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观念图志

    作者:赵汀阳

    《观念图志》内容包括:赫拉克利特、如何使阿基里斯真的追不上乌龟、笛卡儿、黑格尔和辩证法、黑格尔与绝对精神、尼采与上帝、弗洛伊德发现了巨大秘密、罗素悖论、罗素与逻辑证明、海德格尔与诗人、海德格尔与死、维持根斯坦与苍蝇、维特根斯坦与治疗法、福柯与精神病人、德里达的解构、哈贝马斯拯救理性、艾柯迷恋迷宫、格尔滋获得地方知识、纳什均衡、孔子浮于海、孔子反对不学而不思、老子知足、孟子的浩然之气、王阳明心情、观念与事实的出入、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一样、知识是改造人自己的力量、认识人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等等。
  • 自由之旅-与剑桥大学心灵导师的精神对话

    作者:【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本书是亚瑟·本森的一部充满哲思的随笔。作为剑桥学人和莫德林学院院长,他对身边的生活观察很是细微,面对繁复的社会,他头脑清醒,观点鲜明,不与流行为伍,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时刻保持自己思想的前瞻,灵魂的纯净;他深入探讨生活,对时下一些人过度的欲望、追求、成功和金钱的向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批评;他告诉年轻人:梦想就像是人生的新鲜血液,有了它,就不会迷惑,就能勇往直前;他还指出:人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是改变世界的动力,是改变环境、改变自我的原动力;他向往治愈一些被大众视为常理的行事习惯,重新以一种更加深入的反思精神来了解真正的精神渴求和自由是什么;他诠释了何为美德:“事实上,以简朴、仁慈、不计得失、友好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才是美德和美的真正源泉,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人生模式,值得人们永远的珍藏和纪念。”这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精神完全吻合!所以好的作品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量,是不分国界的。
  • 古典·革命·风月

    作者:应奇

    本书记叙了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的寻书经历。作为一名老书痴,作者四处访书的经历轻松有趣;尤其因为作者的学术背景,其所寻之书多与“政治理论”相关,于是在本书中,作者历数政治理论的经典著作,把对于相关主题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一番“串讲”,这对于“政治科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又可作为一本极有价值的经典导读。
  • 回家的路

    作者:汪丁丁

    本书表现了作者在人类知识森林中的
  • 知鱼之乐

    作者:子非鱼

    《知鱼之乐》仅供精神贵族享用。所谓“精神贵族”是指这样一类人,他们对文化的渴求不限于取乐或谋生等低层需要,而是有兴趣追究超然于现实生存或支配着现实生存的高层疑问,其情形俨如衣食无忧的富翁断不肯再为获取一口粗食奔忙,而是更有雅兴去赏玩翡翠钻石的璀璨一样。《知鱼之乐》只收集了一些轻松散漫的随笔闲谈。虽属散漫闲谈,毕竟关涉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故此建议读者最好按照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着来路。
  • 人与永恒

    作者:周国平

    二版序 我无意像培根那样,一生中时时把自己的格言集带在身边,不断精雕细刻。原因很简单:我不是一个格言家,这本书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过是我平时随手记下的小感想的一个汇编罢了。此次再版,只作了若干删节和较多增补,章节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扩充,因为从初版至今,毕竟四年过去了,手头又有了一些积累。十年的积累仅成这么一本小书,我发现自己实在算不上一个勤快的人。
  • 常识与通识

    作者:阿城

    阿城先生的《常识与通识》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作品”系列之第二种,“作品”系列为文学大家的文化随笔。之后会陆续推出阿城先生的《闲话闲说》以及沈从文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作品。 *《常识与通识》是阿城先生一部关于文化的随笔集,其经典性无需多言。每看一遍,有一遍的发现和收获。 *《常识与通识》以布面精装的形式重新出版,阅读收藏两相宜。 《常识与通识》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阿城先生近二十年前思考的问题,诸如基因、人性中的攻击、艺术与催眠、情感与化学等等至今还让人脑洞大开,见出了阿城先生的开阔和大气象。
  • 尼采的博客

    作者:[英] 马克·弗农

    《尼采的博客:对生活、宇宙以及万物的42个深度思考》是一部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哲理散文集。作者挑选了42句最智慧、最风趣、最古怪的名人名言,从西方智者苏格拉底的“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到东方圣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古罗马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性就是器官的相互摩擦,伴随着少量粘液的间歇性分泌”到好莱坞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我不想通过我的作品来达到不朽,我想要通过永生不死来实现不朽”,从中获得灵感并发现其对当代生活的意义,阐发自己对幸福、来世、工作、爱情、性、金钱、旅游、友谊、良心、运气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每一篇文章虽不长,却富有强烈的思辨性和不拘一格的见解,能够激发阅读者的思维、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从猫的诱惑到智慧的本质,这种让大脑沸腾的读物是爱好思考者的最好伴侣,它也证明了即使是微小的反思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人生十论

    作者:钱穆

    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谈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 寓言的密码

