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生与死的冥想
《生与死的冥想》讲述克里希那穆提于侣95年出生在印度,曾被认定为一位精力充沛、性格坚定的导师,他的论述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宣布:真理是“无路可达之国”,无论哪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国度”。他始终不接受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但他却宣布自己不是权威,而且也没什么戒律。他的宣讲始终就如与人面对面的讲话。他所传播的主要思想是:只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引发社会的根本变动。他始终强调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由宗教和国家而来的制约性或分离性影响。克里希那穆提一直强调:我们所急需的是“开放”,即“有着难以想像的能量的大脑里的巨大空间”。这一“开放"的“巨大空间”,正是他自己的原创性的丰富源泉,也是他对世界范围各式人等产生巨大震撼的关键所在。他一直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宣讲,直到1986年才停止呼吸,享年九十。由他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都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
人生与学问
《人生与学问》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
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
20世纪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和文学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这样具有持久影响力。 理查德·沃林的书是有关本雅明著述的导论性读物中最明晰和最富洞见的一本,它对本雅明与阿多诺、布莱希特、犹太教弥赛亚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充满哲理的阐述。不仅如此,沃林还对本雅明那些曾被广泛研究过的论波德莱尔、历史编撰学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著述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细致阐释。而在专门撰写的新版导言中,沃林则对本雅明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以及本雅明著作接受史中的新趋势、他的思想和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当代争论的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 本书主要介绍了通向《德国悲苦剧的起源》之路、理念与认识论、从弥赛亚主义到唯物主义、本雅明和布莱希特、阿多诺—本雅明争论、本雅明的唯物主义经验理论等内容。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瓦尔特·本雅明思想传记……(它)对本雅明的著作进行了充满原创性的探讨,并将本雅明所提出的那些在我们这个时代依旧非常敏感的问题径直摆到了读者面前。 -
恐惧的由来
《恐惧的由来》的作者克里希那穆提一直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宣讲,直到1986年才停止呼吸,享年九十。由他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都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克里希那穆提——他被认定为“世界导师”,却始终不接受这一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的演讲,他却宣布自己不是权威……正是他思想的源源泉水,对世界各式人等产生着震撼人心的影响…… -
新批判主义
《新批判主义》中笔者所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中西文化和哲学比较的论文,涉及法制思想、伦理思想、言说方式、人生观、生死观、本体论、怀疑论、信仰和伪善等等问题,以及对牟宗三的康德研究的批评,对百年中国西方哲学东渐的十大文化错位及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对儒家“亲亲互隐”的腐败倾向的抨击等等,在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
反抗的未来
我确信,这个看似如此渴望宗教复归的世纪之末,实际上是在渴望着神圣之物,我指的是人类进行思考——不是在功利的意义上而是在质疑的意义上——的那种欲望,它使得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同时按照对立推理,又得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物种。人类的这一特征曾经被称作“神性感”或“神圣感”,对于作为作家、精神分析学家、符号学家的我而言,它具体体现在语言的显现之中。在我看来,依赖于母性文明的符号表达是最为遥远的天际,当思想试图越过身体反思自身、潜入自身时,它就会走进那个遥远的天际。 ——于丽娅•克里斯特娃 本书中,所谓“反抗”,在词源学和普鲁斯特的意义上来讲,指的是意义和冲动相互回溯,从而揭示记忆、让主体的生命重新开始。在怀疑批判精神失去了道德审美意义的今天,本书作者在努力以自身立场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中的信仰危机提供解决之道。 “对谁进行反抗”和“谁能进行反抗”两个问题成为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试图说明的是,个人如何在重新言说和寻找自我中把握回归的能力,所谓“回归”,不止是记忆,更多的是质疑和思考。 -
伊拉克:借来的壶
“借来的壶”出典自弗洛伊德有关释梦的笑话。有这样三条陈述:第一,我从未借过你的壶;第二,我已将它完好无损地归还于你;第三,当我从你那儿把壶拿来的时候,它已经破损。如此前后矛盾的论据,只是为了否认一个事实——载还给你的,乃是一把破壶。 齐泽克认为,美国为出兵伊拉克寻找理由,其逻辑与上述笑话如出一辙。他并声明,本书并不是关于伊拉克的,这场战争也不是关于伊拉克的,而是关于我们大家的。作者通过引证弗洛伊德关于“借来的壶”的论述,分析在攻打伊拉克的问题上的前后矛盾和漏洞百出,揭示了逻辑混乱的叙述所掩盖的背后真相。虽然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的话题已经渐趋渐远,但并不意味本书的论题已经过时,因为伊拉克战争标志着新的国际政治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游戏规则的改变。本书作者齐泽克与以往一样,语不惊人死不休。 -
