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简明逻辑学导论

    作者:(美)帕特里克·赫尔利(Patrick

    《简明逻辑学导论》是美国最受欢迎的逻辑学教科书,2008年已出至第10版,大有取代柯比的《逻辑导论》之势。第10版进行了实质性的修订:新增了“杰出的逻辑学家”简介,简述了历史上14位杰出逻辑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书末的“逻辑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也经过完全重写和扩充。 本书是逻辑导论型教材,完成了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给学生和读者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些整体性和一般性的知识。包括了当代逻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它试图由此建构出逻辑学的某种整体形象,并由此传达关于逻辑学的一些重要观念。二是提高学生或读者处理日常思维中的推理和论证的能力。最后,还特别注重逻辑内容与历史内容和社会现实内容的链接。正如作者所言,这有助于使常人眼中有些冰冷和生硬的逻辑学更加人性化,也会因其与历史的链接而更为有趣,从而增加对逻辑学的亲切感。
  • 政治思考

    作者:[美] 格伦·廷德

    本书从探讨人类在本质上是隔阂的还是统一的、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这两个永久性的问题开始,深入剖析政治权力关系各个层面的诸多问题,最终展现出“人类的不确定性”这一主题。作者呼吁要以苏格拉底的对话精神和康德的二律背反概念破除意识形态的藩篱,构建开放的政治思考领域,以利于公正社会的建立。
  • 从《理想国》到《正义论》

    作者:[英] 奈杰尔·沃伯顿

    本书一共27章,每章专门讲述一本伟大的西方哲学著作。每章的宗旨是做出简短的介绍,然后提出其中最重要的话题,这些话题直到现在还值得探讨,也仍然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智慧。 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激励您去细读或重读本书提及的有关书籍。虽然没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读完本书所提及的所有哲学著作,但至少本书能为您提供一些较好的建议,以便您能进行选择性和批判性的阅读。作者努力避免推荐那些非常晦涩难懂的著作,因为这是没必要的。这也让作者忽略了一部分权威的著作,例如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等。 这是作者个人选择出来的27本西方哲学名著,有些人可能不完全赞同他的选择。但是,至少从现在来看,作者所推荐的书绝对都值得一读。其实,作者更希望的是通过本书鼓励读者去判断和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西方哲学经典。 本书的每一章都是独立的,您不用按照各章的先后顺序去阅读,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翻开书中的任何一章去细细品读。
  • 现代世界之道

    作者:[加] 纪克之

    本书作者纪克之为当今世界学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本书中,对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今世界之世俗性作了较系统的梳理,试图揭示出当代社会与文化所滋生的一个最狡猾的诱惑——我们在世上活着,似乎上帝并不存在,至少上帝存在与否,无关紧要。这个诱惑对人类的真实生存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结果是可悲的。纪克之将这一切向当下的我们娓娓道来。这对于我们了解今天的世界,大有裨益。
  • 新自由主义简史

    作者:[美] 大卫·哈维

    1978年,中国经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向自由化的转变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下令限制工会力量并终止国家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惨状。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通过一系列特殊政策为金融和产业松绑,将美国带上了一条复苏经济的道路。 或许在未来的历史学家看来,1978年至1980年这几年是世界社会史和经济史的革命性转折点,因为正是在这几年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实践的理论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新自由主义认为,通过建立一个以稳固的个人财产权、自由市场以及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制度框架,能释放个体企业的自由和技能,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人的幸福。 自1970年代以来,松绑、私有化、国家从许多社会供给领域中退出,开始变得司空见惯。从前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国家到老牌社会民主制和福利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受了某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另外,支持新自由主义的人们如今都身居要位,影响遍及教育、媒体、公司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政府核心机构以及那些管理全球财政和贸易的国际性机构。也就是说,新自由主义作为话语模式已居霸权地位,它成为我们许多人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常识的一部分。 那么,新自由主义打哪儿来?它又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泛滥的?对这个政治经济学故事的批判性考察,将为我们确认和建构另一种未来政治和经济安排的可能,提供一个框架。
  •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

    作者:[古罗马]西塞罗

    本书是国内唯一的西塞罗文集的古希腊文译本。西塞罗被称为古希腊罗马文化之父,美国研究古代史的权威摩塞司•哈达斯博士在《罗马帝国》一书中把西塞罗列为“永垂不朽的罗马人”之一。西塞罗凭着他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广泛了解和深入领会,为拉丁语确立了一套与古希腊哲学相对应的术语概念,成为他对古罗马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西塞罗作为一位拉丁语大师,语言词汇丰富,句式严谨,结构复杂,讲究修辞,同时又具有文学散文式流畅的特点。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中收录的《论共和国》、《论法律》、《论老年》和《论友谊》的拉丁文本采用的是勒伯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西塞罗《论共和国》(De Re Publica)、《论法律》(De Legibus)、《论老年》(De Senectute)和《论友谊》(De Amicicia)拉丁文本,其中《论共和国》对照杜伊布纳希腊罗马作家丛书(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西塞罗《论共和国》1960年版,对残损部分作了补充。《论义务》是根据意大利里佐利综合文库古典丛书(I Classicai della Biblioteca Rizzoli)中西塞罗《论义务》(Cicero:De Officiis)1987年版拉丁文本译出的。译文中的注释为译者所加,参考了上述各种版本和其他有关译本的注释。
  • 圆觉经

