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作者:[法] 柏格森

    《笑》“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
  • 哲学问题

    作者:罗素

    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本书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在本书各章中,我主要限于谈论那些我认为可以发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因为单纯否定的批判似乎是不适当的。为了这个缘故,本书中知识论所占篇幅就比形而上学更多些,而哲学家们讨论得很多的一些论题,倘使加以处理,也处理得非常简略。
  • 无法还原的象

    作者:陈嘉映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小文章分成五组,第一组两篇带点儿回忆的性质。“求真迷行录”应贺照田先锋一之请而作,发表在《学术思想评论》第十二辑。这篇“学述”没有写完,但不知何时再续。“他的歌声带着思索——写竞马”收在朋友们为范竞马回国演出所写的一些回忆、介绍文章的集子《今夜无人入睡》里。 第二组是多多少少有点儿像论文的东西,是这个集子的主体。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导论是为作者翻译的《哲学中的语言学》所做的长篇前言。第三组是评论和访谈。第四组是一些更其零星的小议论,“梦想的中国”载于1999年某期《新报》。“以历史的名义”载于《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三辑的《文化时报》。 第五组的最后两篇谈论艺术。“艺术札记”载于《视觉的思想》。“沪申画廊落成感言”首发于2004年一月沪申画廊开幕时印发的画集《超越界限》,后载于《读书》2004年第7期。
  • 他人的血

    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

    这是一部以二战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以让・布劳马和海伦这对青年恋人为主人公围绕这二人在二战中的命运,揭示了一个严峻的思想主题――一存在与虚无由此阐述了存在主义理论。 让・布劳马本是一位富有的印刷厂主的儿子,后来加人了法国共产党,但 在一次集会时因与会者观点不同而发生殴斗他的朋友雅克遇弹身亡。从此布劳马开始对政治心灰意冷并退出法共而采取和平主义态度。海伦是一位商店售货员因一偶然机会与其男友马塞尔的朋友让・布劳马相识很快她便与布劳马坠入爱河。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果这对恋人因意见相左而分手布劳马积极投入抗战工作中海伦却与德国人混在了一起。后因海伦目睹了犹太人被迫害的一幕她才重新回到了布劳马的身边并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身负重伤不治而亡。 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存在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法国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不愧为一部存在主义小说的杰作。
  • 哲学导论

    作者:张世英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哲学导论(修订版)》根据作者的这一基本观点,被分为五篇:第一篇“本体论与认识论”将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讲述超越主一客关系的万物一体观以及对万物一体的领悟即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的精神。第二篇“审美观”讲述万物一体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美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是美的境界。第三篇“伦理观”讲述万物一体是善之所在,对万物一体的领悟同时也是道德的境界。第四篇“历史观”:万物一体表现在具体的人类社会历史上,就是古与今、传统与现在、连续性与非联系性融合为一的历史统一体,万物一体的哲学将指引我们从古今融合、日新月异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第五篇的两章,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以说明这本《哲学导论》所讲的哲学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在中西哲学发展史上的具体体现。 点击链接进入旧版: 哲学导论
  • 蒙田论生活

    作者:米歇尔・德・蒙田,龙婧

    蒙田是十六世纪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家之一。蒙田曾专力于古代道德哲学与历史,但受怀疑论学说的影响,遂渐被引到自我研究的路上。他之所以知名于世,多半因这项自我研究及其所导致的政治、宗教和哲学的种种后果使然。这位对于道德与心理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法国思想家,出版了著名的《蒙田论生活》一书。 蒙田强调在一种超越教育、阶级、民族和种族的新人文主义之中,宽容之必需。《论生活》亦以无拘无束、生动有力的文体知名。他使用隐喻及自由联想,以做为形式化修辞与系统化哲学的解毒剂。 蒙田坚定反对体系性思想(尤其是对当时居主流地位的新经院哲学),他着手发展出一套以内省与自我省察的专注形式以获得有关自己与世界的知识之方法。
  • 陀斯妥耶夫斯基

    作者:安德森

    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 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作者:[清] 王先谦 撰,刘武 撰,沈啸寰 点

    《新编诸子集成》是建国后对诸子著作的系统清理,相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诸子集成》来说,后出转精,是目前最好的古代哲学资料。 《庄子集解》广收前人注释,且简炼明捷,是研究《庄子》较好的参考书。近人刘武的《内篇补正》,在广泛引证为基础上,对许多传统注释做了补正,颇有见地,可资研究者参考。
  • 德国哲学家圆桌

