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哲学

  • 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

    作者:邓晓芒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
  • 古兰经

    作者:

    古兰经据称是安拉在穆圣二十三年(公元610—632)的传教活动中适时地零星地用阿拉伯文降示的一部综合性大法典。一千三百年来,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穆斯林在内的各国穆斯林信仰和遵循的一部根本法典。它既是伊斯兰信条的源泉和教法创制的依据,也是一切穆斯林的行动指南和道德规范的准则。古兰经有多种中文译本。马坚先生的《古兰经》译本译文忠实准确,文字简洁流畅,风格古朴清新,受到广大穆斯林的肯定和高度评价。1987年(回历1407年)经沙特阿拉伯王国朝觐义产部督导,马坚先生的译本随《古兰经》阿拉伯文原文一起出版,发行到世界各地,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影响最大的《古兰经》汉译本。 我社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马坚先生的汉译本,一直畅销不衰,并远布海外,在国内外穆斯林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沙特阿拉伯定为国际汉文《古兰经》钦定本。此次应广大读者要求,新版重印,以全新的面貌面世。
  • 胡适选集

    作者:胡适 著,欧阳哲生 编,陈来 主编

    编辑《胡适选集——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胡适在北京大家哲学学科建设中所发挥的开拓性作用,而且有助于弘扬胡适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汉学”传统。 本书回顾这些20世纪哲学经典之成就的取得,有两点十分突出;第一,现代中国哲学的哲学研究,无不以西方哲学及其发展历史为参照的背景。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学者自不必说,即使最具传统特色的学者如梁漱溟、熊十力,他们的哲学问题意识也都爱到西方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西方哲学是人类智慧中理性分析和建构的精致代表,西方哲学的形态虽属特殊,但其中不少问题的讨论是具有普遍性的。西方哲学的论述虽然不是哲学所以为哲学的根本规定,但西方哲学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学科的基础,学习西方哲学可以为研究其他哲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可以为研究其他哲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方法,而深入了解西方哲学和世界其他哲学,将促进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哲学传统。第二,现代中国的哲学体系的创制必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源建立积极的关连。正如陈寅恪所说,“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果亦当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两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熊十力的新易学、染漱溟的新儒学、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金岳霖的新实在论、张岱年的新唯物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自觉地与中国古典哲学相接应,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实际相结合,20世纪在构建哲学体系上卓有成就的中国哲学家皆是如此。 本系列的编选尽量以突出其哲学思想为主,名著和名篇并重。编选力图与已有选集有所不同,体现出编者独到的选读眼光和安排构思,从而使得本系列在突显这些学者对20世纪中国哲学创作与研究贡献的同时,亦以提供本系列编者的独到解读为特色。 近20年来,我国大陆学术界对现当代新儒学的研究,成就斐然。这一研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开始的。门户打开以后,海外学者,首先是海外华裔学者,继而是境外港台两地学者纷纷来内地讲学,接着,他们的论文、著作陆续被引进。这当然只是外缘。内在的原因,则是内地学者反思“五四”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伤害,重新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 The Myth of Sisyphus

    作者:Albert Camus

  • 理性的声音

    作者:[美] 安・兰德

    第一部分(哲学)包括所有有关客观主义哲学的论述。它包括一篇有关客观主义的概论(第一章),它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和几篇重要的有关伦理学的新论述。这主要涉及伦理学中客观主义的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诊断和道德判断的本质区别(第五章),以及利他主义伦理学的非客观主义本质(第六、七章)。第一部分以一篇对宗教的声讨结束;客观主义认为宗教是对理性的摒弃(第八、九章)。 第二部分(文化)第一篇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破产(第十章),接着论述这种破产的一些征兆:当今的文化真空(第十一章),以及全球的种族运动高涨(第十二章)。接着是具体探讨三个群体的缺陷:自由实用主义者(第十三章),保守主义者(第十四章),和商业人士;兰德女士认为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毁灭者―即大学―的赞助者(第十五章)。分析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一个是悲剧性的:玛丽莲・梦露之死(第十六章);还有一个是令人振奋的:阿波罗11号的旅行(第十七章),这篇文章是安・兰德的得意之作,描述了她亲眼目睹登月火箭发射的情形。此文描述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感觉上的现实,情感震荡,及内在的哲学原因这种报道是只有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第十八章的主题。第二部分最后是我的两篇讨论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一篇记录了我们大学里盛行的反美思潮(第十九章);另一篇讨论正在毁灭我们小学校的反概念教学法(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政治)是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倡导者的立场考虑一些政治问题。这包括批判配给制(第二十一章),公共电视(第二十二章),反托拉斯法(第二十四章),对外援助(第二十五章),以及社会化医疗(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章)。这里面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打破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垄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十三章);一篇有关工业化经济中财富的角色的讨论(第二十七章);一篇分析世界饥饿原因的文章(第二十八章);一篇解释安的一个观点的文章,即一个有理性的女人是不愿意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十六章)。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彼得・施瓦茨有关自由意志论主义这个政治运动的精辟分析。安・兰德是一贯反对自由意志论主义的,认为是跟她的哲学相对立的。施瓦茨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 无用之学

