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哲学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本书简介
作为日本岩波书店刊行的“古典新读”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是对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的讲解,但并非对原文进行逐句解说的笺释。全书分两个部分,上篇“书籍的旅行”讲述《沉思录》成书背景与奥勒留生平;下篇“畅游于作品的世界”深入《沉思录》文本内部,对义理进行辨析。奥勒留自述《沉思录》是一本“为所有人,又不为任何人所写之书”,面对经典,我们该如何形成基本的共识,又生发出属于个人的独特理解?这本小书或许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丛书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知名出版社岩波书店陆续推出了一套古代经典讲解丛书,这组普及性读物分汉学与西学两路,挑选了《论语》《孟子》《沉思录》《荷马史诗》等文本,由日本各领域一流学者撰写讲义,面向大众,深入浅出,以“通识”的程度介绍经典,并对经典如何指导当代生活提供自己的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联书店将此套丛书精选引进,冠以“古典新读”之名,以期用异域的视角,开启的新维度,联结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
雅克·拉康研讨班七
在本书即1959-1960年度的研讨班中,拉康以其对欲望的独到理解与创新阐述为基础,较为系统地构建起了一套以欲望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并且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与西方伟大的哲学-伦理学传统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彰显了欲望极其宝贵的伦理学价值。通过对康德伦理学进行独具创见的批判性解读,拉康深入揭示了后者与萨德思想的隐蔽关联所引发的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重大危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精神分析式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在实践中对欲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冲动的对象进行某种“升华”。通过对弗洛伊德冲动学说的重读和解构,拉康在深入揭示冲动和语言紧密关系的同时,也为冲动的可塑性进而还有升华的可能性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如何将欲望的心理活动付诸行动的问题上,拉康继承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弗洛伊德的三段论式的实践模式,并且对此给出了一套别开生面的阐释。以欲望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为主轴,拉康在对文学经典中的悲剧英雄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悲剧理论,并且揭示了他的这套欲望伦理学所具有的悲剧精神。最终,可以说这套以认识欲望、净化欲望并爱护欲望为宗旨的精神分析的伦理学,鼓励人们“不在其欲望上让步”或者说遵照其内心的欲望去行动,真正做到“从心所欲”。
-
中国文化通识
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
“真正的传统文化观看之道,是要把历史倒过来看的。”
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颠覆性地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为何有那么多讲中国文化的书,还需要一部《中国文化通识》?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是从文物的角度出发,将“文化”当作某种“客观”存在物;而本书从人性角度出发,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着重关注那些对当下的中国文化至关重要,且在个体的中国人身上“活着”的元素。
★一般介绍中国文化,几乎将之等同于传统;而本书从现代性角度出发,强调的是,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一般讲中国文化,将其等同于民族的;而本书则强调中国思想的普世主义本质,并对未来提出展望: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内容简介】
「不要再把中国文化当作一个他者,哪怕是一个更好的他者,真正进步的做法是把中国文化认真地当回事——作为“世界人文思想共和国的一员”。」
本书是一部写给现代中国人的中国文化通识,采取的方法是,把历史倒过来看,就一些关键议题,诸如历史、语言、管治方式、自我修养、人生美学、民族主义、普世主义、中国的崛起及其软实力等略作述评,以助读者进一步探索反思。
本书认为,对当下中国文化的形成来讲,迄今100多年的现代转型经验,甚至比几千年的传统遗产更为重要。
因此,本书显著区别于既往同主题作品的是,延续辜鸿铭的问题意识和林语堂的批评姿态,以人性为尺度,以现代性为视野,重述中国文化的主脉和命理。
-
驶于当下
◆编辑推荐
☆一次大胆而又敏锐的写作实践,打破非虚构写作的定式,让不能言语的汽车成为主角,真正做到了 “把自己作为方法”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出行”篇,感受当下鲜活的汽车驾驶历程:菜鸟怎样克服新手恐惧成为老司机?手动挡的乐趣在哪里?外资车一定好于国产车吗?如何应 对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