美国镜像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会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坚,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本书是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通俗哲学著作,提出了“中国人应该向美国人学习什么?”的问题,全书的内容涉及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生命、情感、自由、幸福、自然、宗教、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和平,等等。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在本书中,林先生挥毫泼墨,收放自如,真正体现了这一风格。引用了三百余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的作品,如爱默生、富兰克林、格雷森、霍姆兹、杰弗逊等等,阅读本书,犹如与大师面对面交谈,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 -
語默無常
語默這個觀念,最早見於《周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一言。語默或默語一詞,言雖簡約,卻已包涵了人生的起居作止、行藏動靜、趨避取捨等等。從騷人墨客自陶潛到庾信,從李白到杜甫;或碩學宏儒自張載到朱熹,從二程到陽明,都無例外地曾談及「語默」。人生而有知,但從哪處能找到自己的方向?閱讀本書,豐富自己對生命及哲學的體會,也許是「尋找定向」的不錯選擇。 -
论语
曾有一位海外华人回忆儿时父亲教他们兄弟姐妹读文言文,说,如果能不靠注解基本读通《聊斋》,文言阅读能力可算60分及格。如果能读《论语》,就有90分了。老先生的这个指标未必是权威,但说明了一个问题:《论语》中的字词问题不少,而且和历代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旧学堂的人,《论语》是必须熟背的,而后来的人读《论语》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别:前人读《论语》、说《论语》和日常的构思、阅读是浑融无间的;对今人而言,很不幸,通读《论语》却是要“发愿”的,即便如愿完成,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也像是形成了一个“孤岛”,很难左右逢源。如此读书,想不功利也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一种前人少有的尝试:一部《论语》,附以最常见的朱注,为读者扫清基本的文字障碍(说实话,光是原文,今天大概只有专家级读者才能拿到90分);然后,根据原文的内容,我们附上历代文章诗词中相关的实际应用的例子。这种应用,有的是提炼,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的话被顾炎武行文时提炼为“盖自幼学时习之”;有的是直引,比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被《五灯会元》中的和尚用在了他的谈禅语境中;也有的是相关的趣事,如《世说新语》记载殷仲堪大白天和小妾躲在屋里,被桓玄讥笑之后他一边耍赖一边说“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还有一些是比较有趣的相关考证或推论,多出自《困学纪闻》、《日知录》等学术著作。这些应用,就是前人对《论语》中的语句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读这些诗文的时候在相应的注解中找到“论语某篇”及相关的原文,而现在,这件事情倒过来做,以《论语》自身为纲,把前人以之为典源、语源的话附丽其后。这么做,希望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使读者,尤其是学生一族不要带着一种功利去读《论语》。《论语》是活泼泼的,《论语》的根须深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今天读《论语》,如果只以能诠释字词或援引名句为目的,那读罢之时多半会生出一种茫然的情绪,未免太可惜了。 二是尝试一种解读方式。《论语》其书,由于其至尊的地位,前人解读过于精而钻,一字一句不得“圣人本义”不止;今人解读又常失之疏与野,常按自己的需要任意发挥和歪曲。其实,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很难证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语》中的字字句句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元素,正如常用词汇是语言的元素,我们习用词汇不都是一次一次听别人在各种语境中使用,然后才明白这个词该怎么用的吗?那前人用《论语》的词句说自己的话不也正是《论语》最生动、最准确的注释吗? -
莲心禅韵
透过禅宗的一些小故事,奥修淋漓尽致地把禅的内涵很清楚地呈现出来。禅宗一直都是我们生活最佳的启示者,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盈,更超脱,更不严肃,更值得玩味,禅宗对人类的贡献的确有其不可磨灭的功迹。尤其当这些故事经由奥修加以解释,我们就更能够抓到它的要点,也更可以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 -
老子想尔注校证
本书是一部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专著 -
文艺学基础文献选读
我们的意图不是为了将文学理论的遗产作一个简单的清理和了断,我们也不主张对双方的根本性分歧作更加简单的折中、调和。因为,与其认可这种廉价的处理方式,我们宁可认同“片面的深刻”。当然,我们也要对各种偏执倾向保持警惕,特别是当文艺自主论渐渐演变为“文艺本体论”,并且以一种矫揉造作的学究气和装腔作势的专家态度断言“语言即一切”,“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并且津津乐道于语音、语调、韵律、节奏、能指、结构的条分缕析,而根本无视作品最基本的思想情感、内容意涵以及作者的思虑、不平、关切、梦想的时候。 -
论生命的意义
