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思想与方法

    作者:殷海光

    《思想与方法》是新生代学人贺照田先生选编的殷海光文集、散论及手稿,有些系初次面世。关于本书,正如贺照田所说:有多少生命在通过殷先生而相互感知,相互遥望。本书就是献给所有这些人们。
  • 一种人生观

    作者:冯友兰

    《一种人生观》为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念。1919年赴美留学的冯友兰,师事的是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后来回忆道:“在我的哲学思想中,先是实用主义占优势,后来是新实在论占优势。”他的这种由实用主义到新实在论的思想转变,在《一种人生观》中已体现得颇为明显。于其中,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而这一思想在他后来建构的新理学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德]叔本华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 病态的世界

    作者:赵鑫珊

        当你打开这本书,你听到的是忧患的心声,思索的痛苦和沉重!    或许,这本著作将为你开启一门新的学科――人类文明精神病理学。它将让当代人类文明或我们的世界住进一座四周没有围墙、无建筑物的无形“精神病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 大哲学家

    作者:雷・蒙克,弗雷德里克・拉斐尔

    书中所选的12位大哲学家并没有按照一定的概念严格筛选,而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这些人无疑都是他们所处时代哲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作者采用了一种相对通俗的写作手法,首先是对哲学家们的生平和思想给予了一个简明的论述,然后是选择他们思想理论中的精髓部分给予深层次的评介。读者可以在了解这些伟大哲学家的基本情况之后,对他们在哲学史上所居的独特地位能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正是这样一种写作方法,把这些撰稿人与“百科全书和一般介绍性文字的作者”区别开来了,也正是这样的写作方法,翻译之后似乎更适合于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 西方哲学死了

    作者:黎鸣

    西方哲学相关图书
  • 恐惧与颤栗

    作者:(丹麦)日兰.克尔凯郭尔

    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古典传统的关系,因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枢纽性问题。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编旨在积累两类文献:一,历代基督教神学要著(教父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些论著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二,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作者:王晓朝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井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2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 “蝙蝠”文库系列丛书(4种)

    作者:

    本书是《蝙蝠文库·自由选择丛书》之分册。本书遵循“经典文本,轻松阅读”的宗旨,选择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作品。采用汉语翻译界的经典名译,遍求灵性高人配画设计,做出一套大众普及版本的汉译世界名著,构筑轻松愉快的经典阅读空间。本书所选内容均为久经历史考验所沉淀下来的经典名作,是世所公认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 希望本书成为普通读者和人文经典之间的一座桥梁,使更多的人品尝到读经典的愉快,也使更多的人文大师成为普通读者的心灵朋友。
  • 诗与哲学

    作者:(美)乔治.桑塔亚那

    卢克莱修、但丁与歌德,他们所遗留下来的诗篇决不只是一顿菜肴丰富的筵席。从他们的信条和气质看,他们似乎相当对立,完全无法对他们的学说进行统一。然而,在使他们成为伟人的贡献方面,他们不相上下。人们无需采用模棱两可的趣味标准,就会热情赞美每位诗人的诗;人们无需抛弃自己思想的倾向,就可接受每位诗人的基本哲学……
  • 睡莲的方程式

    作者:[法] 阿尔贝·雅卡尔

    作者以独特的阐述告诉读者:科学可以成为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分享的乐趣,只要学会了正确地运用它。
  • 禅·心的效能训练

    作者:郑石岩

    人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禅正是一种新的训练课程,让每一个人更清醒、更有效能的面对人生。 佛陀出了悟出人生痛苦的原因,也提出现世解脱痛苦得实践方法。而这个方法即是接着禅定、冥想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修行,而达成对个人身心的自我控制。禅定是佛教的根本,佛法如果离开了禅定和生活的实践,就会变成虚妄不实的玄学空谈了!而禅定的修行有一定的次第方法,因此有一个好的禅师把我们引进门是必要的。作者郑石岩教授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背景,使得他很善于掌握禅的核心与实践的次第方法,因此,他的产学很浅显而易行。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得到作者的禅修心得,并据此实践而达至个人的现世净化和进化,从过去经验中解脱,开放自我的心灵,在生活体验中品尝禅味的喜悦。
  • 己卯五说

    作者:李泽厚

    这是李泽厚先生的最新著作,由《说儒学四期》、《说巫史传说》、《说儒法互用》、《说 历史悲剧》、《说自然人化》五篇具有内在联系的论文组成,并收录了偏重于谈文化心理结 构的《初拟儒学深层结构》和《中日文化心理比较试说略稿》两篇文章。� 作者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文化问题,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体 价值 与传统延续、生命归宿与道德伦理等根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关照,力图秋未来中国的精 神建设探求一条民族化的、有生命力的道路。 � 作者沿用了“六经注我”的写作方法,不追求对某一问题作详细的分解,而着重在问题的提 出和省察视角上提供思路。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提升将有所助益。�
  • 心里的锁