    作者:张远山

    《寓言的密码——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探源》是作者二十五年(1980一2005)反复研读先秦诸子典籍和历代相关研究著作后.以先秦诸子寓言为切入点,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之最初思想成因的全面探究。书中所选寓言的三分之二, 被作者从浩瀚古籍中拈出,首次概括成四字成语形式。
  • 独立知识分子

    作者:何怀宏

    《独立知识分子》是何怀宏教授思考和评述古今中外知识分子品行、思想、精神的记录。 全书共分三辑,分别为“观念的人”“西方哲人”“中国士人”。 何怀宏先生通过向读者介绍中外古今的著名的思想家如苏格拉底、维特根斯坦、萨特,陈布雷、王小波、史铁生、张承志等人,评述他们的思想,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思想、著作,传递了“独立为知识分子第一义”这一基本观点。在这本《独立知识分子》中,何怀宏先生主张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其精神独立、思想自由体现在知识分子不畏惧行动精英的权力,不谄媚大众和舆论,具有精神创造能力,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国家社会的关怀之情和对新一代知识分子所寄予的希望。
  • 知鱼之乐

    作者:王东岳(子非鱼)

    《知鱼之乐》是一本哲理随笔,汇集了作者数十年的思想精髓。在阅读这本哲理随笔之前,请读者诸君做好迎接一场思想地震的心理准备。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这是三个截然不同、无法贯通的领域吗? 答案是否定的,《知鱼之乐》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方法,原来这三者统一于一个更基源的自然律——递弱代偿。
  • 问道者

    作者:周辅成,赵越胜

    我手中只有半只白粉笔和一支破笔,用它来传播中外贤哲们的智慧,因为知识是可贵的,道德是可贵的,文化也是可贵的。——周辅成 《思享家丛书:问道者·周辅成文存》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雅典谐剧与逻各斯

    作者:[美] 奥里根

    本书是解读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云》的专著。 阿里斯托芬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独一无二。他的笔下不仅有严肃的幽默和深刻的政治意涵,也有幽美的抒情段落和肃剧式的吟唱。就雅典城邦戏剧的形式而言,堪称集大成者:舞台剧,城邦和政治教育、节日狂欢、阿里斯托芬把他们结合得完美无比。 《云》因为塑造了不同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而更引人注目。从而是理解苏格拉底思想的重要资源之一。 按照阿里斯托芬自己的说法,《云》是他最聪明的剧本。具有新颖的形式,新鲜的观念和创新精神,是一部节制的谐剧,是纯洁新颖的上乘之作。今天的我们如果不仅把它视为谐剧作品,还把它视为政治生活的文学产物,将之放到雅典民主时代的背景,进而放到整个思想史的背景,那我们肯定会对阿里斯托芬有更恰当的理解。
  • 尼采著作全集(第12卷)

    作者:[德] 尼采(Friedrich Nie

    据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十二卷译出。本书包含尼采自1885年秋至1887年秋之间的全部残篇遗稿,包含了后人编辑的所谓尼采“主要著作”即《权力意志》诸版本的内容。
  • 生命的品质

    作者:周国平

    《生命的品质》内容简介: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 文化与价值

    作者:维特根斯坦

    《文化与价值》是维特根斯坦的一本随笔集,代表了这位哲学天才对音乐、建筑、诗歌等艺术以及审美的评论,内容涉及对于弗洛伊德、施本格勒等流行学说的评论,对于思想、语言和哲学的一般看法,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等的述评。
  • 看哪!哲学家

    作者:庞育川

    《看哪 哲学家》,哲学是一们关于智慧的学说,也是所有学科中最难懂的学说,本书主要是把中外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的思想和生平事迹用简单形象的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哲学的钥匙。
  • 论柏拉图的《会饮》

    作者:【美】施特劳斯 著,伯纳德特 编

    本书是施特劳斯对柏拉图的《会饮》做的疏证。讨论了教育与美德、爱、不朽等概念,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由“行为和制度的美”进到知识的美,最后达到历史世界的最高的美。柏拉图用了最辉煌灿烂的词句描写了这种“彻悟美的本体”的人所达到的境界。
  • 本真性的伦理

    作者:【加】查尔斯·泰勒

    查尔斯·泰勒在本书中探讨了当代文化和社会的三个重要特点:个人主义、工具理性的统治,以及人们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的无助感。他指出在这些问题背后有一个真正值得挽救的道德理想——本真性(authenticity)。泰勒认为,在面临当代社会的窘境时,全盘否定这个道德理想和完全沉湎于这个理想的低级实现形式都是错误的,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像帕斯卡(Pascal)关于人类所说的那样,现代性可以用高贵、也可以用可悲来刻画。只有一种怀抱两者的观点才能给予我们未加歪曲的洞察力,去透视我们需要奋起应付其最伟大的挑战的时代。 ——查尔斯·泰勒 ——————————————————————————————————————— 面对现代个人主义的困境,西方思想界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未停息。但泰勒试图在这场“口齿不清”的混战中另辟蹊径。他通过分析批判两种流行的误解——貌似深刻的文化悲观论与肤浅乐观的放任主义,探讨如何才能恰当地理解和维护个人自主性的理想,致力于从幻觉与误会中拯救这一现代性的伟大成就。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