☆糅合理论与现实,以深刻洞见指引诗意文字,反思人与技术的关系,描绘一幅不同以往的思想图景:包括汽车在内的物质机器如何影响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历史学学者高毅一致推荐:很有想法!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汽车取代牛马,成为公共道路的主角,它是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塑造了现代人类的空间感、时间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社会景观。然而,汽车自身的状态却很少进入现代文本,也几无可能进入未来历史,因为它无法言语,没有感情。
本书试图完成一次大胆的写作实践。这是一个需要依靠感觉、想象力与修辞的领域,目的是将不能言语的物质纳入文本,成为可供留存的历史记录。
作者以自己的汽车为对象,下沉到日常生活中,描绘了汽车的真实状态以及人与车的互动过程。作为一名普通的车主,作者和4s店销售员、驾校师傅、出租车司机、修车工、交警、车险理赔人员等一同感受着汽车的存在。作为一名专业的学者,作者则在自己的车中构建了一个微小的思想空间,反思现代技术与人的存在的关系。
◆相关好评
“通过一个历史学者对购置和使用一辆汽车的个体感受,思考工业化引起的人的境况的变化,初看视域可能有点偏狭,但由于作者的人文社科知识修养深厚,他的先锋尝试仍不乏有益的启示,有望引起一股潮流,在日常生活史领域开出一片新天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高毅
“联结方向盘、引擎火花塞与时代精神的轮上奇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上的哲学》作者 徐英瑾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 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
机械的心灵
心灵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当代西方心灵哲学领域里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蒂姆•克雷恩教授在本书中,从表征之谜、理解思想者和他们的思想、计算机与思维、思维的机制、解释心理表征和意识与机器心灵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究。该书将心灵的本质这个问题恰当地置于当代关于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著作的背景当中,对心灵本质的研究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是当代唯物主义心灵哲学的又一力作。该书将会使心灵哲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还可以作为关于心灵哲学的高级课程的优秀教材。
-
空间的生产
《空间的生产》是亨利﹒列斐伏尔具影响的代表作,也是城市研究领域引用率高的著作之一。本书同时是20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空间转向”的理论基础和奠基性文献。
《空间的生产》首发于1974年,集中了列菲伏尔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列菲伏尔的逻辑,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的生产包容一切的世界观和实践活动,其产物不同于自然空间与实际空间,而是包含三层含义:(1)空间包含了多重关系,任何一个社会从而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空间。(2)空间是一个表征性空间,透过意象与象征而被生产出来。(3)空间通过知识与理论的诠释而被建构出来。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列菲伏尔尝试重建关于空间的元理论;同时又从空间实践的层面提出:空间不是既定的,而是具有建构性的力量,是生成的,具有实践的反思性。本书主体分为七章:一、当前工作的计划; 二、社会空间;三、空间的构型; 四、从绝对空间到抽象空间;五、矛盾的空间;六、空间:从矛盾到异化;七、开放性与结论。
-
黑格尔导读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
批评与意识形态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今最重要的,也是最激进和理论家之一。他对不女人花文化和社会诙谐而尖刻的抨击广为人知。在这部开拓性文学理论著述的新版本中,伊格尔顿力求在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之间建立一种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纵览雷蒙?威廉斯、列宁、托洛茨基、布莱希特、阿多诺、本雅明、卢卡奇和萨特的主要著作,伊格尔顿对传统文学批评进入了细致入微的评论,同时对意识形态做出引人入胜的理论阐释。
伊格尔顿利用这一视角,提供了对经典作家精彩的分析,其中包括:乔治·艾略特、查尔斯·狄更斯、约瑟夫·康拉德、亨利?詹姆斯、艾略特、叶芝、乔伊斯、劳伦斯。
内容简介
