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哲学 科学 常识
作者自序 我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思想对生活有什么意义?更明确一点儿,理论对生活有什么意义?例如,伦理学教人为善吗?如果一切理论皆是灰色只有生命之树常青,那怎么竟会出现理论这种东西?这些思考带向希腊,思想的理论形态大概是在那里出现的。希腊哲人曾尝试为世界提供理性的整体解释。然而,那是不是太遥远了?看起来,哲学自负的工作早已被科学接了过去,哲学也许已经寿终正寝。然而,科学在何种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对世界的整体解释?现在想弄懂任何一门科学分支都需要很多年的专门学习,谈何整体画面?远为根本的是,科学把心灵留在了画面之外,科学世界观没有为喜怒哀乐美丑善恶留下席位。那么,我们有两套真理――科学真理和生活的真理?柯瓦雷质疑说:两套真理,那就是没有真理。真的如此吗?也许真理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显露?也许我们凡人从来只生存在断续相连的局部真理之中?一个疑问带到另一个疑问,往往,不断的追索又把我引回最初的疑问。问题互相缠绕,疑惑互相渗透,它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明确性呈现出来。 哲学思考难得产生值得付诸文字以与他人分享的果实。就算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想法,把这些想法表达清楚连贯成章也非易事。这本小书以眼下的形式开始动笔,至今也在五六年以上了。每一节刚刚写成,就又抹去重新写过,不知凡几。摆在眼前的这一沓稿子,仍百般不满意。但出于种种外部的考虑,现在就要把这本小书付印。 眼下这本小书,既不是一个开端,更不是一个结论。它只是我行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个主题组织起来。这个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有点儿像个小结。 这本小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我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思想的命运。 按设想,这本小书是两部中的前一部,后一部正在写作之中,从还原论展开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性质的探讨,结之以对道理和真理的思考。 本书很多章节曾陆续发表,这些章节在纳入本书的时候都做了大量修订。 引文按我自己的旧例,若手头有中文译本,就标中译本书名页码,以便读者查找所引书;译文却可能是我自己的,这有时是因为对现有中译本的译文不够满意,有时是因为在本书的行文中有些译名需要统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引文则通常只标出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版本制定的边码,译文多采自王太庆、汪子嵩、张竹明、苗力田、王晓朝、徐开来等学者,有时参照英文德文译本乃至希腊原文稍作改动。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科学世界与日常世界的分合”〕的成果,在此对教育部的支持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华东师大和童世骏教授,感谢卑尔根大学和希尔贝克〔Gunnar Shirbekk〕教授,他们为我安排了在卑尔根大学做三个月的研究交流,使我得以专心为本书定稿。不少朋友和学生总认为我在做什么重要的工作,我将错就错,受到鼓励。妻子和女儿不觉得我在做重要的事情,但既然我爱做,她们就支持,这种支持当然是最重要的。感谢简宁张罗本书的出版,书稿完成后,他读了一过,说是像读小说。这话大概是批评,但我误听成了夸奖。我始终没学会用完全学术的语言来写作。 陈嘉映2006.10.23,于上海外环庐 -
生活值得过吗
《生活值得过吗:托尔斯泰智慧日历》是世界文豪托尔斯泰最为看重的最后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15年一直怀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把几个世纪的智慧浓缩于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书中”。本书的问世,使他的梦想成为现实。读者将通过这本书,与这位世界文豪一道,与苏格拉底、孔子、老子、佛陀、爱比克泰德等伟大的思想家进行沟通,探讨仁爱、道德、人生、信念、自我牺牲、善良、完美、自由、工作等人生命题,增添个人的内在力量,收获宁静与幸福。 -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
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人的总体命运却是沉重残酷的,那是挣扎、受苦和死亡的命运。 一个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达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个人生活得越幸 福,就越发延迟达到这一目的。 事实上,痛苦是一个净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只有经过这一净化过程才会神圣化,亦即从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头。 -
懒惰哲学趣话
灵魂的足音,同梭罗一起,在"寂寞"中倾听……在"生命的葡萄"园中,欲望的确像埋藏着的"钟表的神秘心脏"一样,滴答作响。吴尔夫质疑既定的"爱的价值";劳伦斯要我们拥抱"性与美"的力量。米兰·昆德拉所描画的"艺术作品般的人生",是否可以透过"钥匙孔"加以窥视?…… -
张申府文集(共4册)