《论生命的意义》主要内容内容:1930年秋,纽约。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家门口用耙子清理树叶。一个穿着体面的人走了过来,他用安静的口气告诉杜兰特说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找到有效的理由说服他。杜兰特立即给他讲了几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人转身就走,从此再也没有看见他。 这次对话让杜兰特不能释怀。他联系了100位艺术界、政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请他们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意的意义是什么?”杜兰特把他们的种种回答整理成了一《论生命的意义》,叫做《论生命的意义》,该书于1932年发行。因为缺少宣传,这本宝贵的书只有很少人读到;今天,第一版的原书几乎已经找不到。 《论生命的意义》里,威尔·杜兰特将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组成了一个思想上的“梦幻组合”,书的内容不但深刻而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设计是史无前例的。诗人、哲学家、圣人、囚犯、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赏、音乐家、作家和世界级的政治人物的思想共冶一炉。尽管他们作为个人各有其特点,尽管他们的生活轨迹不同,读者会发现他们的观点有一条一致的主线贯穿着——从中我们看到了人的共性:人类不只寻求生命的意义,而且他们实际上找到了。 -
自立
本书是爱默生的经典名著,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它号召美国人若要取得成功,不要依赖他人,而要依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在自己的行动中,才能发现自己,才是向世界宣布他具有怎样的价值的最好方式。 -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讲述了在四十年代,俄国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对于德国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最优秀的政论家尽量对俄国公众重述在德国风靡一时的思想。那就是黑格尔和他的门徒的思想。 现在,黑格尔的追随者在德国本国已所剩不多了,在我国就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他的哲学却支配着我们的文学界。差不多所有思想开明的人都对他的哲学起了共鸣,根据我国政论家们不完备的阐述认识了它。少数习惯于阅读德文哲学著作的人,还在自己的小组里讲解了在当时俄国报刊对黑格尔哲学的阐述中所没有谈到的东西;人们如饥如渴地听他们讲解,好学的朋友们都十分尊敬他们。在黑格尔生前,由于他个人的威望,在他的门徒中间保持了思想方法的一致。但是即使在他生前,德国哲学中已有这样的研究著作出现,在那些著作里,从他的基本思想出发,竟得出为他所避而不谈的结论,或者是他在极端需要时甚至加以谴责的结论。这些研究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匿名著作《论死与不死》(《Gedanken uber Tod und Unsterblichkeit》)。 -
天演论
《天演论》主要内容:严复(1854—1921)是我国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一位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以译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想。严复自1898年译出赫胥黎《天演论》,至1909年译.出耶方斯《名学浅说》,中间还译有:亚当·斯密的《原富》(今译为《国富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今译为《社会学原理》)和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今译为《论自由》)、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为《论法的精神》)、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共八种。严复的译作,除上述八种外,尚有外国人论述中国问题的书两种:密克的《支那教案论》(原著l892年出版,译书在稍后不久)和卫西琴的《中国教育议》(1914年译)。这两《天演论》不是出自名家,影响所及远非前述八种可比,所以,一般不为人所称道。严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概述在他译《天演论》一书的“译例言”中:“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从严译的实际来看,多是意译,不采直译,难于按原文字比句次加以对照。严复往往就原著某一思想或观点,脱离原文,抒发自己的见解。有的注明“复按”,可以判明是严复自己的思想;有的则未加注明,将自己的见解融于译述之中。严复的译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他的著述,尽管有些原著现在已有现代汉语译本,但是严译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非新译所可替代。 -
王国维集
《王国维集(套装共4册)》收集齐全,编校精当,既是学者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又是青年学子提高人文素质的基本教材。书中提供了王国维典范的读书方法和研究方法,显示了这位20世纪新文化奠基人和新史学开山祖卓越成果的全貌,可为当代国学热提供难得的范本。 -
希腊与东方
《希腊与东方》相对于已经为汉语学界渐渐熟知的尼采、海德格尔、斯特劳斯及其追随者建立在重新诠释解读希腊经典基础上的思想路向,本期试图引入某种新的视野:通过古典语文学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探讨希腊与东方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与张力。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辑刊旨在知识越来越被学科化、教条化的今天,回到思想史的鲜活源泉,回到各科学术贯通发展的强力中去。 -
理想国(套装全2册)(一力文库)(The republic)
本书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哲学大全”。 买中文版送英文版。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英国文学评论家怀特海 吴师曾译柏拉图之《理想国》。余于1989年因讲述西方文化史,曾细读之,深感译意精到,还胜今日之白语译本,诚通儒也。 ——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 目录 第一章 财产 公道 节制 及以上三者之敌对 问答中之人物 第二章 个人 国家 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中之艺术 第四章 财产 贫困 善德 第五章 婚姻 哲学 第六章 政治 哲理 第七章 教育之实在与影响 第八章 四种政治 第九章 正当之政治与不正当之政治二者之乐趣 第十章 生活之酬报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