《批评与意识形态》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学家伊格尔顿的代表作。这本完成于伊格尔顿青年时期的作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西方文化界的一批学人在面对社会现实的新变化,努力寻找“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更加具体的唯物主义形式复苏”的理论方案。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伊格尔顿针对以雷蒙?威廉斯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美学批评中所遗留的人本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后结构主义理论形态的批评精神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需要在艺术的“物质实践”层面明确文学文本得以生产的活动“结构”,而批评就是分析这些文本生产结构的历史表述。书中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以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为核心,在一般生产方式、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文本六个范畴上建构起一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强调从既定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文化语境中展现文学文本创作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
政治经济学批判
本书是对马克思《资本论》三卷本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计划的总体性阐释。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大量马克思的原始文献,针对当代左翼思想中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表面化理解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论》的若干定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就此而言,本书不只是一部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三卷内容的一般性导论,而且以一种批判性的“新马克思阅读”的理解方式,重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彰显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与开放性。
-
低垂之眼
-编辑推荐-
★ 首部以“视觉”为中心的法国思想史,全面考察法国“视觉中心主义”的兴亡
☆ 极具学术想象力的跨学科研究,百科全书式的“视觉”话语大全
★ 理解“视觉中心主义”的历史,洞悉充斥着图像与监视的21世纪
☆ 作者马丁•杰伊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对视觉的推崇,在西方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从柏拉图、笛卡尔直到启蒙运动,视觉往往与清晰、秩序和理性相关联。随着摄影、电影的出现,视觉更晋升为现代感官王国的领主。然而,来自法国的现代思想家——萨特、梅洛-庞蒂、福柯、拉康、巴特、德里达——也以各种方式质疑视觉的霸权地位:从印象派到超现实主义,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从结构主义到后现代分析……
本书为读者展现了“视觉中心主义”如何被撼动的历史。凭借其杰出的材料整合能力,作者将眼花缭乱的批判整合进宏大的思想史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呈现出法国思想史。
-媒体推荐-
一本宝贵的书……对于任何想要聚焦20世纪知识生活的人来说,杰伊的这部权威历史著作是必读之作。
——《艺术论坛》
杰伊对20世纪法国视觉态度的探索,成就了这部令人印象深刻且严谨可靠的作品……杰伊的许多材料来自典籍,他对此进行了有说服力的综合。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本书所展示的学术成果让人眼花缭乱……它的出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事件。
——《十月》
每一个想教授20世纪思想课程的人都该拥有这本书。
——《现代史杂志》
就其冷静的观察基调而言,这本令人惊异的书是一次穿越思想史的感伤之旅。
——《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
-
行为的结构
本书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早期著作。梅洛-庞蒂在本书中,试图对哲学史上重要的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的问题给出一种解决。他在书中主要运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并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结构理论,试图通过对人的身体的在世的讨论,解决身体、世界、他人、身心等许多哲学问题。具体来说,他在书中讨论了人的反射行为及其它一些高级行为,讨论了物理秩序、生命秩序和人类秩序等问题,从而对身心问题、意识与自然问题提出了一种他所特有的现象学的解决。
-
乔姆斯基精粹
愤慨和洞见、博学和道德热情”的罕见结合
※ 跨界精选25篇代表作,一本书读懂乔姆斯基
兼收划时代的语言学名篇与犀利的政治、社会评论
※ 是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现代语言学奠基人
也是不懈反对霸权政治的斗士,坚守良知的公共知识分子
※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阅读乔姆斯基?
