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一心走路

    作者:一行禅师

    走路是一般人生活中最普遍、最频繁的活动,一行禅师以“像佛陀一样走路”作为本书的主轴,告诉我们,走路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从走路之中,自有我们寻觅的正见、正念和智慧。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佛陀,只要我们不断向内洞察自己的心,让心趋向于良善的事物,保持正念地安住当下,并为心识注入快乐的习惯,那么,当遇到困难时,根本无须担心,因为我们内在的佛陀将会伸出援手,让我们自生命的功课中获得疗愈与平静。
  • 论自由

    作者:[英] 约翰·穆勒

    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这也正是本书最早的中译者严复先生将其译为“群己权界”的渊源所在,这种思考对每一个迈向现代社会的国家来说,仍然至关重要。 以赛亚•伯林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萨拜因 自由本身的价值激起他内心一股热流和激情,这是穆勒其他著作里没有见过的。这使《论自由》与弥尔顿的《雅典最高法院法官》并成为捍卫自由的经典著作。 哈罗德•拉斯基 很少人像他那样精力充沛地坚持着道德标准!没有人像他那样热忱地追求着正义!与卢梭相比,他的情感之火似乎烧得苍白无力;但是卢梭的感染力深入人心之处,也正是穆勒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地方。和任何人一样,他高举着理性之灯,这盏灯由于他的存在而发出更加璀璨之光! 李 强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 人类思想史

    作者:[英] 彼得·沃森

    本书分为“从露西到吉尔伽美什——想象的进化”和“从以赛亚到朱熹——灵魂的浪漫史”两部分,本书的叙述始于近200万年前手斧的发明,并揭示出了在人类和语言出现之前,一些最重要的概念是如何起源的。作者还探究了人类最初的语言和词汇、神的诞生、艺术的起源,以及金钱所造成的深刻的智力影响;描述了书写的产生、古代法律思想、科学、哲学及人文科学的起源,以及祭祀和灵魂在宗教中持久不衰的原因。是一部高屋建瓴、影响深远的思想著作。本书是“人类思想史”丛书的第一本。 --------------------------------------------------------- 一部历史领域的杰作……沃森从至今仍对西方思想禁锢至深的文化狭隘主义中解脱出来,令人耳目一新。他自由地穿梭于历史的时空中,他的研究包括了中国和印度思想中给人启迪的片断;对吠陀传统的描述也大有裨益,吠陀传统认为人的个性是一种幻觉。主流的思想史著作通常墨守成规,把从柏拉图到北约的思想进程讲得枯燥无味,本书则旁征博引涉猎广泛,对于那些渴望引人入胜的精彩叙述的读者而言,将是无价之宝。 ——约翰•格雷,伦敦经济学院欧洲思想专业教授,《新评论》 沃森独具慧眼,能够发现历史的生动细节,他使档案中那些蒙尘的名字再次鲜活起来。只待读者意犹未尽地啧啧赞赏……本书不可否认的实力就在于,它对精神生活的热情令人振奋,它强调智力的历史不可思议地独立于技术,而它的视野也更为全球化。 ——《伦敦时报》 沃森是驾驭语言的天才……他如此才思敏锐,能够巧妙地化繁为简……这是一部宏伟的著作……人类思想的历史理应在这样的规模中讨论。 ——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莫斯图,历史学家,《标准晚报》 这是一部特别的新作……它是关于“思想”(IDEAS)的历史,这是前所未有的。 ——诺埃尔•马尔科姆,《星期日电讯报》
  • 德国人

    作者:(德) 本雅明

  • 重复

    作者:Søren Kierkegaard

    克尔凯郭尔认为“重复”是一个决定性的表述,其意义正如“回忆”在希腊人那里所具有的意义。希腊人以这样的方式明白了认识是一种回忆,现在哲学也将以同样的方式认识到,全部的生活是一种重复。
  • 实践理性

    作者:徐向东 编

    实践理性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所以,实践理性首先与我们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理解相关。这个文集首先阐明这个联系,因为它是我们理解实践理性概念的其他方面的基础,然后介绍西方哲学史上对实践理性的三种主要理解及其争论。然后我们将考察实践理性的规范源泉,最终考察实践理性的病理学。
  • 异端人物