    作者:(德)英格博格·布劳耶尔,(德)彼德·洛

    哲学家:辩护吧!门外汉:为你说情!尽管人们在信息时代面临着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实的冲击,但是,世界没有将他们抛弃,他们依然能够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进行准确地思考。于是,在一个“无头绪的世界”上,哲学的“观念世界”便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德国哲学家圆桌想要说明的就是这一点。这个曾经杀死了上帝,并且不断进行自我批判和修正的民族现在如何思考世界和人自身?
  • 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作者:赵汀阳

    近20年来,政治、伦理、文化的一体化分析模式成为哲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转向。在本书中,赵汀阳以他的“综合文本”和“无立场分析”作为方法论,深入分析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问题,推出“天下制度分析模型”,力图说明当代世界的理念困境,并且以中国哲学为基本资源,重塑关于“中国”的概念和关于“世界”的世界观。 赵汀阳的“综合文本”研究法同时也是对哲学方法论的一种探索,其中引进了博弃论、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某些分析。这种新的方法论加强了哲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可能形成有争议的理
  • 南华经

    作者:庄子

    《南华经》的思想博大深邃,"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对后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南华经》已从学者的书斋和道士的经柜中走向社会大众,对《南华经》感兴趣的朋友愈来愈多。为了帮助普通读者阅读《南华经》,我们对这部经典作了注释。注释以简明扼要为原则,译文力求顺畅易晓。
  • 卡布斯教诲录

    作者:昂苏尔・玛阿里

    本书是波斯中世纪时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书中论述了波斯中世纪的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等问题。
  • 纯粹现象学通论

    作者:胡塞尔

    《纯粹现象学通论》,本书简介: 《纯粹现象学通论》(作者胡塞尔)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书中分为事实和本质;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现象学还原;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性层级等数章内容。
  • 知识论