张申府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20世纪初,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委,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新思想、新科学的文章。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工作,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入党介绍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个把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罗丹、巴比赛、罗纳、伊本纳兹、罗素等翻译并介绍到中国。其一生发表的关于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的文章,不仅对当时社会进步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后人研究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张申府文集》共分四卷,以作品的撰著时间为序,收入了张申府先生从1917-1985年的重要政论杂著、学术译述、散文随笔等,近400篇。第一卷收录了发表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政论、杂文等;第二卷收录了关于哲学、数学的论文、书评书介等;第三卷收录了关于哲学、人生、社会的散文、随笔和回忆文章等;第四卷收录了翻译罗素等人的文章。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属首次公开出版,较全面地反映了张申府先生一生的思想生活轨迹。 -
古典的“立法诗”
哲学事业究竟是一种有可能危及国家法律权威的自由权利,还是一种被国家法律权威所指令的道德义务?这是作者在比较中古哲人阿维罗伊的Deci sive Treatise和近代哲人斯宾诺莎的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这两部伟大著述时被提示到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作者的研究,并使作者在西方政治哲学著述传统中看到了“立法诗”和“抒情诗”之间的深刻区分,前者使哲学事业背负了政治和道德的担当,后者则意在保留思想自由的自然权利。 本书以文本解读的方式,通过对西方文化中的五部经典著作《劳作与时日》;《法律篇》;《麦克白》;《鲁滨逊漂流记》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分析,具体地探询了西方文化中隐约于诗歌、哲学和历史三方汇流的传统之中的本真的法律——政治精神,并由此研究了西方的思想家们是怎样本着这样的立法精神,成功或者失败地,于神意关切和隐退之际,思考在人间如何建立善和好的国家? -
文化的价值
《文化的价值》是一个被西方学者称为“哲学家中的哲学家”的最后遗稿。是二十世纪最富灵感与诗意的文化笔记。在维特根斯坦眼中,有力量的语言必须使事物看上去具有同一性,它使时间的拟人化变为可能,而思想的欢乐就是他生活欢乐的源泉。作者的睿智之光闪现于哲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向诸多学科提出质疑,颠覆了他之前的文化价值观。求证了人类现有知识的可信度。 维特根斯坦是把现代哲学方法“推进到决定性转折的第一人”。他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哲学方法论、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英国大英百科全书《今日伟大思想》列为二十世纪人文学科六十二项重要成果(其中哲学为五项)的代表之一。 -
雪莱政治论文选
作者雪莱(1792一1822)是世界闻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激进的思想家。过去在国内只介绍过他的诗作,末翻译过足以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论文和散文。本书收集了他的九篇文章和八篇诗,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暴政、反对宗教迷信和同情劳苦人民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感情。 -
有节制的生活
《有节制的生活》讲述西塞罗不仅当过执政官、元老院元老、总督,积极从事政治活动,而且也是当时最伟大的演说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他的名字不仅与古罗马连在一起,而且与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连在一起。他在修辞学、法律、哲学、政治学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他的政治思想对罗马法乃至后来西方的政治法律都有很大的影响。他把古罗马散文发展到了顶峰,而成为希腊罗马文化之父。他有博大精深的雄辩才华,他的演说铿锵有力,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典范;他的论文通畅明顺,善于运用辞藻,尤其是《有节制的生活》所选择的数篇内容,明畅华丽、晶莹澄澈,是西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
跑步圣经
跑步,究竟是一场苦行僧之旅,还是跑者内心的一场博弈?我们需不需要跑步?到底为什么跑步?一个跑者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是一本融合实践和哲学的跑步巨作。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跑者的坚韧;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跑者的胸怀;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伟大思想家和运动者的精神;在这里,你可以与身体的“思维”对话。通过这本书,你也许能够找到“你到底是谁”和“你该如何适应你自己”的答案。 希恩博士提供了一个关于健康和快乐的人生大纲,展示了身体如何控制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能量。通过有史以来那些伟大思想家和运动员的谆谆教诲和身体力行,希恩打开了他“跑步人生”的大门。而且,希恩将之与他自身关于健身、跑步的理论以及他关于训练、受伤预防和参加比赛的专业知识结合到了一起。但这绝非说教,而是他将你引领入他自己的“跑步人生”,并且为你解释体验你自己唯一的身体和思想的关键意义。 -
西绪福斯神话