    作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作者沿袭了其犀利、尖锐的风格,对一些鼎鼎大名的人物进行了解读和评介。本书考察了从詹姆斯·凯利、查德·达文波特-海因斯到维特根斯坦、以及赛亚·柏林、斯皮瓦克、齐泽克等的几十位西方一流的作家、思想家,作者又好辩又带着嘲讽,但依然保持着友善和公平的态度,在公共领域去评述一些十分复杂的事物。
  • 缠解论语

    作者:缠中说禅,股海盗贼 整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为儒家文化的“原始文献”。但《论语》成书的春秋时期并无标点符号,自汉朝以后才有句读,宋朝始有圈点,流传至今的《论语》均为历代文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断句而成,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孔子及其弟子的真实思想。历代研究《论语》者众多,单注释类著作就不下三千,故中华大地从不缺解《论语》之人。而世人皆知“半部论语治天下”,知的是那些为《论语》而论语的人,却不一定知法度天下的真实孔子。 本书是一部颠覆传统,重解《论语》的作品,从成圣之道的高度对子曰之言重新断句,另加解释,论证了孔子之学乃成圣之道,力求还原被曲解的孔子,展示更为博大的儒家思想。如缠所释,圣有圣格,有教化万民之胸怀,所授乃大道,非“道不同,不相与谋”之私道,乃是“道,不同、不相与谋”之圣道;非“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小道,乃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大道。本书跳出注解《论语》的“三千”作品外,不在传统中,乃是维新、唯真、唯实之上品,更是特立独行之唯一。
  • 论自愿为奴

    作者:[法]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 ""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人,但他的""论自愿为奴""却被后世认为是无政府主义和公民抗命的开山之作,而拉波埃西也被认为是最早探讨权力异化的先驱者之一。"
  • 重启古典诗学(增订版)

    作者:刘小枫

    十年前,笔者转向古典学问时随即面临一个问题:中西方的古典学问博大精深,但在如今的学科建制中却找不到地盘,甚至找不到一个恰切的学科名称。古典学问不按如今的文、史、哲划分学科,西方的现代“古典学”也不能涵盖西方的古典学问。如何为古典学问确立一个恰当的名称,使之在现代的大学体制中有一个落脚处,非常困难——当时我想到的名称即“古典诗学”,但随之感到这个名称也需要大费周章地说明:它不是中文系的一个二级学科,更不是中文系二级学科古代文学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而是……晚近十年,笔者试图从多方面说明何谓“古典诗学”,文章不论长短、不论文体,在此结集,便于学界同仁指教。
  •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装版)

    作者:周濂

    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 四种爱

    作者:(英)C.S.路易斯

    《四种爱》堪称爱的经典,是路易斯万年在遍尝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之后创作的,对每一种爱的论述都反映了他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 在书中,他谈到情爱由彼此相处熟悉中产生,是一种最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共同的兴趣将朋友们连结在一起的友爱,则是“高度灵性的”;而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全身心的投入,超越了对自己的关注;能够爱不可爱之人,像上帝那样无私地给予的爱,就是大爱、仁爱。
  • 拉奥孔

    作者:[德]莱辛

    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纪念碑,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
  • 空间的诗学

    作者:[法] 加斯东·巴什拉

    本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此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书中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对亲密空间的描绘与想象。他指出,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家的意象反映了亲密、孤独、热情的意象。我们在家屋之中,家屋也在我们之内。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家屋也灵性地建构我们。
  • 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

    作者:李银河

    全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作者的一些感想;另一类是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陈述本书内容: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大动乱的年代,所以对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弊病有较多的关注,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其中的佼佼者全都直接进入高级专业人才的行列,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这些与他们的生活不直接相关的问题。从褒义角度看,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断断续续贯穿了我的终生,原因不明。可以说,就像久病成医那样,我已经无师自通地成了一个生命哲学家。每当看到与生命哲学有关的文字书籍,我都兴趣盎然,觉得句句渗入心田,加上自己的理解,揣摩,体验,逐渐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无神论的生命哲学。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内心挣扎痕迹,相信会引起遇到相同问题的读者的共鸣。虽然我的文字主要是灵魂的自说自话,但是如果能对他人有些帮助,当然也会感到欣慰。 给自己的个性一种风格,这是一种崇高而稀有的艺术。真正的自我并非某种存在于那里可以被找到或被发现的东西,而是某种必须被创造的东西。
  • 莱布尼茨不是黄油饼干