“把人类从经济剥削和政治、社会奴役的魔咒中解放出来”的问题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
乔姆斯基的言语充满着无穷的力量,这是*出色的评论和分析所能证明的力量——一种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变世界而去了解世界的人民力量。
从质疑美国对越南、中美洲、巴尔干等国家和地区的干涉,到反思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揭露美国政治外交中的利益勾连与虚伪的“理想主义”,犀利而深刻的乔姆斯基一直是西方首屈一指并受到广泛倾听的政治批判家。本书精选了乔姆斯基半个世纪以来发表的著作与文章,包括《外交政策与知识分子阶层》《美以“特殊关系”的起源》《知识分子的责任》《对水门事件的质疑》《反思“9•11”》等深具代表性的政治评论,并特别收录了关于其语言学理论与延伸思考的经典篇目,呈现出这位当今西方世界相当重要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全貌。
作为具有世界级声誉的公共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在其50多年有关政治、哲学和语言的写作中,为现代语言学带来了变革,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蕞具原创力、蕞广博的政治和社会评论家之一。《乔姆斯基精粹》集合了他1959年以来蕞重要的作品——从他对B. F. 斯金纳的开创性评论到其畅销著作《霸权还是生存》和《失败的国家》——涉及的主题从对公司媒体和美国干预越南、中美洲、巴尔干的批评,到思想自由和有关人权的政治经济学。该书是对乔姆斯基思想前所未有的一次全面概览。
乔姆斯基是一种全球现象……也许是地球上被最广泛阅读的有关外交政策的声音。
——《纽约时报书评》
乔姆斯基胜过目前还在写作之人的是,他把愤慨和洞见、博学和道德热情结合了起来。这是难得的成就,也是鼓舞人心的成就。
——《在这个时代》
在和平事业中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知识分子。
——《独立报》
[乔姆斯基] 在其他评论家入睡以后,还在继续挑战着我们的假设。他已经成为飞行在我们的国家良心最前列的牛虻。
——克里斯托弗·李曼-赫普特《纽约时报》
乔姆斯基是与整个产业斗争的一小拨人中的一员。这不仅使他显得才华横溢,而且英勇无比。
——阿兰达蒂·洛伊
诺姆·乔姆斯基是针对不公正的权力和谬见最主要的挑战者之一;他反对任何关于美国的利他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假设。
——爱德华·W.萨义德
迄今为止近30年来,乔姆斯基以其对细节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关注和不屈不挠的义愤之情,剖析了对美国权力的主要命题——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侵略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维护自由。
——《优涅读者》
乔姆斯基以非凡的天赋再次证明,人类无法变成商品。
——爱德华多·加利亚诺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
知识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新的中译本。
《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
-
人道主义与恐怖
《人道主义与恐怖》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部著作,出版于1947年,集中体现了梅洛-庞蒂对于当时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考。梅洛-庞蒂的这些文章写作的时间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二战刚结束时,法国的整个社会处于如何走的十字路口,这时法国各种思潮,左中右各种思潮,包括法国共产党,都在思考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梅洛-庞蒂从左翼的存在主义的角度,参与到了讨论之中。从这本文集中可以看到战后法国思想的一种趋向。
-
人的局限性
《英文词典》编纂者
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推崇的文学大家
塞缪尔·约翰生作品集 全新修订版
全面展示约翰生博士的文学才华和思想闪光
✍️ 编辑推荐
◎作者塞缪尔·约翰生是《英文词典》编纂者,也是英国18世纪文坛领袖。他以富有魅力的个性和言说方式塑造了18世纪英国人的礼仪规范、道德观念和文艺品味,18世纪中后期也被称为“约翰生的时代”。约翰生同时影响了后世诸多作家,如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等,也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等作家的推崇。
◎全新修订版约翰生作品集。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企鹅《约翰生文选》等为选本参考,涉及诗歌、散文、书信、日记、诗人评传、序言等,是目前已出版的较全的约翰生文集。译者同时做了全面校订修改,新增20余篇内容。精心排版、装帧,内文使用顺纹纸,锁线胶订,柔软轻盈,阅读舒适。
◎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生活,是约翰生作品的核心主题。约翰生的作品具有喻世明理、内观自省的特点。他在书中论及自己对死亡的思索、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以及对婚姻的摩擦与不幸、生命的意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也是每个时代普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当代语境下依然有阅读价值。
内容简介