    作者:金岳霖

    导言 第一章 知识论底出发方式 第二章 本书出发方式底理由 第三章 所有或知识底材料 第四章 收容与应付底工具 第五章 认识 第六章 思想 第七章 摹状与规律 第八章 接受总则 第九章 自然 第十章 时空 第十一章 性质、关系、东西、事体、变、动 第十二章 因果 第十三章 度量 第十四章 事实 第十五章 语言 第十六章 命题、证实和证明 第十七章 真假 导言 I.知识论是甚么 A.知识论底对象 B.知识底可能向题 C.知识底限制问题 Ⅱ.知识论与别的学问底分别 A.各种不同的学问 B.知识论与记载学底分别 c.知识论与科学底分别 D.知识论与心理学 Ⅲ.本书所要陈述的知识论 A.态度上的种种 第一章 知识论底出发方式 I.从甚么地方论起 A.材料问题 B.能 C.所 D.内容的所 Ⅱ.直接或间接地由官觉出发 A.直接间接问题 B.所谓觉底问题 C.暂从不同的觉说起 D.在不同的觉中去找官觉 Ⅲ.从甚么原则出发 A.思想上的攻守问题 B.无可怀疑原则底弓I用 C.以前类似的出发方式 D.现代类似的出发方式 IV.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一,不能得非唯主的共同 A.唯主学说底共同 B.唯主学说底真假 C.唯主与非唯主的共同底分别 D.何以要非唯主的共同呢? V.此出发方式缺点之二,对外物底看法 A.所谓外物 B.对于外物之有的安排 C.推论底困难 D.建立外物底困难 第二章 本书出发方式底理由 I.对上章出发方式底批评 A.接受命题底态度 B.无可怀疑 C.无可怀疑原则与自我中心观 D.人类中心观和自我中心观底不妥处 II.知识论者底要求 A.理解底要求 B.所要理解的对象 C.知者与被知底实在感 D.实在感不能抹杀 Ⅲ.被知的底实在感底分析及满足贮感底理论上的条件 A.被知的底独立存在感 B.性质底独立感 C.被知中的彼此备有其自身的绵延的同一性 D.理论底真正感底分析 Ⅳ.本书底出发方式 A.有效原则 B.实在主义 C.如何的命题有效 D.本书底出发方式 第三章 所与或知识底材料 I.正觉底分析 A.正觉底定义 B.正常的官能者 C.客观底呈现 D.正觉关系 E.青定正觉之有 Ⅱ.客观底解释 A.本观或自观 B.无对或绝对中的本来 C.有对或相对的本来 D.客观的呈现底说法 Ⅲ.内在外在关系(关系总论在后) A.内在关系论 B.全体与部分 C.关系与性质 D.改变关系底推论 E.官能种与外物类二者底内在关联 F.官能者与外物底关系 G.外物 Ⅳ.官觉 A.所谓官觉 B.官觉关系 C.官觉呈现 V.校对 A.校对底宗旨 B.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 C.不能随时校对的官能活动 D.知识底基本材料是所与 第四章 收容与应付底工具 I.所与底收容或应付 A.收容与应付 B.收容与应付底趋势与工具 II.习惯 A.所谓习惯 B.习惯不限于官觉者也不限于官觉 C..习惯与官觉 D.官觉中的习惯 Ⅲ.记忆 A.记忆是否习惯底继续 B.记忆底成分(以最后一例的记忆为主体) C.记忆与收容所与 D.记忆与其它的趋势 Ⅳ想象 A.想象底成分 B.想象底用处 C.想象与官觉 V.意志与注意 A.所谓意志 B.谓注意 C.意志底影响 D.意志与官觉 Ⅵ.相信与归纳 A.所谓相信 B.相信底普有 C.避害反应 Ⅶ.语言 A.所谓语言 B.语言底交通性 C.语言与所与 D.社会的收容与应付工具 ⅥⅡ.抽象 A.所谓抽象的 B.所谓抽象 C.抽象的底用处 D.抽象底重要 第五章 认识 I.官能与认识 A.官能底特点 B.认识 C.认识中的经验成分 D.工具底引用 Ⅱ.所与底分别 A.现实底分别 B.官觉者底区别 C.所与底分别 D.所得与愿与底 Ⅲ.关系 A.何以提到关系 B.所谓关系 C.所与中的关系 D.关系底重要 Ⅳ.性质 A.何以提出性质 B.所谓性质 C.所与中的性质 D.关系与性质 V.个体底绵延 A.所谓个体 B.性质底相似 C关系底一致 D.推论问题 Ⅵ.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 A.所谓社会性 B.趋势中的社会性 C.官觉与认识对象底社会性 D.官觉与认识底社会性和知识底客观性 第六章 思想 I.心 A.心字底各种用法 B.在哲学上的心 C.思想之官的心 D.心与思想 Ⅱ.思想 A.思想能力底活动 B.思与想一 D.思想动静底混合 A.想象中的关系与想象底时间关系 B.想象与记忆底分别及想象底原料 C.想象底内容 D.想象底对象 Ⅳ.思想底相联 A.所谓思想底相联 B.联想联思底原则 C.联想联思底符号化 D.联想或联思力 E.联想联思底重要 V.思 A.思议历程底关系与意念底关联 B.思议底原料 C.思议底内容 D.思议底对象 Ⅵ.思议底结构 A.意念与概念 B.意念底意义 C.意念底图案与历程中的内容 D.概念底结构 第七章 摹状与规律 I.摹状成分 A.意念底摹状与规律 B.所谓摹状 C.抽象的摹状与特殊的形容 D.摹状方式 Ⅱ.规律成分 A.所谓规律 B.规律与时间 C.按受方式底相引用 D.意念无真假 Ⅲ.规律与摹状不能分离 A.先后可题 B.无规律不能摹状 C.无摹状不能规律 D.二者底综合 IV.治变 A.意念底取舍 B.个体底变更 C.意念底取舍不随个毒底变更 D.以不变治变 V.先天先验 A.所谓先天先验 B.无先天的形成经验的接受方式 C.意念底先验性 D.完全变更与先验底意念 Ⅵ.逻辑 A.先天的命题 B.关于逻辑命题底种种 C.逻辑命题中的思想律 D.思议原则 第八章 接受总则 I.休谟底问题与归纳原则. A.休谟底问题 B.归纳原则 C.者底问题 Ⅱ.归纳原则与秩序 A.归纳原则底解释 B.“A——B”与历史总结 C.“A——B”与自然律 D.所谓秩序 Ⅲ.归纳原则与时间 A.归纳原则底分析 B.现在与t C.前件底内容 D.