    作者:[德] 米歇尔·施密特-所罗门,[德]

    哲学就是“尽管如此,你还是会思考”。 万事万物是否如我们所见? 死后还有没有生命? 生命的意义何在? 性为什么带来快乐,而死亡却不能? 神是否存在? 宽容是不是让我们更幸福? 怎样才能保有自由和公正? …… 追问的人很多,迷失在皇皇巨著中的人也有很多,哲学因其“严肃”和“庄重”而吓退了不少人——人生好玩的事情已经少之又少,我为什么自己跳入哲学的圈套呢? 可就是在那么一些追问和思考的时刻,让你的人生不落窠臼、不循规蹈矩、不闭目塞听、不因循守旧……不被日常生活的琐碎湮没。所以,哲学就是“尽管如此,你还是会思考”。 这是一本幽默对话版《苏菲的世界》——德国知名哲学家和女儿将哲学追问到底。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都曾被天性的追问深深驱动,并深赋理性的光辉——无论此刻你是什么身份的人。
  • 农夫哲学

    作者:[美]吉恩·洛格斯登

    本书为作家兼农夫的吉恩•洛格斯登的心灵自传,在轻松幽默的笔触下,蕴涵着对自然、死亡和永恒等重大主题的深思。 本书记录了他对俄亥俄农场童年时光的回忆、成年生活的奔波、养儿育女的苦乐,以及年近八旬时身患癌症的痛苦。 吉恩相信,人类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防风草、繁缕、猪草、鸢尾花、秃鹰、墓园、小猫乔吉等等,它们成了本书的主角,讲述着大自然神秘的生命课程。正是依靠着大自然的教诲,吉恩的病情奇迹般地获得好转。 吉恩在一次专访中笑言,如果这本书没让你流一滴泪,他就把你买书的钱退还。 —————————— 【媒体评论】 ●冷幽默,充满智慧和创意,偶尔富有诗情,战胜癌症而存活下来的洛格斯登就是这样冥想和调侃生死轮回、大自然的韧劲以及人类干出来的蠢事……这是本绝佳的睡前读物,简洁的散文发人深省、积极励志,无论是赠予你最喜欢的园丁、大自然的爱好者,还是送给哲人或者怪脾气的家伙,它都是一份完美的礼物。 ——《出版人周刊》 ●尽管洛格斯登和其他作家一样热爱自然,他却拒绝在描写自然时沉溺于惯常的感伤和诗意。在这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散文中,洛格斯登让我们读到的是大白话和冷峻的洞察力,还有挑衅性的见解……这是一部冥想佳作,文笔朴实但观察敏锐,弥漫着智慧与阅历。 ——《柯克斯书评》 ●只有三个人能够完全仅凭写些你我都知道的常识谋生,洛格斯登便是其中之一。 ——维斯•杰克逊,美国土地研究所所长 —————————— 【编辑推荐】 ●一位美国农夫,一个关注万物生灭能量永恒的作家,思考自然与生死 ●一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一处儿时的农场,战胜癌症,谱写生命交响曲 ●冷幽默夹杂大实话……一本绝佳的睡前读物,一部冥想的佳作
  • 致命的策略

    作者:[法] 让·波德里亚

    《致命的策略》成书于1983年,是晚期波德里亚的核心著作,也是该时期他唯一一次系统化、逻辑化地阐发其思想的著作。此书也许可以被视作波德里亚对现代性最为直接而深刻的驳斥,他站在客体的立场上所主张的,乃是以表象的狂欢取代对本质的追寻,是以物的扩张冲刷主体的地基。如果说现代性是以人对宇宙的统摄来取代神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人的世界;那么,波德里亚在本书中所揭示的则是,客体的统摄终将取代人的统摄,其后果是一个全然属于客体、以客体的意志为出发点的世界。这如果不被简单地视作耸人听闻的话,我们当应瞥见其间隐现不已的警世之光。
  • 空间与政治

    作者:[法] 亨利·列斐伏尔

    本书详细阐述了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模型”,深入地探讨了“空间”当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利/反抗”模式,对“空间关系”这一晚近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作了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