《人的局限性》为英国著名作家、批评家 塞缪尔・约翰生的作品集,以牛津《约翰生重要作品选》、哈佛《约翰生文选》和 企鹅《约翰生文选》等版本为选本参考,主要收录了他在《漫步者》《冒险者》《懒散者》等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同时还收录了他的著名诗歌《伦敦》,以及部分诗人评传、书信、游记等。全面展示了约翰生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人性善恶、生命意义、社会意识、理想信仰、婚姻爱情、文学作用等重要命题的精辟论述。
媒体推荐
约翰生的才学和工作是促使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泰晤士报》
✍️ 名人推荐
我最喜欢约翰生博士的谈话,佩服他的博学,可怜他的身世,也崇敬他的为人。他的谈话不管有理没理,总很有趣,多警句,有识见,有劲,回味无穷。
—— 杨绛
不对一位经典的批评家做出适当的评价,人们就无法为西方经典唱一曲完整的挽歌,他就是塞缪尔·约翰生博士,各民族中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批评家。
—— 哈罗德·布鲁姆
约翰生博士身上有圣徒的品质,这是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爱所有人类的人。
—— 弗吉尼亚·伍尔夫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
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
《教化》第一卷分为“古风时代的希腊”和“雅典精神”两部分,以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作品、希腊肃剧与谐剧、智术师的论著、修昔底德的史著等作为文献基础,以斯巴达和雅典的城邦生活作为社会背景,探讨了古希腊文明与城邦政治形态的形成、发展与危机,描述了paideia得以形成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及其在希腊文化与社会中的实践,试图阐明古希腊文化的理想从精神、心灵层面的逐步完善,到寓于城邦的政治理想之中,直至最后终结于雅典帝国及其联盟的失败与消亡的整个过程。
第二卷从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出发,详细分析了柏拉图对话录,尤其以近半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王制》(亦译《理想国》)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以哲学这一希腊知识文化的成熟果实为核心,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德性、智识、公民的养成等希腊精神的基本方面,着重揭示了从古风时代孕育的paideia如何转变、成熟,如何体现于希腊人德、智、体、美的全方位塑造,并现实化为希腊城邦生活、社会交往的规范和理想形态,使得paideia成为塑造希腊精神形态的基本源泉。
第三卷在更为广阔的希腊文化背景中,将柏拉图《法义》所体现的政治教化与神圣观念作为参照,对古希腊医学、修辞学、泛希腊城邦的政治文化、激进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伊索克拉底的修辞教育和德摩斯梯尼的政治实践,由此揭示了希腊古典时代晚期的复杂社会现实和多元文化理想,及其对于希腊精神、文化乃至paideia理想造成的多元冲突。
-
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
-编辑推荐-
● 中国人民大学吴琼教授、拉康派精神分析师潘恒博士作序推荐
○ 出版近三十年来,最具经典性和实用性的拉康精神分析辞典
● 理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家案头必备工具书
○ 熟识拉康复杂、晦涩术语,推开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大门的入门级读物
● 超200个术语的详细定义,既展示拉康的用法及其演变,也追溯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 提供一份详尽的拉康生平与著作年表
-学者推荐-
……本书令人惊叹地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复杂的概念与问题。对于真正想要理解拉康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必备的参考性著作。
——斯拉沃热•齐泽克
……对于任何对拉康和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本书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
——大卫•梅西
……这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性著作,能给予新手和专家指引与激励。
——马尔科姆•鲍伊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可以说是自弗洛伊德以来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彻底变革了精神分析的临床实践,而且还在电影研究、文学批评、女性主义理论与哲学等不同领域中继续发挥着主要的影响。拉康的作品以其复杂性与特异性的风格而闻名,对于受其影响的各个学科而言,本书的阅读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本书针对超过200个拉康的术语提供了详细的定义,既关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见的精神分析术语,又聚焦他自己的术语学如何经由其教学的不同阶段而发展起来。本书还详尽论述了拉康思想在历史上与制度上的背景,每一个主要概念皆被追溯至其在弗洛伊德、索绪尔、黑格尔等人著作中的起源。
本书强调了拉康思想的临床基础,对于那些处于训练和实践中的精神分析家而言,本书是一本极具实用性的工具书;对于其他学科的读者而言,本书亦是一本理想的阅读指南,是理解拉康思想的上佳起点。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