后件底真假值 Ⅳ.归纳原则底永真 A.归纳原则底真假值 B.“时间打住”这一假设 C.时间不会打住 D.归纳原则为先验原则 V·归纳原则是接受总则 A.接受方式与归纳原则 B.量底增加与质底改进 C.所与底自由或自然 D.化所与为事实 VI.秩序问题 A.休谟问题中的秩序 B.所与底秩序 C.意念底结构与事实底秩序 第九章 自然 I.呈现与本然的现实 A.呈现底观 B.所与底观 C.本然的现实 D.呈现与本然的现实 Ⅱ.本然与自然 A.官觉类底共同世界 B.各官觉类底特别世界 C.各官觉者底特殊世界 D.本然与自然 IV.自然与经验 A.经验 B.所谓自然界在经验中 C.所与能 D.自然与经验 V.自然律 A.自然律”底解释 B.固然的理底性质 C.自然律底发现与科学 D.自然律底支配 VI.自然界底种种 A.自然史 B.自然与归纳 C.种种等等,形形色色,这这那那 第十章时空 I.本然的时空 A.本然底时空 B.手术论 C.对于手术论底批评 D.个体与非个体的时空 Ⅱ.自然时空底架子与川流或居据 A.自然的时空 B.川流的时间 C.架子的时间 D.居据的空间 E.架子的空间 Ⅲ.关于时间的种种 A.有量与无量 B.时间终始问题 C.时间与分割 D.终始先后与川流及架子 Ⅳ.关于空间的种种 A.与时间同样的问题 B.真空问题 C.侵入问题 D.空间底这与那 V.时空意念 A.时空意念非先天形式 B.时空意念底摹状 C.时空意念底规律 D.川流或居据底度量 E.川流或居据底秩序 补遗 第十一章性质、关系、东西、事体、变、动 I.性质 A.性质底定义 B.性质与呈现 C.性质底分类 D.个体底性质 Ⅱ.关系 A.关系底定义 B.关系与呈现 C.关系底分析 D.冲突问题 E.关系底分类 Ⅲ.东西 A.底定义 B.东西与所与底分割 C.东西底分析 Ⅳ.事体 A.事体底定义 B.事体与所与 C.事体底分析 V.变 A.变底定义 B.变不可能底说法 C.变与呈现 Ⅵ.动 A.动底定义 B.动底可能问题 C.动与所与 Ⅶ.本章所论的接受方式 A.静的安排 B.动的安排 C.章后语 第十二章 因果 I.区别几旬关于因果的话 A.因必有果果必有因 B.一切都各有其因果关系 C.甲因必有乙果 D.特别的因果关联 Ⅱ.因果的居间问题及空间问题 A.无间说 B.有间说 C.空间问题 Ⅲ.因果间底时间问题 A.因果底先后 B.因果不能同时说 C.果可以先于因说 D.先后底不同的意义 E.因先果后说 Ⅳ.因果底背景问题 A.问题所在 B因果关系底可靠性与用处 C.背景不是整个的世界 D.所谓同样的背景 V.因果间底必然问题 A.问题所在 B.因果底现实与它靠得住与否底问题 C.必然与固然 D.背景与因果底靠得住 E.特殊的现实底或然 第十三章 度量 I.度量问题 A.何以论度量 B.度量所牵扯的 C.单位与标准单位 D.运用单位的方法 Ⅱ.时空底度量 A.时底度量 B.空间底度量 C.其它的度量 Ⅲ.质量问题 A.质与量 B.以度量形容性质 C.结果或影响 D.无所谓化质为量 Ⅳ.度量底精确向题 A.度量底中立与客观 B.度量底准确 C.武断成分 D.度量不武断 V.约俗学说底理论 A.问题 B.这问题与手术论 C.度量底根据 D.不同的度量制度 E.度量成一系统 第十四章事实 I.自然与事实 A.自然底类型性 B.自然与时空 C.事实与自然的时空 D.事实与判断 Ⅱ.事实与东西和事体 A.事实与东西 B.事实与事体 Ⅲ.事实与普遍 A.问题之所以发生 B.普遍的命题之所表示 C.普遍命题之所肯定 D.没有普遍的事实 Ⅳ.事实与正负 A.真的正负命题之所表示或肯定 B.真的负的普遍命题 C.负的特殊的命题 D.没有负事实 V.事实与将来 A.关千未来底种种 B.以某特殊的现在为根据底将来 C.将来的自然项目 D.没有将来的事实 Ⅵ.事实与知识 A.事实与经验 B.无不知道的事实,从知识类说 C.有不知道的事实,从一类中任何一知识者说 VII.事实与理论 A.事实与意念图案 B.理论与发现事实 C.事实有秩序 D.事实底硬性 第十五章 语言 I.字 A.官觉呈现 B.样型和凭借底分别 C.样型与意义 D.字与共相 Ⅱ.字底蕴藏 A.字底蕴藏 B.情感上的寄托(甲) C.情感上的寄托(乙) D.情感上的寄托(丙) Ⅲ.语言文字文法 A.字底配合法 B.文法 C.句子 D.表示命题的句子 IV.翻译 A.情感上的寄托与意念上的意义 B.翻译 C.翻译与意义及情感 D.文学哲学上的翻译 V.思想与语言 A.独立与否底问题 B.想像与语言文字 C.思议与语言文字 D-命题与语言文字 第十六章 命题、证实和证明 I.导言 A.定义与主词 B.特殊的命题 C.有时代或地域底限制的普遍命题 D.普遍命题 E.命题显现与命题 Ⅱ.事实语言命题 A.语言与命题 B.命题与事实 C.命题与事实底关系 D.事实语言命题底三角关系 E.命题独立于任何官觉类底任何知识者 Ⅲ.命题与判断 A.判断不是命题 B.判断底分析 C.命题底断定 D.判断底对错 Ⅳ.命题底证实 A.判断底对象 B.特殊命题底证实 C.表示历史的特殊命题底证实 D.限于时地的普及命题底证实 E.普遍命题底证实 V.命题底证明 A.概念底图案或理底结构 B.证明底分析,普遍命题底证明 C.证明底分析,特殊命题底证明 D.证明底所得 第十七章真假 I.不同的真假说 A.融洽说 B.有效说 C.一致说 D.符合说 Ⅱ.真假学说所要注意点 A.形上与形下底分别 B.程度问题 C.真假不相对于特殊的时地 D.真假不相对于知识类 III.符合是真假底定义 A.真假说仍不能离开符合 B.照像式的符合 C.符合说所牵扯的鸿沟 D.符合底说法 IV.符合底标准 A.融洽 B.有效 C.一致 V.符合感底时空性和超时空化性 A.对错真假与时间 B.标准底时间性 C.标准底超时空化 Ⅵ.知识底进步和真理底完成 A.知识底进步 B.各方面的意念图案 C.意念图案底推翻,修改,凝固化与形成 D.知识与真理
  • 狄德罗哲学选集

