育问题,是从其哲学专业背景出发的。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过,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构成了作者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
戒嗔的白粥馆(第2部)
《小和尚讲故事:戒嗔的白粥馆2》内容:“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 一个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顿悟的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心灵讲述中缓缓展开。在《小和尚讲故事——戒嗔的白粥馆第2部》中,戒嗔匠心独运,敏感而静谧地为我们尘世中人展现了一个离我们生活遥远但是离我们内心最近的世界。 每个小故事里包含的意义都是戒嗔师父对世界对尘世的思考。它的轻松风格正是我们忙碌后去窥探灵魂的慰藉。 你可以从书中得到你意想不到的释放和平静。 -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在《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何怀宏教授共写了5辑37篇小文,包括如何面对生与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度过平凡和苦乐,如何认识自己和别人,如何培养高尚的品格,等等,深入浅出,娓娓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帮助孩子形成自己关于生命的基本观念。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 “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学?” 当孩子向你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是避而不谈,还是加以引导? 生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开始忍不住探索这个神秘的领域。面对孩子们或畏惧、或担忧的疑问,何怀宏教授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消除恐惧、认识生命,给孩子们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哲学启蒙。 -
罪与欠
舍勒论负罪之在与信仰之在 祈求与上帝的应答 灵知人马克安的现代显灵 保罗书信中的“身体”初探 《约伯记》的文学形式与个体信仰 哲人王俄狄甫斯 -
钱学森讲谈录
《钱学森讲谈录:哲学、科学、艺术》收录了钱学森关于哲学、科学、思维、美学、音乐、建筑、园林等等方面的诸多精彩文章,不仅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而且由于作者以系统论将多种学科融会贯通,因此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哲学、艺术和科学,从而得出独到而精辟的结论。 -
A New Earth
在线阅读本书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Eckhart Tolle's A New Earth will be a cornerstone for personal spirituality and self-improvement for years to come, leading readers to a new levels of consciousness and inner peace. Taking off from the introspective work The Power of Now, which is a number one bestseller and has sold millions of copies worldwide, Tolle provides the spiritual framework for people to move beyond themselves in order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more spiritually evolved place to live. Shattering modern ideas of ego and entitlement, self and society, Tolle lifts the veil of fear that has hung over humanity during this new millennium, and shines an illuminating light that leads to happiness and health that every reader can follow. -
死亡
--- 引 言 --- 每当有人死了--你所知道的人,你曾经爱过的人,曾经跟你在一起生活过的人,已经变成你存在的一部分的人--某种在你里面的东西也死了。当然你会相信那个人,你会感觉到有一个真空,那是自然的,但是那个真空可以被转化成一道门。死亡是一道门。 死亡是唯一留下来没有被人类腐化、没有被人类所染指。当人们面对死亡,他们会觉得怅然若失,不知所措,他无法了解它,他无法从它做也一个科学,那就是为什么死亡尚未被腐化,那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没有被腐化的事。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一起都被教导说死亡是反对生命的。死亡是生命的敌人,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当然我们都因此而变得拫害怕而无法放松,无法处于放开来的状态。如果你对死亡无法处于放开来的状态,你在你的生命中将会保持紧张,因为死亡跟生命并不是分开的。 除非你接受死亡,否则你将保持只是一半,只是一部分,你将保持偏颇。当你同时也接受死亡,你支委会变得平衡,那么一切就都被接受了--白天和晚上,夏天和冬天,光和黑暗,全部都被接受。当两者都被接受,当生命的两极都被接受,你就会得到平衡,你就会应得很镇静,你就会变得完整。 -
思想的临界
本书由甘阳、刘小枫等国内一流的学者撰写,并整合了当今中国学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的思想努力,全书集中探讨了当下最为关注的热点理论问题,在中西文化思想系统的张力之间,以多元而独特的话语,尝试探讨了涉及西方古典学、现象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在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中得以生长,并激起思索的 最前沿的理论,力图摆脱长久以来积淀于汉语学界的西方话语系统和思维的定势,在对具体问题和崭新思想方式的讨论与应用中,赋予中国文化精神以新生命。 本书既是当代中国学界近年来理论思考的总结,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望,它的出版,定将引起海内外汉语学界的全面关注,推动当代学者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 -
二十世纪思想史年表
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也是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期。本书以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的重大活动、重要作品为线索,通过对蕴藏于历史表层下之具体事实的发掘和描写,在不大的篇幅中完整地勾画出二十世纪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清晰脉络。 本书的特点,一是善于捕捉历史事件的细节,二是善于从事实的联系中自然地引导出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基于这两个特点,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二十世纪思想史的入门书,又兼有工具书的功用,值得向广大近现代哲学思想史的学习者、研究者推荐。 本书入选日本著名的讲谈社学术文库。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