•二战后欧洲青年的精神读本《西绪福斯神话》 •《西绪福斯神话》该译本荣获第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 《西绪福斯的神话》这本哲学随笔是阐述加缪哲学理念和文学思想的简明读本,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永恒苦难命运蔑视和抗争的精神。西绪福斯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当加缪这样看这个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时,存在主义的哲学之眼就进入了古代的神话。 -
杀闷思维
《杀闷思维》内容简介:关于人生装备,如何先取90分?知学该学之学,知明思方与天人,知重人生情义礼,思想有智慧,品格有美德……简入繁出,各适其适,整全视野,确当思考。如何从90分出发?杀“闷思维”。当正眼观鬼,心感苦乐,脑观苦乐,能离苦乐,不动如如;当心头纵使不快乐,心底依然傻傻乐;当见人间无常偶有常;当历劫多生,依旧挥落满身花雨,潇洒归来……见当世为小,历史为小,只见天地为大,胸无上大。100分后又如何?“杀闷”思维。或思考,或不思考,或子矛子盾玩批判,或变长变短搞创意,或读书,或工作,或旅行,或休息,或谈情,或布施……行云流水,无黏无滞,尽其在我,从心所欲而不逾理。一套关于解放心灵与丰沃生命的实践方略。“小李飞刀”,以德智为基,以运思为乐,以游戏心情玩批判,细微入里,润物无声,点到为止,豁然全开。 -
在张力中思索
本书的几场讲演就是在上述三种张力中展开的。在今天,谈文化问题离不开现实问题,而谈现实问题又只有通过中西、古今、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才能深入。自从1980年代起,我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题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观点一以贯之,从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借鉴西方文化来批判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用这种方式促进中西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中国文化的提升。这种提升,也可以说是“弘扬”。弘扬不是口头上鼓噪和宣传的事,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地进行理论上的创造,中国文化有多大的生命力,就看她能否雍容大度地吸收异己文化的因素来营养自身,通过新陈代谢而排除毒素,更新自身。我把这叫作“新批判主义”,并认为这是整个21世纪中国人所必须完成的一件世纪工程。 -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内容简介:哲学只是一种思想方式而已,虽然这一种思想方式在后哲学时代里仍旧起着主导性作用。所谓“后哲学”仅仅意味着除哲学之外其他思想方式的可能性。后哲学的思想将会有一个更为自由开阔的课题范围,因为它面临着一个没有边界的多元文化世界。在这个由于技术工业的普遍作用而导致文化全面失度和失控的时代里,思想正在经受咄咄逼人的考验。 《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的短篇作品,凡二十四篇,记录了作者主要从海德格尔现象学出发,对西方哲学传统、当代哲学文化、现代技术、诗-思关系、东西方哲思差异等课题的思考。 -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我都写完了,你们写什么?林清玄,我的下册就留给你写吧。 ——南怀瑾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 ——余秋雨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 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 ——于 丹 “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菩提十书:紫色菩提 凤眼菩提 星月菩提 如意菩提 拈花菩提 清凉菩提 宝瓶菩提 红尘菩提 随喜菩提 有情菩提 -
人性观察
《人生哲思录:人性观察》围绕人性这一主题,以语丝形式,向读者介绍了人性、人与社会、人生况味、世态人情、个人视角等内容,《人生哲思录:人性观察》收作者周国平在这方面的相关论述,发类编排。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卓见。内容精采,富有哲理,文句精炼。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是周国平从尼采著作中节选了一些段落译成的,供对尼采哲学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阅读。选取的标准是,内容上表达了尼采的重要思想或精彩见解,文体上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同时照顾到可读性。全书八十四节,按照原著的写作时间排列,每节末尾注明原著的出处。各节的标题,少数是原著已有的,多数是译者根据内容拟定的。书后附有尼采小传。 -
孟子趣说3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谥号:一个字背后的一堆问题。简体字又惹麻烦了。尽孝实在不容易。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塑造假孔子。打人不打脸,那,打动物呢? 要读史,先读经。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没读过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当代史呢? 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尼采自传
弗里德里希·尼采编著的《尼采自传(重估一切价值图文本)》讲述了:无疑,尼采是哲学史上“翻页”的人物,如果说苏格拉底开创了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的传统,那么尼采则是这一体系的掘墓人。这位不可一世的天才却不得善终,至今他的幽灵仍在徘徊,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出于对自己成就的认可,这位目空一切的疯子写了自己的传记《尼采自传(重估一切价值图文本)》,让后人得以理解他的学术轨迹和人生历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