    作者:狄德罗

    《狄德罗哲学选集》《狄德罗哲学选集》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学术分析,讨论了哲理学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人所能犯的全部罪恶并不是全部可能的罪恶;而只有能犯全部可能的罪恶的人,才能够得上受一种永恒的惩罚。为了使上帝成为一个无限地爱报复的东西,你们就把一抔泥土变成为一个有无限能力的东西了。
  • 还吾老子

    作者:沈善增

    《还吾老子》是作者继其颠覆《庄子》旧注《还吾庄子》一书出版之后,又一本向两千多年来的《老子》权威旧注发起挑战的新著。本书纠正了《老子》旧注中大量的错误,恢复了长期被屏蔽了的《老子》的本来面目。书中另有不少重大发现,扩大了《老子》的研究成果。例如世传的《道德经》中的《德经》部分并非老聃著作,而是其从周王宝所藏典籍文选中摘录出来的44章有关政治的论述;《道经》部分是对其中37章所作的注释与阐发。从而廓注了《老子》在篇章结构上的千古谜团,也使《老子》旧注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 西方的智慧

    作者:罗素 编

    本书的目的在于试图对从泰勒士到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史作一总览,并且附上一些本书得以展开的相关历史背景的提示。为了帮助这种说明,书中收集了一部分人物、地点、文献的图片,这些图片大都以几保的方式,把通常文字表述的哲学观点在图表中传递出来。 对哲学的描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其一就是完全依靠叙述,展示某人说过什么,某人又如何受其影响。其二就是在叙述中加上议论,以便揭示哲学讨论如何得以展开。本书采纳的就是第二种方式。或许还应该补充一点,这样做不应当使读者误解:仅仅因为某位思想家的观点不够完善,就对他不屑一顾了。
  • 不幸与幸福

    作者:尼尔斯・托马森

    《不幸与幸福》与阅读克尔凯郭尔的著作构成了一种和谐的互补:一方面通过阅读《不幸与幸福》,我们能够更浅显地理解克尔凯郭尔对于自我和“做人”的存在性解读;而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克尔凯郭尔的著作被译介到国内,《不幸与幸福》对人生主题的讨论也能够不断加深——“何谓幸福生命的自由观”、“分裂与和谐意味着什么”,以及“不幸与幸福如何相互成就”,等等。
  • 天才的激情与感悟

    作者:尼采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尼采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遭到了一些人的歪曲和误解,为了让现代读者摒弃错误的观念,更好地了解尼采,我们重新编译了这本论文集,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先哲意在改变人类思想面貌的人生哲学与审美观,重塑一个美丽的,而非面目狰狞的尼采。就像他的思想一样,他的一生是其作品的最好注释,很少有人能潜心参悟他的作品,但大多数人都非常欣赏他的近似癫狂的酒神精神。人生难免有不得意的时候,人生无法回避悲剧的冲击,只有那些富于激情的表现,才是美丽动人的东西。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精神分析经典译丛)是《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之一,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重要著作,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生活的意义。全书分12章,论述了生命的三项任务、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中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等问题。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