    作者:徐敏 译注

    《圆觉经》是一部非常能够体现中国佛教注重“妙有”思想特色的佛经。该经主张一切众生都具足圆觉妙心,本当成佛,无奈为妄念、情欲等所覆盖,才于六道中生死轮回;如能顿悟自心本来清净,此心即佛,无须向外四处寻求。该经所明为大乘圆顿之理,故对华严宗、天台宗、禅宗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 楞严经

    作者:赖永海、杨维中 译注

    《楞严经》则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该经虽有真、伪之争,但内容十分宏富,思想体系严密,几乎把大乘佛教所有重要理论都囊括其中,故自问世后,就广泛流行。该经以理、行、果为框架,谓一切众生都有“菩提妙明元心”,但因不明自心清净,故流转生死,如能修禅证道,即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一思想。
  • 四十二章经

    作者:尚荣 译注

    《四十二章经》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而且是一部含有较多早期佛教思想的佛经。经中主要阐明人生无常等佛教基本教义和讲述修习佛道应远离诸欲、弃恶修善及注重心证等重要义理,且文字平易简明,可视为修习佛教之入门书。
  • 上帝的迷思

    作者:[英] 理查德·道金斯

    《上帝的迷思》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生物学家兼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在继他的一系列科普大作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书中剖析了宗教的由来及对人类思想的禁锢和欺骗,作者认为“上帝假设”的集体非理性信仰不仅是严重背叛理智,而且导致了不宽容,压迫、固执、自大、虐待儿童、同性恋恐惧等现象,认为宗教是人类进化史的思想寄生虫。他大力提倡人们提升自我意识,亦即形成这样的意识,成为无神论者是一种现实的志向,并且是一种勇敢和值得离度赞赏的志向,从而最终成为一名幸福、安宁、有道德、充满理智的无神论者。
  • 中国思想地图

    作者:熊逸

    《中国思想地图:老子》是青年学者熊逸“站”着读《老子》,力图“理解”而不是“颂扬”、“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传统文化、梳理中国思想电的一次尝试,从“老子”开始,这一系列还将陆续推出“庄子”、“苟子”,等等。 全书以大无畏的勇气、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老子》一书的一切可疑之处,都作了穷追猛打式的拷问,从政治主张到生活哲学,从理论的内在矛盾到思维方式的漏洞。既不装糊涂,也不受任何名家名人的忽悠。 书中灼见叠出,妙语连珠。欲读《老予》,先读此书,一定可以让读者少走许多弯路、少受不明不白的忽悠。
  • 论自由

    作者:约翰·密尔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 法学方法论

    作者:齐佩利乌斯

    为理解“法”,必然要掌握发现“法”的方法。本书介绍法学方法论方面必需的知识,而不牵涉法哲学上的复杂争论。藉由本书所介绍之方法论,法律一方面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又为其最为基本的任务的实现,即合乎正义地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留下了空间。
  •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作者:Michael Sandel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justice in our society and our lives, Michael Sandel reveals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y can help to make sense of politics, religion, morality - and our own convictions. Breaking down hotly contested issues, from abortion, euthanasia and same-sex marriage, to patriotism, dissent and affirmative action, Sandel shows how the biggest questions in our civic life can be broken down and illuminated through reasoned debate. "Justice" promises to take readers - of all ages and political persuasions - on an exhilarating journey to confront today's political and moral controversies in a fresh and enlightening way.
  • 论生命之短暂

    作者:塞内加

    “伟大的思想系列丛书”是英国企鹅出版集团推出的一套精选本学术名著,共80种,收录了一些对人类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著作、随笔和政论。作者包括柏拉图、尼采、奥威尔和阿伦特等,以中英双语的形式出版,既能够让读者领略原著的思想精髓,又能借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伟大的思想”选择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公认的西方哲学经典著作。每一部经典都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最能代表其主旨的部分,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出版,尽量帮助读者把握西哲全貌、准确理解其精神内涵。纵观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它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它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它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伟大的思想》丛书带您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 思想自由史