    作者:周国平

    《无用之学》包括:哲学的魅力、哲学的魅力、哲学与随感录、哲人隐语、智慧的诞生、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哲学与精神生活、尼采散论、一个真实的人、新版尼采全集的诞生、探听偶像的底细、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什么是自由意志、感觉可靠吗、贝克莱的是与非、感觉能否证明对象的存在等内容。
  • 群书治要考译(全四册)

    作者:魏征,虞世南,褚遂良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这个“治”是政治,是治国最重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荟集了千百年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经验!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国古圣先王治国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几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作为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卷,唐太宗以《群书治要》为鉴,以“圣贤”为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用于为君、择人、施政、教化,其脉络是显而易见的。故《群书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太宗之后,历代君王乃至辅臣和各级官吏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也认为,该书可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大唐‘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当今领导干部的从政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读本”。
  • 万物本原

    作者:米歇尔·塞尔

    《万物本原》原来的名字为《喧嚣与躁动》(Noise)这个词在古法语中是喧闹、愤怒之意,即表示物的骚动与人的愤怒:它要指示的是原初的混沌。《万物本原》作者要描述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初始的混乱与繁多,即万物生成的本原,他从这种喧嚣噪声出发聆听世界上万物与各种信息交流的形成,所以改为现名。 作者又以哲人的思考、诗人的笔调向我们缓缓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人们都说维纳斯出现在海上。那么,在她来临之际,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它波涛汹涌、翻腾起伏。大海是喧嚣的,维纳斯是躁动的。
  • 与神对话(第三卷)

    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与神对话(第3卷)》简介:《与神对话》丛书共有九部作品,第三卷出版后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在接受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拉里•金(Larry King)的采访时,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谈到了创造这套书的缘起:1992年前后,陷入人生谷底的沃尔什愤怒地给上帝写信,问了许多关于他的生活为何如此悲惨的问题。写下问题之后,他听到有个来自右边的声音说:“你真的想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或者只是在发泄而已?”沃尔什转过头,却看不到人影。他感到脑海中充满了那些问题的答案,于是决定将它们写出来。这场旷日持久的对话最终变成了《与神对话》丛书。
  • 出世入世

    作者:梁漱溟

    《出世入世·梁漱溟随笔》内容简介:梁漱溟是著名学者,也是关注人生的思想家,《出世入世·梁漱溟随笔》选编了他广有影响的深入浅出的作品,谈人生、谈理想、谈生活,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对于广大读者积极正确地对待随时遇到的问题,给予哲理上的解释。它对于人们理解生活,快乐生活,得到生活的信心与智慧,都有类似于教科书的作用。
  • 最后的事情

    作者:[奥] 奥托·魏宁格 (Otto Wei

    奥托·魏宁格,奥地利学界一个早逝的天才。1903年,二十三岁的他出版了《性与性格》,这本书日后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然而,就在此时,他不可思议地举枪自杀。 《最后的事情》是魏宁格的遗作,是他阐述自己美学思考的散论,收录了数篇独立成章的随笔。在书中,魏宁格对自己钟爱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主题,做了不拘一格的评论。从瓦格纳到易卜生,从形而上学到性格学,救赎、道德、自由、艺术,都是这本书关注的主题。 这本书是魏宁格仅有的两部作品之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样直白而纯真的作品不可多得。他的自杀为本书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而德国学者特奥多尔·莱辛说,这本书是“解答魏宁格可怕命运之谜的钥匙”。
  • 劫余录