    作者:张健鹏

    从一个小故事中我们能汲取的东西很多,这往往比讲一大堆的道理要有效的多,常听到或者看到某些成功人士在回忆录中写影响自己一生的几件小事,我们也可以在暗中问问自己:“为什么人家就从中找到了成功的支撑,而我却轻易地让它们随风飘去了呢?”有许多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故事很精彩,但已流传甚广,本书只好对其割爱,力图为朋友们献上一份精美新鲜的小快餐,滴水藏海,小中见大。在轻松的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慢慢去读吧,慢慢去做吧,我的朋友,不要让智慧消化不良,融入血液的营养才是真正的收获。 在高考状元坦陈本文丛对她的帮助,在全国学生阅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赞不绝口,有众多优秀教师向学生大力推荐,有社会各界名流的高度评价!感谢两岸三地读者和朋友多年来对本套丛书的厚爱与支持!
  • 献给非哲学家的小哲学

    作者:阿尔贝・雅卡尔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惊呼:“狼来了!”有人担忧:“怎么办?”还有人在思考:“对世界来说,经济可以全球化,甚至货币也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则要鼓励多元化。”是的,只有本着文化多元化的精神,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自身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与丰富。法国人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与努力。今天,您面前的这一套“法兰西书库·睿哲系列”为您打开了一扇沟通的窗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这样的对话可以走得越来越远。
  • 虚舟

    作者:奥修

    你到我这里来了。你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这是个冒险举动,因为接近我,你可能永远消失。接近则意味着死去, 没有别的意思。我像一个深渊。靠近我,就会跌落到我里面。为此,邀请已向你发出。你收到了,来了。 要知道你并不能通过我得到什么。通过你我你只会失去一切,因为除非你消失,神性不会发生,除非你整个儿消失,真正的不会出现。你就是那个屏障。 你是充满的,顽而不化地充满,你充滋着你自己,所以没有什么能透过你。你的门关闭着。当你消失、当你不是你自己的时侯,门打开了。那时休就变得像广阔无根的天空。 那就是你的自然。那是道。。。。。
  • 尼采遗稿选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哲学家,他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本书收集了尼采部分遗稿,编者君特·沃尔法特是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教授,他把多年来研究尼采哲学思想所得的看法以两篇论文的形式一起加以发表,这是对尼采哲学的重新诠释。
  • 上帝的眼睛

    作者:本雅明等

    本书可以说是关于“摄影文化”思考的一条河流,书中介绍了在相机后面和围绕着相机的视觉文化的历史,以及围绕在摄影的艺术、哲学与美学,摄影的意识形态、摄影的“观看之道”等,自本雅明的那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就成为“灵光”围绕,在布尔迪厄、约翰·伯格、苏珊·桑塔格等思考者的笔下,摄影展现出一派关于人类目光与影像的“生存图景”。  本书可以说是介绍在相机后面和围绕着相机的视觉文化的历史,那些围绕在摄影的艺术、哲学与美学,摄影的意识形态、摄影的“观看之道”以及摄影与殖民统治等等,这些围绕在摄影的久远的问题,自本雅明的那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就成为“灵光”围绕,在布尔迪厄、约翰·伯格、苏珊·桑塔格等思考者的笔下,摄影展现出一派关于人类目光与影像的“生存图景”,从而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可以说是关于“摄影文化”思考的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摄影”的光耀并未消散之时,本书亦是一种缅怀与追奠。
  • 强者的温柔

    作者:塞涅卡

    塞涅卡(Licius Annaeus Seneca,大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也许是罗马晚期三大斯多亚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他是个多产作家,在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悲剧等方面都写了不少著作;作为一位斯多亚哲学家,塞涅卡命运多舛,主张坚强、不动心、甚至冷酷。这是“斯多亚”的教导给人的最重要的启示:做一个傲然独立的强者。另一方面,塞涅卡的文字中也可以察觉出一种“温柔”:塞涅卡对于人间的痛苦,对于情感的狂野与细微之处,对于人性的普遍弱点等,有一种极为敏感的体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位灵魂的医生。塞涅卡最痛恨的是对于人的生命和尊严的侮辱与伤害,他对于残暴尤其不能容忍,不遗余力地痛斥声讨。这从本选集中所选的《论愤怒》、《论仁慈》、《论恩惠》等文字中可以清楚看出。
  • 狱中书简

    作者:(德)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

    本书是朋霍费尔思考与追求的人生当中留下的最后一部名著。作者不仅面对绞刑架,而且背负十字架;不仅身陷单人囚室,而且置身世俗世界。他对人的生存和本质等问题所作的超乎监狱围墙的思考,决定了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监狱文学”或“死囚文学”,它不仅仅是“监狱文学”,也可以说是“监狱哲学”或“监狱神学 ”。 “这是一位卓越的德国神学家最后的遗著,他正视了在20世纪成为一名基督徒的难题,并且在纳粹手中成了一名烈士。” 在备受折磨和凌辱的牢狱生活中,朋霍费尔早已预料到了自己的死亡,并无比平静地面对死神的到来。他的文字达到了朴实和真实的极致,因为他的心灵也达到了朴实和真实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