    作者:[英] J.B.伯里

    伯里的这部篇幅并不长的著作是其较早期的作品,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阅读价值。作者力图说明,人类思想的历史,是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压制走向自由的历史。其间纵然多有黑暗时期出现,企图以思想权威的专制精神取代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的光芒势必冲破黑暗,建立理性与自由的王国。值得一提的是,伯里所称的“思想自由”是一种狭义概念上的定义,其范畴并不越于西方的宽容理念之外,而并非我们平素所理解的这一概念。
  • 城邦与自然

    作者:刘小枫 主编

    《城邦与自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内容简介:西方学界研究亚里士多德与现代性思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取向:要么援亚里士多德来修补现代性观念,要么辨明作为古典哲人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现代性思想从根本上讲不可通约,再就是追究亚童士多德思想对现代性思想兴起应负的责任——无论哪种途径,当然都得首先搞清楚亚里士多德思想中的诸多细节,而且得从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思想差异入手。
  • 宗教与科学

    作者:(英) 罗素

    这本《宗教与科学》,是罗素1935年的作品。出版的当时,就颇引人注目,到五六十年代,已多次再版,仍很风行。在罗素去世十年之后,再来读一读它,还是饶有兴味。 罗素是众所周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不信上帝,对宗教神学持否定态度,他是一个非宗教主义者。罗素在这本书中,历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神学的冲突和斗争,每次斗争的结局,总是科学战胜神学。宗教虽然始终不渝地为神学辩护,但它在科学进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却,为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饰和补缀。罗素的文采是负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写得深刻而生动,机智又雄辩,他批判宗教神学的一些文章,很可以借用来作无神论宣传的材料。商务印书馆最近还出版了罗素另一本批判宗教的书:《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这是一本文集,收集了罗素从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十五篇文章,和《宗教与科学》可以参照阅读,对罗素的非宗教思想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列宁主张利用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的作品,对千百年来深受宗教愚弄的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看来唯心主义哲学家批判宗教神学的书,也不是不可以利用。我们对罗素这本书抱有兴趣,主要也在此。 当然,罗素终究是唯心主义者,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不彻底的。罗素对宗教辩护者提出的“科学是不够的”、“科学不讲价值”一类说法,承认是对的,罗素说,“价值”问题确实不属科学探讨的范围,而且他还进一步说,“价值”问题首先不是知识范围的问题,因而它不是凭理智可以解决的。在罗素看来,科学只讲真伪,不管善恶,涉及“价值”一类伦理问题,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人们对价值持不同的看法,和人们对食物有不同的口味一样。既然科学管不了“价值”、“善恶”一类伦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伦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和必要了。在这一点上,罗素和康德一样,限定知识的范围,给信仰留下地盘。罗素对科学的进步,持悲观主义的看法,虽然他肯定科学每战胜神学一步,就给人类带来一分幸福,减少人的“天生野蛮性”,但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残杀手段更为厉害的战争灾祸,而且发展的趋势,将是愈演愈烈。人们在战争灾祸面前,遇到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科学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科学又恰恰给宗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罗素还认为,科学发展的本身,就向科学的决定论提出了挑战。他指的是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运动方向的问题,微观粒子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决定论在论证上出了漏洞,给意志自由论和宇宙目的论的论证开了方便之门。罗素认为,在理论上对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都可以驳难,各自在理论上的论证都不能自圆其说,因此,罗素说这二者都是形而上学,都不是科学可以证实的问题。显然,这样又给宗教留有余地。
  • 探寻人生痛苦之源

    作者:叔本华

    《探寻人生痛苦之源》收录了部分叔本华探寻人生痛苦的哲学散文,所选前三篇小文可直接反映出人生之所以痛苦的根源,后几篇则从对一些具体事物的感悟出发,提出使人生痛苦的一些间接缘由。读后当能体会出他作为哲人的深刻,他道出了人生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与不幸;作为诗人的敏感,他对诸如人性、生命、地位、荣誉、财富以及审美、伦理、智慧等进行了诗意又耐人寻味的思考。
  • 混沌与秩序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克拉默

    最近在生命科学中取得的进展,已经在我们对自然的认识方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对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系统和自组织的深入研究,已被纳入科学视界。因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著称的克拉默教授,以其独特的洞见致力于展现一幅整体图景,回答长期以来一直强烈吸引着人类的重大问题——生命是什么。 克拉默教授探究了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和突变论等自组织理论,剖析了生命结构的有序与混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物种进化和进化主义,树与闪电的相似形态,三体问题,天体结构,分形艺术,大爆炸,衰老与死亡,由此建立了事物的根本复杂性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本书每一章皆以一段哲理性对话开篇,以一首抒情诗作结,旨在以这种别出心裁的结构,架起沟通科学技术与哲学人文“两种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