    作者:[法]阿伯拉尔

    本书是中世纪法国哲学家阿伯拉尔的回忆录,原文由拉丁文写成,写作时间推定为1132年或更晚,是中世纪最早的一批自传作品之一。为补充写作背景,并充实篇幅,成书时另选取了作者与爱人爱洛伊丝的往来书信,及英文版编者贝蒂•雷迪斯写作的《导言》,与正文。
  • 共和的危机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 汉娜•阿伦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论暴力》《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三大名篇 直指美国1960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 重温共和政治传统,捍卫共和信念 本书是汉娜•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和“论暴力”)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70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论暴力》尤为著名。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第三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等著名论断,对政治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自由的深渊

    作者:[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

    《自由的深渊》是齐泽克在拉康心理分析理论指导下对谢林第二手稿《世界时代》的亲自解读,其核心观点认为,拉康的这一理论主张象征性的宇宙源自非象征性的驱动力,即谢林认为逻各斯产生于原初力量的漩涡运动,或者说源自下面的主张,在上帝之中的事务尚且不是上帝。作者在书中认为,这样一种关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表明谢林的思想十分有力地预示着后现代"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谢林是德国哲学观念论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了一条对黑格尔哲学进行切实可行的批判道路。本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绝对精神(上帝)自身,为了成为现实的,即卓有成效地存在着,不得不实现一种绝对偶然地获得物质的、肉体存在的运动。
  •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

    作者:【法】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文学经典的所有完整文稿。通过绎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古希腊诗文,以敏锐的眼光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关联。《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亦收入薇依的全部诗稿……去世之前,薇依始终牵挂这些小诗,希望有机会“按写作先后顺序”发表。
  • 尼采诗选

    作者:[德国] 尼采

    德国思想家尼采(1844-1900)不仅通过他的哲学思想,也通过他的诗作本身影响德国当时和后来的诗人。他那具有新的韵律的诗歌,使他成为德国新诗歌的开拓者之一,并被认为是德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诗富于音乐的谐和,充满自我深省的激情,形象丰富,格调不凡,并有象征、讽刺、反论等表现的特色。 我国早在1904年,王国维就介绍了尼采。以后,陈独秀、蔡元培、郁达夫、鲁迅、茅盾、郭沫若、朱光潜等著名学者、作家都译介过尼采著作。本书是新中国第一本介绍尼采诗作的专集,选收了抒情诗、箴言诗等148首。后附尼采年谱。译者钱春绮是以译介歌德、海涅等大诗人作品赢得广大读者的著名老翻译家。
  • 赫拉克勒斯之盾笺释

    作者:【古希腊】 赫西俄德

    《赫拉克勒斯之盾》的作者、成诗年代和作品形式,都一直受到广泛争论。虽然这部作品现在已经基本被认定并非赫西俄德所作,但它同赫西俄德的其他作品一同流传下来,并一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影响深远的赫西俄德的一部分。本书是这部诗作的笺释,采用了我国古籍整理的习惯体例,将笺注与正文同列,便于阅读。本书还收入了4篇考证这部诗作创作时间、源起等方面的解读作品。
  • 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卷三)

    作者:(奥)雷立柏

    自严复翻译西方政法诸书至今,汉语学界数代学人为窥西学堂奥,凭借个人禀赋和志趣选译西方经典,锱铢相累,可谓夥矣。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直接阅读经典,另外,如果缺乏看待西方经典的整全视野和正确心态,启迪心智的经典读物也可能成为“毒物”。因此,一套优秀的辅助性读物就是必需的,这套《西方经典英汉提要》就是为此目的而写。 本书为五卷本《西方经典英汉提要》第三卷。作者精选公元650年到1450年间经典著作100余部,内容涵括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和宗教学诸领域,以简易流畅的英、汉双语概写著作的主要内容。书后附有关键词汇、人名、书名的拉丁、英、法、德、意、汉多语索引,包含丰富的语文学资料。本书适合广大西方文化爱好者阅读,也可用作研习古典语文学的初阶教材。
  • 自我之书——维兰德的《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修订版)

    作者:利茨玛

    《自我之书:维兰德的 (修订版)》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这六章进行了研究。全书由刘小枫主编,莫光华翻译,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思想。